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湖南景點導(dǎo)游詞
湖南名勝古跡居多,不妨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湖南景點導(dǎo)游詞,再決定值不值得一去。
湖南蘇仙嶺導(dǎo)游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著名風(fēng)景名勝區(qū)——郴州蘇仙嶺旅游觀光。
郴州號稱“湘南門戶”,是湖南省14個市州中最靠南的一個地級市。郴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自西漢設(shè)置桂陽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時便有了蘇仙的神話故事流傳于世,后來《蘇耽歌》被收人《古詩源》,成為現(xiàn)存最早的民間古詩之一。三國時期,魏人楊元鳳編纂《桂陽記》,成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麗的山水風(fēng)光和浪漫的神話故事,吸引了無數(shù)遷客騷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問、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王昌齡、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詞人秦觀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弊尦恢莞用勌煜?。
郴州旅游區(qū)共有游覽景點近百處,涵蓋了自然風(fēng)光、文物古跡、革命圣地和民俗風(fēng)情等各種類型。在眾多的旅游景'點中,蘇仙嶺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仙嶺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區(qū)東側(cè),海拔526米。“山雖不高”,但相傳西漢時期蘇耽成仙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所以稱之為蘇仙嶺,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
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是“遇仙橋”,聽到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聯(lián)想到漢代留侯張良橋一匕遇黃石公傳授兵書的故事。不過,眼前這座橋與張良無關(guān),是一位比張良晚幾十年的少年——蘇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橋的對面,大家可以看見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無奇的客棧,因蘇東坡的弟子、“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秦觀曾經(jīng)在此居住,并以此為題作詞一首而聲名鵲起。北宋紹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觀被貶官流放,途中披宿這座客棧。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觀看著窗外暮色朦朧,冷月鋪霜,身在陋舍,心憂天下,惆悵萬千地寫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這一千古名篇。原來的郴州旅舍早已毀棄,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營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風(fēng)格重建的,內(nèi)設(shè)三墻門樓,總面積達100多平方米。門樓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個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協(xié)主席劉正手書,展覽室的門額“淮海遺芳”由秦觀第33代子孫、秦學(xué)會副會長、揚州大學(xué)教授秦子卿撰寫。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到訪過郴州。前面剛看過秦觀到訪的遺跡郴州旅舍,這里的桃花居則與另一位名人有關(guān),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學(xué)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離開家鄉(xiāng)進行了一次長達四年之久的遠游,次年經(jīng)江酉進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見到附近有一座道觀,遂迸去避雨。這座道觀就是蘇仙嶺上的乳仙宮,也就是現(xiàn)在的桃花居。這一段經(jīng)歷在《徐霞客游記》中有記載。
現(xiàn)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蘇仙誕生地。相傳在西汊文帝年間,郴州東門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邊洗衣時發(fā)現(xiàn)順?biāo)瘉硪桓制恋募t絲帶。潘姑娘一時好奇,便用手去撈,卻不想絲帶纏在手上,怎么也解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結(jié)果不咬則已,一咬,這絲帶竟然滑進了肚子里。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fā)現(xiàn)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在當(dāng)時,未婚的女兒家懷孕可是見不得人的。為了躲避流言蜚語,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個男孩。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帶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將兒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兒是娘的心頭肉呵,過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決定偷偷回山洞來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孩子安然無恙,一只白鶴正張開雙翅為孩子御寒,一頭母鹿正跪下前腿為孩子喂奶。