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課文世說新語二則預習學案
世說新語說的是怎樣的故事?這兩篇古文要表達什么深意?初一的同學們可以提前預習一下課文。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初一課文世說新語二則預習學案,希望對您有用。
初一課文世說新語二則預習學案篇一
預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詞語。
4.理解短文所表達的主題
預習重點
(1)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預習任務(wù):
1.了解作者有關(guān)情況。
2。 解決生字詞,并能流暢地誦讀兩文。
3。劃出重點詞語,結(jié)合課下注釋及掌握的文言知識理解。
4。試著理解課文大意。
5。分析文中陳太丘。友人。陳元方三人的性格特點。
6。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7。課文在為人處世方面給了你那些啟示? 預習質(zhì)疑:
預習診斷:
1.本文作者——————,————彭城人?!?———— 》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2.解釋下列句中斜體字的意思。
陳太丘與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尊君在否( ) 相委而去( )
君與家君期日中( ) 下車引之( )
3.下列選項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
B.《世說新語》是劉義慶寫的。
C.《詠雪》中首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D.《陳太丘與友期》突出強調(diào)了“信”是立世之本的道理。
4.選出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 )
A.同學們在考場上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正常發(fā)揮水平的關(guān)鍵。
B.誰也不會否認珠江不是向東流的。
C.我雖然與他有一面之緣,但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他的學識和人品。
D.有關(guān)方面嚴肅處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價格。
5.下面各句中沒有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一堆堆烏云,象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
B.她長得很像她的媽媽。
C.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干裂,像是松樹皮。
D.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按原文默寫。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 7.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元方義正詞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那兩點錯誤?
8.說說下面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心理活動。
(1)下車引之。
(2)元方入門不顧。
初一課文世說新語二則預習學案篇二
一、 教學目標: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法指導: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
二、 課文字詞(分發(fā),不然教學進度來不及)(按其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板書出字詞)
期:qī:約定。
過:超過。
舍:放棄。
去:離開。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稱對方的父親。
尊君在不( fǒu ): 現(xiàn)在寫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丟下,拋棄。
君:古代尊稱對方,可以為“您”。
家君: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
元丘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
三、 課文導語:
中國古代少年有很多聰明的典范,如:“司馬光砸缸,又如四歲作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的宰相甘羅等,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下這樣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 常識(分發(fā))
劉義慶(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爵臨川王,南朝宋文學家。組織人編寫了《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古代筆記小說集,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也記載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說新
語》的語言簡練含蓄而又雋永傳神,對后世小品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被魯迅評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陳太丘與友期》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就是剛正不阿,為人正派的意思。為什么沒有列入“夙惠”一門?
“夙惠”是專門記錄聰明兒童的故事。這一則故事雖然也表現(xiàn)了他的聰明,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兩個詞的是全文核心,可見作者的意圖是責備客人,從反面來說“信”、“禮”的重要性。
五、 課內(nèi)問題--串講:(含語言分析)(板書出題目)
(1) 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 “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
尊稱,也叫敬稱,是對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 。針對不同的對象,稱呼可有多種。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于口語,不再一一列舉。
謙稱 :
謙稱是表示謙虛的自稱。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稱臣、仆、愚、蒙、區(qū)區(qū)、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nèi)、內(nèi)人、山荊、荊屋、山妻,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息男,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語,常見于戲劇。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 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知錯能改。
(3)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無信、無禮。
(4) 結(jié)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jīng)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