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xué)習(xí)啦 > 實用范文 > 導(dǎo)游詞大全 > 遼寧導(dǎo)游詞 >

遼寧鞍山千山完整導(dǎo)游詞

時間: 若木1 分享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jīng)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于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yù)。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岳型風(fēng)景區(qū)”,被譽(yù)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筑,到遼金已發(fā)展成遠(yuǎn)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jìn)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jìn)一步的增建,發(fā)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布局巧妙,建筑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雅致、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fā)現(xiàn)以來,轟動海內(nèi)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luò)繹不絕,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jié),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font>

  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游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guān)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游,并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biāo)出?! ∏轿锂a(chǎn)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余株;各類動物60余種,特產(chǎn)水果10余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fēng)景觀光區(qū)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里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zé)崴Y源占鞍山地區(qū)已查明地?zé)崴Y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qū)  

  天上天景區(qū)位于千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游覽區(qū),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游覽過此景區(qū)。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zhàn)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并留下遺跡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金世宗住的遺址、蟄龍亭、博愛樹、貞懿太后住的遺址內(nèi)出土的30多萬枚銅錢均在景區(qū)范圍內(nèi)?! ?996年在景區(qū)內(nèi)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覽殿,殿為高臺基單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五間,雕粱畫棟,在,其后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內(nèi)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傳說:仙子繡蓮、童子奕棋、令威化鶴、薛才征東、無佛五佛、御賜龍泉、伏虎禪師、香巖雪庵、全后修禪、敕建龍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無根奇石、太琳鑄鼎、釋道同源、康熙巡游、寓居龍泉、嘉慶尋石18幅,游覽至此品佛、仙之悠,睹圣君、明主之奕彩、回顧歷代珍聞,逐幅賞玩,體會中滋味、定能生悅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區(qū)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峰、怪石、古廟、巖松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于此景區(qū)。景區(qū)由正門至御覽峰為上段,至玉霞關(guān)為中段,至五佛頂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松。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余處。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達(dá)主峰天上天,盡覽千山的秀美景色。天上天景區(qū)有全國唯一、民間普遍信奉的喜神、財神、三星(福、祿、壽)、文昌帝君等民神為主的喜神殿、財神殿、文昌個閣。該景區(qū)每年舉辦的增福、添壽、發(fā)財?shù)亩Y拜祭活動,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們求學(xué)進(jìn)取的可祿之星。正如古歌謠云:福星高照把福施,祿星送印下祥云。壽星騎鹿獻(xiàn)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門。

  無量觀  

  無量觀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名無梁觀或無糧觀,關(guān)于名字的來歷也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劉太琳是全真教龍門派第九代弟子,奉師命來千山擴(kuò)大道教勢力,可是當(dāng)他來到千山后,寄居在佛教寺院里,開始僧人對他十分尊敬,后來發(fā)現(xiàn)劉太琳有傳道入山的跡象,于是把他軟禁在后山羅漢洞內(nèi),劉太琳寄居在此心情十分苦悶,于是40余日不進(jìn)飲食,后來同門俗家?guī)煹芎閷④妬砜此l(fā)現(xiàn)他的境遇十分狼狽,于是幫助他修建起道教廟宇,后來起名時,因劉太琳40余日無糧,而且羅漢洞是無梁洞府,于是起名無糧觀或無梁觀,后來取道教功德無量改名為“無量觀”,于是劉太琳便成為千山道教的“開山祖師”。

  無量觀位于千山北溝,地處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山勢巍峨,峰奇石怪,蒼松翠柏,簇?fù)硭闹?,空明天朗之時,風(fēng)光繚繞,紫云:籠罩,四時風(fēng)景如畫。有人曾贊喻:“來到無量觀,景點連成片,松塔石洞天,處處惹人戀,若想細(xì)觀賞,須得一天半”。“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許多風(fēng)景勝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塔。千山的塔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巖砌筑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dāng)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font>

  六角九級飛檐斗拱的寶塔即是藏真塔,又名許公塔,是無量觀第十一任道長許信友大師的羽化墓塔,共花費(fèi)百余萬元,許信友大師六歲出家直至”95年,羽化,享年91歲,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xiàn)給道教事業(yè),是我國道教三元老之一,他一生最大的貢獻(xiàn)是促進(jìn)千山佛道兩教的團(tuán)結(jié)合作,并且化緣三百余萬元修建了無量觀東閣,完成了開山祖師劉太琳的遺愿,因此,人們不惜重金為他修建了這座壯觀的羽化墓塔,以紀(jì)念表彰他的功跡,這座塔高是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為漢白玉?! ?/font>

  沿著許公塔繼續(xù)前行,有一上尖下寬的巨石臥在路邊,名為拴馬石,上面有一圓洞,即用來拴成繩的,因為寺廟為圣地,不許牲畜入內(nèi),所以人們在朝拜時,都要把馬匹拴在此處,古人曾說過,來到此地 “文人下轎,武官下馬”,以表示對清靜之地的尊重。過了拴馬石,古跡斑斑的古塔就是八仙塔,高為十三米,六角十一級,塔的四周有八仙的浮雕,正面是南極仙翁,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間,是由開山祖師劉太琳的俗家?guī)煹芎閷④姙槠浯蜃藿?,但每一次劉太琳在此打坐時都是心神不寧,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于八仙之上,于是放棄此塔,至今成為無量觀中為數(shù)不多的風(fēng)景塔之一。在八仙塔之上有座潔白素雅飛彌漫著道教氣氛的白塔為“葛公塔”,建于民國土8 年,是由愛國將領(lǐng)張學(xué)良將軍和一些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為葛月潭道人所修建的,此塔高為8.78米,為密檐卷云式建筑,從塔基至塔頂全部使用細(xì)晶花崗巖修建,六面塔壁鑲嵌著用漢白玉雕刻的葛公生前親手繪制的蘭草和幽竹的浮雕,塔前刻有“淡泊寧靜”四字,是出自于諸葛亮的一副“淡泊以銘志,寧靜而志遠(yuǎn)”以代表葛公一種超脫的境界。“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xiāng)”是說自己象云野鶴一樣脫離了軍閥混戰(zhàn)年代世俗的紛爭,最終來到仙境無量觀?! ?/font>

  葛公名葛月潭,道號震庚道人,祖籍山東,生于清咸豐4年(1854年),羽化于1934年冬,享年8l歲,是當(dāng)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一代才子,曾被當(dāng)時人喻為能文能畫又能詩,文彩風(fēng)流冠一時的學(xué)者飛詩人飛畫家,曾是沈陽太清宮監(jiān)院原來是大軍閥張作霖的幕僚好友,為人善良,每遇災(zāi)荒,他都會寫字作畫換得銀兩賑濟(jì)災(zāi)民。而且他還在沈陽開辦一所小學(xué)和一所中學(xué),專門招收窮人的孩子讀書,這也是說葛公不僅是當(dāng)時慈善家,而且是教育家?! ?/font>

  過了葛公塔,就來到一座古樸肅穆的塔前,即為開山祖師劉太琳的羽化墓塔,名為祖師塔,此塔建于清康熙年間,高三丈,為六角七級精品花崗巖的密巖式寶塔。夕頃石階上行在無量觀正門西側(cè)的絕壁上,生長著一棵高不過l,3米,粗不過3寸的小松樹,遇風(fēng)時搖搖欲墜,有弱不禁風(fēng)之勢,令人可憐,因此被人稱為可憐松,名為可憐,實則強(qiáng)焊,它嬌小玲瓏,傲視白云,飽經(jīng)風(fēng)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了,盡管風(fēng)吹日曬,雨淋霜打,它卻巍然屹立,這種堅毅的性格給游人以鼓舞和斗志,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頑強(qiáng)松”,并且有清代詩人蓬萊子曾贊揚(yáng)它“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yǎng)已多年,頻看喬木催斤斧,是彼真誠地上仙”。

  無量觀建筑最優(yōu)美的要算“西閣”了,它依山勢而建,環(huán)境十分幽靜。清代呂翼文曾撰聯(lián)贊道:“潮月空山茗莢落,露風(fēng)靈響海天高”。西閣內(nèi)建有觀音殿,它座落在半山腰上,玲瓏剔透,宛若精致的盆景。內(nèi)供奉慈航道人飛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據(jù)說子孫娘娘掌管生兒育女,無嗣者可求助于她,眼光娘娘專治眼病,給人以光明。殿內(nèi)還供奉觀音救八難和“天女散花”、“麻姑獻(xiàn)壽”兩幅壁畫。有人會生起疑問,為何道教宮觀會供奉佛教菩薩呢?傳說很多,《遼東文獻(xiàn)征略》記錄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無量觀有位道士,看到羅漢洞內(nèi)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心中不快,就偷偷把觀音的頭砍掉,改成真武大帝的頭像??墒沁^了不久,這個道士便爛頸而死,其余道士非常害怕,以為是觸犯了觀音的神靈,害怕再牽連他人,急忙又在西閣正殿重塑觀音菩薩像,以平息紛爭?!?/font>

  在慈云殿后面山路旁邊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fā)出木魚的聲音,因此名為“木魚石”,游人從此經(jīng)過都好奇的敲一敲,聽一聽。天長日久·,木魚石被敲打的十分光滑,有的地方已呈凹形。相傳嘉慶皇帝在千山尋找木魚石花費(fèi)了三年的時間,踏遍千山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在他的老師王爾烈的指引下找到這塊奇石?! ?/font>

  羅漢洞是游人云集之處。羅漢洞十分古老,是由一個天然石洞稍加穿鑿而成,相傳在唐代就有此洞。明代東苑馬寺卿張鏊在詩中稱該洞為“羅漢洞”,洞同有2排羅漢像,共十八尊,塑像各具特色,笑怒坐仰,神態(tài)離奇。過去在十八羅漢中間塑有真武大帝。佛道兩家本來供奉不同,十八羅漢為佛教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尊者,兩家神像本不能塑于一洞,和尚飛道士也不能一起燒香訟經(jīng)。難怪古人提出質(zhì)疑“釋道環(huán)居一洞中,花開花落幾春風(fēng),牟尼莫漫玄真問,貝葉黃庭解不同”。這個奧秘至今才完全揭開。原來,創(chuàng)建無量觀的劉太琳成為開山祖師后,感到在他的觀內(nèi)供奉羅漢有失大雅,就想把羅漢像毀掉,但又礙于輿論,遂采取一個折中的辦法,將洞內(nèi)正位的觀世音菩薩像扒掉,改塑成真武大帝,變成“道居正位,佛列兩旁”。并在洞外親筆提寫“釋道同源”四個字,以自圓其說?! ?/font>

  在羅漢洞的上方有一石名叫“無根石”,它是由三塊小石頭支起一塊大石頭,上提寫“無根石”三字,據(jù)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就在此地方生靈感,無根石即是寶玉,而旁邊的小樹為林黛玉(純屬虛構(gòu))。 

無量觀的正殿是三宮殿,內(nèi)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官禹。此殿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單檐硬山式建筑,整個大殿建在山間盆地上,是一座整齊潔凈的院落。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王靈官和護(hù)壇土地,神話中的王靈官有第三只眼睛,叫慧眼,專治邪人惡事,為民護(hù)法,在三官東側(cè)是八仙過海去赴蟠桃會,在過海時各顯神通,形象唯妙唯肖,西側(cè)為瑤池金母,金母騎著吼騰云駕霧,神態(tài)安祥。右墻壁繪有堯王舜,大禹治水的兩幅壁畫?! ?/font>

  在三宮殿正上方有一山峰,題寫“振衣崗”三字,相傳唐王李世民在此休息過,風(fēng)吹動他的戰(zhàn)袍,讓李世民頓覺心曠神怡。后來又有詩人贊美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振衣千里崗,濯足萬里行。后來浙江向程取詩里的三個字振衣崗題寫在上面。  

  過了一塊酷似豬頭的石頭,叫豬首峰,向上攀登,在東面有一座秀美的廟宇。叫老君殿,北殿建于清康熙年間,因為老子為道教之祖,故殿門刻有“道教之家”四字,內(nèi)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飛靈寶天尊飛玉清自然元始天尊,兩側(cè)繪有老君過涵谷關(guān)的壁畫和孔子問禮于老子的壁畫,老君殿前有一塊平坦之地,四周有護(hù)欄,倚欄俯視,石聳峰峭,樹海林濤,別有一番風(fēng)趣?! ?/font>

  過老君殿前行,有臥象峰,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游千山所題寫的詩:“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蓮,此說誰為證,請詢天上天”。繞過臥象峰,前面是依山勢所建的三十三級石階,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層天,石階非常寬敞,足有五米寬,由下至上,一步一層天,每升一級,極目晴空,浩浩無際,樹海蒼芒,氣勢磅薄,景象萬千。有人有詩贊道:“別有名天三十三,興來拾級任登探,舉頭試望絕高處,一色蒼茫接蔚藍(lán)”。三十三層天上端是無量觀最高的建筑玉皇閣,道士稱之為“觀頂”。工程堅固,歷經(jīng)數(shù)年竟未傾圮。玉皇閣內(nèi)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在三十三層天左側(cè)峭壁上鑿刻出八步蹤印,非常險要,一步緊似一步,故稱“八步緊 ”,1926年東北憲兵司令陳興亞來此地時不禁有感而發(fā)題寫上“化險為夷”四個大字。  