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來。唉,連動物都知道愛護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丟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將孩子帶回家撫養(yǎng)成人。長大后,孩子要上學(xué)了,可沒有父親怎么取名呀?教書先生聽說后就問孩子:“你到學(xué)堂門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訴我。”孩子出門一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上,自己枕著樹根呼呼大睡。教書先生說:“嗯,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叫蘇耽吧?!?/p>
少年蘇耽同母親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腳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蘇耽從小就聰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補貼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橋旁邊,他遇見了一位老仙翁,學(xué)會了仙術(shù)。從此,他治病救人,幫助鄉(xiāng)鄰,終于感動天帝,修道成仙,法號“蘇仙”,人們也就把他誕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蘇仙嶺。據(jù)說,蘇仙曾經(jīng)多次幫助椰州老百姓度過瘟疫災(zāi)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當(dāng)?shù)夭簧倮先藗內(nèi)匀还┓钪K仙的牌位。
離白鹿洞不遠,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絕碑。秦觀去世后,蘇軾十分悲痛。將《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睂懺谧约旱纳茸由希⑶腋搅恕吧儆我岩?,雖萬人可贖?”的跋語。后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觀的詞和蘇軾的跋書寫下來,流傳于世。南宋年間,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風(fēng)雅,命人將秦詞、蘇跋和米書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巖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寬的摩崖石碑,世稱“三絕碑”。
三絕碑有很高的知名度。1960年,毛澤東主席在長沙接見湖南省委和各地市領(lǐng)導(dǎo)時,曾經(jīng)專門提起過這塊石碑,并且饒有興致地當(dāng)場背誦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褸臺,月為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鴻聲里斜陽暮。
繹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戍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1963年,時任中共中南局書記的陶鑄來郴州視察時看了這塊三絕碑后,揮筆題道:
“惑其遭遇之不幸,因盍知生于社會主義時期之有幸,反其意而作一閿,以資讀詞孝作今昔之對比,而努力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shè)。罩滴田疇,綠漫溪渡,拗匕源今在尋常處。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樹。橋躍飛虹,渠飄束素,山川新意無重數(shù)。郴江北向莫辭勞,風(fēng)光載得京華去!”
現(xiàn)在嵌在護碑亭右側(cè)墻上的就是陶鑄的手跡。大家不妨將這兩首詞對比看一下,細細體會其中的意境。
為了紀(jì)念秦觀這位著名的文學(xué)家,在三絕碑亭的左邊樹了一尊秦觀的銅像。中圄女排的隊員們每次到郴州集訓(xùn)時都會到此漫步,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鵬、喬石、宋任窮、唐天際、鄧力群、楊得志、胡繩等黨和囝家領(lǐng)導(dǎo)人也曾到此瀏覽過。
過“初登仙境”亭,沿著石階向上,可到景星觀。景星觀位于蘇仙嶺半山腰,又名云中觀,始建于唐,是唐代著名道士廖正法修煉的地方。景星觀為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民居式結(jié)構(gòu),分為上下兩廳、四間子屋、兩間廂房。唐朝大文學(xué)家韓愈在郴州時曾經(jīng)登山拜訪廖道士,并為他寫下了書序。大家在中廳看到這塊漢白玉碑刻,就是《唐韓愈送廖道士序》。
通過“蓬萊在望”亭,大家馬上就可苡頷略到蘇仙飛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路邊的松樹都只有ˉ邊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傾斜的?傳說蘇仙得道飛升之后,因為思念母親,經(jīng)常從仙界降臨到蘇仙嶺的山頂,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群松為蘇仙的孝心所感動,一齊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這些“望母松”。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蘇嶺云松”。
