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作者從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小編收集了《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篇1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自主閱讀、品讀課文、閱讀整理這一塊著手。
一.自主閱讀,自讀自悟。
本文教學遵循略讀課文的原則,以學生自讀為主。學生邊讀邊想,知道了哪些天山的信息,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方位變化的句子,弄清游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了解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樣一番景象,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品讀課文,感受天山之美,文字之美。
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和“哪兒寫得好,好在哪里”進行自主研讀和反饋。學生感受到了詞匯的豐富,景物之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使用。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篇2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前幾天聽了于小冬教師上的一節(jié)《七月的天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于是,在我上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時,我也依照她的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啊?”指名的學生先說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中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xiàn)雪山的壯麗,由雪山的壯美再到雪水的歡快。接著學生找到了“花”、“塔松”、“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并結合句子開展聯(lián)想說話,用朗讀表現(xiàn)。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捧”的深入理解;還從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寫作情感,小到從“心愛”感受作者對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現(xiàn)出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無形當中,對學生進行了寫法的滲透。最后在贊美天山中結束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幽靜卻又生機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給了這些花草樹木、魚兒澆灌,才會有那些生機勃勃的樹和那些歡快的魚兒。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篇3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贊美。
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其在略讀文章中獨占鰲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據(jù)本次教研專題《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經過不斷嘗試,反復修改,設計了此課。
一、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由于我們的學生對遠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不可與精讀課文相提并論,進行精講,因此,在課前通過課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天山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來認識天山,了解天山,激發(fā)學生對天山的向往,引導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進入中高年級后,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即每個單元的導讀都會明確提出單元訓練的重點,于是開課之初我注意了單元訓練重點的回顧,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真正達到學有目的,學有重點。然后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受天山之美,通過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語“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二、注重多讀感悟,進行自主地獲取。
依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品味語句,進行自主地獲取。在文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展現(xiàn)了七月天山獨特的美景。如:“藍天襯著……像盛開的白蓮……”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是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可以是從修辭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從景物特點去欣賞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受,近而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xiàn)景物的美,從而感受作者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這樣的閱讀指導,才會讓學生嘗試到自主獲取的快樂。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七月的天山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