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大全(完整版)(3)
再作馮婦 發(fā)音zài zuò féng fù 釋義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干舊行業(yè)。 出處《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示例曾經(jīng)有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的。(魯迅《而已集•反“漫談”》)
醉翁之意不在酒 發(fā)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釋義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里的風景。后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出處宋•歐陽修《醉甕亭記》:“醉甕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示例松坡果樂此不倦,我也可高枕無憂,但恐~,只借此過渡,瞞人耳目呢。(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二回)
紙醉金迷 發(fā)音zhǐ zuì jīn mí 釋義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huán)境。 出處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y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示例我來到日本不久,聽的不多,見的不廣,但在五光十色、~的紛亂生活中,有些事物給我的刺激特別深。(楊朔《櫻花雨》)
置諸高閣 發(fā)音zhì zhū gāo gé 釋義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諸子百家 發(fā)音zhū zǐ bǎi jiā 釋義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后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子虛烏有 發(fā)音zǐ xū wū yǒu 釋義子虛:并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shè)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文貴征實,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之習也。(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孜孜不倦 發(fā)音zī zī bù juàn 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qū)W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后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示例他長年累月~地工作。
左右逢源 發(fā)音zuǒ yòu féng yuán 釋義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yīng)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應(yīng)手,非常順利。 出處《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示例這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著“成竹在胸”、“~”的形勢。(鄒韜奮《經(jīng)歷•青年“老學究”》)
紙上談兵 發(fā)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釋義在紙面上談?wù)摯蛘獭1扔骺照劺碚?,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一回)
朝梁暮陳 發(fā)音zhāo liáng mù chén 釋義比喻隨時變節(jié),反復(fù)無常。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蕭子顯春別》:“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于此?”
朝三暮四 發(fā)音zhāo sān mù sì 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fù)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示例厘定規(guī)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guī)則是不象現(xiàn)在那樣~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中流砥柱 發(fā)音zhōng liú dǐ zhù 釋義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huán)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眾口鑠金 發(fā)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釋義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示例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
捉襟見肘 發(fā)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釋義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yīng)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示例平時所過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
中流擊楫 發(fā)音zhōng liú jī jí 釋義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示例~,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臧否人物 發(fā)音zāng pǐ rén wù 釋義臧否:褒貶。評論人物好壞。 出處《晉書•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示例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使~也同樣出現(xiàn)了秉的局面。
敝帚自珍 發(fā)音bì zhǒu zì zhēn 釋義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出處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示例但寫出以后,卻不很愛惜羽毛,有所謂“~”的意思。(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三〉》)
炳燭夜游 發(fā)音bǐng zhú yè yóu 釋義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出處三國魏•曹丕《又與吳質(zhì)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 示例古人~,良有以也。(唐•李白《春夜宴從桃花園序》)
白云蒼狗 發(fā)音bái yún cāng gǒu 釋義蒼: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出處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 示例真是世事~,不禁感慨系之矣!(魯迅《華蓋集后記》)
白首窮經(jīng) 發(fā)音bái shǒu qióng jīng 釋義直至年紀老了還在鉆研經(jīng)籍,猶言活到老,學到老。 出處《元史•張?zhí)亓鳌罚?ldquo;壬子歲,復(fù)降璽書諭特立曰:白首窮經(jīng),誨人不倦,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賜嘉名,今復(fù)諭意。” 示例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不求甚解 發(fā)音bù qiú shèn jiě 釋義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示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鉆研,深入領(lǐng)會,不能粗枝大葉,~。
班門弄斧 發(fā)音bān mén nòng fǔ 釋義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不自量力。 出處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示例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同他亂談。(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篳路藍縷 發(fā)音bì lù lán lǚ 釋義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示例~,孫公既開其先;發(fā)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不郎不秀 發(fā)音bù láng bù xiù 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出處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高屋建瓴 發(fā)音gāo wū jiàn líng 釋義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氣魄,使他的史劇氣勢恢闊,振擺超騰,~,雄渾奔放。(《郭沫若劇作全集編后記》)
高山流水 發(fā)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圣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糜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發(fā)音hé zé ér yú, fén lín ér liè 釋義涸:使水干枯;澤:聚水的洼地;焚:燒毀。把池水戽干來捕魚,將林地燒毀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出處《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黃鐘大呂 發(fā)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釋義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出處《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鄭玄注:“以黃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
沆瀣一氣 發(fā)音hàng xiè yī qì 釋義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示例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清•曾樸《孽?;ā返谑幕?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發(fā)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釋義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美芹之獻 發(fā)音měi qín zhī xiàn 釋義用以自謙所獻菲薄,不足當意。 出處《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莖、芹萍子者,對鄉(xiāng)豪稱之。鄉(xiāng)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 示例所提數(shù)條意見,為~,僅供參考。
過猶不及 發(fā)音guò yóu bù jí 釋義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示例據(jù)老夫看來:這是“~”。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發(fā)音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釋義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出處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示例原來~,朱櫻日日伏侍小姐,繡床之暇,讀書識字,此竊頗通。(清•無名氏《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一傅眾咻 發(fā)音yī fù zhòng xiū 釋義傅:教導(dǎo);咻:喧鬧。一個人教導(dǎo),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齊也,不可得矣。” 示例古人有言,~,終歸無效。(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八回)
