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學期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高三下學期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的效率,可以用計劃對組織的目標的貢獻來衡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絡整理的高三下學期語文教師工作計劃以供大家學習。
高三下學期語文教師工作計劃(一)
一、備考計劃——循序漸進,“慢”為主線
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錯過了許多細節(jié)的美麗,快節(jié)奏的復習,讓我們錯失了許多應得的分數(shù)。為提高備考效益,我們改變以往匆忙趕路的步伐,放慢腳步,循序漸進,始終以“慢”為主線,拉長第一輪復習的時間。
7月——8月下旬 ,完成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精講。
9月——4月中旬,基本完成第一輪復習,以考點專項復習為主,適當插入各地模擬試題的練習;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訓練,規(guī)范作文訓練程序,注重方法引導,落實講評環(huán)節(jié)。
4月中旬——高考綜合訓練,同時根據學生對各專項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總結經驗,鞏固所學,捕捉信息。
二、備考心態(tài)——沉靜去浮,“慢”下心靈
教師要舍得慢,慢看教材,慢研《考試說明》,慢做高考題。通過教材的熟悉,新舊《考試說明》的對比,深入研究,逐題解讀,全面把握每一個考點,琢磨每一種題型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能力層級等,分析其中的“變”與“穩(wěn)”。學生要舍得慢,立足教材,循序漸進,從課內到課外,不能急于求成。特別是文言文、《論語》很多學生再回頭看的時候,感覺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跟課文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確定了以“本”為本的思想,讓學生“慢”下心靈,回歸課本,注重向課外的適度延伸,力求課本與高考的要求的和諧統(tǒng)一。
三、第一輪復習——精耕細作,“慢”出實效
學生尤其是理科學生,一天復習花在語文上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二、四、六三天的早讀,每天40分鐘的課堂學習,晚自修的時間如果平均能有半小時給語文,已實屬不易。語文教師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基于此,我們語文第一輪復習必須要“慢”。為了提升高考復習的有效性,我們始終堅持慢工出細活。
課堂節(jié)奏慢而不亂,起點要步步提高,但容量不能過大。力求把知識全面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的知識實實在在。求“實效”,必須實在的工作,早讀、課堂、自修處處到位,構建立體式的復習體制,
集體備課慢而求精,遵循集思廣益,分工合作的原則。每二周安排一次集體備課,統(tǒng)一進度,確定教學目標,統(tǒng)一習題,共同探討習題中的重難點及突破的方法??键c專項復習中根據每個教師的特點進行分工,各自負責一個考點,按考點進度一次安排一人作為集體備課的中心發(fā)言人,負責重難點的確立,知識點的梳理、學案的設計印發(fā)、練習的配置等,教案要求一致中有不同,共性中有個性。
日常習練慢中求實,近三年來,無論是字音字形的每日一練、各考點的專題檢測、學案設計,還是綜合檢測、試卷編制,我們都堅持根據學生實際,自己編印,堅持放慢心態(tài)出好練習卷,堅持放慢授課進度,落實階段教學目標,堅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實施測試和講評。
實際教學慢在弱處,從學生實際答題情況看,現(xiàn)代文主觀性閱讀題和詩歌鑒賞題,學生失分較大。為了有效突破重、難點,我們尤其舍得花時間,僅這兩個考點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知識點講透,將練習做精,就是為了從易失分處找分數(shù),切實突破重點、難點,從而帶動全面提高,提升復習效率。
四、作文升格——開拓視野,“慢”品素材
作文是高考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敗直接關系到高考語文成績的高低,應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作文訓練的總體目標是:在文體上,不限中求擅長;在內容上,自由中求最佳;在角度上,穩(wěn)妥中求最準;在表達上,得體中求文采;在書寫上,規(guī)范中求美觀。學生目前作文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素材匱乏?;诖?,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①向學生推薦閱讀《雜文選刊》;②自編素材“讀一周”,內容涵蓋一周熱點,達人關注、經典美文、精彩語錄、古詩賞鑒、新聞評點、哲思妙語、人生解讀等,每期1人負責,目前已編寫近20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時新、有益的作文材料;③課內作文素材盤點訓練。我們把教科書上的課文題目和文章內容簡介做一盤點,讓他們從身邊最近的書籍汲取高考作文素材的營養(yǎng)。素材的慢慢品味,積淀文化底蘊,在視野的不斷拓展中,升格作文。