  古人曾有詩贊道“絕頂苔青路未封,過來人已早留蹤。要知吃緊為人處,一步何曾放得松”?! ∵^了八步緊就是著名景點“夾扁石”,這是天然形成的石縫,長 4米,高3米,寬近半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不管胖人瘦人,只可側(cè)身而過,這處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來此“一夾”,游客經(jīng)過此處,笑聲朗朗,其樂陶陶,似乎所有登山的疲勞都被:“夾”的一二凈。走出夾扁石,就來到“一步登天”,之后便是著名的“天上天”,游人至此,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舉目遠(yuǎn)眺,滿眼碧翠,群峰爭奇,使人確有置身天上之感。從天上天乘索道下行400米便來到2001年新開放的財神殿,整個大殿高7米,長工3米,寬8,5米。面闊5間,是采用清代歇山式風(fēng)格建筑,正中供奉正財神趙公明。殿門匾額是由著名書法家馮啟光所題,兩側(cè)楹聯(lián)為:濟(jì)世當(dāng)疏財,你也求,我也求,求之有道,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做難公明。財神分為正財神,偏財神和準(zhǔn)財神。正財神又分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財神是趙公明和關(guān)羽。

  天應(yīng)宮

  建筑群千山“天應(yīng)宮”是根據(jù)我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傳說中所信奉的吉祥民神為主要供奉對象的道教宮觀。主殿:喜神殿、財神殿、三星(福、祿、壽)樓,其配殿供有:月老(婚姻之神),織女(民間愛神),趙公明(文財神),關(guān)圣帝君(忠義財神)等。求財、降福、增壽、指日高升,追求美滿的婚姻,幸福的未來是每一位祈祝者對人生的追求。五福宮正是一處“普降吉祥、同施五福”的理想之地。也是千山唯一一處不收門票的人文場所,整體建筑古樸、喜慶、祥和、民族文化濃郁,游覽天應(yīng)宮一定會給您還來好運(yùn)。天應(yīng)宮左:道風(fēng)貫通須龍鳳呈祥右:天人相應(yīng)唯積德降福左殿(男耕女織) 左:金牛金梨耕云心田萬傾右:銀梭銀錢編織真情一片右殿(天公做合) 月光流影前世姻終成眷屬老翁牽線今生緣永結(jié)同心喜神殿喜喜囍和合結(jié)雙喜金金鑫居聚匯三鑫財神殿三星樓

  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千山北溝峰巒疊翠的北山坳谷中,殿宇與自然景色深然一體,一道高10余米,長50余米的石墻,將坳谷口閘住,形成石土墊平的廟基地,該寺共有七幢建筑,394,9平方米,雖經(jīng)多次修建,仍帶有明代建筑風(fēng)格,顯得莊重雄渾,古風(fēng)浮厚。殿宇北是雄偉的彌勒峰,兩側(cè)伸出小山脈骨,將祖越寺入胸前,形成彌勒捧古剎的巧妙構(gòu)圖。東為亭閣飛古塔飛密松、西為古松托起的懸崖,前有亭塔相峙,天作人口有機(jī)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

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建于唐代,相傳在建寺之時,恰逢佛祖經(jīng)過此處并長住于此,為寺憎出謀劃策,直至寺成方飄然而去,為了紀(jì)念佛祖,起名為祖越寺。從遺址看,大約有60余幢廟房,清康熙六年,道教傳入千山后,祖越寺范圍縮小,屈居五大禪林建筑規(guī)模之末,但近年來曾在舊址中發(fā)現(xiàn)較大彩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和殘缺的石碑頭等遺物,也很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祖越寺蒼松四合,峭崖壁立,四季景色俱佳,在山門之側(cè),有立于清光緒六年(1875年) 的兩甬石碑,上刻“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八個大字,相傳祖越寺某大師在此講經(jīng)說法,因其知識淵博,佛法深重,競講得天花如雨,從長空墜落,金蓮盛開,從地下噴涌而出,因立三碑,但據(jù)實記載,是說梁武帝時云光法師講經(jīng)感動上天,天花紛紛墜落,祖越寺僧立此二碑,無非是宣揚(yáng)佛門法力,增加神秘感。百丈深淵之下,則是另一個寧靜的大干世界,沿著通幽曲徑的小路,進(jìn)入祖越寺,在蒼松翠柏的環(huán)抱中,祖越寺建筑盡收眼底,莊嚴(yán)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正面供奉未來佛祖彌勒佛,彌勒佛是人間喜佛,在百姓心目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說人人朝拜彌勒佛,家家供奉觀世音,即使對待一些不信奉宗教的眾生。彌勒佛也會教導(dǎo)眾生遇事忍大肚能容的精神。旁邊兩側(cè)供奉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飛水天王、西方天王,因為四大天王手中持法器不同,保佑方眾可以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歹頃。又因四大天王可以凈眼觀看世間,懲治一些做惡的小人,所以有一句話說“勸君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靈”,就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腳下。在彌勒佛后方的是保護(hù)寺院的菩薩葦陀護(hù)法。很多寺院建筑都是法王殿在前,大雄寶殿在后,也就是這個原因。在法王殿之后的就是大雄寶殿,里面供奉著橫三式佛,即中間釋迦牟尼,左側(cè)南無消災(zāi)延藥師佛,右側(cè)南無阿彌陀佛。那么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佛教中至高無尚的教主,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生于公元前565年,與中國孔子時期同步,他的思想很富有哲學(xué)道理,特別是他主張的和很多宗教也有相同之處的就是以善為本,那才是最難得可貴的,那左側(cè)藥師佛祖是保佑人的身體可以健康長壽,這也是每個人對自己和家人有一個美好的祝福和心靈上的寄托,同時朝拜阿彌陀佛也希望赴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萬壽無疆,也不會進(jìn)入六道輪回都能成佛。旁邊房里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又稱幽教主,但也不是我們所說的閻王爺,他也可以稱之為大愿菩薩,因他說過“度盡眾生,方正菩提,地獄不空,誓不為佛”,所以,很多地藏殿里都擺著去世人的靈位和牌位,是為了超度靈魂所用的。站在院中,仰首翹望茫茫云海驚濤駭浪,那凌空而立的峻嶺腰間,銘刻四個大字“獨鎮(zhèn)群岳”,據(jù)記載,黃帝自洛水取《河南經(jīng)書》遍歷天下,封泰山為東岳,華山為西岳,嵩山為中岳,恒山為北岳,衡山為南岳,后歷蜀中,見青城山巍峨險峻,氣勢博大,便封青城山為五岳丈(岳父),一月之內(nèi)群岳都來朝拜,因有獨鎮(zhèn)群安之譽(yù)。彌勒峰與丈人峰具取形式比其靈異也,所以當(dāng)年巡遼侍御盛泰字在明隆慶二年(1568年)直書四字,經(jīng)過地質(zhì)風(fēng)化與侵蝕,是何人所提已無從考證,意思是山之為言宣也,含澤布?xì)庹{(diào)五神,即帶著恩澤差遣五岳之神,也是源彌勒為五岳丈人之意,是丈人廣施恩澤賜予群峰以宏大的氣勢,可想,昔日的祖越宏偉規(guī)模。祖越寺以它“蓮花出天際,頓覺絕塵埃”的峰外奇峰,“山引樓臺連碧落,佛閣高樓漂渺中”的樓臺殿閣,“巖松宿霧常浮翠,石間流泉漾落花”的松石林泉,引來歷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為此紛紛踏至留下珍貴的摩石刻,每景每物都將為游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正如古人云:“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

  可憐松  

  可憐松位于無量觀山門西有紋無罅的懸崖峭壁上,高1.3米,直徑6厘米。長得嬌小玲瓏,遇風(fēng)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險有搖搖欲墜之勢,令人可憐,故命名為可憐松?!哆|陽縣志》記載:“觀東(西)有巨石如砥,無土無罅,上生一松,根入石中,遇風(fēng)則搖搖欲倒,有弱不可經(jīng)風(fēng)之意,殊令人憐,”可憐松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飽經(jīng)世代風(fēng)霜,依照傲立于懸壁上,十分頑強(qiáng)。清代詩人蓬萊子曾對可憐松的精神贊揚(yáng)道:“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yǎng)已多年。頻看喬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

  木魚石

  位于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后巖石上,即羅漢洞洞口西南。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無突出形象,只是上下石徑中間平坦處,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此木魚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其在家禮兄弟洪X X(清朝將軍),來此以手杖擊之,聞木魚之聲,而命之。從此,游人經(jīng)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小坑旁,刻有“木魚石”三個字。

  鸚鵡石

  鸚鵡石位于無量觀拜斗臺西北峰頂。整個峰頂渾然—石體,靠東南斜石壁上,有一高約4米石柱,向東北傾斜,上如鸚鵡首,向旁突出一尖如鸚鵡嘴,下橢圓狀如鸚鵡身子,上鐫有“鸚鵡石”三個字。形態(tài)逼真,是無量觀唯一以鳥類命名的景點。石周圍古松數(shù)株,上枯枝翠葉盤頂,下古根與石爭輝,使游人留連忘返。一線天

  一線天位于無量觀西閣北山臥虎峰下,為地殼運(yùn)動期造成的巖石斷裂罅縫。1964年開發(fā),清理出罅縫中的古樹、石土,即成為景觀罅徑。罅縫長32米,寬不滿l米,深10余米,底地極陡,裝設(shè)138級條形石階。置身于罅縫中,仰首而望,兩側(cè)懸崖凌空,中間藍(lán)天一線。傳說,昔日積翠仙子盜九霄彩云紡紗繡蓮花,冒犯玉皇大帝,她在與天兵天將格斗中,不慎將繡花針失落于此罅中。罅下端是巨象峰和通向無量觀的九曲石徑,上端是落針亭飛壽星石飛臥虎峰。以一線天為中心構(gòu)成一衛(wèi)星游覽小區(qū)。

  一字天

  一字天位于鸚鵡洞北山峰南側(cè)陡壁,為地殼運(yùn)動期造成巖石陡壁一斷裂罅縫,長30余米,最寬處0.7米,最窄處0.4米。1982年,對罅縫進(jìn)行了清理,挖出積土和石頭,鋪裝上63級條形石階,至峰頂。置身罅縫仰首,藍(lán)天呈“一”字形,故命名為一字天。此罅是登無量觀北山七重天飛九重天必經(jīng)之路。罅下是松林,奇石、古木,罅上是長長一道峰頭,在赤條條的巖石上,生長十幾株古老而又矮小的蒼松,名為石頂插翠。

  一 步 登 天

  在玉皇閣北面八步緊之上、天上天之下,有圓形巨石,石邊置有鐵環(huán),游人握環(huán)一步登上,故曰一步登天。民國初期,稱作上天臺石。前人白星烈詩曰:“一步登天芳草凄,危石高聳與云齊。桃梨萬樹開荒野,松柏千峰陰綠溪。丹鳥浮空掠客過,黃鶯振羽向人啼。塵心我已隨水流,筑石山林愿人棲。”

  無根石

  無根石位于羅漢洞旁,浮于芙蓉峰上,高約3米,上刻有“無根石”三字。由西北觀看猶如人首,由南向北觀看如瓶狀。《遼陽縣志》記載:“過可憐松仰視,峰頂浮擱一石,高約丈余,岌岌欲墜,上又堆小石三塊,迎風(fēng)似欲動搖,然歷有多年,其石如故。”清咸豐道人郭永慧在《無根石》一詩中寫道:“凌空拔地累然存,擬向南宮細(xì)討論。底是崢嶸奇怪石,也同芝草竟無根。”清朝前期,此石名為凈瓶石,清康熙進(jìn)士陳夢雷在《游千山記》中寫道:“洞上,有石如瓶,號曰凈瓶。” 因凈瓶與中會寺凈瓶峰、龍泉寺凈瓶峰重復(fù),后易名無根。

  天上天

  “天上天”,位于無量觀頂峰游人至此,心情豁然開朗,眼界頓覺開闊,舉目遠(yuǎn)眺,滿眼碧翠,群峰爭奇,使人確有置身天上之感。

  五佛頂 五佛頂位于西海景區(qū),海拔554.12米,是千山風(fēng)景區(qū)的第二高峰,是千山開發(fā)比較早的風(fēng)景點之一。在當(dāng)?shù)刈怨胚€流傳著“登不上五佛,看不盡千景”和“山高不過仙人臺,廟高不過五佛頂”的說法。在1990年前,想要上五佛頂,必須經(jīng)過兩上小時登山,而現(xiàn)在在1990年修建了長781米的空中索道,經(jīng)過7—8分鐘的運(yùn)行就直接把人送到了景區(qū)的4/5的位置,這樣使游客不必太勞累就可以登上五佛頂,下了索道以后,了頃著石階向上走,就到了五佛頂?shù)钠瞻灿^,它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font>