眼前這塊向前伸出的石頭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鶴臺。在旁邊這塊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鶴臺”三個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總管、朝鮮人完者禿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書的。傳說蘇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詔前在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鶴來時,蘇仙一時匆忙,一腳踩在石頭上,險些跌下來,從此這里便留下了一個腳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邊建有一座“飛升亭”。1934年,國畫名家王震根據(jù)蘇仙飛升的故事畫了一幅《蘇仙跨鶴圖》,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寬78厘米,厚125厘米。畫旁邊還有一首七絕: “流芳橘井詠蘇仙,未肯飄然絕俗緣。聞?wù)f當(dāng)年應(yīng)召去,一天白鶴舞翩翩?!痹谠娭兴f的“橘井 ”有一個典故,據(jù)說蘇仙在飛升前預(yù)知郴州會爆發(fā)一場瘟疫,于是告訴母親在發(fā)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樹上的橘葉熬湯治疔。后來蘇仙的母親果然用此方治好了鄉(xiāng)親們,從此,所有的藥行都用“橘井泉香”來作為宣傳招牌了。
徐霞客當(dāng)年登臨蘇仙嶺時最后拜謁的一處勝境,就是前面的蘇仙觀。蘇仙觀是祭祀蘇仙的道觀,始建于西漢年間,后遭火焚。唐朝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詔修葺蘇仙觀,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維修,才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蘇仙觀南北朝向,長822米,寬41.5米,總建筑面積2464平方米。整個蘇仙觀呈現(xiàn)出宋代道觀風(fēng)格,正殿高于廂房,為大屋頂、四角飛檐、犀頭粉墻、小青瓦、回紋窗,兩廂為雙層樓房。在正殿門前,大家可以看到門額上有“敕封蘇仙昭德真君”八字漢白玉盤龍御雄,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書的,長100厘米,寬50厘米,宇徑5厘米×6厘米,直書,楷書陰刻,保存相當(dāng)完好。
在蘇仙觀的后面,還有一間“屈將室”。1936年,著名愛國將領(lǐng)張學(xué)良、楊虎城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奠定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礎(chǔ)。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背信棄義,將張學(xué)良將軍囚禁終身。1938年春,張學(xué)良將軍就被囚禁于這間房間里。在這里,少帥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憂憤名句。他曾經(jīng)住過的這間廂房窗前的桂花樹上,也留下了將軍拔槍怒射的累累彈痕。解放后,人們將幽禁張學(xué)良將軍的廂房開辟為愛圉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大量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廂房也被稱為“屈將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則被命名為“少帥亭”?,F(xiàn)在逆人屈將室,去緬懷當(dāng)年將軍經(jīng)歷的崢嶸歲月吧。
站在“少帥亭”上面,可以遠眺四處風(fēng)光。蘇仙傳說的“奇”、松蔭古道的“幽”、壯麗河山的Ⅱ雄”、山水勝景的“奇”,齊入胸懷,美不勝收。
五雷山導(dǎo)游詞
朋友們,歡迎到道教圣地五雷山游覽觀光!(進入五雷山牌樓)現(xiàn)在,我們將要從這里登五雷山了。五雷山,原名雷岳,海拔976米,因主峰金頂分出數(shù)脈,呈輻射狀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的地維,所以又叫大維山。后來,因大維山廟宇出現(xiàn)“雷掃其殿,鐘鼓自鳴,塵埃自凈”的奇跡,故又更名為五雷山。它位于慈利縣城東15公里,北臨石門,東依臨澧,南接桃源,是東入張家界市的必經(jīng)之地。山上氣候宜人,環(huán)境優(yōu)雅,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氣溫晝高夜低,冬寒夏涼,最高溫度為32攝氏度,平均溫度11.6攝氏度,不僅是旅游避暑勝地,更是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俗話說“北武當(dāng),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聯(lián)袂,名聞遐邇。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譽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據(jù)史書記載,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傳西域凈樂國太子曾選中此地,壘石室苦修,“得道高升”,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嗣后,唐代李靖慕名上山草創(chuàng)道觀。元末翰林國史編修張兌辭官不做,歸隱天門山、五雷山,在五雷山擴修殿宇,弘揚道教文化,并親題“楚南名山推第一”,從此五雷山名聲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縣俱瞻”,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山為“洞天福地”。道教信徒遍及鄂西南、湘西北兩省十八縣。每年古歷“三月三”、“八月十五”為朝圣日,有“朝不朝,一年十萬八千到”之說。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常德榮定王、澧州華陽王對五雷山進行大規(guī)模擴修改建,建筑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有36宮,72殿。其建筑為石墻鐵瓦構(gòu)筑,隨山脊溝壑縱橫陳列,綿延15華里,奇險深幽,玄妙超然,獨具一格,蜚聲南北??上駠┠?,戰(zhàn)亂紛起,匪盜稱雄,五雷山香火飄零,到1966年““””,所有殿宇毀滅殆盡。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初,慈利縣委、縣政府為落實黨史的宗教政策和文物管理法規(guī),發(fā)展旅游,投資數(shù)百萬元,修復(fù)了部分古建筑,修建了旅游專線公路以及相應(yīng)的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成立了五雷山風(fēng)景區(qū),昔日雄姿,再展輝煌。
(登山公路)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要進入登山公路了。剛才一位先生說,五雷山是道教圣地,那么,能不能講講有關(guān)道教的知識?
