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海倫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珍惜光陰。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600字
自從上了四年級,我們的語文老師拿來了許多課外書,讓同學們愛不釋手!我見了,也爭著讀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后對海倫-凱勒十分佩服。
海倫-凱勒一生下來的第六個月就發(fā)高燒,生了一場大病,燒退后,病魔卻把她的聽覺和視覺帶走了,從此生活在無聲無色的世界中。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通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考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哈弗大學克利夫學院,幸福的光環(huán)最終還是肯定了這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海倫-凱勒。連大作家馬克-吐溫都說“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我看到書的末尾這樣寫道:“如果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看他們的容貌看看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館看看人類的進化和歷史的變遷,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畫。第三天想要過一下正常人的平常一天。”
我看到這里感到非常驚訝,我們天天生活在這個光明的世界里,這些要求也未免太簡單了,所有這些都輕而易舉就實現了。可是你想一想海倫-凱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無聲而又冰冷的世界里,能看到這些都覺得很幸福了,她覺得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美好!此時的我感受到:其實這一些美好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著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縮,為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努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大作家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在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深深的被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動。
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后不幸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從此以后,她再也聽不到美妙動聽的聲音,再也看不到絢麗多彩的世界了。
當海倫6歲零九個月時,安妮•莎莉文擔任了她的家庭教師。在莎莉文老師和家人的幫助下,她成功就讀于劍橋女子學校,又進入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學習。
海倫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又盲、又聾、又啞,很難想象她是如何艱難地學習。在她剛進入劍橋女子學校時就遇到了困難。課程已經開始了,但她需要的許多書都沒能及時地出凸印版,而且缺乏某些課程所必需的學習器具。加上學生很多,老師不可能給她特殊的指導。但是她并沒有放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突破這些障礙。最終,她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哈佛大學。
大學時,海倫一直想為人類做點貢獻,終于,一個為盲人貢獻心力的時機到來了。她為了更好地開展盲人公益事業(yè),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她努力地學習發(fā)聲,一直學了3年。經過3年地訓練,她終于可以在人們面前開口說話了。但第一次演講的效果很差,她沒有放棄,相反,她又重新鼓起勇氣練習發(fā)聲。
海倫想象自己能看到東西三天,再重新陷入黑暗,她會把這段時間分成三部分。第一天要看人,要看那些以仁愛和溫柔陪伴她一生的人。第二天,她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匆忙地瞥一眼。而第三天,她將要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
從她的字里行間中,我們能看出她是多么的渴望光明,所以她珍惜能看到的一切。而我們這些視力正常的人卻常常忽略了存在而又值得欣賞的事物。
海倫面對殘酷的現實,她不氣餒,不放棄,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人類可以戰(zhàn)勝命運,用自己的痛苦經歷來勉勵他人。多么令人敬佩的人啊!
海倫以自己的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珍惜光陰。讓我們保持明天就是能看到的最后一天,你會發(fā)現: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自己忽略到的東西現在在眼里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