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導游詞(3)
遼寧省概況導游詞篇3
遼寧省簡稱遼,位于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jīng)濟區(qū)和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區(qū)的重要結合部。地理坐標處在東經(jīng)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積 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 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56個市轄區(qū)、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省會沈陽市。
遼寧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占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占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 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 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為鄰, 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遼寧是東北地區(qū)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qū)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本省地勢大體為北高南低,從陸地向海洋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東西兩側,向中部平原傾斜。地貌劃分為三大區(qū)。
東部的山地丘陵區(qū)。此為長白山脈向西南之延伸部分。這一地區(qū)以沈丹鐵路為界劃分為東北部低山地區(qū)和遼東半島丘陵區(qū),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6%。東北部低山區(qū),此為長白山支脈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之延續(xù)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地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鋼山位于撫順市東部與吉林省交界處,海拔1347米,為本省最高點。遼東半島丘陵區(qū),以千山山脈為骨干,北起本溪連山關,南至旅順老鐵山,長約340公里,構成遼東半島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區(qū)內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濱,海岸曲折,港灣很多,島嶼棋布,平原狹小,河流短促。
西部山地丘陵區(qū)。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醫(yī)巫閭山組成。山間形成河谷地帶,大、小凌河發(fā)源地并流經(jīng)于此,山勢從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過渡,北部與內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狹長平原,與渤海相連,其間為遼西走廊。西部山地丘陵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29%。
中部平原。由遼河及其30余條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25%。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遼東灣逐漸傾斜。遼北低丘區(qū)與內蒙古接壤處有沙丘分布,遼南平原至遼東灣沿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積沼澤洼地、漫灘和許多牛軛湖。
氣候特點
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干。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shù)2100-2600小時,其中朝陽地區(qū)最多為2861小時,丹東地區(qū)最少為2120小時。春季大部地區(qū)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區(qū)偏多;冬季光照明顯不足。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最高氣溫零上30℃,最低氣溫零下30℃。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異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qū)遞減,其中,最高為大連,最低為西豐。年平均無霜期130-- 200天,一般無霜期均在150天以上,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多。遼寧省是東北地區(qū)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間。東部山地丘陵區(qū)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qū)與內蒙古 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qū);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看過"遼寧省導游詞 "的還看了:
1.遼寧導游詞
3.遼寧導游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