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
《平原上的摩西》是那種讀起來很酣暢的小說,這一點和余華的《兄弟》很像。從寫作風(fēng)格上來說,兩人的文字都相當平易。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钠皆系哪ξ髯x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一
《平原上的摩西》寫的好,這已經(jīng)是一個既定事實,不需要我再人為堆砌溢美之辭。
這本書出來的時候,現(xiàn)實主義的風(fēng)再次讓市場心旌蕩漾,似乎寫頹了的作家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一片田地,即使這地已經(jīng)被刨過好幾輪。
應(yīng)該說,余華那輩作家和導(dǎo)演都從現(xiàn)實題材里謀到了好處,他們是經(jīng)歷過動蕩的一代人,而到了70后,80后,現(xiàn)實卻成了籠中之犬,空余在遠處狂吠的份,但不能走近,走近喪失美感。
如果有人悉心觀察每天的社會新聞,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現(xiàn)實即魔幻,魔幻即現(xiàn)實,所以并不用費力編故事,遍地都是光怪陸離的故事,其重點在于拼接與組合。
可以說,《平原上的摩西》第一個震驚我的是結(jié)構(gòu),其次是語言,故事案件本身并不復(fù)雜,甚至可以說處處密布巧合,巧合容易淪為俗套,如何拆解,使之變得面目不可憎,這是一個問題。
雙雪濤在創(chuàng)作談中幾次三番的提到,他在寫完小說后會不斷的刪改,力求不留水分,通常寫一個中篇,卻有長篇的密度,這其中,當然有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作祟,但又全然不是歐美譜系的風(fēng)格。
仔細看全書的語言風(fēng)格,其實和阿城的《棋王》一脈相承,平淡敘事里的非凡起伏,往往是一些看似日常的對話(其實機關(guān)密布,字斟句酌,你乍一看覺得現(xiàn)實里的人的確是這么說話的,仔細一想,不可能,有說話說得這么帶勁的,但少,你不可能強求一個修車師傅句句都是滴水不漏的人生哲理,這里頭存在一個技巧,如果是搬上銀幕,這些臺詞直接就能拿來用,我想這也是《平原上的摩西》易于被改編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也會有人說,一個底層勞動人民怎么處處展現(xiàn)知識分子似的智慧,我覺得這倒沒必要深究,本質(zhì)上還是小說,還是故事,還是傳奇,經(jīng)過深度加工,拿出來給你一看,你嗅到的都是天然味道,這就夠了,沒必要較真,較真喪失美感。)
《平原上的摩西》乍看是以每個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來串聯(lián)的,但肉質(zhì)緊實均勻,沒有肥膩之處,沒有流水賬,一句話可以牽扯十萬八千里的罪案,這就是在訪談中,雙雪濤所提到的時間,時間是故事的利器,它有本事將日常裁剪出驚奇的底料。隨便舉兩個人物,就說莊增德夫婦,開頭僅寫其交往過程,以水面暗喻兩個人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但作者不急,臨到故事漸入佳境,才抖落包袱,告知所有人:原來丈夫于妻子有著殺叔之仇。
到這個時候應(yīng)該灑狗血了吧?怎么想也覺得是八點檔電視劇了,但老司機很穩(wěn),老司機說“你要開,你開,這把我不開。”一個“克制”拔高了全書的基調(diào),本可以拿出來做文章的戲劇點我做掉了,輕描淡寫的做掉了——在時間里,在大時代里,人們的悲歡喜樂不值一提。
寫人物,必須把人物的八輩祖宗都想透了,這個人是什么人,她的父輩做過什么,她的下一代如何,這本身就是故事,是個人史,《平原上的摩西》里遍布個人史,每個人的故事串起來就是時代,這也是路內(nèi)《花街往事》和顏歌《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好看的原因所在。
在回歸現(xiàn)實敘事的過程里,有的作家找到了方向,有的作家直接走丟了,如何能在現(xiàn)實肌理里走得更遠,這和作家本身的秉性有關(guān),和個人的審美情趣有關(guān),和其在現(xiàn)實里走到的深度有關(guān)。