  它的原名西名庵,由明代僧人普安創(chuàng)立于1596年,當(dāng)時有茅堂三間,堂后玉皇洞,內(nèi)塑玉皇大帝,也是普安練功打坐之場所,為佛門凈土普安圓寂后,在清代道士錢來吉來到此處,看見西名庵破損不堪,于是他便四處化緣,建了道觀,為了紀(jì)念普安大師修煉過,于是用了佛教普安和尚之名起名為普安觀,從這也能看出佛道兩教相處非常融洽,在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普安大師修煉時曾與他俗家的外甥宏光一塊出家于西明庵,由于天資比較實在,打坐認(rèn)真,也得到普安大師的喜愛,一日普安大師要下山化緣,在山上已準(zhǔn)備好柴米,可是宏光仍然同普安說:“您走后我吃什么,喝什么呀”?由于當(dāng)時普安下山著急,看見宏光這么問,于是生氣地說到:“燒大腿,吃石頭”。而宏光聽后并沒以為普安說的氣話,廚心地點點頭,一晃數(shù)月以過,普安和尚化緣歸來,于是回到山上,看見柴米未動非常奇怪,于是忙問宏光:“你這些天吃什么,喝什么呀”?宏光看見普安答到:“您不是讓我吃石頭,燒大腿嗎,我按您說的做的。”普安聽過非常不信讓宏光做給他看,而宏光真的把大腿伸進(jìn)灶內(nèi)燒著,而鍋內(nèi)的石頭也可以下咽,當(dāng)時普安也非常吃驚,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徒兒宏光已練生金鋼不壞之身?!?/font>

  雖然這個焚腿煮石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虛構(gòu),但是從此五佛頂?shù)钠瞻灿^卻更為神秘。普安觀院內(nèi)分為東西兩殿,左為老君樓,建于民國年間,它是千山為數(shù)很少的二層建筑,里面供奉道教玉清宮主人太上老君,他在道教中是最高天神,兩邊為呂祖(呂洞賓)和全真教龍門派創(chuàng)始人。邱祖(邱處機(jī)),右為關(guān)帝廟,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筑,里面供奉忠義財神,關(guān)帝君(關(guān)羽),它的“桃圓三結(jié)義”和“過五關(guān)斬六將”“千里送皇嫂”的佳話仍被人們所傳誦,兩邊是藥王孫思邈和當(dāng)?shù)氐谋<蚁珊趮寢?,在普安觀的供奉上看,就能看出道教所供奉的人物都是人們所熟知的,而道教也是多神論者,在他們認(rèn)為只要對人民作出貢獻(xiàn)之后都會成為仙,也都會供奉,在世界上中國道教也被稱為唯一的一個沒有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宗教,看過普安觀,我們歹頃著比較陡的臺階向上走就來到了這長20米,寬15米的有300平方米左右的平臺,五佛頂開發(fā)于明代萬歷年間,由于山頂光禿的山峰,其上多沙而少土,無草無木,如和尚光禿的頭,故日佛頭山。相傳,當(dāng)唐朝李世民曾與高句麗族有一些交戰(zhàn),曾屯兵于千山。因李世民信佛教,所以與老僧一同游覽千山風(fēng)景,當(dāng)游覽至佛頭山時,不覺為佛頭山的景色所驚呆,近望座座山峰猶如朵朵蓮花開放,遠(yuǎn)眺視野開闊,太子河像一朵白色的彩帶奔流不輟,唐太宗興之所致便問僧眾此山何名?老僧答曰:“佛頭山”,唐太宗沉吟半響脫口說道:“名曰佛頭山,無佛在山巔,何不請佛至,證明實佛山”。老僧聽后認(rèn)為皇上要運(yùn)上五佛,因為他們把“無佛”聽為“五佛”,聽“實佛”為“石佛”,于是五大禪林各命一名弟子不遠(yuǎn)萬里,從河南少林寺運(yùn)回五佛立于佛頭山,從此易名為“五佛頂”。這個傳說流傳至今,而現(xiàn)在立于山上的玉佛是1991年千山風(fēng)景區(qū)重塑玉佛為墨玉的,依次為日月燈佛、阿閃佛、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和焰肩佛站在五佛頂極巔,萬仞白云俱在腳下,近望山巒疊嶂,松海飛濤,蒼翠盡染,遠(yuǎn)眺藍(lán)天盡處,秀峰景亭點綴其中,輕云薄霧繚繞峰尖,恍若仙境。

  龍泉寺

  始建于隋末唐初,它座北朝南,居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景色優(yōu)美,古跡繁多,建筑宏偉壯觀,是千山僧廟之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但隨著歷朝歷代的山火焚燒,山洪沖涮都以不復(fù)存在。留下來的最早建筑都是明朝的建筑風(fēng)格,單檐歇山式建筑,建筑面積為881,3平方米。費(fèi)效通題寫“南有黃山,北有千山”,黃山有迎客松,千山有迎賓石。俗語說:“松迎客,文質(zhì)彬彬,石迎客,實心實意”,寺門外的巨石就是龍泉寺的迎賓石,所以83年8月“鍾靈毓秀”四個字被薄一波老先生寫于此,其含義為千山結(jié)合天地之靈氣,孕育山川之秀美,這樣說這里還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區(qū)。沿石徑而上,東西兩山欲合處是一道石徹山門,重建于明朝萬歷三十八(1601年),正面有“敕建龍泉’’四個大字,旁有“明萬歷三十八年”一行小字,據(jù)載這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御筆親題,但現(xiàn)存的這四個字是否出于皇家的親題呢?不是,在“”中這四個字被紅衛(wèi)兵小將打掉,恢復(fù)宗教以后是廟上的石匠將其修補(bǔ)上的,所以看起來象一個玩童所寫一樣,進(jìn)山門迎面有影碧墻上寫嘉慶老師王爾烈在他5l歲錦衣還鄉(xiāng)與翰林院同仁游千山時所題寫的“鳥引花迎到寺門,翠屏環(huán)擁紺宮尊。一千峰里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絕壁時懸云外屋,怪石皆走石間根,來游總向西堂宿,瓊島虛舟愜夢魂”。這首詩里,王翰林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就是當(dāng)年他與翰林院眾人在游千山時可沒有導(dǎo)游給沿途講解,給引路只是小鳥,翠綠色的圍繞著繹紫色的寺廟,一千座山峰在云霧之中時隱時現(xiàn)。

  龍泉寺清繆潤紱所品評的十六景,景景如畫,寺廟建立在懸崖峭壁上,樹木長在懸崖峭壁之中。法水常流,是龍泉寺的第三道泉眼,但現(xiàn)在無論是雨季,還是晴天,都看不到泉水流出為什么?因為在日本侵華時,發(fā)現(xiàn)千山山脈含有礦物質(zhì),所以建有早期的三大鐵礦和最早的鋼療所,日本人投降后,鞍山人接著開采,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離千山最近的大孤山鐵礦已經(jīng)負(fù)地表200米的大深坑,所以水脈被截流,現(xiàn)存泉水很少,抬望高高山墻將游人的視線與寺廟隔開,為了驗應(yīng)深山藏古剎,古剎有高僧的說法。古剎龍泉是龍泉寺的第二道山門,走進(jìn)此門也就走進(jìn)了中國第一部反特故事影片《古剎鐘聲》的外景拍攝地。龍泉寺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以水而命名,據(jù)載,當(dāng)年唐王游覽千山時,到此廟飲用泉水,喝完之后,感到甘甜可口,沁人心脾,于是感嘆到真乃龍泉也,他貴為真龍?zhí)熳樱运嬘玫乃Q為龍泉,此廟因此而得名。說法其二,以山而命名,龍泉寺從風(fēng)水上講可算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因剛好生落于龍泉谷內(nèi)也就是說一條石龍盤踞之中,龍頭按逆時針而下,頭尾最近的地方,就是進(jìn)來的第一道山門,龍頭下有漱瓊的字,這是明朝巡遼御史盛泰宇所根據(jù)楹聯(lián)末尾兩字所題“龍脈泉聲吐柱如漱,洞明天朗,光照若瓊”,這里的漱代表洗涮,瓊代表瓊漿玉液。當(dāng)年拍攝電影《古剎鐘聲》時小和尚打水的位置就是兩口小紅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是廟上飲用水,另一口又苦又澀不能喝,左邊井就是廟上飲用水,另一井邊澆花澆菜都不用它,其實水質(zhì)的不同,也是出手打井人的忌料之處,因為正在咫尺不在一水脈之上,所以也象征人生有苦必有甜,有甜必有苦的說法。

  抬頭看是法王殿,兩旁楹聯(lián)上楹:長白發(fā)祥疊嶂層巒朝拱遙看千筠烈,下聯(lián)為:龍泉擅勝深庭幽壑巡游曾引六飛來。含義為:千山本是長白山的余脈,山峰多而險峻,遠(yuǎn)遠(yuǎn)望去,群峰象手持笏板的臣子拱衛(wèi)朝庭一樣環(huán)待著龍泉寺,而此廟獨居著千山勝境,廟宇建筑隱露在深深的龍泉谷中,優(yōu)雅景致曾引得封建帝王乘著六駕金鸞到此巡游,目光象廟內(nèi)看一下,中間供奉未來世界佛主彌勒佛,人們稱他為喜佛,所以有這樣一幅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下下可笑之人”,所以脾氣不好的人應(yīng)經(jīng)常拜未來佛,學(xué)會佛主的容和忍。而且彌勒佛據(jù)佛經(jīng)講:他經(jīng)人間56億7萬年,佛歷4000歲,之后第三次來到人間給眾生講經(jīng)說法,要在樺林園的龍樺樹下徹悟成佛。所以他又象征著新生飛希望。但現(xiàn)在寺廟中的彌勒佛是我國五代時期出豪在浙江、寧波飛雷逗寺,佛號為契此的和尚,由于他經(jīng)常身披布袋,四處化緣,所以,百姓就稱他為布袋和尚,而且在他圓寂時,口誦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時他的弟子便知道他是彌勒佛在人間的轉(zhuǎn)世之身,所以便將他畫了下采。所以現(xiàn)在廟中的彌勒佛是民間布袋和尚的外像。兩旁有四大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南方增長,西方廣目,北方多聞,按手中所持法器分別代表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腳下踏有八怪,就是世間八種丑惡現(xiàn)像,被四大天王統(tǒng)統(tǒng)踏在腳下,所以勸君莫作虧心事,離地三尺有神靈,否則會被踏上億萬立腳,讓你永世不得翻身。其實按佛經(jīng)講,四大天王的八條腿代表八正道,腳下為八邪道。在彌勒佛后身為葦陀菩薩,他是護(hù)法菩薩,背對是未來佛主,面對當(dāng)今佛主釋迦牟尼,相傳釋迦牟尼涅后,帝釋天手持七寶瓶準(zhǔn)備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養(yǎng),時有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后乘人不備突然竊去佛牙舍利,葦馱奮不顧身,奮起直追,剎那間把羅剎鬼抓獲,并奪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驅(qū)邪魔,保護(hù)佛祖佛法,所以成了菩薩,手中法器有驅(qū)魔作用。龍泉寺以泉為景,龍頭里吐出了泉水才能形成龍頭下的大深坑,此廟規(guī)模不大,但卻與眾不同,因為上面供奉倒坐觀音,下面供奉龍王大士,千山的特點就是小山小廟,但廟小神靈大,還是很靈驗的。大家有宗教信仰的可以拜一拜。

  繞石階而上,來看一下倒坐觀音。中國佛教的供奉方式為坐北面南,而這里是坐南而北。那么問“觀音為何倒坐,因眾生不肯回頭”。這幅楹聯(lián)告訴大家,信奉觀音菩薩的人便跪在拜墊上,需要觀音的超渡,不信的人,從身邊繞過而行,而觀音看到眾生,在人間是以甘為樂,更甚的是有人以苦作惡,就是自己在人間受苦,還要作很多壞事來坑害別人,給他人帶來更多痛苦。所以觀音發(fā)下宏愿,不渡盡人生一切苦厄,不聽盡人間一切悲聲,誓不成佛。兩旁有一幅楹聯(lián)“大慈悲度一切苦厄,空色相現(xiàn)五蘊(yùn)光明”,含義為: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度盡世間一切受苦受難的生靈。世間的萬事萬物,無論是虛無漂渺的,還是實際存在的,都表現(xiàn)出了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統(tǒng)一。往西廂房看一下,兩旁的楹聯(lián)為:“峰不必一千萬象已呈真宰妙,景豈止十六四時當(dāng)作會心游”。含義為:千山的山峰不一定要有一千座,各種氣象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造物者美妙神奇。龍泉寺的景觀不僅有十六處,一年四季都景色各異,你能用心感應(yīng)出他的美嗎?我告訴大家龍泉寺的楹聯(lián)除觀音倒坐為佛語外,其它均為王爾烈在五十一歲錦衣還鄉(xiāng)寫的。廟內(nèi)供奉西方接引佛,中間為無量光佛或無量壽佛,兩旁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據(jù)佛經(jīng)記載:人們腳下都有一朵花,當(dāng)你作善事時,它光明無比;當(dāng)你。作壞事時它就會漸漸枯萎。當(dāng)善良的人去世時,蓮花就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抬關(guān)看主殿為大雄寶殿,為大無畏,大英雄,只有供當(dāng)今佛主的殿才能稱為大雄寶殿,中間供奉佛主釋迦牟尼,脅侍為阿南菩薩和迦葉菩薩,西側(cè)供奉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兩脅侍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東側(cè)供奉東方玻璃藥師佛,兩旁肋侍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統(tǒng)稱為橫三世佛。曲徑通幽的小路旁有一護(hù)法殿,內(nèi)供胡三太爺和胡三太奶,這是保家仙中最高的神位,在此處供奉道教是驗應(yīng)佛主生前所講的六道眾生皆有佛性,經(jīng)過修行才能得到正果。

