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艿種植的技術
芋艿種植的技術
芋艿簡稱“芋”,俗稱“芋頭”。中國南方栽培較多。原產(chǎn)我國和印度、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qū)。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芋艿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芋艿的栽培技術
芋艿(拉丁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ot),簡稱“芋”,俗稱“芋頭”。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葉卵形,葉柄長而肥大?;S綠色。地下有肉質球莖,富含淀粉,可供食用,營養(yǎng)豐富。中國南方栽培較多。原產(chǎn)我國和印度、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qū)。
芋艿的形態(tài)特征
編輯
芋,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卵形至長橢圓形的塊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常4~6片簇生;葉身闊大,質厚,卵狀廣橢圓形,長約30~50厘米,全緣,帶波狀,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僅末端圓,葉面綠色,平滑,具防水性;葉柄肉質,長而肥厚,綠色或淡綠紫色,基部呈鞘狀?;ㄇo1~4枚,自葉鞘基部抽出,各生1內(nèi)穗花序,顧次開放,長約30厘米。佛焰苞長約20厘米,淡黃色。肉穗花序在苞內(nèi)呈橢圓形,短于佛焰苞,具短附屬體;上部生多數(shù)黃色雄花,占花穗之半,下部生綠色雌花,約占花穗的1/4,中性花位于中部,亦占花穗的1/4?;ㄆ?月。我國南方及華北各省,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葉(芋葉)、葉柄(芋梗)、花(芋頭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芋艿的地理分布
芋艿原產(chǎn)于中國、印度東部和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qū)。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西南和長江流域,東北、西北較少種植。
食用方法
煮、蒸、煨、烤、燒、炒、燴均可。最常見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芋艿燒肉或將芋艿切成丁塊,與玉米摻在一起煮粥。應注意的是,芋艿含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滯氣之弊,生食有微毒。
在東南沿海一帶,有中秋吃芋艿的習俗。相傳明朝年間,倭寇侵犯我國東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戚繼光受命抗倭,取得很大勝利。中秋這一天,戚家軍在營地里歡度中秋。半夜里倭寇偷襲,將戚家軍圍困在山上,斷其糧草。數(shù)天后,士兵們只好挖到不少野芋艿,煮后很好吃,但不知其名。戚繼光說:“為了紀念遇難的士兵,就叫它‘遇難’吧。”一天夜晚,戚家軍飽餐“遇難”后奮勇突圍,將倭寇全殲在睡夢中。此后,東南沿海人民在過中秋節(jié)時,都要吃糖燒芋艿,以志不忘民族危難和戚繼光的抗倭功績。時間一長,“遇難”便漸漸變?yōu)榱?ldquo;芋艿”。[1]
芋艿的生長習性
性喜高溫濕潤,不耐旱,較耐蔭,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對土壤適應性廣,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粘質土為宜;種芋在13~15℃開始發(fā)芽,生長適溫20℃以上,球莖在短日照條件下形成,發(fā)育最適溫27~30℃。如遇低溫干旱則生長不良,嚴重影響產(chǎn)量。
芋艿的栽培技術
芋頭,多年生塊莖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葉片盾形,葉柄肥大,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yǎng)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球形、或塊狀等。但以中下部節(jié)位的腋芽活動力最強,發(fā)生第一
1.對溫度要求:
芋頭原產(chǎn)高溫多濕地帶,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等栽培類型。但無論水芋還是旱芋都需要高溫多濕的環(huán)境條件,13-15℃芋頭的球莖開始萌發(fā),幼苗期生長適溫為20-25℃,發(fā)棵期生長適溫為20-30℃。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球莖的形成,球莖形成期以白天28-30℃,夜間18-20℃最適宜。
2.對水分要求:無論是水芋或是旱芋都喜歡濕潤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濕潤,尤其葉片旺盛生長期和球莖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澆水量或在行溝里灌淺水。同時注意在球莖形成熟初期噴灑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yǎng)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品質提高,達到豐產(chǎn)。水芋生長期要求有一定水層,幼苗期水層3-5厘米。葉片生長盛期以水深5-7厘米為好,收獲前6-7天要控制澆水和灌水,以防球莖含水過多,不耐貯藏。
3.對光照要求:
芋頭較耐弱光,對光照強度要求不是很嚴格。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球莖的形成和膨大要求短日照條件。
4.對土壤要求:
水芋適于水中生長,需選擇水田、低洼地或水溝栽培。旱芋雖可在旱地生長,但仍保持沼澤植物的生態(tài)型,宜選擇潮濕地帶種植。芋頭是喜肥性作物,其球莖是在地下土層中形成的,因此應選擇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粘壤土,以pH值5.5-7最適宜。
8~9月間采挖,去凈須根及地上部分,洗凈,曬干。其中間母根(塊莖)俗稱芋頭,旁生小者為芋子.
看了“芋艿種植的技術”的人還看了:
2.如何山芋種植
6.種植土豆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