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
《十萬個為什么》,相信大家都看過。可是你們知道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類書,也是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政權(quán),炫耀文治,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令太子少保姚廣孝和翰林院學士解縉主持編纂一部大型類書,用以系統(tǒng)地收集天下古今書籍,以便于查考。解縉等奉旨于南京文淵閣開館,參與者共有2169人,以皇家圖書館文淵閣所收宋、元御府藏書為基礎(chǔ),并派員至全國征集經(jīng)史子集釋藏道經(jīng)等,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七八千種。這部大型類書于永樂六年(公元1409年)告竣,初名《文獻大成》,后由朱棣正式更名為《永樂大典》,并親自為該書作序。
《永樂大典》當時輯錄的圖書包括經(jīng)、史、子、集、釋藏、道經(jīng)、北劇、南戲、平話、工技、農(nóng)藝、醫(yī)學等達七、八千種,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共22937卷,裝訂成11095冊,約三億七千萬字。它輯入宋元以來的佚文秘典搜集頗多,尤其是其所征引的材料,或整部、或整篇、或整段輯入,均照錄各書原文,一字不易,因而許多寶貴的文獻能賴以保存其原貌,難怪人們稱其為“輯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寶庫”。譬如清人就從中輯出佚書數(shù)百種,而收入到《四庫全書》的就達388種,4926卷。
《永樂大典》不僅篇幅巨大,搜羅廣泛,而且繕寫工整(全部用毛筆工楷書寫),裝潢精湛,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稱為有史以來世界上罕見的珍品。
《永樂大典》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永樂大典》是怎樣散出的?
《永樂大典》自問世以來,就屢遭厄難。當它成書后,由于卷帙浩繁,難以刊刻,所以僅繕寫一部藏于南京文淵閣。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7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遷都北京,《永樂大典》的抄本也隨之運到了北京,以后長期貯藏在宮城內(nèi)文樓之中。到了明世宗朱厚做皇帝時,為防火災等不測之虞,命閣臣首輔徐階監(jiān)督儒臣109人根據(jù)原抄本摹寫了副本,全部重錄工作用了六年時間。從此《永樂大典》便有了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兩處。明末文淵閣焚于戰(zhàn)火,《永樂大典》正本從此下落不明,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謎案,而副本隨后也屢遭磨難。清代雍正時,副本移藏于翰林院,翰林學士當時還可以借閱,但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清政府纂修《四庫全書》時,副本已散佚一千余卷。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清理《永樂大典》,發(fā)現(xiàn)僅存5000余冊。而到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永樂大典》則僅僅剩下800余冊。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后,與東交民巷比鄰的翰林院成為戰(zhàn)場,玉石俱焚,藏書四散。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甚至用它代替磚塊構(gòu)筑工事,抑或作為騎兵的臨時“上馬石”。經(jīng)過這次浩劫,《永樂大典》幾乎喪失殆盡,余下的多被掠走他鄉(xiāng),或淪落民間,或運往英、美、法、日等國。經(jīng)查實,現(xiàn)散見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圖書館里共有400多冊、約800余卷,不到原書的4%!而國內(nèi)至清末民初也僅存64冊、128卷。幾十年來,經(jīng)過海內(nèi)外仁人學者不辭艱辛,多方探尋大典散失的遺蹤,廣泛收集殘卷剩冊,迄今已有221冊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近800卷《永樂大典》得以刊印出版。
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
上一篇:世界最高最大的人
下一篇: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蝎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