我覺得不必去看雙雪濤的小說,光看其在現(xiàn)實生活里微妙的發(fā)言就可窺得其創(chuàng)作觀,他應(yīng)該可以走得很遠,比所有人想象的更遠。
導(dǎo)演需要有點兒“迷影”情結(jié),作家需要點兒“迷書”情結(jié),我時常想起雙雪濤說他在銀行里上班的寂寥歲月,沒事的時候就打開文檔看小說,一遍一遍的看,我現(xiàn)在也是如此,在泥濘中獨行,希望得到解放,在困境中找樂子,找到一點是一點。
.S. 我一向?qū)τ邢M臇|西心存寬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這本書不能歸到什么大師那么玄乎其選的說法里,但至少存在著真正意義上打動人心的動心,這便足以。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二
第一篇驚艷,平原,摩西,粗糲的寒冬,荒涼的土地。東北在文學(xué)和影視里成了蕭瑟的符號,成了中國另一處角落。構(gòu)成一張圖的那幾個人,在人生漫長的冬季里,等待著以為的目的地,他們誰都知道那不是春天。
第二喜歡安德烈,笑出聲,但結(jié)局又回到平淡,像無數(shù)自以為是的青春小說,人生不過是死或瘋。后面幾篇從高峰直落,成了平庸。
本想寫短評,超了字,就多寫點
雙雪濤還沒像如今出名我就認識他,因為那個華文比賽我也參加過,我聽說一個銀行職員拿了首獎,心想說不定我也有些機會,就投了也是速寫成的<死囚的等待>,第二屇還是第三屆,結(jié)果當然落選。
他是沈陽人,拿了頭獎,同樣在金融系統(tǒng)工作,結(jié)果他一步步走到現(xiàn)在這個位置,我還在瞎混。很久很久不讀同齡人的書,要不就老子牛X,要不就是文青的無病呻吟,80后吃奶期太長了,真格起來,全身疼。
讀這本書有拍案叫絕,也有失望不屑,但更多是希望,對他,也是對我。
不出意外,我的第一本實體書將在年內(nèi)出版
希望這遲來的長大,盡早些來。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三
《平原上的摩西》是那種讀起來很酣暢的小說,這一點和余華的《兄弟》很像。從寫作風(fēng)格上來說,兩人的文字都相當平易。雙雪濤給人的感覺是每個人都坐在那兒平靜地講述自己的生活,也許每句對話都很平淡,但每個人把自己的那一塊拼圖拼上之后,故事的全景便赫然聳現(xiàn)。驚嘆巧合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邏輯縝密。
《平原》開頭部分頗像多年前熱播的刑偵劇《重案六組》。隨著懸念一步步解開,一群小人物的命運也一一呈現(xiàn)。很難說誰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也許這正是作者有意回避的問題——在時代面前,連高大的毛主席都得讓步,而平凡的大眾,那些在底座上保衛(wèi)主席的戰(zhàn)士,什么時候當過主角?也許多角度敘事的目的之一,就是給予每個人平等說話的機會。與傳統(tǒng)聚焦“主人公”的敘事相比,這種方式暗含了作者對每位小人物同等的尊重。
回到人物本身。雙雪濤講述了兩代人的故事,雖然每個人的性格都刻畫地相當出色(如生活上粗心大意、但醉心文學(xué)的傅東心,一“粗”一“細”,看似矛盾,實際非常真實),但對話部分略顯單一,沒能達到“一開口就知道是誰”的效果。下面說說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人物——莊樹。有人說,在優(yōu)秀的作品中,讀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莊樹就是一個很能引起我共鳴的人。他從小頑劣,沒能成為“父母想要他成為的那種人”,但他“執(zhí)拗、認真、苦行,不易忘卻”,有自己的想法和信條,“想干點對別人有意義,對自己也有意義的事兒,這樣的事兒不多”?,F(xiàn)實的殘酷每天都無情地碾壓這每個人的個性,正如雙雪濤本人所說,“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對于他人的意義時,就會越來越發(fā)現(xiàn),堅持自己是多么困難。”也許是旁觀了父母那一代人個性遭到壓抑,莊樹選擇當刑警的“反叛”似乎體現(xiàn)了80后身上某種“個人意識的覺醒”。可以說,兩代人之間的差異被刻畫得很微妙,與毛主席像被推倒所象征的時代變遷相呼應(yīng)。
