國家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紹
國家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紹
眾所周知,中國太平盛世的崛起,引發(fā)了大量古玩愛好者的投資,那國家古董大收藏家你們知道有誰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國家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國家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紹
周成富
上海人。本科學歷。《史海遺珍》編委?,F(xiàn)任上海靈石工程有限公司經(jīng)理。1976年涉足收藏,數(shù)以6萬多件藏品,上至原始社會,迄至明清件等,琳瑯滿目,不泛珍品絕品乃至國寶,表現(xiàn)出"盛世藏寶"一個側面。在上海舉辦參與過巜首屆云洲中國古玉文化珍藏展》,《第二屆云洲中國古玉珍藏展》,和上海玉文化研究院在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文化中心舉辦《玉之路"禮玉"珍藏展》。上海電視臺新聞頻道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 張芳碩
西安市長安人,生于1858年,上過山下過鄉(xiāng),當過兵扛過槍,善學習肯鉆研,經(jīng)過商辦過廠,開過公司做過礦產(chǎn)。閱歷太多見識廣泛,做收藏下苦功走遍全國 古玩市場,辨真?zhèn)慰幢槿珖?博物館。不恥下問訪遍名師高人,閱過藏品成千上萬,收藏朋友遍布大江南北。醉心收藏刻苦肯鉆研,藏品精美令人驚嘆!喜愛朋友為人仗儀,愿天下 收藏家到長安來做客!愿和各位大藏家成為真誠的朋友!現(xiàn)正全力籌備中華博物院陜西分院的建設。 方正
生于1953年,山東濟南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上世紀90年代辭去公司職務創(chuàng)業(yè),事業(yè)有成。兼愛收藏,把高古玉器作為收藏研究重點,目前有許多珍惜名貴精工大型古玉珍品。 古代玉器承載著中華五千年乃至更悠久的燦爛文明,玉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對玉尤其對 古代玉器的敬仰感動之情自然而然地升華。這種感動之情不亞于七千年前紅山文化先人對玉頂禮膜拜至信仰。由這樣一個美玉愛好者逐漸成為一名癡迷的古玉藏寶人。2014年榮獲中國 文物保護金獎。
姜悅
1974年出生,大專學歷。唐山市古玉器研究會會長,職業(yè)玉器鑒定師,職業(yè)銅器鑒定師。2006年創(chuàng)建了唐山市古玉器研究會,現(xiàn)有會員300多名。2013年,成功的舉辦了唐山市第十六屆陶瓷博覽會第一屆古陶瓷展。2014年,開創(chuàng)了第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首屆中韓古玉文化交流研討會》暨首屆先秦古玉展。受到了國際友人的高度評價,證明了民間有寶,精品在民間。2015年,唐山市古玉器研究會成立了鑒定中心。2015年在中華博物院網(wǎng)上成功組織了“靈石杯中國歷代精品玉器大賽”。姜悅團隊近些年共獲民間十大國寶六件,銅器十大國寶四件,玉器十大國寶兩件,中國文物保護金獎兩人。研究會每年在當?shù)刂髁髅襟w都有數(shù)個系列收藏文化講座,努力宣傳、保護、科普文物知識,一步一個腳印迎接文物的春天。
錢燕萍
1954年生,企業(yè)家兼收藏家,上海定陽軒主人。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即熱衷中國古代錢幣、郵票、 紫砂壺等收藏,漸渚涉及高古玉、宮廷玉器、 瓷器、古茶、古酒等高尚古玩。其中所藏商代“銀縷玉衣”在2014年 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國寶”,本人也榮獲“中國保護 文物金獎”。2015年在上海定陽軒茶文化 博物館組織了“史海遺珍—中國清代 翡翠展”。在幾十年漫長的收藏之中,深深地體會到了需為弘揚中國民族 文化遺產(chǎn),保護文化藝術精品作出自己的貢獻。
唐美娟
62歲,上海市人。20世紀80年代涉足收藏,酷愛民間藝術,尤好古玉。為了弘揚古玉收藏文化藝術,曾組織古玉玩家沙龍,并聯(lián)合上海知名藏家在上海云洲古玩城舉辦過兩屆高古玉 展覽會,展品涵蓋從 新石器時代到唐代的精美玉器。2014年經(jīng)各方支持,組建了上海玉文化研究院,并擔任院長,致力于推廣古玉收藏文化事業(yè),并在上海陸家嘴舉辦了”玉之路---高古玉之禮玉展覽”, 展覽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劉薇
