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10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展現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德的典范,彰顯了時代精神,每一位事跡主人公都讓人感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愛的力量。下面小編帶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10篇,希望大家喜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1)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制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2021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zhí)行任務時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于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yè)。他擔任中航工業(yè)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于解決問題,采取多種措施推動研制進度,創(chuàng)造了新機研制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fā)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21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制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制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chuàng)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tài),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y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干成,而且還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2)
鐘南山這個名字大家想必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在今年爆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中,八十四歲高齡的他依然掛帥出征,奔赴抗疫一線。也正是因為他的出現,讓人們的心都放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2003年發(fā)生的“非典”中,他也充分地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也是從那個時候,鐘南山這個名字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在觀看一段采訪視頻時,我得知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鐘南山爺爺為了安撫大眾,在節(jié)目里說現在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其實鐘爺爺心里知道,這種突發(fā)性的傳染病哪有那么好控制。后來記者再次問起關于病情的話題時,鐘爺爺實在忍不住了,說:“第一,不知道病源是什么;第二,沒有治療的方法,還在不斷傳染,不能叫控制,頂多就是把病人隔離起來,算是得到了一些遏制?!?/p>
鐘南山爺爺對于非典疫情真實地闡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讓他立刻成為了媒體的焦點。在此后的十七年里,一旦出現大規(guī)模的傳染疾病,人們就能聽到鐘南山的聲音。他的這種敢醫(yī)敢言、實話實說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當“非典”疫情帶來的恐慌充滿人們內心的時候,他卻說:“把最嚴重的病人,送到我這里來!”作為醫(yī)生的鐘南山自然知道這種病有高度致命性,但是無私奉獻的責任心讓他毫不猶豫地奔赴一線,認真救治每一個病人,成為了偉大的英雄。
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很多像鐘南山一樣的白衣天使?,F在他們正在一線守護我們的健康。讓我們致敬這些偉大的醫(yī)者們,致敬鐘南山院士,感謝他們?yōu)槲覀兊母冻?。這些醫(yī)生們的故事讓我真正明白了那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3)
1955年,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她原本有著幸福快樂的童年。5歲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嚴重,以至于5年中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后高位截癱。病魔使得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躺臥在病床之上。
盡管過去的小伙伴經常來看她,給她講學校里的事,但她一個人在屋子里的時間久了,仍然覺得心煩意亂。她想不明白,為什么命運對自己如此不公平。她越想越氣,就把那些放在周圍的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但是,當小海迪聽到開門聲的時候,就趕緊把那些東西撿起來放在身邊,因為她不想讓媽媽傷心,她更不想把這份痛苦留給媽媽。
一天,小海迪終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上學!”聽了她的話,媽媽哭了。她知道小海迪渴望知識,就說:“孩子,媽媽和爸爸會讓你學到知識的!”媽媽開始想請家庭老師來教她,但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媽媽便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識,特別愛學習,但手術造成的肋間神經痛經常把她折磨得死去活來。一次劇痛之后,她感到異常疲倦。媽媽說:“這些作業(yè)你明天再完成吧。”小海迪卻鄭重地說:“今日事今日畢!”媽媽感動地流下淚水。小海迪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絕不能拖。但病魔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難忍時,她就猛揪自己的辮子,以期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fā)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10歲時,小海迪開始寫日記。她把每天的重要事情與情感都寫下來,很好地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除了語文,小海迪對其他功課也非常用心,不肯浪費一點時間。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用心對待每一句話,每一道題目。小海迪用幾年時間,自學了小學和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1970年,張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東聊城的莘縣,開始了農村生活。她的善良、熱情和樂觀贏得了大家的喜歡,孩子們都愿意推她出去散步。一天,張海迪幸福地坐在木輪椅上,由孩子們輪流推著,來到了田野。她平生第一次看到青山綠水、綠油油的麥田和彎曲的小路。“天地真大呀!”她由衷地感嘆。
孩子們推著輪椅飛跑,各種景物在海迪的眼前一晃而過。她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一樣,隨風飄向遠方。這時,由于推得太快,木輪椅突然翻倒,張海迪摔在地上,胳膊都流血了,可她還和孩子們一起哈哈大笑。
農村的生活非常艱苦,大家都沒有什么吃的。但誰家要是偶爾能吃上一點好東西(比如蘿卜餡高粱米面的包子),都忘不了給張海迪帶去一些。張海迪把鄉(xiāng)親們給自己的愛銘刻在心。她時常想,自己能為大家做點什么呢?當她看到村里缺醫(yī)少藥,人們大病小病都得到幾十里外的衛(wèi)生院治療時,便產生了一個想法:“我不能下地干活,但為什么不學著給人看病呢!”
