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活著讀后感5篇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在作者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讓人難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余華活著讀后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余華活著讀后感篇1
《活著》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性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樣的故事并不具備轟動性。然而,所有的情緒都在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著讀者的思想。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
余華在序中這么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書中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diào)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xiàn)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但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貴?也許他們并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
小說敘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福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jīng)常在城里吃喝玩樂,嫖妓、夜以繼日地豪賭并樂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然而好景不長,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很快讓他付出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的代價——由于半年賒帳的積累,福貴把祖輩留下的家產(chǎn)在一夜之間輸?shù)镁?,由遠近聞名的闊少爺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所有的風光都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蕩然無存。他也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父親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chǎn)之后,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死了。他為病了的娘到城里買藥時抓壯丁抓走,此后的日子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靸赡陼r,他終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親已病故,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原以為一家人終于團聚可以過好日子了,誰料,苦難才剛剛開始——唯一的兒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y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終于長大成人還找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死于了產(chǎn)后的敗血癥;妻子家珍也死于軟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不僅如此,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竟因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福貴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親手埋葬了五個自己摯愛的人。
經(jīng)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作者沒有發(fā)泄,沒有控訴也沒有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著世界。
“人為什么而活著?”
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說紛紜而沒有結(jié)論的話題,福貴一生的杯具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么,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 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期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個期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重。人生來就注定要伴隨悲傷,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著。如余華自己說的一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活著,生命就是一個活著,不談幸福或苦難,生命,只是一個活著的過程。活著吧,活著,生命僅此而已,畢竟,生命還要繼續(xù)。
為誰而活
余華活著讀后感篇2
余華——一個看上去樸素無華的作者,卻寫出了最最樸實但震撼人心的故事
富貴悲慘的一生讓人覺的心酸,一個樂觀的人面對親人的不斷離去,力不從心的他也只能被現(xiàn)實折服,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和擊潰,依然屹立在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與靠全部積蓄買來的老黃牛相依為命著在黃昏的余暉中作者看到的是一位滿臉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人。
在他的一顰一笑中卻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人以鼓舞,從而認識到命運的殘酷所帶來的種種無奈,但在古代人定勝天概念的慫恿下,讓后人始終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正所謂飯飽思淫欲,一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富貴也只能順應(yīng)事物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加上對祖輩基業(yè)毫無顧忌的無休止揮霍,生活于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中的富貴慢慢的走向失魂落魄,家業(yè)日暮途窮!從而逐漸走下繁榮的歷史舞臺在新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刷著,永遠得不到翻身。
這種生活讓他心安理得,無所顧忌,就像書中說的:人是為自身而活著,不是為本身以外的事物而活!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給我為物質(zhì)金錢而奮斗的使命??墒俏颐靼祝蛟S等我到了不惑之年的時候才能領(lǐng)略到其中的含義——人生最崇高的哲學(xué)!
余華活著讀后感篇3
余華的小說《活著》,花了兩個晚上的時間,粗略地讀完了第一遍,說真的,很久沒有讀這樣風格的小說了,文章塑造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時間和空間,離我的生活環(huán)境相去甚遠,但我還是被作者不遺余力地描摹嚇到了,幾個晚上做噩夢,我不得不承認,有些片段我讀的太過投入了。
讀完小說的第一晚,我?guī)缀鯖]有睡,大瞪兩眼,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恍惚中有微信提醒,已經(jīng)是半夜了,會是誰呢?翻看手機,原來是小舅,此時,他像我的一艘諾亞方舟,迅疾得帶我逃離那片陰森恐怖的海域。
小說通篇以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以一種似乎在講述別人故事的淡定,述說了福貴本人極其慘痛的一生!
青少年時期的福貴,因較好的家境而染上了吃喝嫖賭的陋習(xí),最終敗光了家產(chǎn),100余畝田地,房屋,輸給了龍二,他的父親因此氣極而猝死。
好在,她的母親,妻子并沒有嫌棄他,通過這些年的折騰,福貴心中或許有些愧疚與悔意,而生活還要繼續(xù)。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福貴從龍二手里租種了五畝地。就在他感覺生活又有了希望時,卻不料被國民黨抓了壯丁。
我掩上書,猜測下面故事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呢?文章一如我想象的一般向前逶迤而去。果然,等他從國民黨那里逃出時,他的母親因為沒日沒夜地想他,而又死去。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依然向前發(fā)展。然后,他的兒子因抽血夭折,閨女難產(chǎn)而死,妻子抱病而亡。
我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了,這一連串的打擊,讓我這個讀者已經(jīng)不忍直視,想著,福貴該如何逃出命運的魑魅魍魎呢?
好吧,先睡去,明天再看,但如何睡得著?福貴生活中那些酸的,苦的,辣的,咸的氣味在我居住的小房間里扭扭捏捏地交纏在一起,發(fā)出一股酸澀的,似食物發(fā)酵一般的氣息,嗆人口鼻,我?guī)缀踔舷⒘?,不行,我得開窗透透氣!
打開床頭的小臺燈,拉開窗簾,陽臺外面的世界幾乎只有路燈在亮著,對面的樓房在黑暗中靜默著,仿佛一個巨人。遠處建設(shè)路的華燈連成一片,宛如長長的銀河,空氣似乎清新了一些。
我再次上床,翻到要看的頁碼,此時,那種恐懼的圖騰又一次攝住了我的魂魄:女婿工傷致死,外孫吃豆噎死。至此,本該一個其樂融融的八口之家,現(xiàn)在只剩的福貴一人了。
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合上小說,眼前似乎一片浩大的荒漠,寸草不生,泛著奪人性命的顏色,看不到丁點兒的希望。
小說的最后,福貴在跨越從國民黨時期后,他孑然一身時,便買來一頭老得不能再老的牛,也取名福貴,他們相依相偎在一起。
路,還是要走的;田,也還是要耕的。在一天傍晚耕完一塊地后,老人牛和漸漸遠去,空中傳來福貴的歌聲,如風一樣飄蕩: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余華的小說《活著》,可以說是一首粗糲的史詩,亦或是一只難以下咽的,用糠皮蒸就的饅頭,它喇著嗓子,咀嚼好久,都難以下咽。
余華活著讀后感篇4
內(nèi)心會真實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讓人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早就明白這個原則了,可要捍衛(wèi)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nèi)心并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的。
藝術(shù)都是源于和現(xiàn)實的那一層緊張關(guān)系。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現(xiàn)實緊緊控制;感受著自我的分裂,卻無法讓自己變得純粹。如果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會活的更坦然些,與此同時,我的力量會削弱很多。
朝夕相處的現(xiàn)實常常會讓人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丑惡和陰險;怪就怪在,為什么丑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所謂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觸手可及!正如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抱怨!歌中人對苦難的承受、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余華活著讀后感篇5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jīng)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里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chǎn),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chǎn)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后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貴經(jīng)歷、大躍進、自然災(zāi)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產(chǎn)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p>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jīng)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jīng)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余華活著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
★ 余華的活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