五、第二輪復習——精講巧練,厚積薄發(fā)
一輪復習要講究一個“慢”字,求一個“全”字。二輪復習要突出一個“巧”字,求一個“專”字。二輪復習與其面面俱到,不如結合自己的實際復習情況狠抓薄弱,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查”和“補”。
二輪復習的“巧”字,貴在巧講,巧練。巧講,二輪復習中不提倡對答案式的講評,必須做到課前認真閱卷,對每道題的得分率細致地統(tǒng)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對每道題的講評思路精心地設計,通過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開拓外延、分析歸納等,以點帶面,使零碎知識得以升華,積零成整,結串成網,“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片”。巧練,一練弱處,根據幾次考試情況,學生在客觀題第三題上得分率偏低,究其原因在于實詞、虛詞的掌握上,二輪復習復專門強化近義實詞、虛詞的辨析;二練有效處,備課組針對學生實際征訂《百家專題》,專練語基礎、文言文、古詩、論語,有的放矢。
“專”字,貴在專攻薄弱。對小的綜合或專題進行集中攻克,考生可以將一組考點組合起來,如一卷的四道基礎選擇、語言運用題、文言閱讀理解與翻譯題、現(xiàn)代文閱讀題等。要求考生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項,然后章法不亂地進行二次鞏固。
高三下學期語文教師工作計劃(二)
近年來高考的命題一直在進行改革,而語文命題改革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如何進一步準確測試考生的語文能力,如何進一步體現(xiàn)對中學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傮w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語文能力,有利于高校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使高考和教學在發(fā)展方向上一致起來。?
高考語文主要測試五個方面的能力: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高考語文考試內容為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古代詩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寫作五個方面。
?(一)二輪復習計劃
1.指導思想: 緊扣“考綱”,研究考題,把握方向,講練結合,培養(yǎng)能力。
2.操作方法:采用切大塊分小塊復習的方法。
語言知識及運用:對這部分知識的講授要本著簡明、實用、高效的原則,要結合實例講解。耍根據“考綱”內容要求,將每點內容分解為若干測試點,將每個測試點配上5個左右的題目,強化訓練,直到過關為止。語文基礎既是技藝之學,也是積累之學,是檢測學生真正語文水平的根本,所以這一知識板塊的復習,必須重在挖掘以往知識庫存并伴隨著持續(xù)的大量的課外積累即“功夫在課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閱讀理解:包括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古詩文閱讀理解。復習本部分內容,重點是選好例題與習題,最好是以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為例題與練習題,緊扣“考綱”考點要求,講練悟結合。講,要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講出規(guī)律;練,耍練出能力,練出信心,練出水平;悟,即讓學生在自己練、教師講的基礎上,結合考點內容要求及例題,及時消化總結,真正轉化為自已的能力。
3.復習要求:語言知識及運用部分要特別加強應用能力、理解能力等訓練。閱讀理解部分要想方設法調動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為難發(fā)愁思想。寫作部分要加強規(guī)范化訓練,重視語言訓練,追求個性。
1.指導思想:模擬訓練,回扣課本,穩(wěn)定情緒,增強信心。
2.操作方法:教師從大量的手頭材料中,按照高考題的形式,精編3套左右的試題,進行模擬訓練。并以提高學生的應試信心為目的,加強講評?;乜壅n本階段要明確告訴學生該復習、回扣什么,而不能籠統(tǒng)地、盲目地回扣。
3.復習要求:要控制復習節(jié)奏,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反芻”。
