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廬山瀑布,多么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接下來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耐麖]山瀑布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范文一
《望廬山瀑布》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本單元主要是以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為主題的一組課文?!锻麖]山瀑布》意在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后,將目標設定為:1、學會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當課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介紹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很愛旅游,游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游的地方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一日,李白背著行囊來到一個地方,只一會兒工夫,他就決定留在這個地方隱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著就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進行初讀。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對于這篇音韻和諧、用詞精練、意境簡言難表的古詩來說,如果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那么學生在感悟上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先“扶”著學生從關鍵字詞入手理解,再“放手”讓學生整體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從“疑”字入手,著重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的情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tài)美,并且使他們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chuàng)作情緒。然后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發(fā)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詩的最美處,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賦予了古詩頗深的文化內涵,低年級學生讀古詩,我認為教師要舍得花大力氣去教他們誦讀,讓他們享受古詩的格律美,讓他們初步觸摸到古詩的精髓。教學時,我沒有要求學生一步到位讀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們的感悟中逐漸提高要求。首先讀準、讀通。其次,讓學生掌握節(jié)奏,抓住重音,在詩畫結合理解了詩意后,我告訴學生你現在就是大詩人李白,站在廬山瀑布的腳下,遙望瀑布,你會發(fā)出怎樣的感慨呢?讓學生上臺站在畫面前放聲誦讀,已經非常有氣勢,但我還不滿意,為了讓學生更深的感悟到詩的意境,我進行了范讀,抓住古詩中的名句讀出了輕重緩急,讓學生找到與他們的區(qū)別,再練再讀,很多學生遠遠超過了我的朗讀水平,走進了詩中。我認為在本堂課中,創(chuàng)設詩意的、充滿朗讀的課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課堂!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范文二
廬山瀑布,多么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后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后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后,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后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jié)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丶覞撔脑僮x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后,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tài)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huán)節(jié)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huán)節(jié)匆匆?guī)н^,原來預設時自認為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yè)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范文三
4月7日,全縣西片古詩教學研討會在采花小學舉行。當我上完《望廬山瀑布》一課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受頗深: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呀。從最開始的備課,到最后的授課,這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標的確定要準確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歌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詩歌很美,詩歌里蘊藏的畫面更美。他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難度很大。畢竟,二年級學生的閱歷,感悟能力,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標的確定要準確。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試講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學生很熟悉老師的教法,也很靈活,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課中表現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時間很長,導致后面的寫字任務沒有完成。試講完之后,自我感覺不好。明顯的感受到,學生要深入地體會要的是時間,教師也時有越俎代庖的現象。我們學校語文組的老師也提出了意見,一致認為:二年級的詩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點是背誦。我吸取了教訓,將目標降低了要求。重點放在朗讀上了。目標中感悟詩意前加上了一個詞“粗淺的”。是的,作為教師,不管上那一課,首先一定要把目標確定好,不要隨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導語的設計要精彩
一堂好的課,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將學生深深地吸引住,讓學生想,樂學。在第一次備課中,我只在想,怎么讓學生多積累點知識,多了解一些大詩人的常識,沒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開課時繁瑣的向學生介紹李白的出生、經歷、字號、詩集等等。這真是徒勞無功,事半功倍呀!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認真的學生 還跟著讀一讀,不愛學的學生簡直不知道老師在做什么。就連我的激情范讀都沒能與學生產生共鳴。這樣的導入是失敗的,得改!在所有老師的幫助下,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出了結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接出示瀑布的畫面,從視覺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壯觀,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后來的教學中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好的開頭時成功的一半!
三、內容的安排要靈活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一般有專門的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在開始的試講中,我也是先單獨識字,然后學文。結果是效果不好,時間也不夠。怎么辦呢?就連睡覺的時候我都在思考。經過反復地斟酌,我認為在文中識字比較好,一邊學古詩,一邊認生字。因為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4個,很少。這樣做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聯系詩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會好一些。如:學習第四行古詩的時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認、讀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為,懷疑。看到這么雄偉的瀑布從山頂上瀉下來,作者以為是什么呢?學生讀詩句,很快就會明白整句詩歌的意思了。這樣既學了詩句,又結合課文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朗讀的指導要細致
小學的整個語文教學都應當以朗讀為主,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文章,都必須在讀中去感悟,理解,體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更應當以朗讀指導為主了。教師的范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開課后,我為學生范讀了一遍課文。雖然,我在上課時課件出了一點小問題,沒有播放出配置的一點古箏的音樂,但并不影響我的范讀。我看見學生情不自禁的跟著我一起朗讀古詩,心里真的很高興。
課中,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齊讀,小組長帶領大家讀等,悟出了詩歌中所蘊藏的優(yōu)美的畫面時,教師一定要做具體的指導。那些字該重讀,詩歌的節(jié)奏時怎樣的,古人讀詩,吟詩時搖頭晃腦,聲斷氣不斷的樣子······這些朗讀的技巧,教師都要做細致的指導。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不唱讀,不拖讀。由此而感受到朗讀詩歌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背誦古詩的興趣,從而積累古詩中的名句,做好長遠的打算,奠定基礎。今后在寫作中能信手拈來。正所謂:熟讀唐詩八十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要上好一節(jié)課,真的不簡單。必須經過反復的思考,反復的修改,反復的試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下一頁更多精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