大家都知道,佛教、__都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唯獨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道教淵源于古代流行的巫術(shù)和求仙方式。東漢時,張道陵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奉先秦道家老聃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jīng)典。稍后張角另創(chuàng)太平道。東晉末年,五斗米道因其教徒尊張道陵為天師,故又稱天師道。唐宋時期,因唐高宗、宋徽宗等皇帝扶助提倡,道教大盛。以后又創(chuàng)立多種流派。至元代并入以符為主的正一道之中。金代王重陽創(chuàng)立以道為主,道、釋、儒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此后,道教正式分正一、全真二宗。明清時期,道教由盛轉(zhuǎn)衰。道教崇拜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徒修煉的具體方法有服餌、導(dǎo)引、胎息、內(nèi)丹、外丹、符、房中、辟谷等。宗教儀式有齋醮、祈禱、誦經(jīng)、禮懺。道教經(jīng)書主要有《道藏》5485卷,代表性的還有《道德經(jīng)》、《正一經(jīng)》、《清靜經(jīng)》、《玉皇經(jīng)》、《靈飛經(jīng)》等。
道教信徒稱道士、亦稱道人、羽人、羽客、黃冠、方士。道士有六種,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廟宇稱作宮觀,即道宮、道觀。
好了,有關(guān)道教的一些情況介紹完了?,F(xiàn)在,五雷山公路天險已經(jīng)踩在我們足下,汽車即將進入五雷山道教名勝區(qū)。
(顧公寨)這里是顧公寨的遺址,因唐代顧公在此扎寨拒寇而得名。寨高海拔880.4米,寨頂原有石壘營房,是顧公將士的主要駐地。寨的南、西、北三面,石壁陡峻,危巖星羅,僅東面一徑與慈濟塌相連,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險。顧公曾憑此險多次打退頑寇,但后為詭計所敗。寨下那座水庫叫黃蓮水庫,一望碧波如染,青嶂翠戀常映其中,令人產(chǎn)生“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之感。
(慈濟塌)朋友們請看那一馬平臺,就是聞名湘西北的高山平原慈濟塌。原名慈姑塌,相傳古時有7名人稱慈姑的美女,于南之七姑山修煉,常來此塌練功而得名。后因唐代顧公“性勇而心慈”,于此救濟四方難民,更慈濟塌?!八毕低琳Z,坪的意思。慈濟塌長1621米,最寬處500米,最窄處296米,總面積達1200畝。顧公除暴安良、拒寇扎寨,曾在此練兵。自明、清以來,文人、香客多來此游覽觀光。信步塌上,輕風(fēng)拂面,頓覺心身倍輕,若游空中廣場。有人說,如果在這里建一“空中機場”,那簡直就是天下一奇了。
衡山導(dǎo)游詞 ·張家界導(dǎo)游詞 ·南岳大廟導(dǎo)游詞 ·天心閣導(dǎo)游詞
(二天門)大家抬頭看,那就是二天門,所處山脊海拔約780余米,相傳為澧州華陽王修建,后被毀?,F(xiàn)在的二天門牌樓為1994年重修。
(龍頭勝境)大家看這塊巨巖,狀如龍頭昂起,“欹絕壁兮將飛”,古稱龍頭巖,因下臨百丈懸崖,風(fēng)起云涌,龍頭凌空欲飛,故有“龍頭勝境”之說。
(舍身巖)相傳龍頭巖是真武祖師練功之地,后真武從這里舍身投崖脫俗成,故又名“舍身崖”。真武“白日飛身”的故事,歷來流傳甚廣。巖身形成如舌,從崖緣向西橫穿伸出,下臨萬丈深淵,有“楚南第一險”之稱。因真武舍身的傳說,影響了不少愚昧無知者投崖“舍身成仙”。后來了為防止這類事故繼續(xù)發(fā)生,就在龍頭上修亭以誡后人,大家看,這座小石亭就叫“飛升亭”,請細看這副對聯(lián):“輕生哪得成仙,修善自能致富”,門額是“守身知命”。朋友們中如有不平之事或事業(yè)不順者,千萬不要輕生啊!
