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靜電》優(yōu)秀教案設計
《了解靜電》優(yōu)秀教案設計
靜電是一種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電荷,人體活動時,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便會產生靜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解關于靜電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了解靜電教案一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知“靜電”現象,熟悉摩擦生電。
2、 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并學習用完整的語句描述自己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
1、了解“靜電”這一科學現象,知道“摩擦生電”的科學原理。
2、充分體驗身邊的科學,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與交流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以魔術的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1、表演魔術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讓幼兒觀察吸管有什么變化,又把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摩擦邊說“變變變”,在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幼兒自由表述觀察的結果:“小紙片自己蹦上了吸管”。學習用完整的語句來描述。
二、通過揭秘魔術,感知摩擦生電的現象。
1、對剛才的現象進行猜測和交流。
師:“為什么小紙片會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
幼兒猜測討論,可以讓幼兒摸摸吸管,看看有沒有膠水或漿糊在吸管上,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擴展思路來思考。
2、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
師:“小朋友,你們猜了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的呢?自己動手去試試,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嗎?”
提供小木棍、小玻璃棍、吸管、小毛巾、碎紙片等材料讓幼兒盡情的操作,教師一邊觀察一邊引導。
3、小結自己的實驗
師:“誰學會變這個魔術了,來表演給大家看”。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把使用各種材料操作的情況和結果,用完整的語句表述出來。
三、總結結束
“摩擦生電”是一種靜電現象,就是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沒有摩擦或摩擦的時間力度不夠都沒辦法產生靜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很多的靜電現象,梳頭的時候頭發(fā)飄起來,脫衣時候有聲音和點點火花。被靜電“電”到了會有疼和麻的感覺。
教學反思
本活動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了豐富具體的感性經驗,同時理解了“摩擦生電”這一科學現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活動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幼兒在積極探索中熱愛科學,熱愛生活并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不足之處是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時候課堂程序顯得有些混亂,在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時,有些詞不達意。有些幼兒操作實驗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時,顯得急躁和失去耐心。
了解靜電教案二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2、能大膽的去嘗試、探索與發(fā)現。
3、在游戲中初步感知、了解“靜電”現象,熟悉磨擦生電。
活動過程
一、以魔術的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1、師魔術導入。
(出示吸管)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輕輕靠近紙片,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后將吸管靠在頭發(fā)上面邊磨擦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吸管上的變化。
2、幼兒自由表述觀察結果:“小小的紙片自動地蹦上了吸管。”
二、 通過對魔術的揭秘,感知摩擦生電現象。
1、對現象進行猜測、交流。
指導語:“為什么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教師可以讓幼兒親手摸一摸吸管,試試究竟有沒有他們猜到的膠水或漿糊粘在上面,同時鼓勵幼兒聯系已有生活經驗,擴寬思路來想象。
2、幼兒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
(1)指導語:“小朋友,你們猜了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現在自己去試試,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嗎?”
提供吸管、碎紙片等材料讓幼兒盡情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2)指導語:“誰會變這個魔術?請告訴我們你是怎么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并表述。
3、小結,認識“摩擦生電”是一種靜電現象。
(1)師重新演示桌面上的“摩擦生電小魔術”,突出吸管在頭發(fā)上摩擦這一動作。
幼兒描述觀察所得,鞏固學習詞語“摩擦”。
(2)指導語:“你們想不想再變一次魔術?”
幼兒再次操作,鞏固對摩擦生電的認識。
(3)師對操作過程進行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后,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這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
(4)幼兒認識、復述詞匯“摩擦生電”、“靜電”。
三、創(chuàng)設兩種情境,讓幼兒在合作與獨立操作中體驗物體間靜電現象的產生過程,了解靜電與生活密切相關。
1、幼兒集體進入操作情境
1:自動航行的小船。
(1)指導語:“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這里有許多的紙船停在水邊,請你用帶有靜電的吸管去靠近它們,看看有什么變化?”
(2)幼兒到水盆邊自由操作。
(3)師指導重點:突出對吸管與頭發(fā)摩擦后靠近小船會產生靜電的認識。“你的小船有什么變化?你是怎么做的?”“每次吸管靠近小船,小船都能航行嗎?為什么?”
2、幼兒集體進入操作情境
2:會飛的柳條。
(1)請個別幼兒上臺用帶有靜電的吸管去靠近柳條,看看有什么變化?
(2)師小結:“用摩擦后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輕薄或細小的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這就是靜電的力量。”
四、在多媒體的播放和交流中進一步感受認識靜電現象。
1、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發(fā)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
2、觀看多媒體,感知靜電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中投放多種材料如毛衣、布、皮毛、碎塊、膠棒、玻璃棍、鐵質小棒、碎小紙片與塑料片等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體驗它們之間的靜電現象。讓孩子們通過實驗操作,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慢慢的了解,并不是任何東西磨擦后都能將紙吸起來。
幼兒在自由操作實物、體驗更多靜電現象中自然結束。
看了“《了解靜電》優(yōu)秀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3.高三病句修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