  此處往上是一巨石峰,很似彌勒佛的石身,所以在未發(fā)現(xiàn)天成石佛,便認(rèn)定他為石佛,但五官不清晰,四肢不全,在明朝時巡遼御史盛泰宇在此還刻上“吐符應(yīng)生”四個字,這里的吐代表自然流露,符代表信條,應(yīng)生代表都會應(yīng)驗而生,也可以說在此朝拜也很靈驗,此殿97年新建的毗盧殿,殿內(nèi)供奉:毗盧遮那佛,他是法身佛,是體驗佛法和絕對真理的佛,佛法就像陽光一樣普照眾生,兩側(cè)為文珠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修智,生騎嗇獅威猛象征有勇有謀是文人所崇拜,普賢菩薩是修善飛賢德之意,象征六道輪回。順小路而上來到王爾烈書房,它座落在龍泉寺凈瓶峰北人造平臺上,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閣前瓶峰對峙,峰尖與閣尖齊舉,閣后萬松簇?fù)?。西閣始建于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初建規(guī)模很小,只有三間茅草屋,雅稱書房,這里是名人墨客,達(dá)官顯貴下榻,揮豪潑墨之地,此處,每逢夜闌人靜之時,瞑色四合,萬簌俱靜,孤檠相伴,紅影搖窗,燭光遠(yuǎn)逝林間綠陰紅影,其境遇微妙幽伏枕細(xì)聽,方覺松濤隱隱,讀寥寥數(shù)語,如身臨其境。這此似人間仙景的地方。當(dāng)年,王爾烈士8歲時,這年冬天帶書童來此處觀雪景,剛好趕上廟上的主持帶小沙彌們在此廟內(nèi)堆雪人,堆了一個觀音像,堆好后,主持詩興大發(fā)順嘴說一上聯(lián):“雪積觀音日照化身歸南海”,讓小徒弟們對下聯(lián),站在此外的沙彌們都面面相對,無一人能答,站在一旁的王爾烈卻順嘴答出:“云成羅漢,風(fēng)吹漫步到西天 ”,主持先一愣,后笑著說:“好,你如此小的年紀(jì),即能對出如此好的楹聯(lián),這樣,和我到禪房一坐”,落坐后,先是閑談一陣,后老主持有意在考考他,因為他認(rèn)為王爾烈對的下聯(lián)是蒙上的。所以,又出一上聯(lián):“蝦兵蟹將龜元帥,通通鐵甲”讓王爾烈對下聯(lián),王爾烈悄沉思后答到:“蚯短蟮長鯰嘴大,串串無鱗”,主持一聽大悅。認(rèn)為此人是可造之材,所以,在主持的指點之下,從無量觀的西閣來到龍泉寺西閣,因為他早拜海城拔貢劉廣濤為師。他從18歲在此讀書,7年后 (1753)25歲的他考取鄉(xiāng)試拔貢。27年后(1771)考取二甲一名,入翰林院作四庫全書的編修王爾烈科考這一年,剛好是乾隆也下考場。所以當(dāng)時留下一句老祖同窗的佳話。原來,大家都說乾隆是一位博學(xué)多才的帝王,所以他也想試一下自己能在朝剛中名列第幾,所以他化裝成一書生,進(jìn)入考場,可是當(dāng)時被主考官一眼認(rèn)出為當(dāng)今圣上,這樣,初試沒有三名,讓這一書生隨意調(diào)選,這樣圣上便認(rèn)為此次考試失敗。但還不能因自己的參與使全國考試取消,所以,只要有名次都在金殿上殿試,這次殿試,改變了王爾烈的一生命運(yùn),因為初試他只考中102名,上殿之后圣上出題為學(xué)道,他僅用89字,便將學(xué)問之道飛為官之道飛治國之道寫得面面俱到,乾隆龍顏大悅,破格由102名提名為第四名二甲一名,答卷內(nèi)容為:學(xué)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絕頂坐使天下高峰遠(yuǎn)岫卷阿大澤悉新其狀豈不偉與靜觀萬物之理得吾心之悅也易動處萬物之分得吾心之樂也難是故智仁合一君子之學(xué)成學(xué)問之道,但默坐澄心體認(rèn)天理則私欲還釋矣!含義說:作學(xué)問的與游山一樣,只有會當(dāng)靈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學(xué)問達(dá)到一定高深時,才能品評圣人學(xué)說,看到圣人的思想心中極為不平靜,好似大河奔流飛云霧翻卷一樣,好不壯觀,作學(xué)問的人當(dāng)靜下心來想寫好一篇文章很容易,這葉紙上談兵,但將文章思想拿到實踐當(dāng)中去。想實現(xiàn)理想就很難,王大人早在200年前以提到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道理。做官也是這樣,必須得才兼?zhèn)洳拍茏饕幻骞?,造福一方百姓,治國也一樣,你身為一國之君,白天所說的話,作的事,都要日醒吾身回意一下,白天所發(fā)生的事說過的話是否符合國情,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jìn)步,只有作到這些才是一位有道名君。應(yīng)了漢朝董仲舒所說的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曾任四庫全書編修、三通館編纂,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大理寺少卿等職。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是指他為嘉慶做老師,這有一句“老祖同場少祖師”佳話,當(dāng)年嘉慶非常聰明,深得乾隆的偏愛,王爾烈也十分滿意他的學(xué)生。有一日,王爾烈給嘉慶留一作業(yè),是敲木魚石,嘉慶一看,馬上反駁道老師“木魚怎能和石頭混為一談呢”?王大人說:“我不讓你和我紙上談兵,而是要你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為了交上滿意答卷,嘉慶帶著仆人,在尋找了三年仍然交不了答卷,回到宮中很是煩惱,于是到乾隆那告狀,說他老師有意在刁難他,圣上想了想說你老師既然給樂出了此題,必須有他的道理,你應(yīng)盡量交一份合格答卷。這可愁壞了嘉‘慶,還是老樸人經(jīng)驗多,與嘉慶說,這樣找不是辦法,應(yīng)該去問一下劉埔,他足智多謀,劉埔聽了這件事笑著答道,難道你們不知王爾烈是關(guān)外人嗎?在關(guān)內(nèi)怎能有答案呢?這樣嘉慶由老師的陪同,在廟上主持的指點之下敲想了木魚石。所以在乾隆嘉慶年間留下的典故是“老祖同場少祖師”。在王大人七十大壽時,嘉慶別出心裁,為老師祝壽。賜《百壽圖》屏風(fēng),由翰林院大臣為其慶壽的人百余人,用書法、繪畫為其慶賀。競得真草飛隸篆各體共計124幅,其中有禮部尚書飛協(xié)力大學(xué)士紀(jì)曉崗的詩和所畫的仙鶴,鶴在中國人民心中像征長壽飛吉祥之意。這首詩為:“鶴立霜林飛神骨聳秀飛性高故高飛氣清故壽飛五百年黃飛五百年元飛然物表飛望之如仙”吏部尚書飛體仁閣大學(xué)士劉士康所寫的一個壽字。頂天立地沒有屬名的壽字就是嘉慶皇帝所寫。嘉慶祝愿老師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font>

  王爾烈,字君武,號遙峰,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卒于1801年,他功詩善文,確為聞名遐邇的遼東才子,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壓倒三江”王爾烈,據(jù)載,江南是出才子的地方,所以(江蘇飛江西飛浙江)三江沒有考官愿意去。這次乾隆卻派了王爾烈遼東人。江南眾才子聽說后,無不歡呼崔躍,因為,關(guān)外在歷朝歷代沒有做大官的人,所以當(dāng)年王爾烈乘船而入,他想象是鼓樂喧天,例隊迎接,可是一下船,卻看到一個個冷冰冰的秀才的臉,而且,休息的房門前只有一上聯(lián):“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大人看后揮筆寫下:“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眾秀人嘩然,其中一秀才說:王大人自侍清高,居然把自己比喻圣人。眾秀才大笑,王大人回答說:天一皇帝地一皇后圣人一孔子也。大家默默無語,進(jìn)屋落座后,王大人說:“你們窗子上糊的紙是誰裁”?秀才回答:“我們眾人所裁”。“哦,有長飛有寬飛有橫飛有短……”競?cè)蝗绱瞬眉?才子),秀才聽出有諷刺意味,但又不知怎樣反駁才好,便無味散去。當(dāng)考試時,王大人出題為“斗柄回寅”命用甲股文答,眾秀才無一人答卷優(yōu)秀,王知道無法回朝交差,所以改題,但眾秀才不依,說題出跑題,應(yīng)從四書五經(jīng)中出,王大人說,此題出于“易經(jīng)’’是眾經(jīng)之首,難到大家沒有讀到。默默無語,只好按新題再考,題為“學(xué)而識習(xí)之”,按八股文形式飛立論、正論三篇,眾秀才第一場尚可力成一章,第二章文不成章,第三場自嘆才盡面面相覷。但眾考生皆不服氣,請王大人自作三篇。哪知道王爾烈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享享珠玉,而且立意新穎,眾人傾倒,王大人真可謂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這時王大人還隨筆寫一首打油詩:“天下才子數(shù)三江,三江不如我家鄉(xiāng),我家才子數(shù)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所以當(dāng)王大人離開遼南時,準(zhǔn)備乘船而走,可是在碼頭有一上聯(lián):“虎走山還在”南方將東北人稱為東北虎。王大人看后笑著揮筆下:“山在虎還來”,這樣故事有很多?! ?/font>

  書房,對面山峰為凈瓶峰,它看起來很小,即是千山一千座峰其中一座,酷似花瓶上插有松樹,王爾烈凈書房取名為“瓊島虛舟”,這山峰就是被王爾烈稱為“瓊島”,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虛舟”是指他的書房很少象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在凈瓶峰還刻有“屏藩獨峙”四個字,那么凈瓶峰就改成記事碑了。在光緒21 年,日本侵略遼陽,知洲在沒有清政府的支持下打退日本人,但沒有功勞,因為光緒年間清政府非常腐敗無能,與日本人簽下了不平等條約,所以知洲徐慶在游千山時看到此峰從此角度看時獨立,但換角度卻是與千山山峰相連,所以他與日本打仗時是獨立的?! ?/font>

  到龍頭上可以俯瞰龍泉寺全景。這是一座倒坐彌勒,在全國各寺廟中觀音倒坐皆是彌勒倒坐僅此一家。清繆潤紱在此留下“山門倒坐石頭頑,轉(zhuǎn)背臨峰一笑間。豈是老僧真入定,回頭正看自家山’’的詩句。因為此廟與對面山峰遙遙相望,笑彌勒正笑看自己的石像呢?此處有一寶杵,杵是古代的兵器,有降妖降魔的法力,將他放置此處,有一傳說:古代有風(fēng)水先生看過此廟說這條石龍每逢百年都會向前動,若干年后,會首尾相接,山上又有泉水流出,會淹沒寺廟。為保風(fēng)水,只好在龍頭石杵。從杵桿與杵座看,修于不同年代,因為此杵桿在“”期間被紅衛(wèi)兵打斷,恢復(fù)宗教后,廟上重立。站在此外,回望整座寺廟,廟宇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正殿居中,兩旁配殿、鐘樓、鼓樓相迎飛東閣藏經(jīng)飛西閣講學(xué)、雕梁畫棟飛古色古香飛清戚鴻藻,在詩中贊道,山重水復(fù)碧云端,路轉(zhuǎn)峰回別有天,世外桃源今再見,幾生修得到龍泉?