(百子堂)這叫百子堂,建于清代乾隆初年。俗話說,悠悠萬事,無后為大。繁衍生息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但也并非每個人都按規(guī)律、按要求生兒育女,于是就有了送子娘娘的神話傳說的誕生。這里供的就是送子娘娘的神像,傳說無兒無女者,只要一心向善,誠心于此一求,必有后代,且看這副對聯(lián):“放寬心莫愁無子,行好事自有佳兒”。諸位哪個想要生兒生女的,不妨拜拜送子娘娘。
(梳妝臺)這一方形石墩,古稱梳妝臺,傳說祖師爺成地臺前有一巨石,由幾塊小石托起,巨石上面平滑如境,叫梳妝明鏡。梳妝臺是道教信徒入道前的凈身之地。
(朝圣門)現(xiàn)在我們準(zhǔn)備登朝圣門。門前這百步石階,稱百步墩,據(jù)說心不虔誠者很難數(shù)準(zhǔn)。那么大家就邊走邊數(shù)數(shù),上頂后,各自報上數(shù),看誰數(shù)得準(zhǔn)。
好,朝圣門到了。大家說說到底有多少石階?朝圣門是朝圣者必過的一道關(guān),殿內(nèi)供青龍白虎二位門將,傳說朝圣者需在此叩拜青龍白虎后方能通行,那么,我們就叩拜一下,表示心誠吧!
(曬經(jīng)凸)大家看,朝圣門后的那一座小山峰上,有石亭一座,相傳為道人曬經(jīng)書之地。游人若細心察看,會發(fā)現(xiàn)該石亭有一段有意倒置。相傳若順置,那么五雷山西面的三王、老棚等地方則雞不鳴,狗不叫,了無生機。
(迎賓館)現(xiàn)在,我們一起到迎賓館休息一下。這里不設(shè)神像牌位,是古代道從專為四方香客信徒修建的休息住所。
(藥王殿)這里供的是藥王菩薩神像。傳說古時黎民有病無錢醫(yī)治,于此一求,再啃神樹,則病患消除。
(財神殿)財神殿古名趙爺?shù)?,供民間傳說的財神趙公明神像一座。大家且看這副對聯(lián):“生財有道務(wù)必見義思意,云神無私定然佑善懲惡”,意思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決不可取。一位哲人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古人以天神懲罰告誡貪心者,聯(lián)想當(dāng)今時代,一個個貪官落馬被擒,難道不足以驚醒一些人嗎?
