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0篇2022
計劃本身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準,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為指導,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要求,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fā)展的、歷史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目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思想上存有副科不重要,不愿意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時間進行背誦,使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更有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
三、工作目標:
1、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了解歷史學科在中考中地位,使我校歷史教育教學達到全旗一流水平。
2、搞好常規(guī)教學,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材分析:
世界古代史:
內容:
1、人類文明的開端。
2、亞歐的封建社會。
3、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fā)展。
考點:
1、氏族公社。
2、亞非文明古國。
3、西方文明之源。
4、日本的“大化改新”。
5、中古時代的歐洲。
6、文明傳播的兩種方式。
7、世界三大宗教。
8、古代文字。
9、古代科技與文化戲劇的突出成就。
世界近代史:
內容:
1、步入近代。
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及殖民擴張。
3、無產階級的斗爭與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加強。
4、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5、近代文化。
考點:
1、文藝復興及新航路的開辟。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3、美國的誕生。
4、法國大革命。
5、拿破侖。
6、第一、二次工業(yè)革命。
7、殖民擴張及反抗。
8、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9、美國南北戰(zhàn)爭。
10、俄國農奴制改革。
11、日本明治維新。
1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3、啟蒙思想。
本冊教學重點:
世界古代史:
1、亞非文明古國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政治的源頭。
3、友好使者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4、古老的文明。
世界近代史:
1、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2、歐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3、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及影響。
4、俄國1861年改革。
5、日本明治維新。
五、具體措施:
1、同班主任一起作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了解歷史學科在中考中地位,使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真正學進去。
2、教師認真?zhèn)湔n,作到備課“透”、講課“活”作業(yè)“精”,使學生每一節(jié)課有所收獲。強化集體意識,并且落實到實處,完全按照學校的要求搞好“兩研”“四定”“四備”“三個確定”要明確考點、重點、難點,重點作好學情分析,分析出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3、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會課標的內容,其次多閱讀與專業(yè)書籍,深入挖掘教材,將知識點、重點、難點、考點熟記于心使之貫徹在教學之中,設計好課時作業(yè),精選習題接近中考。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實驗為中心,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經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本事;經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經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情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學習人教版必修二,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經濟史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方面,經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夠了解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和一些規(guī)律,以及各個不一樣時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經濟是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基礎,在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所以必修二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修二的學習要求學生在了解中外歷史重要經濟制度、經濟政策、重大經濟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礎上,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在學習過程中,要聯(lián)系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關資料,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其資料的理論性較強,學習的難度較大。
2、學情分析:
高中歷史教材是模塊與專題結合,必修二經濟發(fā)展歷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初中的通史知識作為背景,學生初中歷史知識大部分掌握得不錯。但高中歷史教學和初中歷史教學有所不一樣,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稍適應高中教學模式,這有利于教學的進行。我要擔任六個班級的歷史教學,每個班級的學生水平、學習氛圍等不一樣,所以需要有針對不一樣班級的不一樣教學方法。另外,歷史一項被認為是副科,學生大多想學理科,對副科態(tài)度愛理不理,所以本學期一方面要增加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增加相關知識點高考題目的訓練,讓學生對歷史高考有所了解。
三、教學措施
新學期的歷史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第一是備課,深入鉆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團體備課的的基礎上設計貼合所教班級的課件,提前一周手寫課時教案。另外,作為新教師要結合高一歷史組同事的課表,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盡快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
第二是上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把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采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yǎng)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本事和歷史思維本事。具體而言,上課首先要明確單元及課時目標是上課的首要任務,整個教學過程要緊扣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合理調控,最終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其次,導入是課堂的開始,好的導入語能迅速吸引學生到課堂,所以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好導入部分,為實施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在講課的過程中,重點要突出,講授要得法,要在重點、難點和關鍵地方下功夫,防止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和主次不分的現象。經過一個學期的上課,我發(fā)現這是我在課堂上沒有到達的地方,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并沒有很突出。此外,還要注意啟發(fā)式教學。歷史知識的一般講述過程看起來有點乏味,容易使學生從課堂中抽離出去,所以知識講述要富有啟發(fā)性,努力做到科學準確,深入淺出,具體形象,生動趣味,時刻吸引著學生。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也是上好歷史課應當做的,比如有啟發(fā)性地提問,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等。最終,課堂重訓練。課堂教學的
過程應當是教師精心組織,學生主動進取參與的訓練過程,課堂習題配備要精當,有梯度,使優(yōu)生和后進生都能得到訓練。
第三是布置和批改作業(yè)。作業(yè)要適當,適當的題量,適當的難度。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地選擇題目,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交作業(yè)時要求學生做到“獨立、按時、整潔、規(guī)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要及時全批全改,對欠交作業(yè)的學生要登記、處理,并及時做好作業(yè)的講評工作。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3
一、工作目標
本學期將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繼續(xù)打造“6+1”高效課堂,繼續(xù)落實“三倍兩研”工作,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常規(guī),優(yōu)化限時練訓練,在上學期教學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提高質量,達到在南山區(qū)統(tǒng)考中“保三增一”的目標。
本學期將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教學任務,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lián)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二、工作措施
課堂:進行“6+1”高效課堂設計,通過課堂討論與展示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這些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
筆記:引導學生認真做好每節(jié)課課堂筆記。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歷史筆記本,記錄每節(jié)課分類歸類的學習內容,理論上該本筆記本可以用到九年級。
作業(yè):通過每天的聽寫、作業(yè),通過每周的限時訓練,通過每月的月考測試,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一方面加強對后進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進行個別輔導工作,使其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并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學習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科尖子生,提高各班學科學習優(yōu)秀率。
三、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內容
2月
第一周
2.13-2.17
第1課 隋唐的統(tǒng)一與滅亡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第二周
2.20-2.24
第3課 盛唐氣象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周
2.27-3.3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第一單元總結復習
3月
第四周
3.6-3.10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第五周
3.13-3.17
綜合復習、練習講評
第一次月考
第六周
3.20-3.24
試卷講評、成績分析
第8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
第七周
3.27-4.1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fā)展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4月
第八周
4.5-4.7
第11課 元朝的統(tǒng)治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九周
