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后蘇妲己的神話傳說(2)
史書還記載,他還將九侯﹑鄂侯兩位臣公醢之、脯之,就是一個剁著肉醬,另一個做成肉干;而另一位西伯侯(即周文王姬昌)本也要“炮烙”,但他很聰明,馬上服軟,并獻(xiàn)給紂王“美女奇物善馬”,以及自己的洛西領(lǐng)地,紂王這才松口,把他放了。后來,有點頭腦的大臣,裝瘋的裝瘋,賣傻的賣傻,投敵的投敵,流放的流放,這樣以來,自然民心向背,諸侯離心,很快,西伯昌的兒子周武王就起兵造反,將他打敗。他不愿投降受辱,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的寶物,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了。而他的美人妲己,結(jié)果更慘,被反綁、砍了頭不算,還被掛在小白旗上,給天下人看,說要讓天下的女子都引以為鑒。 織夢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
妲己真有這么壞么?無論正史典籍,還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個蛇蝎美人,可謂千古淫惡的罪魁禍?zhǔn)?。這樣論調(diào)已經(jīng)家喻戶曉,深植人心,但問題是,歷史的真實情況真是這樣么?
先說紂王,歷代已經(jīng)把他符號化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春秋時期,子貢早就有點看不過去,他憤憤為紂王鳴不平,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后世言惡則必稽焉。”
而在春秋時期,關(guān)于紂王的罪狀還只限于“比干諫而死”,到了戰(zhàn)國時期,比干的死法就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更生動的演繹,說是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竅。而在晉朝,皇甫謐因為職業(yè)是醫(yī)生的緣故,寫些文史文章的時候,也不免會犯些職業(yè)病,又演繹出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還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紂王縱是不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壞。后世書生們根據(jù)個人好惡,紛紛加工演繹,以訛傳訛,其謬豈不大哉?
而關(guān)于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傳說,周時的文獻(xiàn)沒有記載,春秋時也沒有,可到了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居五年,紂為肉圃,設(shè)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
據(jù)說韓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辯,這樣充滿想象力的文字便是明證。但那時諸子百家個個口才了得,為了推銷個人的主張,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免只顧激揚文字,“強”詞奪理了。很多論據(jù),也多是“想當(dāng)然耳”。便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司馬遷,有時也會潤潤筆。譬如他在韓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礎(chǔ)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間”的合理想象。當(dāng)然,在他之前,已經(jīng)有人在酒池面積上大做文章,說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余人為輩。”這樣的想象力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也許,在他們看來,反正紂王形容得再淫蕩、再荒.唐也無妨。歷史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警示后人嘛,于是,他們的想象和潤色,便常常顯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馬遷之后的史學(xué)大家劉向,就把紂王鹿臺的面積升級為“大三里,高千尺”,而晉朝的皇甫謐覺得還不過癮,一咬牙,把鹿臺的建筑面積提高了十倍,達(dá)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時,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從《尚書》里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到《國語•晉語》:“妲己有寵,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再到《呂氏春秋•先識》:“商王大亂,沈于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后來,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濃厚,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直到后世的《封神演義》,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罪名,也終非她莫屬。
妖后蘇妲己的神話傳說(2)
下一篇:風(fēng)雨橋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