(觀音閣)相信大家知道佛門有個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五雷山道德觀里面建觀音閣,有人覺得奇怪,剛才進山前說過的道教中的全真教,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流,五雷山也就屬于這一派流。傳說真武祖師修煉成正果后,要成仙了,觀音菩薩菩薩下凡降臨五雷山,就落在這里,然后牽引真武祖師升天。祖師成仙后,托夢張兌,一定要他在這里建觀音閣,以報答觀音菩薩引導(dǎo)之恩。你們看閣內(nèi)供的神像,就是觀音菩薩,是五雷山主要朝圣殿之一。
(金殿)朋友們,那就是五雷山主峰金頂,即五雷山的主要建筑金殿。金殿本為五雷真武祠,相傳為祖師爺托夢張兌邀華陽山、榮定王所造。金殿建筑為古轎頂型,上蓋紫銅色琉璃瓦,屋檐布以獸頭,墻體石條砌成,三面懸崖,一面石階蜿蜒而上,顯得輝煌莊嚴、肅靜。殿中供真武祖師神像,為九火銅鑄成,重約兩千余斤,緊緊嵌在一樟樹蔸上,為澧州華陽王所造,另有金童玉女,四值功曹分列兩旁,威武雄壯。殿前原有香爐兩個和刻有張兌“楚南名山推第一”的石柱。這里香火繚繞、鐘聲陣陣,是舉行道教儀式和善男信女朝圣的主殿。金殿雖險,卻有四奇,一是立于常德、澧洲、湘鄂邊界高處,只要是大晴天,均可見到金殿如一顆明珠金碧輝煌,數(shù)百里遠的常德澧縣城區(qū)歷歷在目,而其他高于金殿之處卻看不到常德、澧縣城區(qū)。二奇金殿拜塌不到十平方米,但不管有多少人朝拜祖師,卻互不擦身,竟若無人一般。三奇每年三月初三前,必有大雷大雨發(fā)生,第二天卻晴空萬里,傳言是祖師爺駕臨。四奇金頂雖為五雷山最高峰,但在山頂有一泉,雖久旱無雨,水仍源源不絕。傳說清順治后期,闖王李自成以僧人身份游五雷山,偶染微恙,喝此泉水后,疾除康復(fù),稱其為“金頂神泉”。
(五龍捧圣)現(xiàn)在,讓我們站在金頂四面眺望,周圍有5條山嶺,或起伏奔騰于南,或蜿蜒盤繞于東,或騰空昂然于北,雄奇多姿,儼如5條龍環(huán)繞金頂,素稱“五龍捧圣”。當(dāng)旭日東升射來萬道金光之時,龍身騰煙飛霞,生氣盎然。尤其在雨后初晴的陽光燦爛之時,紫氣氤氳,時濃時淡,給“龍身”罩上一層神秘色彩,引人入勝。有時云霧忽散,忽高忽低,其“龍身”更有穿云鉆霧之美。傳說,5條龍狀山嶺,是5條孽龍被五雷山祖師征服后的化身。有關(guān)祖師降龍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
(百鳥朝鳳)金頂似金鑄玉琢一般,秀麗如鳳。駐足金頂南望、西望,數(shù)以百計的大小山頭,有如翹首之鳥,環(huán)拱金頂,素稱“百鳥朝鳳”。在云彩浮動或紗霧淡罩時,“百鳥”隱約欲飛;當(dāng)濃云彌漫山谷溝壑時,數(shù)百山頭似鳥浮波,妙不可言。
朋友們,五雷山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衷心感謝諸位的配合與支持。真誠地歡迎您及您的親友、同事下次再來張家界!謝謝。
袁家界游覽線解說
袁家界位于張家界森林公園北部,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一顆明珠。袁家界名稱相傳來源于后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后,朝庭為徹底肅清亂黨,四處張榜,捉拿反賊。當(dāng)時黃巢手下有一名將士,姓袁,為躲避追捕,便來到了這遠離人世的深山野嶺——青巖山隱居,他在這里結(jié)廬為舍,墾荒種糧,并以自己的姓氏為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面積約1200公頃,平均海拔1074米,它東鄰金鞭溪、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連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
從山下往袁家界有兩條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亂竄坡”到“后花園”;另一條則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龍?zhí)焯葜料缕?,乘電梯上山只?分鐘時間,既輕松又安全,不僅這壯觀的電梯工程奇觀令人驚嘆,更令人叫絕是當(dāng)電梯馳出豎井的那一瞬間,一幅神奇的畫卷直入眼簾,那列隊森嚴,高大威猛的“天兵聚會”,就像是一支整齊、雄壯的儀仗隊,正等待著您的“檢閱”呢;電梯到達山頂,走出站房,舉目遠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山水畫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樓般悄然而至,這便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空中田園”。
袁家界風(fēng)景以雄、奇、險、峻著稱,在十多華里的環(huán)山游道上,沿途景色美不勝數(shù)。山上居住著一個村莊,幾十家土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青山綠水之間,他們勤勞善良,與世無爭。在居戶外面的墻壁上,掛滿了一串串火紅的辣椒,一串串紅薯、土豆;屋內(nèi)的火炕上,琳瑯滿目的掛滿了臘肉、臘魚、臘腸、臘豆腐等等。如有幸在他們家里做客,您將會享受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尊貴和殊榮,那令人唾涎欲滴的十大碗,那透著誘人醇香的土家米酒,會使您夢回故里,永世不忘!