4.10-4.14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第二單元總結復習
第十周
4.17-4.21
練習講評、綜合復習
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
4.24-4.28
試卷講評、成績分析
第14課 明朝的統(tǒng)治
5月
第十二周
5.2-5.5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第十三周
5.8-5.12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第18課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第十四周
5.15-5.19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第十五周
5.22-5.27
綜合復習、練習講評
第二次月考
6月
第十六周
6.31-6.2
試卷講評、成績分析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第十七周
6.5-6.9
第22課 活動課:中國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起源
第一單元復習
第十八周
6.12-6.16
第二單元復習
第三單元復習
第十九周
6.19-6.23
綜合復習
第二十周
6.26-6.30
綜合復習
第二十一周
7.3-7.7
期末考試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近幾年的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歷史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的能力,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訓練,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
二、本班情況分析:
本屆文科學生的情況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扎實,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復習中的一大挑戰(zhàn)。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進度平均為6個課時左右,授課時間為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基礎知識,并進行專題復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yǎng)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fā)教學,注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研究新課程,不斷關注高考動態(tài),扎扎實實抓好本屆高三歷史復習工作。統(tǒng)一復習計劃,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各項評析工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項指標。
四、教學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礎,充分研讀考綱,“突出主體、強化主干、注重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理清基本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獨立解題的方法。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進行課堂改革,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適當加強歷史學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持久的精神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研究考試說明,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zhàn)術,講究實效。
5、使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yōu)秀率、平均成績和B級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學生了解并能初步運用最新的史學觀點解決問題。例如: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史觀和社會史觀等。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六、總體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么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
2.認真搞好試卷評講課。針對高三后一階段訓練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試卷評講課的功效關系極大。每次訓練做到有練必批、有練必評。讓學生在訓練中感悟命題的意圖,明確復習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評講后的追蹤訓練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切實提高綜合訓練的效率。
3.精選、精練、精評。在廣泛搜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難題、偏題要放棄。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并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扎實搞好提優(yōu)補差工作,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5.最后階段復習要夯實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線索基本結論以及階段性特征?;貧w課本,注重對知識的查漏補缺。
6.掌握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的聯(lián)系。整合知識模塊,多角度思維,強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著眼于學生發(fā)展,注重弘揚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應注意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應用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lián)想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與他人合作、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進步的總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的崇高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做好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學生的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正處于身體和知識的成長階段,每天都在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反映了社會現實。但是他們受到年齡和知識的限制,社會歧視能力正在形成。雖然不是刻板印象,但也會影響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糾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他們應該經常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況,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次,要認真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仔細分析他們的學習情況,找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并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兼顧兩端。
四.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分為文化課和活動課兩個班。教材根據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寫“單元復習”,梳理基本線索,總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想象世界》等一些開放性練習和專欄,旨在啟發(fā)思考,倡導不求解答的表達觀點。
動詞(verb的縮寫)教學措施:
1.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和滲透
教師在把握教材時,要從整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掌握多學科背景下的教學內容。宏觀上要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層面,應更加注重人文知識之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lián)系。
2.注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理性的挑戰(zhàn);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可以切入和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經驗;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積極而深刻的體驗;通過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空間和足夠的活動機會的教學,我們可以真正實現
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初一《歷史》課程設置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復習迎考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6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新課標教材初一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啟發(fā)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
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fā)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同時也要兼顧兩頭。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提高歷史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fā)展線索。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每個單元后各設一節(jié)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jié)活動課。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胺睒s”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tǒng)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fā)展情況。
第三個單元“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通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濟的發(fā)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fā)展趨勢,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guī)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tǒng)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具有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統(tǒng)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系是如何發(fā)展的以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六、教學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fā)、誘導下,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fā)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tǒng)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tǒng)一要求與個性發(fā)展統(tǒng)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fā)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7
為我校學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制定有效的備考策略,力爭讓我校歷史學科在20__年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二、具體實施方法
1、把“三綱二題”作為復習的基本依據。
第一、“三綱”即課程標準、20__年考試大綱和20__年考試說明。