從此,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各種醫(yī)學書籍,還托人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不久,她便成了一位遠近聞名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張海迪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為村民們治病達1萬余次,她的針灸技術尤其出名。由于經??吭谳喴紊辖o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痛時常發(fā)作。但是,為了治好更多病人,張海迪始終一聲不吭地堅持著。
她一邊為人治病,一邊自學英語。沒有老師教,她就跟著收音機學,沒有語言環(huán)境,她就自己跟自己對話。據說,她家里的每一本英語書都被撕得只剩下封面和封底。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張海迪知道,如果不一頁頁地把書撕掉,自己就容易產生依賴性,學得很慢。于是,她發(fā)明了這種強化記憶的方法。
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各種不利條件,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學習,終于自學成才。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先進事跡。人們掀起了向張海迪學習的熱潮。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4)
1950年,徐虎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的家庭。正值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中國處于百廢待興的時期,由于長期積貧積弱,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較困難,徐虎家里也不寬裕。父親蹬“黃魚車”(即黃包車,舊社會拉客的人力車),母親種菜。兄妹8個中,只有他一個男孩子。1967年,徐虎初中畢業(yè),1968年回到生產隊跟著母親務農種菜。
徐虎不怕臟不怕累,什么活都自己動手解決。他修過自行車、人力拖車、打農藥的噴霧器,也用鐵皮敲好過一個煤油爐……他吃得起苦,什么臟活累活都搶著干,像個全能型的選手。
1975年,上海市政府為了解決城市居民住房困難的問題,在上海城郊結合部征地建新公房,徐虎所在生產隊的地也在其中。仿佛是命運的安排,徐虎被分配到了普陀區(qū)管局中山北路1975年,上海市政府為了解決城市居民住房困難的問題,在上海城郊結合部征地建新公房,徐虎所在生產隊的地也在其中。仿佛是命運的安排,徐虎被分配到了普陀區(qū)房管局中山北路房管所,當了一名水電修理工。
徐虎的工作就是每天為居民修理電燈、換自來水龍頭、疏通抽水馬桶和下水道。徐虎一直記得父親的話:“干修水電這一行,雖然累些,臟些,但是總歸是個技術活,要干就要干好?!?/p>
有一次,普陀區(qū)石泉五村40號的一位退休教師來找他,說家中的水龍頭一直在夜間漏水,鄰居們懷疑他偷水,占小便宜,他覺得很冤枉,就來求助徐虎,讓他幫忙修一下,好洗刷他的不白之冤。
有一次,普陀區(qū)石泉五村40號的一位退休教師來找他,說家中的水龍頭一直在夜間漏水,鄰居們懷疑他偷水,占小便宜,他覺得很冤枉,就來求助徐虎,讓他幫忙修一下,好洗刷他的不白之冤。
徐虎很感慨,3分錢一個墊圈換來居民3頁紙的感謝信,10分鐘的勞動幫助老教師洗刷了不白之冤。他覺得這個工作非常有意義,更是下決心要好好干。
有人勸說他,反正又沒有人來報修,你這樣做不是自討苦吃?徐虎不聽勸告,花了整整兩年業(yè)余時間,把兩千多戶居民的抽水馬桶都清理了一遍。
1984年,上海市委有關部門和幾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發(fā)起了市民評選優(yōu)秀社會服務工作者的活動。徐虎憑借他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出色服務,被當地居民竭力推薦,獲得一等獎。
1985年元宵節(jié)那天,徐虎出現在了上海電視臺的表彰大會上。頒獎大會上,他雙手捧著證書,兩眼熱淚盈眶。光新村居委黨支部書記趙惠英老媽媽夸獎徐虎是“一顆在我們光新村夜晚發(fā)亮的服務明星”。
光新一村246號某室,是一戶特殊家庭,一戶四口都是殘疾人,戶主楊海民有神經官能癥,妻子有小兒麻痹癥。兩個孩子一個癱瘓,一個失明。徐虎經常幫助他們家,給他們修屋頂、裝吊扇、送羽絨被、送慰問金……
徐虎的無私奉獻得到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他1986年、1988年兩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1996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五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他還被評為上海市十大先進標兵之一、建設部勞動模范和全國建設系統(tǒng)17位行業(yè)標兵之一。
1996年4月17日,中宣部、國家建設部和上海市委在北京聯合舉行徐虎先進事跡報告會。第二天,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位置大篇幅地介紹徐虎的先進事跡,在全國掀起了學習徐虎的熱潮。上海市委發(fā)出了《關于進一步學習徐虎同志先進事跡的通知》。
1997年9月,徐虎作為黨員代表,光榮地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9年9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徐虎同志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和“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有影響的勞動模范”,并赴京出席了“雙百”人物座談會、頒獎典禮和國慶閱兵,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19年9月25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徐虎榮獲“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與雷鋒、黃繼光、錢學森、王進喜等并列,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楷模人物代表。
徐虎為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所熟知。徐虎的事跡推向了全國,學習徐虎的浪潮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響應為“為人民服務”號召的一波波“小徐虎”們在各地誕生。
是的,提倡工匠精神,徐虎就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工匠,他有著靈巧的雙手,有著勤奮為人民服務的心。他從一名普通的修理工做起,從點滴做起,走上了時代楷模之路。徐虎以平凡的工作,折射出耀眼的時代光芒,以一顆金子般的心,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人民群眾的贊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5)
他的名字叫容國團,1937年出生于香港,4歲就開始練習乒乓球了,小時候的家境不是很好,所以容國團從小就十分刻苦。不僅乒乓球打的好,學習也從來沒有落下,成績非常好。但后來父親下崗,他只能無奈輟學,跟隨父親來到大陸廣東生活。在那個年代中國乒乓還沒有完全崛起,國乒的技術還沒有達到頂級的水平,但她仍然取得了男子團體、男子雙打單打三項冠軍,以2:0擊敗了前世界冠軍、震驚世界乒壇。獲得了中國體育運動健將稱號。獲得了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乒乓世界冠軍的人,同時他也是中國體育第一個獲得世界冠軍的人。他取得的榮譽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無比的榮譽,那時的中國就是在外國人眼里的“東亞病夫”。容國團的父親是一位愛國人士,那時香港被日本侵占,所以給容國團取了這樣的名字。因此在父親的熏陶小,容國團從小就十分熱愛祖國,很有志向。他令中國打破了沒有冠軍的局面,在他退役后,他選擇了繼續(xù)為中國乒乓做貢獻,為中國女乒做起了教練,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就此崛起,達到了只要中國女乒上賽場就必得冠軍的實力。
將容國團奪冠和十年國慶,列為1959年的兩大喜事。乒乓球在中國體育體系中地位也就此改變,被奉為“國球”。
