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大全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qū)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qū),全區(qū)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有關內蒙古的導游詞,一起來看看吧!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1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于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草原上群山呈現(xiàn)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險峻,而山頂平緩起伏,冰石林在這平坦的丘陵地帶顯得格外突出。據(jù)專家分析,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chuàng)蝕、掘蝕和冰川 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秘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里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異。
阿斯哈圖冰石林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舉世罕見的“冰石林”。阿斯哈圖石林發(fā)育類型很多,形狀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墻”,還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薩斜塔”。
阿斯哈圖石林形態(tài)多變,很少有雷同形狀,而且渾厚粗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觸目。當?shù)匕傩湛吹镁昧?,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馬柱、神劍石、南天門、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稱。
阿斯哈圖高山聳立、流水潺潺、奇石怪異、風純木秀,令游人和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一處石景,從不同的方位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時,你會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感慨萬千。
阿斯哈圖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qū),有山岡、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您一定到過云南、桂林,看過“路南石林”和“元謀土林”。今天您來到大興安嶺山脈的北大山上,請您一定要仔細看一看在海拔1600~1900米的花崗巖上的“阿斯哈圖石林”(阿斯哈圖漢譯為險峻的巖石)。雖然都叫“石林”,可形成的原因卻不同。云南的石林是石灰?guī)r在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水流的溶蝕作用形成的。而大興安嶺最高峰附近的北大山一帶發(fā)育的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chuàng)蝕、掘蝕和冰川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產生的,所以叫“冰川石林”。石林通體為堅硬的花崗巖石,這是世界所罕見的。由于近水平裂隙特別發(fā)育,在石林側面有保存較多的冰水沖刷形成的懸溝槽,遠看恰似千層餅。石林頂部有冰臼分布,這是花崗巖地貌的新類型,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
石林發(fā)育類型很多,形狀千姿百態(tài),觀瞻石林,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墻”,還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薩斜塔”。大興安嶺地區(qū)的冰斗、冰川U型谷、冰石河、角峰等冰川遺跡足以證明,這里第四紀冰川以來發(fā)生過冰川運動。
1999年9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韓同林及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的郝志,20_年,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會長陳安澤等,都曾先后來此地考察,認定石林是冰川運動的產物,但是冰川遺跡這么豐富,保存這么完好,是專家們始料不及的。同時他們還在山下一農民家中發(fā)現(xiàn)披毛犀頭部化石,中國地質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錢方教授稱披毛犀和猛犸象是標準的冰川期動物。黃崗梁的“石林”不但是國內外所罕見,還對研究古地質和古地貌的變遷有著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目前,黃崗地質公園正在籌建中。
佇立北大山上,舉目遠望,山間那茂密的原始白樺林枝繁葉茂,草地上雜花片片,蝶舞蜂飛。朦朧中,山北遠處那平坦開闊的草原仿佛在大海中浮動。就在您被大自然的神韻所陶醉的時候,一陣輕風掠過,一片薄云隨風飄來,纏纏繞繞,柔柔雨絲婆娑掩面,猶如置身仙境,此時您只想說一句話:真是美極了,妙極了!
沿曲曲彎彎的山路下山,您會看到一派田園景色,片片麥田金黃黃的,這黃色的成熟與山那邊草原綠色的生機為您勾勒了一幅大自然奇妙的山水畫。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2
扎蘭屯吊橋公園位于呼倫貝爾扎蘭屯市區(qū)北部,占地面積68公頃,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吊橋公園始建于1920_年,園內只有懸索橋和桁橋,是專供當時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因園內吊橋而得名。
吊橋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系有42根細鐵索,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于水面悠悠晃晃,有飄飄欲仙,心曠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huán)形湖、月形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瀏覽。
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臺錯落,綠草如茵,碧波蕩漾,可謂是處處皆景。步入園內,游客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氣息,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墻上。新近修建的碑廊上撰刻著許多領導和著名作家老舍、李準、葉圣陶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詩作和墨寶。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烏中旗境內,與同和太牧場毗鄰處,有一片由上千座天然石頭組成的石林。石頭有的像靜臥的大象,有的像站立的兔子,有的像奔馳的駿馬,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經過幾千年的風吹雨蝕而開成的天然景觀,被稱為“塞上奇石林”。石林區(qū)周圍是京津地區(qū)沙源治理示范園區(qū),地勢平坦,綠草如茵,呈現(xiàn)遼闊草原氣象。
它北靠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zhèn)僅15公里,并直通中蒙邊境甘其毛道口岸和中蒙184公里邊線;東北鄰近希熱廟旅游區(qū)和阿其山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東與德嶺山水庫、蒙古大營相鄰、南連烏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園;西與?!骞放彛谏访媛?lián)通110國道和京包、包蘭鐵路線,交通十分便利。石林區(qū)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里面伴生有馬藺、山丹花、針茅草等200余種野生植物資源,其間棲息著野雞、野兔、石雞等珍禽30多種。它沒有南方石林那么嬌小秀美,體現(xiàn)的是北方的粗獷、豪放、蒼茫和遼闊。
四季分明,氣候涼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勝地,也是建設草原旅游風景區(qū)的理想場所。曾是《白馬飛飛》、《鐵騎》等多部影視片外景地。塞上奇石林位于烏中旗海流圖鎮(zhèn)南15公里的同和太牧場,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由上千座奇石組成的天然石林。該景區(qū)地勢平坦,緊鄰海流圖至五原公路,曾是《白馬飛飛》、《鐵騎》等多部影視片外景地。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4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呼倫湖 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 93 公里 ,最大寬度為 41 公里 ,湖周長 447 公里 ,湖水面積 2339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5.7 米 ,最大水深 10 米 。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也是蒙古語,意為“?!薄R鉃檫_賚湖就是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qū)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觀看日出和蜃景,要等天公作美。
夏季的呼倫湖區(qū)氣候溫涼,是避暑佳境。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又使呼倫湖成為一方旅游勝地。呼倫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原始而粗獷,秀麗且潔凈。靜若處子微波蕩漾,動如蛟龍驚濤拍岸。若能在呼倫湖觀看“水上日出”,必然會使您心曠神怡;在蘆葦王國的烏蘭諾爾觀鳥,則讓人如入神話般境界;游覽“湖中柱石”、“老虎嘴”、“象鼻山”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令人驚嘆不止。
到居住在呼倫湖西畔的新巴爾虎蒙古族牧民家中作客,勤勞質樸的新巴爾虎蒙古族牧民會熱情地以醇香的奶茶和奶制品來歡迎你。蒙古包、勒勒車、羊群,還有牛、馬、駱駝和牧羊犬,它們同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風景畫。您身在其中,就是那畫中人。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5
河套地區(qū)在清代屬鄂爾多斯諸旗,因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國為綏遠省。河套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被用于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并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后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F(xiàn)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wèi)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qū)。何丙勛在《河套圖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勝也。河流自西而東,至靈州西界之橫城,折而北,謂之出套。北折而東,東復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黃甫川,入內地迂回二千余里,環(huán)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p>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qū),因農業(yè)灌溉發(fā)達,又稱河套灌區(qū)。其地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故有民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不過,現(xiàn)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不如前,境內許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狀態(tài)。
河套周邊地區(qū),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陜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它們環(huán)繞著河套地區(qū),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qū)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種書籍里,并有了較穩(wěn)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南,黃河沿岸地區(qū)。并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后套。也有以黃河南、長城北地區(qū)為前套的,與河的北面的后套對稱。
★ 內蒙古導游詞5篇
美麗的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大全
上一篇: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5篇集錦
下一篇:魅力內蒙古的景點導游詞最新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