  普安觀

  普安觀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原名西名庵,由明代僧人普安創(chuàng)立于1596年,當(dāng)時有茅堂三間,堂后玉皇洞,內(nèi)塑玉皇大帝,也是普安練功打坐之場所,為佛門凈土。普安圓寂后,在清代道士錢來吉來到此處,看見西名庵破損不堪,于是他便四處化緣,建了道觀,為了紀(jì)念普安大師修煉過,于是用了佛教普安和尚之名起名為普安觀,從這也能看出佛道兩教相處非常融洽。

  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普安觀后懸崖下,自然形成稍加修鑿卜深5米,寬3米,高2.5米,因洞頂滲水下滴,故名滴水洞。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龍泉寺僧普安與其外甥宏光隱居滴水洞苦修20余年。傳說,一天普安下山化緣,宏光問:“你走后,我吃什么?”普安因柴米俱有,何為此問,便生氣地說:“吃石頭。”宏光又問: “燒什么?”普安一聽更覺生氣,回答:“燒大腿。”普安化緣數(shù)日回來,果見宏光燃腿煮石,石已成粥,二人食之,踏祥云而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道士錢來吉來到滴水洞,重修西明庵,易名滴水洞為玉皇洞,內(nèi)塑玉皇像,并設(shè)普安鐵像。清乾隆年間人王志鱉以詩贊道;“峻增狹路步時艱,到處游人意乍閑。翠見面前排樹樹,青看腳底起山山。墻邊花色今猶古,洞里仙人去不還。安得云中來自鶴,豈蟯佛頂不愁攀”

  青云觀

  位于五佛頂北,有大殿、關(guān)帝殿、客堂、靜室、云廚、庫房,10幢30間,建筑面積810平方米。大殿三間,120平方米,硬山式磚石木結(jié)構(gòu)。內(nèi)塑有瑤池圣母、梨山圣母、泰山圣母、草登蓮花天尊、靈官等像。關(guān)帝殿三間,67.5平方米,硬山式,磚石木結(jié)構(gòu)。內(nèi)塑有關(guān)帝、關(guān)平、周倉、呂祖、正陽帝君等像。其它殿宇均為硬山式,磚石木結(jié)構(gòu)。““””中,神像和古碑全部被“紅衛(wèi)兵”推倒砸毀,將殿宇作為養(yǎng)雞場,門窗被拆,墻垣已倒塌不堪。養(yǎng)雞場遷出后,尚未修復(fù)。青云觀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l816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大修。民國8年 (1919年)、民國15年(l926年)重修。青云觀有四景,即丹霞洞、翻天印、蟠桃石、噴云虎?!哆|陽縣志》載;“青云觀在千山之北麓,山中著名道觀也。道士述山中勝景以為神異。每當(dāng)酷暑大雨時行之際,石罅中突呈多物狀如犬,頃刻間山峰彌漫,不辨東西。道人命之曰‘噴云虎’。”《千華山志》載:“值雨將霽,’或晴空油然作云。是時也,南山峰頭虛無縹緲,突現(xiàn)奇物,狀如小犬,靈活生動,倏來倏往,忽有忽無。有也不知其何來,去也不知其何往。沿呼‘噴云虎 ’,蓋出岫巧云也。”

  佛手峰

  位于金剛峰南,高約35米,直上直下,底部與頂部粗細(xì)相仿,為一花崗柱型巨石。峰頂片形,并排四個小峰頭,中間高兩邊低,象豎起四指。右側(cè)有一粗而矮的峰頭,與四個小峰頭并立,象拇指。指峰下有掌,掌心面西,有清晰的掌紋。清朝時,大安寺僧視其形狀,命名為佛手峰,“佛手拿空”?!哆|陽縣志》記載:“寺南里許,有佛手山,由山西視之,宛如佛手高撐,大有引人入勝之勢。”清太史繆潤紱在《佛手拿空》一詩中寫道:“兜羅棉認(rèn)有無中,繞指云煙造化工。不必拈花原解脫,從來妙手只空空。”

  唐代古城  

  唐代古城,千山風(fēng)景區(qū)管理局修復(fù)一新,又在山巔遺址上修筑了一座唐王征東展覽廳。從千山龍泉寺溝口的路標(biāo)往南走,經(jīng)過“洞天一品”的古橋,順路西登,可見前面一座巍峨壯觀的金色古城門樓,上書《古道關(guān)》三個遒勁的大字,這就是唐代古城的城門樓,也是唐代古城的頭一道關(guān)隘險地,它屹立在群山環(huán)抱,蒼松翠柏之中,這里地勢險要,城門東西走向,左右有高山險阻,是古道關(guān)的天然屏障,看上去確有“一夫把關(guān),萬人難闖”之勢!城門里邊是一片開闊地,在山石嶙峋的千朵蓮花山里,能找到這片開闊地,實屬難尋!循著《古道關(guān)》城門北側(cè)新修的石階山路,往上登,便能聽見山頂上戰(zhàn)鼓咚咚、金戈齊鳴、戰(zhàn)馬嘶吼、沖殺聲振天,山上旌旗招展,空幡飄動,隱約中見一座石頭古城,立于山巔之上,四周有護(hù)城墻圍繞。這就是千山風(fēng)景管理局,在唐代古城遺址上,復(fù)修的一座石頭山城,那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鼓和撕殺聲,是擴(kuò)音器播放的仿古戰(zhàn)場的模擬聲音!站在古城墻平臺上,從城垛口里,俯視山下的《古道關(guān)》城門樓,令人心曠神怡,頓時激起懷古之情。 

  護(hù)城墻內(nèi)修筑的古城,是一座唐王征東展覽廳,展廳內(nèi)建有唐王李世民在行宮里“出征點將”,薛禮少年有志,去華山學(xué)藝以及他在遼東疆場上為收復(fù)失地屢立戰(zhàn)功的故事,還有薛禮與高句麗大將蓋蘇文在安石城(今海城市)最后決戰(zhàn)的戰(zhàn)場摹擬展室,那些能動、能叫的士卒和戰(zhàn)馬,在聲、光、電一系列現(xiàn)代化科學(xué)技術(shù)的配合下,再現(xiàn)了1300年前唐王征東的古戰(zhàn)場情景,觀眾確有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大將薛禮手持方天化戟威風(fēng)凜凜凝視遠(yuǎn)方的人物臘像,栩栩如生,尤其那炯炯有神的二目,真是活靈活現(xiàn),如同真人一般,聽解說員介紹,原來薛仁貴臘像的那雙眼睛果真是從真人眼球的角膜移植過來的,現(xiàn)代化的科學(xué)技術(shù)再次令人贊嘆不已。

  民間故事積翠仙子 來鶴亭  龍泉寺  木魚石  南果梨  神女峰釋道同源  唐王碾  無量觀  五龍嶺  仙人臺  雪庵老祖積翠仙子的傳說  相傳在上古時代,遼東一帶還不是陸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太子海。太子海里有一座很大的島嶼,叫積翠島,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過著安寧的生活。島上有一座高山,叫積翠山,山中的神女宮里住著——位美麗善良的仙子,叫積翠仙子。她能呼風(fēng)喚雨,保佑著這——帶年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yè)??上Ш镁安婚L。有一年,從東海來了一條雙尾惡龍,它是東海龍王敖廣的侄子,叫敖來。因為它不守規(guī)矩,’專愛興風(fēng)作浪,水族們背地里都叫它“敖大賴”。有一天,它飛往空中游玩,無意中來到太子海,到了這里夕,他被島上的美景吸引住了,就在太子海中定居下來。這樣一來,島上的居民可就遭殃了。敖大賴這條惡龍不時地帶領(lǐng)魚精蝦怪上岸來,禍害人們夕搶奪民間的財物,吞食島上居民。人們也曾不斷地和惡龍搏斗,都因惡龍的妖法大,戰(zhàn)不過它,只好向積翠仙子求救。積翠仙子對惡龍的行為,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早想制服它。只是因為不愿意開殺戒,怕毀掉她千年修煉的道行,所以一直沒動手。這次她答應(yīng)了人們的請求,不過還是不愿開殺戒。她想出一個辦法:用金蓮花擋水,這樣她就不用開殺戒,就能把惡龍阻攔在海島以外。她這樣決定了,就不顧觸犯天條,上天偷取了太陽和月亮的精華,私采了九天的云錦,,不分晝夜地織繡著朵朵金蓮花。繡啊,繡啊,很快繡成了一千朵金蓮花。她把金蓮花沿著海島的邊緣排列起來,最后用金鏈子拴在一起連成一道堅固的圍墻,這一千朵金蓮花,光芒萬丈,隨著海水的漲落不停變化。敖大賴這條惡龍雖然幾次翻起巨浪,帶領(lǐng)魚精蝦怪進(jìn)攻積翠島,都被金蓮花擋住了。惡龍幾次上島不成,心中十分惱怒,知道是積翠仙子壞了他的好事,十分痛恨仙子。但它知道積翠仙子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又不敢輕易冒犯。左思右想果真想出個偷盜金蓮花的主意。一天黑夜,它派一個鯉魚精來偷金蓮花。鯉魚精趁著黑來到積翠島,偷偷爬上岸來,去搬金蓮花??梢磺Ф浣鹕徳谝黄?,它怎么搬也搬不動。它就揮動大刀砍斷拴金蓮花的金鏈子,只聽一聲巨響,山搖海動,驚醒了島上的居民和積翠仙子。他們拿起刀槍棍棒,紛紛向海邊趕來,鯉魚精見人多勢眾,十分驚慌,拾起被砍下的那朵金蓮花,駕起狂風(fēng)向海上逃去。積翠仙子見鯉魚精要逃跑,立即挈起飛劍,刺中了鯉魚精,鯉魚精墜到地上,化作一堆怪石。至今千山中會寺前,還遺留著“寶劍刺魚”的怪石山景,就是當(dāng)時留下的。那朵被偷去的金蓮花在狂風(fēng)吹動下,飄飄搖搖向南飛去,墜落在大連海灣的飛蓮池中。這個池子原來不叫飛蓮池,也沒有蓮花,從這朵金蓮花墜入后,這里年年蓮花盛開,后來,人們就叫它“飛蓮池”了。再說惡龍敖大賴見積翠仙子開了殺戒,害怕極了,擔(dān)心積翠仙子也能來殺它。它便心生一計,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他來到東海,向東海龍王控告積翠仙子,說她偷取日月精華,搶奪九天錦繡,殺害眾多水族。東海龍王一聽大怒,立即上天稟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聞奏,不問情由,派巡天將來到下界,捉走了積翠仙子。被捉升天時的積翠仙子,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她在空中念動咒語,讓金蓮花化作山峰,填平太子海,驅(qū)走了惡龍。島上的居民聽到天將捉走了積翠仙子,紛紛趕來。積翠仙子沒有了。只有她留下的金蓮花化成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正在—飛快地增長,一會兒就填滿了太子海,從此,太子海變成了山峰。島上的人們站在山峰上,流著眼淚日夜呼喚著積翠仙子,—年又一年,呼喚聲化作陣陣松濤,回響在千山萬嶺,淚水化作條條小溪,流淌在山谷里。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善良的積翠仙子,便把金蓮花化成的山峰和積翠山合稱為千朵蓮花山。據(jù)說,積翠仙子也經(jīng)?;貋砜赐墓枢l(xiāng)和這里的人們。直到今天,在明月當(dāng)空的夜晚,千山群峰上,還能看到積翠仙子繡織蓮花時那秀麗的身影哩!