但在1968年6月20日,這個一輩子都在為國乒拼搏的愛國英雄,選擇結束了他的生命。1966年“_”開始,容國團和其他運動員一樣遭到了惡意打壓和批斗,雖然身為世界冠軍,但他的海外經歷讓他成為判修正主義的罪狀。對于他來說,他的榮譽和名聲至關重要,甚至高于他的生命,他堪受誤解和屈辱,最終隕落了。他的妻子在參加完批斗會后發(fā)現容國團不見了,第二天在龍?zhí)逗浇豢脴渖险业搅怂氖w,容國團已經上吊自盡了。留下的只有一封10字的遺書: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
1978年,國家號召為容國團恢復榮譽,這才終于讓其他的運動員們擺脫了多年的牢籠囚禁的痛苦。但容國團已經回不來了,他的事跡永遠停留在了他31歲那年,他為中國乒乓的下一代打下了基礎,培養(yǎng)了新一代的乒乓運動員。
他的貢獻讓中國乒乓在至今都久盛不衰。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令所有國人可以紀念他,永遠不會忘記他。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6)
彭士祿——潛龍育神驅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彭士祿頒獎辭: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楊振寧——明月共同途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楊振寧頒獎辭: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顧誦芬——沖天鵬翅闊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于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wèi)中國的藍天”的志愿。
長大后,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yè)后,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yè)的建設當中。
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zhàn)斗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吳天一——長松蔭高原
1958年,吳天一跟隨部隊來到了青海。那時,大量來支援高原建設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飽受折磨痛苦離世的模樣,讓他深受觸動……
于是,他開始了長達60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當時中國的這項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
5年里,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是吳天一用畢生的心血,創(chuàng)造出的醫(yī)學奇跡。
吳天一頒獎辭: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朱彥夫——慷慨是英雄
朱彥夫——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經過47次手術、93天的昏迷,朱彥夫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一只0.3視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
他回到家鄉(xiāng),用殘肢夾著粉筆,教鄉(xiāng)親們認字;他拄著拐、拖著假肢,一步一步帶村民們走向致富之路。60歲時,他執(zhí)筆寫下《極限人生》,將他和曾經戰(zhàn)友的故事捧給了世人……
朱彥夫頒獎辭——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zhàn)。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蘇炳添——秉心自超越
作為第一個跨入男子田徑100米9秒區(qū)的亞洲人,蘇炳添的歷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
,當他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飛人”博爾特,這次的經歷讓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決心:過10秒進9秒區(qū)。
世錦賽,他又一次和博爾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而這一次,他與博爾特僅差0.03秒。但這一年,蘇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齡……
蘇炳添頒獎辭: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陳貝兒——江海意無窮
,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
主創(chuàng)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qū)的真實面貌。
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張順東 李國秀——自強敏天行
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右手,雙腳嚴重受傷;李國秀生來就沒有雙手。這樣一對身體殘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
張順東說:“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為了美好生活,他們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張順東的雙腳也因過度勞累潰爛,不得不接受截肢。
盡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難,但這對夫婦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把日子過得像花兒一樣。
張順東 李國秀頒獎辭: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
江夢南——無聲玉堂滿
這些車水馬龍、人聲嘈雜、對于普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于江夢南來說,所有的聲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為在三年前裝上人工耳蝸之前,她什么也聽不見。
常人很難想象,在無聲的世界里,小夢南是如何通過海量的重復與練習,學會讀唇語的。夢南沒有上過一天特殊教育學校,因為她父母堅持要讓女兒去公立小學讀書,但沒有一個正常小學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學年齡,無學可上的夢南又多上了一年學前班。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她,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頒獎辭: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中國航天人——赤心貫蒼穹
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zhàn)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圓滿收官。
20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中國航天人頒獎辭:
發(fā)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huán)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彭士祿先進事跡心得
20__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yè)創(chuàng)建_周年之際,彭士祿生前最后一次出現在鏡頭前,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yè)。
彭士祿的一生,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