從百龍電梯乘環(huán)保車前往“后花園”約需十分鐘車程,沿途峰巒連綿,綠樹成蔭,中途會經(jīng)過一片尚未開發(fā)的景區(qū),山的名字叫“松子崗”。這里只有本地農(nóng)民和少量的寫生者曾涉足此地,但究其景觀并不比其他景點遜色,整個“松子崗”灌木蔥蘢,山蕨遍野,沿一條幽徑小路到達后山一山凹處,眼前豁然開朗:只見千峰嶂疊,萬石竄空,婉如仙境,即似是而非;細觀眼前,一石婷婷玉立,丹眼、娥眉、巧鼻、小嘴、盤發(fā),秀麗的臉蛋,清晰的面容,這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嗎?當(dāng)?shù)厝硕挤Q她為“美女峰”。左邊的石崖下,常年放置著幾只筒狀蜂箱,因為這里沒有任何污染,蜜蜂采摘的都是原始花粉,天然水分,這種蜂蜜營養(yǎng)豐富,含鈣極高,其中又有大量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對美容養(yǎng)顏,延年益壽,增長智力都具有極好的作用,特別是還具有防癌和治癌的功效,品一口這特殊的蜂蜜,會使您沁甜入脾,回味無窮……。
下車后小走幾步,便是上山游道,再沿著左邊的臺階下行50米,便可見一橢圓的石門,請大家屏住呼吸,不要出聲:請看在門前的左上角,有一石突出,像一只兇猛的動物,但此時卻特別安靜,你看它四肢伏地,抿嘴翹鼻,閉目養(yǎng)神,感覺中似乎伴有輕輕的“鼾”聲。大家沒有想到吧,它可就是鎮(zhèn)守后花園的雄獅啊?大家千萬別吵醒它。透過石門往里看,這里真是別有洞天啊,您看那生意盎然的“盆景”,那似是而非的“假山”;那櫛次枇鄰的“屏風(fēng)”、“壁畫”、“雕刻”;那形狀逼真的石桌、石椅;還有那川流不斷的“小橋流水”……這是誰的“大宅院”呢?不是,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精美秀麗的“后花園”。進“后花園”往右走,在一石崖下有一條棧道,要貓著腰、低著頭,方能過去,站在中間向?qū)γ娲蠼幸宦暎骸拔覑勰?amp;mdash;—”,將會有經(jīng)久不息的回聲從中傳出,愛——你——,愛——你——,愛——你……這種釋放會使您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快感。
在“后花園”的對面,是一座巍峨的山巒,山上古木參天,遮天蔽日。森林中常有野山羊出沒,夜深人靜之際,常能聽到野羊羔“咩洋”地叫聲,因此被稱作“羊寨”。民國時期,此地曾為土匪占領(lǐng),直到現(xiàn)地,山上還殘留有卡門、暗堡、斷壕、屋場、水井、碓臼、磨坊等殘跡。粗大的松樹上還留有土匪當(dāng)年留下的“V”字型標(biāo)志。站在“山寨”上,舉目眺望,可看見金鞭溪全景,只見一條美麗的溪水從數(shù)百座石林中緩緩穿過,顯得是那樣的幽靜、和諧。從“后花園”向前步行約100米,便是袁家界又一處絕世奇觀——迷魂臺,走上迷魂臺,只見上百座山巒拔地而起,峰涌而至,它們姿態(tài)萬千、氣勢非凡;有的似“天狗望月”,有的像“海螺出水”;有的像“將軍列隊”,有的如“一柱擎天”。幾道山坳和屏障將這些山巒有序的分開,使這些石峰更顯得層次分明,井然有序,在萬道霞光的點綴下,顯得蔚為壯觀,不同凡響。這更像是一幅畫家筆下的水墨丹青,“迷魂臺”攬勝,真宛如仙境神游啊。