  來鶴亭的傳說 

  千山名勝來鶴亭故事流傳很廣,雖然一些地方說法不同,但是,傳說中后人為了紀(jì)念造福人民的丁令威——這個傳說中的人物,修煉成仙化鶴歸鄉(xiāng),才修建了來鶴亭,這些傳說都是一樣的。傳說丁令威是遼陽人,官職不大,是遼陽管糧倉的小官。別看官不大,糧食的大權(quán)可全掌管在他的手里。當(dāng)時,天下曾有過連續(xù)三年的大旱,”為了保證京城的皇族和官吏不挨餓,皇上下了一道圣旨,把全國各地的糧倉存糧,一粒不留地送往京城。圣旨到了遼陽,丁令威接完了圣旨,心情很不好,回到家來愁眉苦臉,茶不思飯不想,家里人幾次問原因,丁令威就是不開口。丁令威為什么這樣?因為他要違抗圣旨,不想把國庫糧食送走。他早就作過打算,不能眼看著老百姓餓死。在那個年頭,不要說連續(xù)三年大旱,就是一年,老百姓也受不了。三年以來,老百姓苦不堪言,窮死算命短,餓死沒人管。為了活命,不得不賣兒賣女,就這樣餓死的尸體還到處都是。丁令威親眼看到老百姓的大災(zāi)大難,心象刀絞一樣難受,這算什么世道?糧食在京城倉庫里寧肯爛掉,也不管老百姓們的死活,哪里還有什么天理?我丁令威寧可死在百姓身上,也不能活在昏君手下。他斬釘截鐵地說:“遼陽的糧食一粒也不能送走,開倉放糧!”糧倉打開了,按著丁令威的分配,把糧食分給了四鄉(xiāng)的窮苦老百姓。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老百姓把丁令威當(dāng)成救苦救難的活菩薩給供奉起來。從此,丁令威的聲望震天動地,這消息很快傳到京城??砂鸦噬蠚鈮牧耍荒_踢倒了龍案,下旨召丁令威進(jìn)京。丁令威明白,進(jìn)京就得砍頭,這是他早就預(yù)料到的事情。但是,丁令威不去,他向欽差說:“ 我是遼陽人,和遼陽老百姓是魚水之情,要死我就死在遼陽吧。”他把圣旨給頂回去了。朝廷派來了欽差,帶著一大隊人馬,來砍丁令威的頭。當(dāng)時正是數(shù)九隆冬,西北風(fēng)嗷嗷直叫,鵝毛大雪滿天飛。丁令威被綁在法場上,要等到正當(dāng)午時三聲炮響,人頭才能落地。遠(yuǎn)近的老百姓冒著北風(fēng)煙雪,象潮水一樣涌進(jìn)了法場。一個個淚流滿面,有誰能搭救這大慈大悲的活菩薩于眼看著救命恩人要歸天了,報不了這大恩大德,就好好地看上一眼吧。法場被囤的水泄不通。正當(dāng)午時就要到了,第一聲炮響完了,接著就是第二聲炮響。人們的心都快蹦出來了,就在這時候,從天空飛來一只仙鶴,展動雙翅,穩(wěn)穩(wěn)地落在法場上,用它的尖嘴,啄斷了丁令威的綁繩。第三聲大炮響了,劊子手持鋼刀走過來時,丁令威已經(jīng)坐在了仙鶴的脊背上,仙鶴展翅向天空飛去了。劊子手阻攔也來不及了。仙鶴飛到靈波山,丁令威遠(yuǎn)遠(yuǎn)就看見了一座座的高大廟宇,滿山都是翠柏蒼松,仙鶴穩(wěn)穩(wěn)地落下了,丁令威從仙鶴背上下來。突然,仙鶴拍打了兩下翅膀,變成了一個老道。這老道,雪白的發(fā)鬏,胸前飄著銀須,兩道劍眉下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身整潔的青道袍:,看起來仙風(fēng)十足。丁令威明白了:這位長老為救自己才化身為仙鶴的。不由雙膝跪倒在地,連連叩頭說:“多謝長老救命之恩!”長老扶起來丁令威,說:“這是你為民造福的結(jié)果!”說著話一起走進(jìn)了廟門。這長老看起來只有六十多歲,實際已經(jīng)一百零八歲了。他就是這個靈波山的慈航長老,是一位德高望眾的長老。他對丁令威的遭遇深表同情,決不能眼看一個造福人民的人遭到無辜?xì)⒑?。因此,才親自化鶴前往,救回來丁令威,并收丁令威做了自己徒弟。丁令威深感長老的恩德,每日里刻苦修道,終于得道成仙。神仙也思念家鄉(xiāng),  有一年,丁令威化成仙鶴,飛回了家鄉(xiāng),落在了遼陽南山的華表柱上。人們看到這只仙鶴,十分驚奇,只聽它站在華表柱上唱道:“我是當(dāng)年丁令威,思念家鄉(xiāng)山和水夕青山綠水人民非,當(dāng)歸當(dāng)歸不得歸!”這歌聲,傳遍了四面八方,人們奔走相告:“當(dāng)年的丁令威成仙得道啦!華表柱上的仙鶴就是丁令威!”華表柱的周圍人山人海,仙鶴看著來人,向人們連連點頭,隨后展翅飛翔,在空中轉(zhuǎn)了幾圈,然后,飛向了千山,在如今的祖越寺前溪邊停落下來。后人為了紀(jì)念丁令威,就在仙鶴停落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六角形的紀(jì)念亭,命名為來鶴亭。這就是千山有名的“來鶴亭”。

  木魚石的傳說

  從千山龍泉寺上西閣往羅漢洞走,中間有一段硝石山坡。就在這里有——塊會唱歌的橢圓形的青石板。有人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有人說它是從地下鉆出來的。人們都管它叫“木魚石”,也有人叫它“木魚神鐘”。這塊橢園形的青石板從表面上看稀松平常很不起眼,但來千山游逛的人可總喜歡跺它幾腳,要不就用拳頭或木棒等物捶它幾下,然后就會聽到“空空”的清脆響聲。這聲音就象老和尚念經(jīng)敲打木魚的聲音。特別是夜靜更深的時候敲打它,整個山谷都會給震起回聲。龍泉寺的老和尚說,這塊石頭有一段動人傳說。很早以前,千山的廟宇是東一個西一個,要是有個大事小情往一塊湊,那可真不容易。各個寺、觀、庵都是各顧個。這里的和尚、道士、尼姑除了早晚念經(jīng)拜神佛,白天大都去開荒種田,采集山果、藥材,有的還出外行醫(yī)。大家過的好比是世外桃園的生活。誰曾想有些傷心的事兒,竟從天上掉下來了。原來,那時候,千山這一帶有一幫土匪經(jīng)常打家劫舍、搶男霸,女,就是對千山寺廟也不放過。這個土匪頭目報號叫飛天虎,他長相兇惡,大長臉,兩腮胡須卷曲著,活象一對秤勾子掛在腮幫子上。他喜歡穿青衣大褂,頭扎藍(lán)布頭巾,騎一匹棗紅馬。他拉起的馬幫有二十匹。不管搶到什么東西,搭在馬背上就一溜煙逃跑了。有一天,飛天虎領(lǐng)著馬隊闖進(jìn)千山來。飛天虎下令在龍泉寺山門外下馬,把馬匹拴在兩旁大樹下,就帶領(lǐng)著一幫二卜匪闖進(jìn)龍泉寺。小和尚發(fā)現(xiàn)來了這么多人,又不知干啥的,忙跑去對方丈稟報:“師父,不好啦,山門外來了一伙人!”方丈慌忙走了出來,正好和飛天虎迎個照面。方丈趕忙兩手合什,口念:“阿彌陀佛,善哉!”飛天虎大搖大擺地說:“老師傅,不要驚嘛,今幾個我特到貴廟拜訪!”接著,飛天虎向嘍羅遞個眼色,這幫匪徒象餓虎撲食似的奔廟宇兩廊和正殿沖去。老方丈一看不好,又念起“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可是這幫匪徒?jīng)]理他,把大殿的佛像掀翻。看看里面有沒有財寶,結(jié)果他們什么也沒有撈到。又朝羅漢洞搜去,總算在羅漢洞里撈到藥材和山果。他們背得背,扛的扛弄出山門。大大列列地走了。邊退走還在馬上高喊:“謝謝,老師傅!”飛天虎撈到便宜后,第二年秋天又帶嘍羅闖進(jìn)山采。見到山果搶山果,見到藥材搶藥材,就連佛前供果也劃拉去了。搶東西還不夠,見在南泉庵附近的山坡上,有個尼姑在采山果,飛天虎看尼姑長得俊俏,喝令匪丁上前抱住,用手巾堵住嘴,捆巴捆巴扔上馬背。老方丈聽到門外吵嚷,想必又出了事,登上廟門臺階一瞧,哪有大天白日搶活人的,也太不成體統(tǒng)了!連聲念起:“阿彌陀佛,善哉!”哪曾想,土匪不聽這套。隨著一陣馬蹄聲,土匪逃出了山谷。老方丈一看佛法不靈,又氣又惱,可又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照舊是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心里可是愁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后來徒弟們集思廣意想出了個點子,對他說:“咱們各寺廟何不聯(lián)防抗賊。” 老方丈連連點頭。從此他們就聚集僧道操練刀槍棍棒。在千山溝門設(shè)下崗哨。共同規(guī)定:不管是僧道集合或是發(fā)現(xiàn)山匪蹤影,都敲打木魚石為號。又是一年秋天,約摸到掌燈時分,飛天虎率著馬隊又來了。他的人馬剛在千山口露頭,·放哨的僧道就飛報給龍泉寺方丈。老方丈命小和尚猛敲木魚石。木魚石發(fā)出“空空”地響聲之后,各寺觀僧道拿著棍棒刀槍集合在龍泉寺山門外,等候和飛天虎撕殺。飛天虎趾高氣揚(yáng)地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嘍羅擁到山門前罵道:“你們這幫禿驢和雜毛老道,今個放明白點,趕快交出你們的財寶、藥材,不然我就放把火燒毀你們的寺廟!”這時老方丈挺著胸脯上前說:“飛天虎,今個你敢動我們一根毫毛,就打斷你的狗腿!飛大虎聽了老方丈的話,氣得嗷嗷直叫,大喊道:“弟兄們給我殺!”一霎時,馬隊沖進(jìn)了人群。僧道們手持槍棍刀叉跟土匪打了起來。僧道們越戰(zhàn)越勇,殺得土匪屁滾尿流。飛天虎見勢不妙,帶領(lǐng)幾個嘍羅順著小毛道逃出山溝。飛天虎經(jīng)過這番較量,再不敢進(jìn)山胡作非為了。打那以后,千山寺院堅持了多年聯(lián)防,木魚石也一直和僧道們相依為命難離難分了。久而久之,游人們對敲木魚石也都很感興趣。來此地之人都想自己親手用棍和石子等物敲木魚石,領(lǐng)略一下誦經(jīng)的節(jié)奏聲。有音樂天才的游人,敲擊時夕調(diào)節(jié)出力的大小輕重,能敲出節(jié)奏來。木魚石可就真唱起歌來了。正如人們歌唱的那樣:千山里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神奇的石頭會唱歌。

  南果梨的傳說 

  鞍山地區(qū)特產(chǎn)一種梨,叫南果梨。吃起這種梨,那梨汁兒真是又甜又香,要多可口有多可口,有的外國人吃了這梨后,都贊不絕口,說這是世上稀有的好梨;有的人還把梨籽帶回去,想在他們的國土上培育出這種梨來??梢娔瞎媸嵌嗝词軞g迎。這種梨就生長在東北鞍山地區(qū),為什么又叫南果梨呢?這得從這種梨的來由說起。傳說,千山在一千多年前,常有從南方—飛來的大雁落在老龍?zhí)兑粠?。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鵝似的紫褐色大雁從南方飛來,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間飛來飛去,一個勁兒地打旋兒,它把在南方叼回來的一顆梨籽,吐出口來,梨籽落在西南溝的向陽坡上了。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發(fā)了芽,抽了枝,眼瞅著長成了一棵帶刺兒的野梨樹。正好,這一切,被一個采野果的老道看見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采到這里看望這棵野梨樹。不久這棵樹開了花,結(jié)了果。這梨,開始是青色的,個頭不大,有點發(fā)澀,不好吃。后采,這老道用山丁子樹與它嫁接,再結(jié)果時,梨的個頭比原來大了,梨色也由青色變成金黃,還有點桔紅,咬一口,哈,好吃極了!因為人們從老道那里知道這是那只大雁從南方叼來的種子種下的梨樹,于是就把這種梨起名為南國梨了。古時候稱南方也叫南國。后來這南國梨叫白了,人們就叫成為南果梨。這以后,移植這種梨樹的越來越多,如今南果梨樹已遍及鞍山地區(qū)的所有山區(qū)和半山區(qū)。每年當(dāng)梨花盛開的時候,南來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樹的上空飛來飛去,一個勁兒地打旋兒,好象在向人們夸耀自己,多虧它才有這么多這么好的南果梨樹呢。

  “釋道同源”的傳說 

  在千山無量觀的廟宇中,有一座高大的觀音殿。這觀音殿修在山腳下,大殿旁邊,有一個天然石洞,后經(jīng)人工鑿修,成為一個穿山洞。洞里塑著十八羅漢,’稱為羅漢洞。無量觀明明是個道院,怎么供奉起佛家的菩薩和羅漢來了呢?說來這里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鄠?,在無量觀建觀前,這一帶是祖越寺的地產(chǎn),羅漢洞當(dāng)然也是祖越寺的了。但當(dāng)時這個洞并不是穿山洞,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天然石洞,洞里供奉著十八羅漢拜觀音的塑像。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天,一個叫劉太琳的道土云游到此,一眼中了這塊風(fēng)水寶地,他找到祖越寺的長老和尚,商量要買下這塊地。祖越寺的老和尚當(dāng)然不愿意有人破壞他的風(fēng)水夕奪他的進(jìn)財之路,任劉太琳出多大價錢也不賣。劉太琳只好去找一個在當(dāng)?shù)刈龉俚乃准規(guī)煹?,最后依仗師弟的?quán)勢,硬是買下了這塊地方。要說劉太琳倒真有些眼力,無量觀建成后,果然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觀里排場也一天比一天氣派。這樣一來,無量觀的小道土們也就愈發(fā)不把祖越寺放在眼里,不愿再供奉羅漢洞里的菩薩和羅漢了,沒事兒峨在劉太琳的耳邊嘀嘀咕咕。劉太琳眼量大肚量也大,聽到這些常常是一笑了之?!?/font>

