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再別康橋》讀后感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再別康橋》讀后感篇一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贊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shí)細(xì)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采用現(xiàn)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diào)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xiàn),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yàn)樗拿?,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再別康橋》讀后感篇二
讀過很多離別的詩,最喜愛的還是《再別康橋》。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飾的簡單言語,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在離別康橋時(shí)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感。讓人讀來感到格外的柔美,并流露出淡淡的傷感。
最初接觸這首詩不是在書本中,是在電視播出的一檔文化節(jié)目上,一個渾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誦著,配著舒緩的音樂,變換著美麗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詩的意境中。雖然當(dāng)時(shí)并不知道這首詩的意義,但已被它輕柔、委婉的情調(diào)所打動。
再次聽到這首詩是在語文課上,聽到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課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年輕的徐志摩在英國康橋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麗的康橋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英國上世紀(jì)浪漫主義的詩歌和其他西洋文學(xué)給予他熏陶。他追求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理想,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橋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美妙結(jié)合激發(fā)出徐志摩的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深情描繪康橋那無盡的自然美景,熱烈贊美康橋燦爛的人文精神,深切表達(dá)對康橋的無限眷戀熱愛之情。他滿懷深情地對康橋說:你是我難得的知己??禈蜃屗纳_(dá)于極致美的境界。
這首詩寫的是徐志摩第二次來到康橋時(shí)而引起的一番感想。詩中的一字一句無不營造了一種離別的惆悵氣氛。在詩的開頭處寫的是向云彩告別,而結(jié)果是“不帶走一片云彩”,雖然全詩字?jǐn)?shù)不多,卻已把詩人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
尤其喜歡《再別康橋》中唯美的意境!第一節(jié)中的出現(xiàn)的三次“輕輕的”,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xì)微的彈跳性,仿佛隱約聽到詩人踮著腳尖走路的聲音,給人無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風(fēng)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輕輕的”巧妙對應(yīng),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首尾回環(huán)呼應(yīng),給人以整體之美。同時(shí),讓讀詩的人有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再別康橋》,從尋夢,到告別,是詩,似歌,如畫,是尋夢的挽歌,是離別的絕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一首詩,一段意境,我喜歡。
《再別康橋》讀后感篇三
暑假,悠閑中重拾徐志摩詩集,真的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一種靈魂的洗滌,特別是那首《再別康橋》。“康橋”的清新淡雅,“康橋”的美侖美奐,飽醮深情的志摩以無限的眷戀,描繪的是一個令人神馳心往的清幽家園。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摯愛。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這樸實(shí)無華的句子,帶給人的是一種飄逸灑脫的感受。別具一格的用詞,使詩的意境更為精妙地體現(xiàn),貼切而生動三個輕柔的動作加上“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詩中淡雅的憂傷像毛毛細(xì)雨,潤物細(xì)無聲地滲透人的心肺。
再讀《別了康橋》,開頭的幾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攝了去。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和傷感的情緒。詩人的才情,詩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飄來的楊絮,平素中夾著深蘊(yùn),渾然天成。在你隨心所欲中體味它的空靈、輕快。作者對劍橋大學(xué)的愛,對那讀書生活的印象,揮之不去,縈縈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達(dá)?這就莫過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康河周圍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發(fā)泄的寄托物。正因?yàn)樽髡咔橹?,所以就連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還情愿做水草。寫到這里詩人心頭“蕩漾”起了一陣陣不可抑制的柔情。“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詩人澎湃的感情,在此達(dá)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永留在他心愛的康河。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處的那一潭水,不再僅僅是一潭水,而是詩人美好情懷的溶合物。是斑斕多彩的,是有豐富內(nèi)涵的。“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熱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現(xiàn)實(shí)與夢想,現(xiàn)在與過去,已如過眼煙云,飄然而逝。“我”極力的追懷,“我”想擁有那爛漫、甜蜜的生活。然而,當(dāng)年的快樂、歡欣如今卻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早期熱烈的羅曼蒂克,如今已變成了輕煙籠罩般的傷感。不用送行,不用灑淚告別,甚至也“不帶走一片云彩,”只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將永遠(yuǎn)在詩人的心胸里長存,詩人的靈魂早已經(jīng)和康橋融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