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貝殼海螺
世界上最大的貝殼海螺
螺,在白堊紀以前就存在的一種腹足類(gastropod)動物,特別是指有一個封閉的殼,可以完全縮入其中以得保護的腹足類動物。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貝殼海螺?下面讓小編告訴你,請認真瀏覽哦哦。
世界上最大的貝殼海螺
唐冠螺。
唐冠螺(學名:Cassis cornuta):是大型海螺。貝殼大而厚重,長和高都可以達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黃色,具金屬光澤,形狀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個角狀突起。內(nèi)、外唇擴張,呈桔黃色的盾面。外唇內(nèi)緣有5-7個齒。這種軟體貝類動物通常螺塔低,貝殼膨脹,體層豐滿,一般具有結(jié)節(jié)、肋或縱脹肋。雌雄形態(tài)有別,喜棲息于砂底。大多數(shù)以海膽為食。因其內(nèi)唇擴張如帽緣,體形如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足的背后有一個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厴,當身體縮入殼內(nèi)后,可用厴完全關(guān)閉殼口。
主要分布于世界暖水海域,貪食雙殼類軟體動物,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南海、臺灣都有分布,常棲息在低潮線下。唐冠螺是四大名螺之
簡介
冠螺別名唐冠螺,屬于腹足綱中腹足目冠螺科,拉丁學名Cassis cornuta Linnaeus。冠螺是一種暖水性的名貴貝類,被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它的體形較大,最大的長約30厘米。冠螺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并有不規(guī)則的紅褐色斑紋,在接近殼口的邊緣處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它在中國分布于臺灣南部和南海諸島附近的水域。
名稱類別物種名稱
唐冠螺中文別名
冠螺拉丁學名 Cassis cornuta
動物特征
冠螺大型海螺。貝殼大而厚重,長和高都可以達到30厘米,灰白色到金黃色,具金屬光澤。螺旋部低矮。肩部有5~7個角狀突起。內(nèi)、外唇擴張,呈桔黃色的盾面。外唇內(nèi)緣有5~7個齒。
冠螺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并有不規(guī)則的紅褐色斑紋,在接近殼口的邊緣處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诿鏋槿馍?,具有耀目的光澤。貝殼大而堅厚,殼的頂端較尖,稱為殼頂。自殼頂垂直向下有一縱軸在殼的中央,是為殼柱。圍繞殼柱由殼頂一層層向腹面旋轉(zhuǎn),每旋轉(zhuǎn)一層即為一螺層,各層間的界線稱為縫合線,許多與縫合線相垂直的平行細線,稱為生長線。最底的一個螺層特別發(fā)達,頭部及足部主要藏在其中,叫做體螺層。生長線和螺旋形的肋紋交叉形成網(wǎng)狀,每一層的肩部,都具結(jié)節(jié)的突起。體螺層的結(jié)節(jié)突起特別發(fā)達,呈圓錐狀,螺旋部的結(jié)節(jié)突起在其下一層生長時全部或局部埋沒,外唇翻向外上方,內(nèi)唇則向內(nèi)卷折。體螺層的開口,稱為殼口。由于殼口狹長,內(nèi)、外層都擴張為帽緣狀,使整個螺體的外形就像<西游記>里唐僧所戴的帽子,所以又被稱為“唐冠螺”。
分布習性
這種貝類動物在中國分布于臺灣和西沙群島。國外分布在東非沿岸、加羅林群島、薩摩阿群島、夏威夷群島、日本南部等。暖海產(chǎn)種類、生活在低潮線以下的珊瑚礁內(nèi)、活動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為食,春、夏季節(jié)為繁殖盛期。通常棲息在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質(zhì)的淺海,一般在黃昏以后至夜間活動,主要以棘皮動物等為食,消化能力很強。白天則埋入砂礫中,僅露出背部。
段經(jīng)濟價值
冠螺貝類家族的“四大天王”之一,它沒有大法螺美麗的花紋,沒有鸚鵡螺悠久的歷史,但有強健的體魄,這也是美的體現(xiàn),何況它還長得像唐長老的僧帽,所以“四大名螺”之首它是當之無愧的。
唐冠螺可分女王唐冠螺、火焰唐冠螺、侏儒唐冠螺、薄唐冠螺等主要品種。由于唐冠螺體大、莊重、大氣,常被收藏者陳列在廳室,展示一種海洋文化。最大的女王唐冠螺,口徑達26厘米,為目前世界上女王唐冠螺中最大者。外唇特有的黑色斑紋,顯得分外典雅、神韻,故稱“女王”,為唐冠螺中罕見的珍品。
肉可食用,殼供觀賞,還可作為雕刻工藝材料。屬于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生長環(huán)境
冠螺生長不僅是由內(nèi)在的條件決定,而且與周圍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有利的生活環(huán)境使生長加速,不利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生長的速度緩慢,甚至有完全停止生長的可能。環(huán)境對于生長的影響以決于溫度、鹽度和餌料等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