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是985還是211
上海交通大學既是985大學,也是211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于中國上海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是985還是211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既屬于“211工程”大學,也屬于“985工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創(chuàng)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1年更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
1956年根據(jù)黨中央決定開始西遷,1957年分設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原上海農(nóng)學院并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合并。
上海交通大學設有34個學院/直屬系,涵蓋經(jīng)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nóng)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十個學科門類。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8個。學?,F(xiàn)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5名。
上海交通大學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浦東等校區(qū),總占地面積約300余萬平方米。學校擁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和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交通便利,設施齊全。
2025上海交通大學在全國排名是多少
上海交通大學在全國排名第五位,緊隨其后的大學有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排名 |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4 | 浙江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上海交通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的排名是第二位,上海排名第一的院校是復旦大學;上海排名第三的院校是同濟大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內(nèi)容,大家可以看一看。
省內(nèi)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 | 省份 |
1 | 復旦大學 | 8★ | 上海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8★ | 上海 |
3 | 同濟大學 | 7★ | 上海 |
4 | 華東師范大學 | 6★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學歷年在全國的排名整理:
序號 | 名稱 | 年份 | 排名 |
1 | 上海交通大學 | 2024 | 5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2023 | 4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2022 | 3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2021 | 3 |
5 | 上海交通大學 | 2020 | 6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2019 | 7 |
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專業(yè)
專業(yè)名稱 | 層次 | 學科門類 | 專業(yè)類別 | 學制 |
---|---|---|---|---|
德語 | 本科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四年 |
行政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類 | 四年 |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 本科 | 工學 | 計算機類 | 四年 |
儲能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能源動力類 | 四年 |
英語 | 本科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四年 |
醫(yī)學檢驗技術 | 本科 | 醫(yī)學 | 醫(yī)學技術類 | 四年 |
運動訓練 | 本科 | 教育學 | 體育學類 | 四年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 | 本科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四年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工學 | 計算機類 | 四年 |
法學 | 本科 | 法學 | 法學類 | 四年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工學 | 電子信息類 | 四年 |
交通運輸 | 本科 | 工學 | 交通運輸類 | 四年 |
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 | 本科 | 理學 | 數(shù)學類 | 四年 |
經(jīng)濟學 | 本科 | 經(jīng)濟學 | 經(jīng)濟學類 | 四年 |
工商管理 | 本科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四年 |
信息安全 | 本科 | 工學 | 計算機類 | 四年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 | 工學 | 化工與制藥類 | 四年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工學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 | 四年 |
航空航天工程 | 本科 | 工學 | 航空航天類 | 四年 |
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 | 本科 | 農(nóng)學 | 自然保護與環(huán)境生態(tài)類 | 四年 |
上海交通大學師資力量
有專任教師3307名,其中教授108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3名(包括1名兩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59名,青年拔尖人才27名,長江學者青年項目47名,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1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5名(青年科學家2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4名,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18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20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獲得者117名(青年項目獲得者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