為了研制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他們從零起步,他重行動、不空談,埋頭苦干,開拓進取,使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馬兩年后開工,開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創(chuàng)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此后,彭士祿又做起了我國核電發(fā)展的拓荒牛,先后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成功讓我國實現了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yè),彭士祿隱姓埋名工作了數十年。49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yǎng)。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20__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7)
楊振寧事跡及頒獎辭
楊振寧事跡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yè),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辭
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及頒獎辭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及失去雙親的兩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辭
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
蘇炳添事跡及頒獎辭
蘇炳添事跡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
頒獎辭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朱彥夫事跡及頒獎辭
朱彥夫事跡
朱彥夫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所在連隊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血戰(zhàn)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回鄉(xiāng),用25年時間帶領鄉(xiāng)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xiāng)貧困落后的面貌。
頒獎辭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zhàn)
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顧誦芬事跡及頒獎辭
顧誦芬事跡
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
頒獎辭
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事跡及頒獎辭
陳貝兒事跡
陳貝兒出生于香港,在傳媒行業(yè)工作近。,她和團隊為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qū),節(jié)目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
頒獎辭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吳天一院士事跡及頒獎辭
吳天一院士事跡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頒獎辭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江夢南事跡及頒獎辭
江夢南事跡
江夢南半歲時,雙耳失聰。但他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他成為了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頒獎辭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彭士祿事跡及頒獎辭
彭士祿事跡
彭士祿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辭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航天人事跡及頒獎辭
航天人事跡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此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1年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fā)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qū)域。
頒獎辭
發(fā)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huán)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8)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的精簡版。
楊振寧事跡及頒獎辭
楊振寧事跡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yè),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辭】
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
驚才絕艷。
你貢獻給世界的,
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
你奉獻給祖國的,
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
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
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及頒獎辭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事跡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及失去雙親的兩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辭】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
蘇炳添事跡及頒獎辭
蘇炳添事跡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
【頒獎辭】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朱彥夫事跡及頒獎辭
朱彥夫事跡
朱彥夫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所在連隊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血戰(zhàn)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回鄉(xiāng),用25年時間帶領鄉(xiāng)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xiāng)貧困落后的面貌。
【頒獎辭】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zhàn)
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顧誦芬事跡及頒獎辭
顧誦芬事跡
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
【頒獎辭】
像靜水深流,
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事跡及頒獎辭
陳貝兒事跡
陳貝兒出生于香港,在傳媒行業(yè)工作近20年。2021,她和團隊為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qū),節(jié)目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
【頒獎辭】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吳天一事跡及頒獎辭
吳天一院士事跡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頒獎辭】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江夢南事跡及頒獎辭
江夢南事跡
