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用故事的形式描寫了窮人這一人群。好的作品就要有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進行教學,學習啦小編推薦《窮人》教學反思,讓我們借鑒、參考下別人是怎么做的。
《窮人》教學反思范文篇1
《窮人》一文在單元教學中理應要讀懂課文,體會情感。同時要再次深入地去學習作者通過環(huán)境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描寫的句子,去抒發(fā)美好情感的方法。在本文的教學中,抓住環(huán)境描寫、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的句子去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始終是一條主線和抓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整體思路分為理解《窮人》的“物質貧窮”以及“精神富足”這兩大部分。由于文章比較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預習的時候我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主要活動”來劃分三部分進行理解。這幾部分內容的概括把握能夠幫助學生整體去感知全文。在品味“物質窮苦”的部分上,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自行讀文章,在1~2自然段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體會窮人的“窮”。從學生的回答上看,學生能夠從生活條件、工作環(huán)境中體會桑娜一家的窮苦,并由環(huán)境描寫中確實地體會到了作為窮人的那種悲慘的境地。為了達到更透徹了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寫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為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凄慘。
對“物質貧窮”的品味越到位就越能達到表現(xiàn)“精神富足”的目的。其實,在品味環(huán)境描寫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體會出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同時也體會到窮人在困境中保持的那種美好的品質。對窮人的善良、勤勞的品質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品味精神富足部分,重頭戲在于品味人物的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在此環(huán)節(jié)上,主要抓住桑娜的復雜心理,原意是用朗讀、品味的形式去體會其中的忐忑不安以及矛盾心理中的堅定。在學習中學生是能夠一定程面地體會到桑娜那種義無反顧地幫助窮人的愛心與同情心。可對人物那種矛盾心理,以及復雜心理的原因卻是無法理解到位。因此,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仍然是不夠透徹。而后來體會漁夫與桑娜對話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始終也無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因此在末段的對話中,雖然抓住了“熬”字進行體會,但對漁夫那種善良、寧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體會就不夠深刻了。
細想開來,為何在品讀“物質貧窮”的部分,學生會較有感觸,而對“精神富足”部分的理解卻有些阻滯。原因之一是始終沒有讓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對篇章長的文段沒有引導學生抓有效信息,進而朗讀不到位,從而也沒有對關鍵詞句進行透徹的體會,這就導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窮人》教學反思范文篇2
剛剛執(zhí)教完《窮人》一課,對教學中的一個片斷深有感觸?!陡F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yǎng)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是通過環(huán)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后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有兩處“沉默”,引導學生理解這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能更好地體會兩人不同的性格。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處沉默,再進行體會。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我問學生:“桑娜為什么沉默?當時她心里會想些什么?”這個問題大家一致認為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斗爭。而漁夫為什么會沉默?學生的回答似乎離“標準答案”差那么一點兒,教參上寫著漁夫是因為還沉浸在與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而學生的回答卻是多元化的,有的認為:漁夫在擔心明天是否仍是這樣的鬼天氣,會影響打魚,所以沉默;有的認為:魚網給撕破了,漁夫擔心第二天用什么工具去打魚;有的認為:漁夫心想,這鬼天氣再這樣下去,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該怎么辦?……
雖然不是“標準答案”,但我認為學生的答案言之有理,漁夫的沉默也許是因為天氣的惡劣,也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這都符合漁夫的生活實際。新課標提出,閱讀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精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感情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文本,對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要將過去那種“答案標準化”的僵化模式改為“答案多元化”的彈性模式,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也不使學生受到教參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以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個性。
《窮人》教學反思范文篇3
教學本課,我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fā)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主人公美好心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xiàn)。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重在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
一、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突出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學習的過程,本案例的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俗學習,自得學習”,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例如在教學1~2節(jié)時,讓學生找出描寫“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導朗讀,讀出家里很窮,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二、語言和精神統(tǒng)一觀
教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云駕霧式的內容分析,也沒有脫離內容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教師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后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寫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寫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lián)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心不窮。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三、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窮人》的教學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充分讓學生自讀,比賽讀,評讀。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治,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體現(xiàn)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