時代變遷在小說中既有明顯的標志(“1995年”,2007年,“紅旗廣場的主席要毀了”,“蓋了一半的鳥巢,一片狼藉,好像被拆了一半”,“95年在深圳打工”),也有隱約的暗示(如莊樹和其父母對生活的不同理解)。用莊德增的話說,“那幾年好像一晃就過去了,好像都是一年一樣”。雙雪濤沒有刻意去表現(xiàn)時間的流逝對人的影響如何,只是不經(jīng)意間把許多小人物的生活軌跡勾勒出來(如五個被殺司機的人生經(jīng)歷,孫天博母親出走之后的生活軌跡,主席像前狙擊的退休職工等),讓讀者自己去領(lǐng)會其中的深意。
小說的結(jié)尾于平淡中給人以希望。兩人對話的鄭重氣氛最后被“平原”背后的雙關(guān)所打破,它既連接起現(xiàn)在和過去那段溫馨的生活,又寄托了未來的無限可能(湖水可以變成平原)。一切仿佛都是命運和時代玩的文字游戲。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四
平原上的摩西
看完覺得不過爾爾
細想覺得有很多多余的線,也有一些很不圓融的地方,作者把它當作電影來寫的,所以有些就是糊弄過去,而不是考究過去。要說有什么新的,那就是 把畫火柴盒圖案這種工作呈現(xiàn)了
大師
總覺得模仿阿城的棋王,以及有小時候看故事會呀那種90年代小說的感覺,有點和這新時代隔閡。
我的朋友安德烈
更加隔閡了,不上不下的那種心情
總結(jié)
故事大開大合,但結(jié)局小而又小,是評論們說的那個樣子:寬闊宏偉而歸于平淡。
再有一點就是犀利勁兒,和現(xiàn)在青春純愛不一樣的口味
跛人
作者親臨著那些邊緣人邊緣事,邊緣的工作……
在我們才覺得人生不可能完美如人意的時候,給我們看這種從一開始就千瘡百孔從未有過完美可能的
又想起小學(xué)時候聽說的一個大姐姐的名號:夏麗芳子。我很艷羨的說初中就要這樣一邊外面混一邊好好學(xué)習(xí)。
長眠
這篇,我想我為什么寫東西的時候一根筋軸著一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呢?我要是放過自己這一點應(yīng)該會輕松寫文很多
無賴
無賴,無奈。寫著么慘的故事是有什么用呢?我的父母幸苦經(jīng)商,讓我們能不這么狼狽混沌的物質(zhì)生活。不是這么慘的人生就寫不出人性了?
冷槍
實話,有些描寫的地方我跳過去的,只看故事。啊,討厭這樣的故事外衣,當然內(nèi)核是很屌的,也是我想寫的,只是我寫不出這樣的外殼吧。
大路
我的經(jīng)歷真是蒼白缺乏,說不出什么吊炸天的故事。這一篇打動我,為什么而活。“我只是活著,看看會不會有有趣的事情發(fā)生”
走出格勒
哎,想起我蒼白疏離的童年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五
周日下午,一口氣讀完整本書。作者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篇同名小說最精彩,是個很好的懸疑劇本,腰封上也說在籌拍電影。
故事的細節(jié)會給東北出生的80后帶來很多共鳴吧。不是藝術(shù)加工里的東北記憶,大紅大綠的審美,二人轉(zhuǎn)的鄉(xiāng)土唱腔或者趙家班的幽默,而是那些你以為已然忘記實則早就融于生命的記憶碎片。
童年時并不能理解,為什么頗有才情的長輩生活忽然潦倒起來,姑姑家里怎么那么多紡織廠出品的秋衣秋褲。
也聽到家長里短,討論誰家的男人醉倒在雪地活活凍死,誰家的女人不會過日子凈整些沒用的。
也有同學(xué)忽然說不念書了,去當兵,去打工或者接了父母的班。還曾在街上遇到輟學(xué)去蹬「倒騎驢」的同班男生,遠遠地拉低了帽檐。
還有粗暴的老師,尋找新的打罵方式和撈外快似乎是他唯一的樂趣。
以及第一次去滿是「磕頭機」的油田城市,驚異于本地同學(xué)的家長基本都在一個體系。
共和國長子的落寞,改制給底層人民帶來的烙印,地域文化中抹不去的對體制權(quán)力的向往,都在作者平淡的講述中展現(xiàn)。
最有感觸的一個細節(jié)是《自由落體》里的配角,銀行下班后會去學(xué)校停課,問其原因,這樣「感覺明天也不太可怕」。
非得經(jīng)歷過絕望與無聊,才知道那些看起來沒有意義但能給自己帶來愉悅感的事情的意義。
平原上的摩西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