江夢南半歲時,雙耳失聰。但他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他成為了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頒獎辭】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
從無聲里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彭士祿事跡及頒獎辭
彭士祿事跡
彭士祿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辭】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航天人事跡及頒獎辭
航天人事跡
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zhàn)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圓滿收官。
20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頒獎辭】
發(fā)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huán)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9)
1、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從小在上海長大,1963年北大畢業(yè)后,把大半輩子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們親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兒”。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兩個兒子出生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如生命,扎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chuàng)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 ,國慶前夕,樊錦詩獲頒國家榮譽稱號勛章。
頒獎辭: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fā)。心歸處,是敦煌。
2、四川森林消防員
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里縣發(fā)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余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斗。當天下午,明火被撲滅后,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回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zhàn)員和三名當地撲火人員全部犧牲。
頒獎辭: 青春剛剛登場,話語猶在耳旁,孩子即將出生,父母淹沒于淚水。青山忠誠的衛(wèi)士,危難的永恒對手,投身一場大火,長眠在木里河兩岸,你們沒有走遠,看那涼山上的秋葉,今年紅得分外惹眼。
3、朱麗華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盲人中醫(yī)師,從事推拿工作30余年,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頒獎辭:不幸關上了你的門,但你幫別人打開了窗。看見過這世界的陰影,但還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雙手,推拿出燦爛人生。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你能感受到。
4、張富清
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張富清在解放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zhàn)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 新中國成立后,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僻的湖北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qū)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人們發(fā)現。
頒獎辭: 都知道你樸實勤勉,卻不知你曾戰(zhàn)功赫赫。你把獎章深藏在箱底,對戰(zhàn)友的懷念深藏心底。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于國于民,你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5、顧方舟
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fā)生產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1957年,31歲的病毒學家顧方舟臨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 為加快進度,他舉家搬到云南大山深處的科研所,在疫苗問世后,顧方舟和同事們除在動物身上試驗,還自己以身試藥,為盡快確定安全性,顧方舟還偷偷隱瞞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質炎疫苗向全國推廣以來,“脊灰”的年平均發(fā)病率從1949年的十萬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使數十萬兒童免于致殘。,世衛(wèi)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tài)。
頒獎辭: 舍己幼,為人之幼,這不是殘酷,是醫(yī)者大仁。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功業(yè)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靈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的劫難。
6、杜嵐尤端陽
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此后,每年校慶和十一國慶日濠江中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澳門回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拐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濠江中學后任校長尤端陽繼承了杜嵐的教育理念,在澳門回歸后的里,每逢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讓愛國情懷融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頒獎辭: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夢。離亂中的骨氣、志氣,歸來后的元氣、銳氣,你們?yōu)樗B(yǎng)成了浩然之氣。陽光下最有意義的工作,五星紅旗下不滅的薪火。飄揚吧,這面旗留下澳門最美的記憶。
7、伍淑清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企業(yè)家。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歸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余次。 修例風波發(fā)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fā)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19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說出真實的香港。
頒獎辭: 四十年前,你說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說有些事必須做!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超越港島的遠見,不讓須眉的擔當。愛青年,更愛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