可以作為一個專題,有計劃地貫串于整個高三復習中。⑴加強文體訓練。⑵突破重點、難點。⑶重視技巧訓練。⑷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今年語文復習應考可注意這么幾點:
(1)全面復習,夯實基礎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作為命題的原則,對我們的總復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學、更有序地訓練學生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和鑒賞能力。而不能擺花架子或尋求一蹴而就的捷徑。
(2)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練之有“法”,除了有訓練量的保證外,更重要的是加強題型研究,給學生提供規(guī)律性的解題鑰匙。
(3)重視“語用”訓練。語言情景題(改病句,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句式的變換、仿寫、選擇,語句擴展,語段壓縮等等)要有專題突破的措施,總結規(guī)律,強化技巧,落實操作性訓練的“序”和“量”。
(4)作文訓練要到位。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多種形式和內容要顧及到。注意以下幾點:①注意訓練審題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開放式作文,審題不當也很難寫出內容深透的好文章;②關注生活,關注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關心社會,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其認識能力;③重視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寫好規(guī)矩文的基礎上,鼓勵創(chuàng)新,加強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④加強思想修養(yǎng),進行思想感情訓練;⑤注重表達,強化情文并茂的針對性訓練。
(六)如何提高復習效率
一、強調精講,變搶時間為比效率。
二、強調精選,變多練習為巧練。
三、強調學法,變學會為會學。
四、學習高考試卷、試題
首先,要系統(tǒng)地、動態(tài)地學習試卷、試題,即將近年來的試卷、試題看作一個整體,有比較、有分析地加以研究。
再次,研究試卷、試題,旨在為我所用。在使用試卷中,我們提倡多種方式:
拆開法:即隨著教學或復習的進程,將試題化整為零,每一階段"只取一瓢"。事實證明,此方法效果明顯,它結合學習和復習的內容,并且是"高考考過",格外引起重視。
微變法:即根據試題的材料,將原來的試題加以變化,如將新聞記者的素材進行分段,了解結構;抓住重點語句,歸納中心;對語言、表達方面的分析……還可將選擇題變?yōu)楹喆痤},如文學鑒賞改為從某一角度加以評析;語病診斷的選擇題變?yōu)樾薷牟【漕}……
五、有效地使用課本
1.抓準訓練點,淡化"基本篇"。抓住每課、每單元的訓練點,集中訓練某一方面,其余大膽舍棄。
2.力主自學。高考試題的作答,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對自學水平的檢查--閱讀一篇材料時,再沒有老師講解,靠的是自學、自求、自得,然后交出答卷,以供評定。
六、有效地使用練習
1.語言知識與能力宜分散。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學科訓練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
以往的訓練有兩個偏差:
一是過于追求系統(tǒng)化,摳名詞術語;二是集中一段時間反復訓練。
此類的訓練宜長流水、不斷線,既可防止枯燥乏味,又有利于在反復的訓練中加強語言的感悟能力,有利于遷移。
2.重視分類訓練,少搞綜合訓練。
3.練習應注意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試題的測試目標,即本題考的是什么,必須與《考試說明》緊相掛鉤。
(2)立意與命題的角度,即通過什么,或從什么角度來考查的。例如,通過給文章選擇題目,考查對說明對象特征的準確認識及作者的感情傾向;通過關聯(lián)詞的選擇,理解句間的關系;通過語句的轉換,考查對文意的理解。
(3)干擾項是如何干擾的。干擾項的作用是"誘答",特點是似是而非,"似是"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有的涵蓋過大,有的函蓋不全,有的局部偷換,有的單獨看來是正確的判斷,但文中未及,有的是文中談此,而題中言彼,即"論題偷換"或違背"同一律"。
(4)解題的思路和依據。通過思路和依據的分析,有利于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5)作適當?shù)耐卣?。一次、幾次或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應再補充些同類性質、命題方式有變化的練習,不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變",于"萬變不離其宗"的訓練中,把握試題的正確解答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