  再說祖越寺,一塊風(fēng)水寶地被劉太琳強(qiáng)買去了,香火也被搶去不少,自然怨恨在心。因此兩家雖是近鄰,卻不免經(jīng)常明爭暗斗。這一天,無量觀的道士路經(jīng)祖越寺,見山門前立了兩塊石碑,一塊上面刻著“天花亂墜”,另一塊刻的是“地涌金蓮”。大家左猜右想,誰也說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正在這時,走出幾個小和尚,見此情景,便借機(jī)講了起來。說是在祖越寺建寺之初,有一位佛家大師到此訓(xùn):經(jīng)說法,那佛法真是高深啊,直講得空中天花如雨,講得地下金蓮盛開,觀音大士現(xiàn)了金身,十八羅漢趕來參拜,這位高僧從此名揚(yáng)四海,終于修成正果。祖越寺就在這位高僧誦經(jīng)的山洞中,塑起了十八羅漢拜觀音像。這一番話說得無量觀的小道士們目瞪口呆,想斗斗嘴又什么也說不出來?;赜^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左商量右核計,終于想出一條妙計,當(dāng)下乘著月色偷偷摸進(jìn)了羅漢洞,砸下了觀音菩薩的泥頭,換上了真武大帝的腦袋,這樣,一來,佛家的十八羅漢就拜伏在道家真武大帝的腳下了,小道士們甭提多開心了?! 〉诙煲辉纾@事兒就被無量觀的祖師劉太琳知道了,他馬上讓人關(guān)閉山門,誰也不許把這個事兒聲張出去。可是哪有不透風(fēng)的墻,終于有一天,祖越寺長老帶著一大群大小和尚氣勢洶洶地來到無量觀,準(zhǔn)備大鬧一場。不料一進(jìn)無量觀,便都呆住了,原來西閣院中新建了一座大殿,工匠們正在殿內(nèi)塑造觀音菩薩金身呢。再看羅漢洞,中間的佛像撤掉了,變成了穿山洞,洞內(nèi)兩側(cè)的十八羅漢像重塑一新。這時劉太琳相師走上前來,笑著對長老和尚說:“山洞狹小,不是菩薩所居之處,現(xiàn)在特意建起大殿,請菩薩坐上正位。佛法無邊,小觀如同寶寺亂墜的天花,怎敢不敬佛祖。”長老和尚看出劉太琳的一片苦心,很受感動,連忙接著說:“道法無量,小寺當(dāng)是貴觀地下涌出的金蓮。”說完和劉太琳大笑起來。幾年的仇恨至此完結(jié)了。劉太琳和長老和尚一起商量,在羅漢洞口壁上刻上了“釋道同源”四個字。從此以后,兩家和睦相處一直到現(xiàn)在。

  唐王碾的傳說  

  在千山大安寺后山上有大大小小的石碾,人們都管它叫“唐王碾”。千余年來,一直撂在山上,雖經(jīng)風(fēng)吹雨淋,還可看清碾盤上鑿的溝齒,圓溜溜的地碾砣還放在碾盤上。傳說,唐王帶著三十萬人馬進(jìn)駐千山的三個溝里。隨后,又增調(diào)來三十萬人馬,把個千朵蓮花的山山嶺嶺都駐滿了。山嶺間飄著旗幟,人歡馬叫,咳!這下子,可把唐軍的總運(yùn)糧官程咬金愁住了,便火速派各路督糧官四處催運(yùn)糧草。最近的遼東城,連夜就送來兩萬石谷子,以應(yīng)急糧荒。谷子是帶皮的東西,要用碾子磨出來,才能煮飯吃,程老將軍心想:舊愁解了又添新愁,上哪找一下子能磨出兩萬石谷子的碾子呀?憋得他沒招了,便連夜來找唐王核計怎,么辦。這天夜里,唐王挺高興,剛?cè)胍咕蛶еH兵出來,一邊觀賞千朵蓮花山夜景,一邊吟詩。程咬金趕來,哪管三七二一,剛走近前就大聲喊了起來:“唉呀,唐王,都把老臣愁壞了,你還在這兒作詩呢!”于是,他把找碾子磨谷子的事,稟奏給唐王。唐王聽說糧荒的事,認(rèn)為事情不小,不過一時也想不出好法子來,原來那個樂勁也沒了。他便和程咬金不言不語地走向英烈山駐地。走著.走著,唐王突然聽到,從白虎殿上方的后山上傳來“叮叮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叮叮……”的開山鑿石聲。便回身叫親兵去查看。不一會會兒,親兵回奏說:“后山頂上都是黑壓壓的大小石塊。沒有人開山鑿石。”親兵剛說完,唐王耳邊又聽到“叮叮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叮叮”地鑿石聲。便問老將軍聽到?jīng)]有,程咬金側(cè)著耳朵聽了好半天,才搖著腦瓜說:“沒聽見,沒聽見!”唐王以為程咬金又耍蘑菇,故意裝聾開玩笑,就挨著個的問親兵聽到?jīng)]有,都一一回答說:“沒聽見,沒聽見!”“這可真奇了。”為了解破這個謎,程咬金自告奮勇,要親自去察看察看。程咬金歷來是個鬼大膽,他什么也不怕,就帶了幾名親兵爬上后山。也是什么聲音沒’聽到,什么人也沒看到。只看到山坡上到處都是黑壓壓的大大小小石頭塊,有橫躺著的,有豎臥著的。轉(zhuǎn)了一圈只好回來交旨。爾后,他一個人回本營了。唐王心里想著磨谷子的事。似睡非睡地躺在床上,只聽“叮叮當(dāng)當(dāng)夕當(dāng)當(dāng)叮叮”的鑿石聲在耳邊響著乙——陣響似一陣,足足響了一夜,他也朦朦朧朧聽了一宿。雞鳴三遍后,鑿石聲才停止了。天亮了。唐王又叫來程咬金同上后山,要查看個究竟,兩人爬上后山,定睛一看:都驚呆了!只見滿山坡都是火兒嶄新的,大大小小的石碾了。碾盤挨著碾盤,圓溜溜地碾砣安放在碾盤上。碾盤上和碾砣上都鑿好了斜紋溝齒。碾砣外頭鑿有“魯班”兩個字存。程咬金再找夜晚看見的大大小小石頭塊都不見了。山坡上盡是鑿下來的石碴子,一堆一堆的。看罷,程咬金樂得咧著大嘴哈哈大笑起來。馬上叫軍兵套上戰(zhàn)馬,磨起谷子來。這些石碾,個個拉著輕快,碾出來的小米又整齊。又均勻。很快把兩萬石谷子都磨好了,六十萬唐軍度過了糧荒。唐王令人擺上供晶親自向天拜謝。從此,唐軍士氣大震。唐王統(tǒng)帥六十萬兵強(qiáng)馬壯的大軍,穿過窟窿山,攻克了三江越虎城和風(fēng)凰山一帶。接著又打了很多大仗,東征獲勝,唐王才搬師回朝。今天,“唐王碾”已成為游人觀賞的古跡了。有的游人,還推著碾盤轉(zhuǎn)一圈哩。

  無量觀的傳說

  無量觀是千山最大的道院,也是道教徒在千山建起的第一座道院,創(chuàng)建大清代康熙年間,創(chuàng)始人叫劉太琳。這劉太琳是怎樣建起無量觀的呢?相傳,劉太琳的原名叫劉玉琳,本是直隸省水平府人。小日寸候家中十分貧寒,十八歲那年,一個人闖關(guān)東來到了東北,在遼寧本溪縣住了下來。他沒想到生活越發(fā)困難起來,為了混口飯吃,不得已到本溪九頂鐵剎山出家當(dāng)了道士。他是郭守真祖師的第四個弟子,在道教龍門派中排在第九代的“太”字輩,所以改叫劉太琳了。劉太琳出家后,苦修十年沒離開鐵剎山一步,郭祖師見他誠心修道,很是喜歡,把他看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有一年,遼東一帶大旱。那時候,沈陽叫做盛京,盛京將軍聽說鐵剎山郭祖師道行很高廣就派人請郭祖師來盛京祭天求雨。郭祖師便帶著劉太琳等人來到盛京。也是巧得很郭師祖設(shè)壇求雨那天,果真天降大雨。盛京將軍認(rèn)定了是郭師祖有法力,能驅(qū)龍布雨,說什么也不讓他回山夕就在城內(nèi)大興土木,建起太清宮,請郭祖師居住?! ∧枪鎺熢缇椭狼斤L(fēng)景秀麗,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可那是佛教徒的圣地,他一個窮山老道哪有力量把道教傳到千山呢,這回結(jié)交上盛京將軍,有了依靠,他就又打起了這個主意。”一天,他把劉太琳叫到床前,對他說:“十年來,你已修行的差不多了,該出去闖一闖了,你到千山去立個門戶吧,也好讓道教龍門派發(fā)揚(yáng)光大。”劉太琳一聽,吃了一驚,連忙跪倒在地,叫道:“師父,是不是徒兒做錯了事,沖撞了師父,想把徒了趕出門外?那千山里都是佛教徒,怎肯容納徒兒?”郭守真拉著劉太琳的手說:“創(chuàng)業(yè)是難,可我們不能總守著鐵剎山這巴掌大的地方啊!想當(dāng)年,你大師兄一人去闖閶山,不是也立起了門戶嗎?去吧!只要你誠心修道,肯吃苦,就能達(dá)到目的。”劉太琳想了想說:“好吧,我去,不在千山建成一座廟宇,我就不回來見師父。”就這樣,劉太琳來到千山,先是客居在祖越寺。開始的時候,寺里的和尚還是把劉太琳當(dāng)作客人招待的,劉太琳呢,每天詠罷黃庭,便四出化緣,積攢錢財,準(zhǔn)備自修一廟,時間一長,他的打算就被祖越寺的和尚知道了。這下和尚們可火了,他們怎能讓道教在山里流傳,更不用說建廟了。可是劉太琳沒有明說,和尚們又不好趕他走,于是就把他打發(fā)到寺后半山腰上的羅漢洞看守香火。劉太琳來到羅漢洞內(nèi),見里面又黑又潮,心中很不痛快,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好在洞里住了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劉太琳見他苦心積攢的這幾個錢,連買條門檻都不夠,哪能修廟呢?他整天唉聲嘆氣,吃不下睡不著,怎么也想不出辦法來,祖越寺的和尚幾次送飯,見他都一口沒吃,也就不去管他了。再說劉太琳有一俗家?guī)煹埽诰┏亲龉?,人們都叫他洪將軍。一天洪將軍由京城到盛京辦事,順便來看師父郭守真,并說出了他要去千山游玩。郭祖師一聽。連忙對洪將軍說:“你的師兄劉太琳,去千山已有半年了,一直沒有音信,這回你到千山,一定要看看他。”洪將軍到了千山,一打聽得知師兄在羅漢洞內(nèi)打坐,急忙前去看望。劉太琳見師弟到來,長嘆了一聲,流著淚訴說了這里的一切。洪將軍聽后問道:“師兄何不自修一座廟宇夕塑上幾尊金身,作為修行的地方呢?”劉太琳答道:“哪有那么容易,我已經(jīng)斷糧四十天了,餓了只能吃點松樹籽,渴了喝幾口山泉水,哪來的錢財修廟宇塑金身啊!”洪將軍想了一會說:“師兄不要憂慮,我們先選好地址,我拿錢來給你修廟。”計議停當(dāng),二人走出羅漢洞,只見這里群山環(huán)抱,是一個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劉道人當(dāng)時選中了這個地方。可是這塊地方是祖越寺的廟產(chǎn),祖越寺的和尚們不愿道教傳入千山,當(dāng)然不肯把這塊地方賣給劉太琳。洪將軍見買地不成,以為是和尚們嫌錢少,就從現(xiàn)在的靈山寺一帶買了四十頃地。他們想,用這么多好地?fù)Q祖越寺一條山谷,這回準(zhǔn)行廠,不料祖越寺的和尚們還是不肯,這一下洪將軍可火了,親自告到遼陽縣。這遼陽縣的七晶縣令怎么敢得罪洪將軍,再說還有盛京將軍的話在先,就馬上判祖越寺?lián)Q地給劉太琳。和尚們被逼無奈,只好忍氣吞聲的在換來的土地上建起一座靈山寺,作為祖越寺的下院。在洪將軍的幫助下,劉太琳把無量觀建成了。完工這一天,劉太琳對大家說:”此觀可叫無梁(糧)觀。第一,我在這里曾經(jīng)斷糧四十多天,斷糧就是無糧;第二,建觀之前,我住在羅漢洞,也是沒有梁柱的石洞。”從那以后,人們就叫該觀為“無梁(糧)觀”,后來取道家法力無量的意思,改稱“無量觀”了。無量觀建成以后,道教在千山很快發(fā)展起來了,道教徒尊劉人琳為祖師。如今,無量觀聚仙臺側(cè)的祖師塔,就是埋葬劉太琳的地方。