“后花園”至天下第一橋,有一條全長2000多米的游道,路面多為白色的條石鋪成,站在遠處觀望,很像一條白色的綢帶打了兩個結(jié),一頭系在“迷魂臺”,一頭第在“天下第一橋”。信步漫游,沿途可欣賞到“拜仙臺”、“百丈絕壁”、“小洞天”、“情人谷”等別有情趣的景點,這里海拔不高,一般不受氣候影響,慢慢品味,定會使您賞心悅目。 “天下第一橋”是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標(biāo)志性景點,它是居于兩山之間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橋,而兩山原為一體,橋身是兩山相連的關(guān)鍵部分,但因中間石質(zhì)較為薄弱,由于風(fēng)化、崩塌作用的影響,又經(jīng)過日曬雨淋、流水洗刷、山洪沖擊,久而久之,終于形成今天這一特別的奇景……?!疤煜碌谝粯颉睒蛎鎸拑擅?,厚四米,跨度為二十多米,高度為三百多米,是世界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橋??v觀橋下,只見白云飛渡,奇峰突出;才一舉目,已不覺心曠神怡。放眼對面,便是最大的凌空觀景臺——黃石寨,那高高矗立的“六奇閣”在陽光下更是顯得褶褶生輝,在黃石寨與袁家界之間有一道長長的峽谷將兩山隔開,峽谷中有一條小溪水,溪水邊萬木爭春,姹紫嫣紅,溪水從“天下第一橋”下面淙淙流過,這便是有名的“沙刀溝”。
說到“沙刀溝”的來由,我該為大家講個傳說故事了。相傳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著婆孫三人:爺爺、奶奶和七、八歲的小孫女,小女孩父母早逝,她從未享受過幸福和快樂。從小就幫爺爺、奶奶擔(dān)負起沉重的家務(wù)活和體力活,爺爺、奶奶對她管得可嚴了,她每天都得掃地、抹灰、洗衣服、扯豬草,還得去砍柴禾。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來,爺爺和奶奶因為沒有看到小孫女把刀帶回家,便厲聲地責(zé)問她:“鬼丫頭,你把沙刀丟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可憐的小女孩含著眼淚一個人上山尋刀,太陽下山了,天越來越黑了,樹林中傳來野獸、怪鳥的叫聲,小女孩驚恐地望著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著,突然一腳踩空,小女孩從“天下第一橋”掉下了深淵,小姑娘帶著驚駭,帶著恐懼,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原本屬于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為她哀慟,只有風(fēng)兒在為她哭泣。不知何時,從山谷中飛出一只小鳥,邊飛邊發(fā)出凄涼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彎刀”,人們后來把這種鳥叫做“刀刀鳥”。據(jù)說是那小女孩的靈魂轉(zhuǎn)化而成的,直到現(xiàn)在,當(dāng)?shù)厝诉€常常在深夜聽到她的哀叫,有人為紀(jì)念落崖的小女孩,便把這條峽谷起名叫“沙刀溝”,也有叫做“畬刀溝”的。
離開“天下第一橋”,乘環(huán)保車繼續(xù)前行,10分鐘后,便又是一處最佳景點——天懸白練,下車后沿公路直下,走數(shù)百個臺階,往右邊觀賞:有一道急流從200多米高的絕壁上飛瀉直下,涓流如練。盛夏多雨時,瀑布直沖壁下石坎,水珠飛濺半空后復(fù)跌落谷底,灑落至10余米外,聲如悶雷。常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出一道道的彩虹,如遇一陣清風(fēng)吹過,便見金光萬點,飄飄灑灑;又仿如六月飛雪,迎風(fēng)飛舞;真給人一種清心灑脫,靜如止水般的意境啊。好了,各位朋友,袁家界的美景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原袁家界之行留給您永遠美好的回憶。
湖南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