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方法
土豆的市場空間大,經(jīng)濟效益好。那么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方法,一起來看看。
土豆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應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透氣性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播前要進行滅茬、深耕,耕深應達20厘米。結合翻地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畝,同時根據(jù)土壤墑情入20千克以上的復合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0.5:2)。
2、種薯處理,選用適宜的優(yōu)良品種,并應進行催芽處理,可將種薯攤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直接催出短壯芽后,進行播種;播種前應用草木灰加百菌清加新高脂膜進行拌種,促使切塊的的刀口盡快的愈合,減少爛種,增加鉀素,防病害。
3、合理密植,適時播種,下種后應及時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墑,防止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出苗后應及時中耕培土,應以除草、疏松土壤為主,并向苗根培少量土。同時配合噴灑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4、田間管理,應及時松土、培土起壟,并適時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同時應在土豆開花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適時噴灑地果壯蒂靈,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層枝葉狂長,加速地下塊莖超快膨大,增強抗御蟲害能力,確保土豆的優(yōu)質(zhì)高效和豐收。
土豆的病蟲防治方法
一、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流行性病害,主要為害馬鈴薯的葉、莖及薯塊。葉片發(fā)病大多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為水漬狀退綠斑,后漸擴大,暗褐色,邊緣不明顯。莖部受害,出現(xiàn)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濕潤時,表面長出白霉。薯塊受害,初為小的褐色或稍帶紫色的病斑,稍凹陷。防治方法:
1、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選擇高燥、沙性較強的地塊;實行高壟栽培;發(fā)病嚴重田塊在收獲前一周割除地上部莖葉;秋播馬鈴薯適時早播,收獲時可錯開雨季。
3、及時噴藥防治:田間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銷毀,并采取全面噴藥。藥劑可選用銀法利(氟吡菌胺)、75%百菌清、甲霜靈錳鋅等藥劑,噴藥次數(shù)根據(jù)氣候而定。
二、馬鈴薯青枯病:
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維管束,在馬鈴薯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fā)生。田間的典型癥狀是葉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蔫,即不等枝葉發(fā)黃變色而仍保持青綠色的時候就枯死了。青枯病主要防治方法是:
1、水旱輪作,一般與水稻輪作2-3年可將青枯病減輕到最低。
2、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3、藥劑防治,可選用75%百菌清連防2-3次。
三、馬鈴薯早疫病:
馬鈴薯早疫病又稱輪紋病和干枯病,是馬鈴薯上的一種常見病害。一般多在生長后期發(fā)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葉柄、莖和薯塊。馬鈴薯早疫病主要防治方法是:
1、栽種抗病或耐病品種。
2、清除病殘株。
3、輪作:不要和茄科作物輪作或鄰作。
4、加強管理:增施鉀肥,及時灌溉促使植物生長健壯。
5、藥劑防治,可選用75%百菌清、70%丙森鋅、50%代森錳鋅、40%菌核凈等藥劑連防2-3次。
四、蚜蟲:
馬鈴薯出苗后至開花前可選用20%莫比朗或70%吡蟲啉噴霧,可有效防治蚜蟲,也可減少病毒病的危害。
土豆的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1、漢中平川和丘陵露天馬鈴薯的安全播種期為2月4日的立春前后,山區(qū)氣溫低播種期相對推遲。
2、品種選擇。經(jīng)近幾年的試驗示范推廣,漢中露天馬鈴薯的適宜品種有克新6號、克新一號、沙雜15、安薯58號、安薯56號、臺灣紅皮等。
切芽塊
1、播種前的15天,挑選具有本品種特征,表皮色澤新鮮、沒有龜裂、沒有病斑的塊莖作為種薯。
2、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 頂端優(yōu)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后再分切。
3、場地消毒。切芽塊的場地和裝芽塊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銅溶液噴霧,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減少芽塊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機會。
4、切刀消毒。馬鈴薯晚疫病、環(huán)腐病等病原菌在種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工具,尤其是環(huán)腐病,目前尚無治療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藥,因此要在切芽塊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過切刀傳播。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個瓷盆,盆內(nèi)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錳酸鉀溶液,準備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這些切刀輪流使用,用后隨即放入盆內(nèi)消毒。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鐘然后繼續(xù)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huán)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
5、切芽塊的要求。芽塊不宜太小,每個芽塊重量不能小于30克,大芽塊能增強抗旱性,并能延長離乳期,每個芽塊至少要有一個芽眼。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播種
1、選擇地塊:適合栽培馬鈴薯的地塊,要土質(zhì)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zhì)含量豐富,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輪作:馬鈴薯不宜連作,因為連作能使土傳性病蟲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嚴重缺乏,破壞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質(zhì)積累增加,影響馬鈴薯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蔥蒜、瓜類等。
3、合理施肥:施肥最好采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按馬鈴薯的需肥規(guī)律施肥,試驗證明,畝產(chǎn)塊莖1000公斤時,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5.6公斤、磷2.2公斤、鉀10.2公斤。馬鈴薯對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氮、磷、鉀的比例為5:2:9。不具備平衡施肥條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畝施農(nóng)家肥3000公斤,含鉀量高的三元復混肥75-100公斤。
4、播種:按照壟距為50-60厘米開溝,溝深10厘米,在溝內(nèi)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機肥。在有機肥上面播芽塊,盡量使芽塊與化肥隔離開。按照馬鈴薯品種要求的密度播種,早熟品種株距為20厘米,中熟品種株距為25厘米。覆土達6-10厘米厚。中等地力條件下,保證每畝種植5000穴以上。大田播種完成后,在地頭、地邊的壟溝里播一定量芽塊,以備大田缺苗時補苗用。
田間管理
1、幼苗期(出苗-現(xiàn)蕾)管理:
(1) 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時間在苗高6厘米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莖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鋤。10天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未大量形成,要合理深鋤,達到層層高培土的目的。現(xiàn)蕾初期進行第三遍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已形成,而且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形成塊莖,因此要合理淺耕,以免傷匍匐莖。苗期三次中耕培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為馬鈴薯根系發(fā)育和結薯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 防治害蟲。苗期乃至結薯期、長薯期的主要蟲害是蚜蟲、地老虎和紅蜘蛛,田間發(fā)現(xiàn)個別蟲害時,即可防治。防治藥物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
(3) 追肥。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追肥之必要時,可在6葉期追肥,追肥過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過晚增產(chǎn)效果差,甚至貪青徒長,造成減產(chǎn)。
2、結薯期(現(xiàn)蕾-落花)管理
(1) 對于大量結實的品種,要摘除過多花蕾,節(jié)約養(yǎng)分,尤其節(jié)約光合產(chǎn)物,促進地下部結薯。摘除花蕾時,不要傷害旗葉。
(2) 此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要避免干旱,遇干旱要澆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3) 此期易發(fā)生、流行馬鈴薯晚疫病,可在發(fā)病前期,用甲霜靈錳鋅、瑞毒霉、代森錳鋅、百菌清、硫酸銅、敵菌特進行預防。
3、結薯期(落花-塊莖生理成熟)管理
此期根系逐漸衰老,吸收能力減弱,要注重防早衰,葉面噴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有效地防早衰,使地下塊莖達到生理成熟。
收獲
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繼而達到枯黃,地下塊莖即達到生理成熟狀態(tài),應該立即收獲。
猜你感興趣:
2.土豆的種植技術
6.南方土豆種植技術
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方法
上一篇:土豆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