  五龍嶺的傳說

  千山的中溝,有五個狀似飛龍——樣的山峰,分別叫青龍嶺、黑龍嶺、白龍嶺、赤龍嶺和黃龍嶺,合稱五龍嶺。關(guān)于五龍嶺,千山一帶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古以前,千山原本是荒山禿嶺,沒有樹木,也沒有花草。有一天,忽然有一條老龍帶領(lǐng)一只烏龜和五條小龍來千山游玩。它們一見千山這么荒涼,不禁有些掃興。隨同采的烏龜和小龍都吵著要走,可老龍不但不想走,還要帶領(lǐng)大家來開發(fā)千山,讓千山變成山青水秀,松柏成林,百花滿山的花果山,于是,它把自己的想法對烏龜和五條小龍講了。大家聽了后,想了想,這真是件好事,也都同意了。決定大家都留下來,大家一起干。從這一天起,老龍就帶領(lǐng)大家干起來,在山坡溝壑栽種起松柏樹、梨樹、桃樹、丁香和各種花草??墒乔饺鄙偎?,要想讓樹木花草牛長起來,非得水源充足不可。老龍便跑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頭,到處尋找水源。它找呀找呀,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小泉眼,看到了一灣清水。它歡喜的了不得,自言自語地連說:“這太好了,這太好了!”它忙對著泉水吸了一口氣,那泉眼隨著老龍的吸氣越來越大,泉水也越來越多,轉(zhuǎn)眼間,嘩嘩地往外流淌起來。這泉水,流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溝,滋潤著樹木花草,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都長得茂盛蔥綠。幾年后,松柏樹長高了,梨樹、桃、樹結(jié)果了,丁香花也開遍了山山嶺嶺。有一天,老龍對烏龜和五條小龍說:“我該走了。你們在這里住下吧。記住,要管好泉眼,一天去吸一遍水,讓泉水更多流出來,千萬別讓泉眼干了。好好在此為人們造福,盡到我們的天職。”烏龜和五條小龍都點頭答應(yīng)著。老龍才放心地走了。老龍走后,小龍們還好,每天按著老龍囑咐,去吸一遍水;可是烏龜真是個懶烏龜,一次也沒去吸水。每日里還說三道四,不讓小龍們?nèi)?。說什么這千山如今這么好,是我們開發(fā)出來的,我們應(yīng)自在這兒自己享受,人間的事,我們管那么多于啥!就這樣,小龍一來二去也學(xué)起烏龜來了。他們整天不是玩耍,就是吃喝和睡大覺,不管泉眼吸水的事了。不久泉眼的流水就越來越小了。最后,那泉眼就不流水了。沒有水澆灌花草樹木,久而久之,山中的花草樹木先是枯黃,而后就枯死了。沒有水,烏龜和小龍們也受不了啦。先是烏龜干渴得爬也爬不動了,死在現(xiàn)在的中溝的三道岔口。如今還看到此處有一個大鼓包。人們叫它王八蓋。五條小龍干渴得也無力氣,想飛走不動。最后兄弟五個頭頂頭、死在一起。五條小龍死后,就變成像飛龍似的五道山嶺。北面的山嶺叫黑龍嶺,四面的山嶺叫白龍嶺,南邊的山嶺叫赤龍嶺,東邊的山嶺叫青龍嶺,中間的山嶺叫黃龍嶺。這就是現(xiàn)在的五龍嶺。當(dāng)年的泉眼,便是現(xiàn)在的有名的老龍?zhí)?。因為五龍嶺似游龍飛舞,在千山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格外引人注目。清代乾隆年間,千山的道士們在峰間對面修建了一座廟,叫五龍宮。傳說,千山那時只差—峰不足一千座山峰,人們就在五龍嶺中間又修了一個圓圓的山峰,恰似“五龍戲珠”。從此,人們將五龍嶺和新筑的山峰,稱為五龍飛戲?qū)氈?。另外,五龍宮這座廟,又稱為五龍珠宮。

  仙人臺的傳說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它的最高峰叫仙人臺。仙人臺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古時候千朵蓮花山有九百九十座山峰。在一座山峰腳下,住著—戶人家,一家人勤勞善良,靠在荷塘里打魚養(yǎng)藕過日子。這家有個孩子,從懂事的時候起就迷上了下象棋。他一年一年地下呀下呀,一年一年練呀,他的棋藝終于成熟了,方圓幾百里的棋手們都下不過他,人們稱贊他是“神手棋童”。人怕出名。“神手棋童”的美名,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東海蓬萊仙島。島上的棋仙聽說了夕很吃驚,心想:我棋仙是棋藝之王,人間的小孩怎能為“神手”呢?東海棋仙就背上棋囊,乘著蟠龍直奔東北千朵蓮花山來了。棋仙來到山下荷塘旁,看見棋童在抓魚,就大聲叫開了:“哎,小孩,聽說你的棋藝過人,我是東海棋仙,特意前來和你下一盤,你敢和我比試嗎?”棋童一聽,心想:我的棋藝怎么驚動了棋仙,我和他比不比呢?他正在拿主意,棋仙又說:“如果你不敢比試,你就別讓人夸你是什么‘神手’啦!”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來,可惹急了小棋童。他是個不服輸?shù)暮⒆印K矊W(xué)著棋仙的口氣,大聲地回答:“棋仙,既然你從很遠(yuǎn)的仙島趕來了,怎能讓你掃興而去呢?那我們就比試比試吧!”真要賽棋啦,棋仙卻又出了個難題。他說:“下棋可得有個條件,我是仙,不能在你們。人間落腳;你是人,也不能到我們仙境去。咱倆到哪兒去比呀?”

  棋童聽明白了:這是不想和我賽棋啦,哼,我今天偏要和你神仙比個高低。棋童靈機(jī)—動,說道:“這好辦,咱倆在人間和仙境相接的地方比。”棋仙連問道:“在什么地方?”棋童手指東南方說:“我家東面有座最高的山,那山頂就是這樣的好地方。”說到此處,棋童板著面孔說:“可是我也有個條件:如果你輸了,就得留在人間;咱倆換一換,我去仙島,你看怎么樣?” 棋仙被棋童。“將”住了。他手搭涼棚仰首住東南望了望,就見那座山峰又高又陡;團(tuán)團(tuán)云圍著山腰轉(zhuǎn),山頂接著天。棋仙暗想:那么高的山,我的蟠龍都難上去,這小孩子要上去就更難了,我何不答應(yīng)他的條件?棋仙高興了,微笑著說:“好吧,你能爬上山頂我們就賽棋。我先走,如果我在山頂上等三個時辰你還不到,就算你輸了。”說完他騎著蟠龍走了?! ∫徽Q?,棋仙不見了棋童忙從荷塘早掐一朵十瓣蓮花扛在肩上,朝那座高高的山峰走去。一路上,棋童蹦著跳著,很快活。渴了、餓了,他就吸一下蓮花的莖頭。清清的蓮汁蜜糖似的甜,渴口牙餓呀都沒了。小棋童精神十足。轉(zhuǎn)眼就到了山腳下,他又使勁地吸了—口,就向山上爬。他爬呀,爬呀,爬累了,就吸口蓮汁。再爬,不知過了多少個時辰,他才爬到半山腰。蓮汁被吸干了,那朵十瓣蓮花從他肩頭落地上。他也沒有力氣了,一下子坐在蓮花瓣上昏睡過去了。

  再說先走的棋仙,他騎的蟠龍飛到半山腰時也累得飛不動了,趴在半山腰上大吼大叫。棋仙急得扳龍角、拍龍尾,可那蟠龍卻怎么也不能動彈了。棋仙只好讓它趴在半山腰,自己向山頂爬去。正在半山腰昏睡的棋童忽然覺得身下忽忽悠悠地:在動,兩耳邊生風(fēng)。他睜眼一看,身下的蓮花變大了,正托著他向上飄起。蓮花向上飄呀,飄呀,飄入了云端,飄到山頂停下了。棋童高興地跳上山頂那塊最高的怪石,就見棋仙哭喪著臉才從南坡爬上來。、棋童笑嬉嬉地問:“棋仙,是你等了我三個時辰,還是我等你呀?”  棋仙這回可沒臉說大話了,只好把話叉開,說:“咱倆賽棋吧。”他倆坐定后,棋童在怪石上畫下棋盤,棋仙從棋囊中耿出棋子。這一凡一仙就下起棋來了。不知他倆下了多少個時辰,也不知人間過了多少個年頭,既看見棋仙輸了落為凡人,也不見棋童贏了升為神仙,卻見托棋堂上山的十瓣蓮花變成了十座山峰,使原來的九百九十座蓮花峰又多了十個伙伴。從這,才得名叫千朵蓮花山?! ∧求待堅缫佯I死在半山腰,化成一棵老松樹,人們叫它“蟠龍松”。棋童和棋仙下棋的這座最高峰就叫“仙人臺”了。直到今天,登上仙人臺,人們還能見到那棋盤和棋盤旁一些五色石子,那就是當(dāng)年小棋童和棋仙賽棋的棋子。每當(dāng)月亮圓時,深夜里站在仙人臺下,人們還能聽到棋童和棋仙在那兒說:“將!跳馬,吃車!”可是細(xì)看看,什么人也沒有,只有聲音。不信,你去聽聽。

  雪庵老祖的傳說

  千山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傳說最早的建在大唐年間。算起來,一代又一代的和尚、道士,至今留下真名實姓的,要數(shù)香巖寺的雪庵老祖為最早的了?! 髡f元朝的時候,千山腳下勾家寨中住著一戶姓金的人家,金家人丁不旺,老一輩人都是早年去世,到了金柱兒這一輩,只剩他孤苦伶丁一人頂門兒過日子。柱兒可是個好小伙子,莊稼活樣樣在行,人又老實厚道,到了二十歲上,與同村一個叫雪花的姑娘成了親。雪花長的俊俏,又賢惠能干,老人們都說,柱兒的老爹老媽在地下可以閉上眼睛,放心地去了。哪想到,喜事剛過三個月,朝廷里征兵點到柱兒的名下,新婚小兩口真是難舍難分。臨行前,雪花打點好行裝對柱兒說:“你只管放心去吧,不管你去十年還是二十年,我都等著。”柱兒含著眼淚,在村邊大柳樹下和妻子分了手。誰知這一去真的是二十年I他這二十年,南征劍匕戰(zhàn),不知有多少次死里逃生,受的苦遭的罪就不用說了。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柱兒無心當(dāng)官請賞,一心掛著妻子和家鄉(xiāng)。他離開軍營,不分日夜地走哇走哇,這一日,終于看見了千山。當(dāng)他走進(jìn)村子的時候,正是夜深人靜。他直奔自己的家門,柴門早已關(guān)閉了,他跳過籬笆,急急走到窗前,正要敲窗,借著月光往里一看,一下子驚呆了,原來炕上睡著兩個人! “莫非雪花在我走后又嫁了他人?”柱兒只覺得怒火上沖,伸手去拔腰刀。這時,一陣涼風(fēng)吹過,柱兒一個寒戰(zhàn)清醒過來,心想:我離家二十年,音信無有,拋下她一個人,叫她如何生活?定是沒有辦法才走此路。越想越覺得不能怪雪花。他放開刀柄,悄悄越出了籬笆,在月下呆立了兩個時辰夕回想自己千辛萬苦,九死——生就盼著夫妻團(tuán)聚,如今回來了,竟落個無家可歸。思來想去,覺得這塵世上再也沒有什么戀頭了。他解下包袱,把多年來僅有的積蓄掛在柴門上,轉(zhuǎn)身便直奔千山大溝里的香巖寺,削發(fā)當(dāng)了和尚。

  第二天天明后,雪花開門見到一個包裹,仔細(xì)看過認(rèn)出正是當(dāng)年新婚別時丈夫帶走的東西,雪花又驚又喜,急忙回屋,為丈夫做好了熱湯面,可左等右等,太陽正午了,還是不見丈夫回來。到左鄰右舍一打聽,誰也沒見到柱兒的影子。后來終于打聽到了,原來丈夫在香巖寺出了家。這消息象劈雷一樣,使她心碎腸斷,心想,自從丈夫離家走后,自己生了一女,二十年來,母女相依為命,過的是比黃連還苦的日子,盼了二十年,黑發(fā)盼成了白發(fā),不想今日卻落得這般下場!一恨之下,便尋了短見。待柱兒知道這一切后,真是又悔又愧,覺得無顏再見父老鄉(xiāng)親,從此隱名埋姓,遠(yuǎn)走他鄉(xiāng)了。

  人們說,他先后到過醫(yī)巫閭山、長白山、鴨綠江,自稱僧號為雪庵,人們都叫他雪庵老祖。多年后,他又返回香巖寺。終年在山崖上一塊名叫“練魔石”的巨石上打坐,不吃也不睡,最后他就在此圓寂了。他的弟子們就在此作為他藏舍利之處,用兩塊巖石合在一起建成一座小塔。這就是如今的雪庵塔,也有人管它叫祖師塔。

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