生于1973年,成都人,畢業(yè)于西南財大,曾就職于成都正大公司擔任財務工作,1997年辭職后經(jīng)營自家公司。受祖輩影響從小愛好奇珍異玩,自2005年起進入收藏行業(yè),主要從事玉器收藏,且以高古,明清玉器為主,也愛好收藏瓷器,雜項類。收藏理念---不美不收。自認為,美來源于真實!尊重古物就等于尊重文化,故而保護古物就是一種責任,這種使命會一直肩負,并且堅持下去,弘揚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
古董古玩的收藏價值
現(xiàn)在殘片新的價值被挖掘出來了,將瓷器局部做成現(xiàn)代飾品,充滿時尚感與古樸美感,成為了文藝范兒必備之裝飾品。
因為古代瓷器的工藝非常講究,雖為日常使用之物,但細節(jié)之處一絲不茍,還有那種嫻熟,熟練掌握毛筆的提按,用色的濃淡,這是現(xiàn)代很難模仿出來的。
殘缺有時候是一種別樣的美。欣賞之余,試想它們經(jīng)歷拉胚,上色施釉,燒制,售賣,使用,打破,掩埋,又被后人掘出,欣賞,嘆服,仿佛它們經(jīng)歷了一世輪回,處處有點滴故事。
近十幾年來,收藏市場不斷的升溫,收藏隊伍不斷的壯大。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驚訝。在2010年倫敦一家拍賣行拍賣中,“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近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國最貴藝術品紀錄。這極大地鼓舞了國內(nèi)收藏愛好者對陶瓷收藏的熱情,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也分析,繼中國書畫之后,下一個價格瘋漲的板塊將是古代瓷器。由于時間局限,再加上保存不當?shù)纫蛩兀暾墓糯善?,是少之又少?/p>
收藏界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說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對其價值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收藏觀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損,會使觀賞價值和交易價格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瓷器是較難收藏的一類收藏品,陶瓷的燒制、運輸、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易損、易壞,又經(jīng)過幾百上千年的戰(zhàn)亂、變遷等,能流傳至今且又完好無損的寥寥無幾,像世界各大博物館中的現(xiàn)存名窯藏品也是以件計,幾件、幾十件。
因此,對一些較稀有的、典型年代的瓷器,雖然殘缺,但因其具有名窯口、存世較少的特點,目前依然不失其較大的市場價值,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歐洲一些國家已經(jīng)可以通過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將殘器修復完整。而隨著國人對瓷器修復的重視,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技藝高超的專業(yè)人士對瓷器進行修復,使其回歸完美。北京潘家園里逛地攤發(fā)現(xiàn)了一家專門售賣瓷器的攤主,一看東西,果然不同凡響。別小看這些個殘片,每一個都恰恰留下了構圖完整的一幅畫面,人物,花鳥,魚獸,都能體味到古人的匠心。有的看似隨意兩筆,粗獷生猛,但就是這樣才顯得大氣渾厚和古樸。
在2012年的倫敦蘇富比(微博)春拍中,一件明宣德云龍紋大盤殘器就以15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而一件明宣德云龍紋瓷片,在2011年的一場拍賣會中也以36萬元人民幣成交。
國家古董大收藏家的介紹相關文章:
4.古玩收藏家的故事
6.古董刀劍收藏價值
7.古董瓷器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