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狗包怎么做
包子,中國傳統(tǒng)食品之一。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fā)展,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饅頭逐漸演變由“饅頭”里邊裝上肉餡的食物。那么,朋友們想知道熱狗包怎么做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熱狗包的做法。
原料:
高粉310g,水160g,酵母3g,糖60g,鹽3g,奶粉30g,全蛋30g,黃油30g
做法:
1、后油法揉至擴展階段
2、現(xiàn)在天氣熱,面團在空調(diào)間進行第一次發(fā)酵
3、發(fā)酵完畢,分割面團每個70-80g,滾圓松弛15分鐘
4、取一個面團搟成橢圓形
5、翻面,自兩邊向內(nèi)折
6、然后捏緊收口
7、翻面后放入熱狗模內(nèi)
8、天熱,所以室溫進行二次發(fā)酵,發(fā)酵好以后刷蛋液撒芝麻
9、烤箱預熱180度,中下層10分鐘后移到中層5分鐘,一共15分鐘
10、生菜葉浸泡在淡鹽水內(nèi)3分鐘
11、香腸放在樂葵的料理盒里高火2分鐘
12、側面切開熱狗,夾上生菜、芝士片、香腸,擠上色拉醬和番茄醬,ok~
熱狗包
君君小貼士:
1、這次的面團我做了5個熱狗,其余三個做成了其他形狀
2、水量還是根據(jù)面粉吸水性加,先預留20g,不要一次全部加入
3、天氣很熱,所以一發(fā)我在空調(diào)間操作,二發(fā)是室溫
包子食品由來
本來這種食品最初是有餡的,發(fā)展到后來,我國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 若問為什么?說起來,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將生活中 人們比較普遍喜歡食用的“饅頭”和“包子”來歷說個明白,開始需要從諸葛亮先說起…
包子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引《稗官小說》中的一段話說,,就在孔明諸葛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諸葛亮率軍進軍西南,去征討孟獲,在橫渡瀘水(一名瀘江水),即在今雅礱江下游和金沙江會合雅礱江以后一段時,其時間正值農(nóng)歷五月間,即諸葛亮《出師表》“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說,農(nóng)歷五月間,夏季炎熱了,瀘水與別地方的水不同,“瘴氣太濃”,不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質(zhì),士兵們食用了瀘水,萬萬沒有料到出現(xiàn)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經(jīng)過苦思苦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讓士兵們食用結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們的殘廢和患病者,這樣一來,瀘水周圍百姓們,就傳開了,說諸葛亮下令做的人頭形的“饅頭”可避瘟邪。
由此開始,生活中,人們不漸漸做起“饅頭”食用了。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fā)展,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逐漸演變成由“饅頭”里邊裝上肉餡的食物,名曰為“包子”了,因為是用面和肉餡包成的,故被人們恰到好處,給名曰為“包子”了。 這種面食制品大約在魏、晉時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包子的原名卻叫“饅頭”。晉代束皙在《餅賦》中說,初春時的宴會上宜設“曼頭”。 這里所說的“曼頭”其實就是包子。至于“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 在《愛竹淡談藪》一書中載:“宋朝有個叫孫琳的大夫,為宋寧宗治淋病,就是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們視為神醫(yī)。”宋代著名的大詩人陸游不僅寫了《籠餅》詩稱贊,對其詩亦還自作注釋;其《籠餅》詩云:“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肴,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陸游的注釋為:“蜀中雜彘(即豬)肉作巢(即餡)的饅頭,佳甚,唐人止謂饅頭為籠餅。”由此可見,當時四川用豬肉合面做的饅頭,就已經(jīng)很有名了。健康最值得 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北宋陶谷的《清異錄》就談到當時的“食肆”熉羰稱返牡昶蹋犞幸延新簟奧毯砂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說,臨安的酒店分茶飯酒店、包子酒店、花園酒店三種,而包子酒店則專賣鵝鴨肉餡的包子??梢娺@一時期包子已經(jīng)很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