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傳統(tǒng)作風是什么(2)
(二)黨的作風建設的發(fā)展
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注意黨的作風建設,在七大提出“三大作風”后,隨著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在其后的歷史進程中,黨的作風建設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
1949年中國革命的勝利,使黨的政治地位發(fā)生了根本變化,也給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清醒地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yōu)良作風?!?新中國建立候后,經過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我國宣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同年9月舉行的黨的八大上,總結執(zhí)政7年的初步經驗,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要堅持和發(fā)揚黨的群眾路線的傳統(tǒng),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等等。
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特別是我們黨從一個革命黨變成一個執(zhí)政黨后,為解決執(zhí)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克服執(zhí)政中的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于是,毛澤東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并決定以此為指導思想,采用民主的方式開展黨內整風(后發(fā)展為反右斗爭和反右斗爭擴大化是另外一個問題)。但十年““””使黨的優(yōu)良作風遭到了嚴重破壞。 ““””結束之后,黨在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同時把端正黨風、恢復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上了日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通過平反冤假錯案,使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作風得到了恢復。鄧小平、陳云等提出“執(zhí)政黨的黨風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重要論述。鄧小平同志在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還提出了:發(fā)揚大公無私、服從大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的五種革命精神。為了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十二大之后集中開展了整黨工作。根據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黨有針對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反對不正之風,開展廉政建設。鄧小平對黨風建設特別是反腐敗斗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
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黨中央作出《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決定》。江澤民同志對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針對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黨把反腐敗斗爭作為黨風建設的重點,強調反腐敗是一場嚴重的政治斗爭。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領導干部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決反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三講”教育。與此同時,中央制定了許多黨規(guī)黨法,使作風建設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在世紀之交,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迎接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挑戰(zhàn),使我們黨在應對各種風險的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我們黨不僅在十五大上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在十五屆六中全會上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決定》不僅闡述了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且明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提出了著名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即:“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十六大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首先從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改進領導方式,帶領中央政治局委員到西柏坡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號召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的作風,“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并且強調:“要加強黨風政風建設,改進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新時期干部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并在此基礎上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胡錦濤在十六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八個優(yōu)良作風”:(一)、要勤奮好學、學以致用。(二)、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三)、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四)、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五)、要顧全大局、令行禁止。(六)、要發(fā)揚民主、團結共事。(七)、要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八)、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必須把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
以上是對我黨作風建設歷史的簡單回顧,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們黨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作風建設,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豐富,但在所有的作風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三大作風”,因此今天重點討論黨的“三大作風”以及如何在工作和黨內生活中加以運用。
黨的傳統(tǒng)作風范文三
一、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豐富內涵及主要內容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上下躬行實踐的結果,是在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批判、改造、吸收的過程中形成的。并且它適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不斷被賦予新的涵義,不斷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這種精神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不同時期的特有表現形式,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精神財富,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不僅要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而且要培育新的優(yōu)良作風,使黨的優(yōu)良作風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豐富。
(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
理論與實際相統(tǒng)一,或者說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和根本作風,也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學風。一個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推動歷史進步的政黨,必須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所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
早在建黨初期,積極投身于革命斗爭實踐的共產黨人就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中國革命面臨的實際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開創(chuàng)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是全面灌輸理論與實際相統(tǒng)一的教育過程。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強調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指出:“我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但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就是說,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tǒng)一?!?/p>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黨帶領全國人民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方向。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fā)揚黨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和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又一偉大成果,為黨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江澤民在慶祝建黨__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