第二、“二題”即20__年全國高考歷史卷試題和20__年全國各套高考歷史卷。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要有計劃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優(yōu)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第三、優(yōu)化備課內容。要認真關注三情(考情、學情、材情)、三態(tài)(原生態(tài)知識、衍生態(tài)知識、動態(tài)知識)、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3、依循“五步式學案導學模式”進行課時復習,提高課堂效益。
第一步為“復習舊課”。主要通過檢查提問進行。
第二步為“依案掌握要點”。首先,解讀課標,明確要點。其次,結合教材理解記憶學案“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再次,通過教師提問、學生板演、默寫、互查互評等活動進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為“問題質疑討論”。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問,通過合作學習或者由老師幫助解決疑難。
第四步為“知能拓展提高”。通過優(yōu)化處理學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為“鞏固反思感悟”。通過優(yōu)化處理學案中的“達標測評”,在精練中鞏固成果,升華認識。依循此模式進行復習時,要分塊落實“知識概括梳理”部分的內容。
4、優(yōu)化訓練過程及講評課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第一、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二題”。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
第二、仿真訓練。訓練要采用限時、閉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題卡(選擇題)和答題紙(非選擇題)。
第三、精心批改。限時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批,逢批必記。
第四、上好講評課。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自我矯正——精評新練——自我完善——典題記錄”。
5、加強規(guī)范化訓練,保證不因規(guī)范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第一,注意審題的規(guī)范。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題程序的規(guī)范。應在做完Ⅰ卷后及時涂卡,不能全部試題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選擇題時,不宜跨題或跨問答題等。
第三,注意答題紙使用的規(guī)范。書寫時不要超出答題區(qū)域。要將答案與題號和各小問的序號對應好,以防錯位。選做題應先寫題號等。
第四,要注意書寫的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針對實高高三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特制定以下計劃:附一輪復習計劃:
復習進度:(基本按照__歷史教研室意見,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微調,備課組保持統(tǒng)一。)
復習方法:
1、充分發(fā)掘利用一輪復習資料《創(chuàng)新方案》,完成相關填空和練習,掌握基本知識。
2、備課組組織編寫知識點復習講義,幫助學生梳理基礎、夯實基礎。
3、每周利用自習課進行一次限時訓練,及時反饋,提高能力。
4、課前檢查,進一步夯實基礎。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8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凹w教研”、“學案導學”、“習慣培養(yǎng)”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xù)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 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發(fā)揮集體教研的優(yōu)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yǎng),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初一(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初一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夸。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初一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 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guī)工作,而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又成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 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fā)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 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fā)展概況,認識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fā)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 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tǒng)一和滅亡;大一統(tǒng)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初一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guī)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注意培養(yǎng)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初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yè)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yōu)生發(fā)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yǎng)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對 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xié)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發(fā)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著健康軌道發(fā)展;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9
一、指導思想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四有新人,本學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培養(yǎng)環(huán)保能力。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培養(yǎng)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總共分七單元,24節(jié)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課本按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等欄目,旨在啟發(fā)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并茂,趣味性強;啟發(fā)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敘述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xiāng)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fā)展,了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yǎng)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特點
八年級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fā)揮。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guī)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yè);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yōu)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fā)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并了解發(fā)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lián)系當代與環(huán)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斗。通過戰(zhàn)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tǒng)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歷史發(fā)展,是統(tǒng)一鞏固發(fā)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tǒng)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fā)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yōu)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yōu)秀品德,值得發(fā)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四)培優(yōu)輔差措施。
優(yōu)生培養(yǎng)措施:
1、找學生談心,提醒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激發(fā)對未來的斗志。
2、進一步加強學習目的,動機教育,培養(yǎng)并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3、多方面收集資料,指導優(yōu)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課堂上分層教學,對優(yōu)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課外輔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5、和學生搞好溝通,及時進行信息反饋。
學困生輔導措施:
1、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找自己的優(yōu)點,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2、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fā)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3、采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xù)進取,在優(yōu)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4、用優(yōu)等生帶動差生,以優(yōu)促差,以實現“培優(yōu)”和“輔差”。
5、適量地布置作業(yè),定時進行檢查,以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篇10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yǎng)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事件。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七個單元,敘述從鴉片戰(zhàn)爭代到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歷史,共需22課,每課教學1課時,復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guī)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初一升入初二,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yè)、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愿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guī)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嚴格管理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jié)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0篇2022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