完璧歸趙 發(fā)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示例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強弩之末 發(fā)音qiáng nǔ zhī mò 釋義強弩所發(fā)的矢,飛行已達末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jīng)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處《史記•韓安國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漢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沖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示例至于軍閥,那是~了。(歐陽山《三家巷》二四)
東施效顰 發(fā)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釋義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謂“~”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
草菅人命 發(fā)音cǎo jiān rén mìng 釋義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tǒng)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出處《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示例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七回)
眾口鑠金 發(fā)音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釋義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示例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
窺豹一斑 發(fā)音kuī bào yī bān 釋義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處《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示例有的人孤陋寡聞,~,卻喜歡夸夸其談,炫耀自己。
貽笑大方 發(fā)音yí xiào dà fāng 釋義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nèi)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示例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識短淺,誠恐~,所以不敢冒昧進謁。(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發(fā)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釋義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例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明•趙弼《兩教辨》)
金榜題名 發(fā)音jīn bǎng tí míng 釋義指科舉得中。 出處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ㄩg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示例旬月之間,~,已登三甲進士。(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一葉知秋 發(fā)音yī yè zhī qiū 釋義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與結(jié)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爾虞我詐 發(fā)音ěr yú wǒ zhà 釋義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示例資本家之間也都明爭暗斗,~,相互傾軋。
舍本逐末 發(fā)音shě běn zhú mò 釋義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nèi)容,那是~。
干將莫邪 發(fā)音gān jiàng mò yé 釋義干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禍起蕭墻 發(fā)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釋義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出處《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示例不照這么辦法,恐~,勢且波及全國,總統(tǒng)不如通權(quán)達變,暫歇風潮為是。(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目無全牛 發(fā)音mù wú quán niú 釋義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jié)構(gòu)。比喻技術(shù)熟練到了得心應(yīng)手的境地。 出處《莊子•養(yǎng)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游刃有余 發(fā)音yóu rèn yǒu yú 釋義刀刃運轉(zhuǎn)于骨節(jié)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jīng)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示例從前他們又要辦廠,又要做公債,也居然穩(wěn)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現(xiàn)在他們?nèi)碜龉珎?,自然覺得~。(茅盾《子夜》十七)
躊躇滿志 發(fā)音chóu chú mǎn zhì 釋義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愿。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示例這在胡景伊自然是~,而在尹昌衡則會義憤填膺了。(郭沫若《少年時代•黑貓》)
高屋建瓴 發(fā)音gāo wū jiàn líng 釋義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氣魄,使他的史劇氣勢恢闊,振擺超騰,~,雄渾奔放。(《郭沫若劇作全集編后記》)
犯而不校 發(fā)音fàn ér bù jiào 釋義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出處《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示例惠養(yǎng)民道:“~,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
請君入甕 發(fā)音qǐng jūn rù wèng 釋義甕: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示例掬西江之水,為爾洗腸,即燒東壁之床,~。(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
黨同伐異 發(fā)音dǎng tóng fá yì 釋義伐:討伐,攻擊。指結(jié)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出處《后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jīng)協(xié)術(shù),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示例讀者幸勿比例惴測,謂此事為某人寫照,此名為某人化身,致生種種~意見。(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緒言》)
天花亂墜 發(fā)音tiān huā luàn zhuì 釋義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jīng),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夸張而不符合實際)。 出處《心地觀經(jīng)•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yǎng),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示例傅二棒錘索性張大其詞,說得~。(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
首陽采薇: 伯夷、叔齊辭讓王位,叩馬諫阻武王伐紂,在周滅商后,恥于吃周家天下的糧食,采薇首陽山,最后餓死。后用伯夷、叔齊比喻氣節(jié)高尚的人,用采薇寫堅守氣節(jié)或?qū)戰(zhàn)囸I。
萇弘化碧 發(fā)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釋義萇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為人所殺,傳說血化為碧玉。 出處《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望帝啼鵑 發(fā)音wàng dì tí juān 釋義相傳戰(zhàn)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后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后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出處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美輪美奐 發(fā)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釋義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韋編三絕 發(fā)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釋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示例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chuàng)新人才的大量涌現(xiàn)。
黃鐘大呂 發(fā)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釋義黃鐘: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出處《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鄭玄注:“以黃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者,黃鐘陽聲之首,大呂為之合。”
程門立雪 發(fā)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出處《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云。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行云流水 發(fā)音xíng yún liú shuǐ 釋義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 示例結(jié)構(gòu)如~,層次分明,先后呼應(yīng)。(茅盾《〈力原〉讀后感》)
胸有成竹 發(fā)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釋義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拿定主意。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員~,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陳伯鈞《毛主席率領(lǐng)我們上井崗山》)
指鹿為馬 發(fā)音zhǐ lù wéi mǎ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示例東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鄰縱有責言,終難~。(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
高山流水 發(fā)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圣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好高騖遠 發(fā)音hào gāo wù yuǎn 釋義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示例但是~,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nèi)フJ識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畫蛋•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