8、黃文秀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后回鄉(xiāng)工作,20擔任廣西百色樂業(yè)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xié)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fā)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頒獎辭: 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zhàn)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9、潘維廉
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4年后,他申請永居資格,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 在中國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熱愛中國,見證了中國經濟發(fā)展變化,先后幫助廈門、泉州等地獲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他還榮獲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fā)的中國“友誼獎”、“廈門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2019年,潘維廉出版新書《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記錄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偉大變革。
頒獎辭: 打開心扉,擁抱過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見,太平洋就不算距離。家鄉(xiāng)的信中寫下你的中國,字里行間讀得出你的深情。遙遠來、永久住、深刻愛,我們都喜歡你這種不見外。
10、中國女排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成為當時中國人的模范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 2019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zhàn)績贏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頒獎辭: 三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你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你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你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0字(精選篇10)
一手拿焊槍,一手拿焊帽,伴著嗞啦的聲音火花四濺,這是焊工在工作的場景,他們用兩只手配合焊出各種各樣東西,可是,假如只有一只手,該怎么工作呢?怎么才能不被四濺的火花灼傷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獨手焊俠”盧仁峰,他不但一只手焊接,并且他焊接的還是國之重器,坦克。
16歲定下目標,立志成為焊接專家
1979年,16歲的盧仁峰來到內蒙古一機集團從事焊接工作。從拿起焊槍的第一天起,他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要當最優(yōu)秀的工人,要做焊接專家?!?/p>
定下了這個目標后,他給自己列了個課程表,一周七天,一三五學理論,二四六學技術,把它貼在工具箱上,《金屬學》《焊接工藝》這樣的工具書被翻到卷邊,看書的地方被坐出一個坑。為了結合理論進行實操,盧仁峰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加焊50根焊條練基本功,焊條上的每個熔孔都力求做到均勻排列,盧仁峰一練就是三年時間,日積月累的刻苦訓練,他的焊接技術日臻成熟。
一次意外成就獨手焊俠
1987年,靠著平時勤學苦練,他的焊接技術在一同進廠的同齡人當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當他鼓足心勁兒想大干一番時,一次意外卻險些斷送了他的前程。那時候的機器是沒有感應器的,盧仁峰正在機器旁邊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腳碰到了機器的開關,這個時候想抽出在機器中的左手已經來不及了。那一刻,盧仁峰沒有驚慌失措,他右手拿著焊把試了試,并沒有影響,這個時候才去機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撿回來。
盧仁峰的左手粉碎性骨折,并且感染得了骨髓炎,做了八次掌接手術,在醫(yī)院躺了整整一年。在醫(yī)院里住院的盧仁峰讓他的妻子把所有的書全都搬到病房里來,病房成了他學習的圖書室。在別人看來是難熬的住院時間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學習充電的寶貴機會。一年的時間盧仁峰啃完了焊接初中高三個階段的書,正好彌補了他理論知識的不足。
雖然受傷,盧仁峰骨子里卻帶著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對他來說面對的挑戰(zhàn)越大,迸發(fā)的能量就越強。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他的一句口頭禪。單手焊接,他一練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躍成為廠里、市里、乃至整個兵器集團焊接技術的技術大拿。經歷了8次手掌修正手術,盧仁峰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逐漸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
零失誤成就“陸戰(zhàn)之王”背后的焊接大將
而盧仁峰沒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戰(zhàn)即將來臨。十幾年前,我國正在研制新型主戰(zhàn)坦克和裝甲車輛,這些新型戰(zhàn)車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作為裝甲。然而這種材料的焊接難度極高。
作為領軍人的盧仁峰必須盡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工人們才能以此為范式而展開規(guī)?;a。為了研制出新的焊接方法,盧仁峰把自己家的煤氣罐、煤氣灶、廚具都搬到了車間,吃住在車間里,反復琢磨。盧仁峰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做了無數次試驗,終于對新型鋼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他就能聽出其中碳當量有多少,判斷出應該采用怎樣的焊接工藝。一批新型坦克裝甲生產下線,在穿甲彈沖擊和車體涉水等多種嚴峻的考驗中,坦克車體依然堅如磐石,密不透風。
20__年9月3日上午,天安門廣場大閱兵的27個裝備方隊如鋼鐵洪流般駛過,坦克在閱兵場上亮相,而這個王者的王冠是由無數雙像盧仁峰一樣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傳道授業(yè),帶徒弟與研發(fā)機器人兩不誤
“一招鮮吃遍天”,從最初的只是為了學習一門手藝,一門技術,到第9屆全國技術能手中焊接界唯一一位"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盧仁峰跟著中國的坦克戰(zhàn)車一起成長,也見證了我國焊接設備的變遷,從最早的完全手搖定參數的設備到今天完全數字化的調整焊接參數,這是“革命性的變化”,如今,不惑之年的盧仁峰對于未來,又有了新的目標。
一是帶徒弟,目前他帶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yè)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并且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愛人、弟弟、弟媳一家有8個人都干起了電焊工,成了名副其實的“焊工之家”;另一個是研發(fā)機器人焊接技術,解放勞動力,為中國智造20__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認識了一個不服輸不怕難,挑戰(zhàn)身體極限的頑強的中國制造工人,這是個值得敬佩的匠人,這是種值得傳承的匠心。相信我國的制造業(yè)能在無數匠人匠心的不懈努力下,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