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梁家河觀后感
讀完《梁家河》這本書,令人感受很深,這本書紀實地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以及梁家河村的變化。正像書上說的一樣,梁家村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梁家河觀后感,歡迎大家參閱。
梁家河觀后感1100字
《梁家河》這本書讀后我的感觸很深,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代求知若渴、酷愛讀書的勵志和關心群眾生活、努力為群眾辦好事的崇高追求,心里始終牽掛著梁家河的發(fā)展和父老鄉(xiāng)親的物質文化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陜北插隊,是怎樣密切聯系群眾,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吃住在一起,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真是感人至深,令人敬佩。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陜北插隊時經歷了許多磨練。艱苦的條件更能磨練人的意志品質,更能讓人成長和成熟。在他成長的歷程中,偏遠農村的貧窮與落后,讓他深知生活的不易和青年一代肩上的責任。習近平沉穩(wěn)的性格,或許與他年少時在梁家河受過的苦難和愛讀書、愛學習、愛思考的好習慣密切相關。他過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擔,過早地思索社會的發(fā)展。當年在梁家河為老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如沼氣池、淤地壩等工程,是他帶領大家干下的地方民生工程;上山勞動時把白面饃分給老鄉(xiāng)自己卻餓著肚子,是對群眾竭盡全力的體現。后來平臺更大,為全國老百姓著想,做了更多更大的實事好事。"一帶一路"既是國家戰(zhàn)略,也是惠及百姓的大事業(yè)。精準扶貧,既是體現黨的溫暖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更是對老百姓真真切切的關懷。這些大戰(zhàn)略、大方略都是建立在他對中國國情和老百姓真實生活了解的基礎上的。他在陜北與老鄉(xiāng)七年的共處歲月,讓他與梁家河人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也是他與所有農民的感情,更是與全國老百姓的感情。他一直牽掛著梁家河老鄉(xiāng)們,梁家河人也時刻想念習近平。這種樸素又真摯的情感,是維系良好黨群關系的強大基石,是人民之幸,是國家之福!
書中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寶貴的政治品質、深切的為民情懷、強烈的進取精神、優(yōu)良的品德作風和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的成長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崢嶸青春,具有無比強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歷史時空共振共鳴,震撼心靈洗禮精神,像磁鐵般深深吸引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關心群眾,熱愛人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融為一體,真正了解人民疾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牢記心中。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更加自覺地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堅守本色,更加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堅強捍衛(wèi)者,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發(fā)揚"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苦奮斗精神,不斷磨煉意志,提升能力,不斷加強各類知識的學習,時刻用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梁家河觀后感1200字
讀完《梁家河》這本書,令人感受很深,這本書紀實地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以及梁家河村的變化。正像書上說的一樣,梁家村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國家強大的歷程。這本書的語言就像黃土地一樣質樸,卻將一位緊密聯系群眾,“樹高千尺忘不了根,”能吃苦、干實事,愛學習,立志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優(yōu)秀品質展現出來。這些品質真是我們干工作所需要的,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書中講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吃苦、干實事、好讀書的精神,令我感受很深??倳浤莻€年代的陜北非常艱苦,只有具有吃苦精神的青年人,才能扎根在那里,為人民干實事。我們所處的這個年代,經濟和物質文明的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吃苦的精神依然需要。艱苦的環(huán)境最能鍛煉人,能塑造一個人的品質。我作為一名施工企業(yè)的員工,工作性質就決定了要具有吃苦的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具備吃苦精神的人才能干實事。艱苦的歲月最令人難忘,那些日子雖然艱苦,卻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是因為它讓人成長的快,讓人更加渴求好的事物。我們所處的時代,人們對生活要求日漸提高,要過上幸福的日子,能吃苦,肯奮斗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獲得的美好生活。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最知道飲水思源,體會到底層人民的疾苦。環(huán)境越是艱苦,越是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堅定一個人的志氣,造就一個人的終生信仰。正像總書記那樣,在和梁家河的人民一起經歷了艱苦的歲月,深入群眾中去,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深切感受群眾所需所想,永遠都惦記著梁家河的人民和廣大的農村人民,樹高千尺忘不了根,不忘為人民干實事。從簡單平常的事做起,不忘根本,積極向上正是我們時代精神。
這本書還講到習近平總書記勤于讀書、愛學習的精神,這種愛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那個生活條件艱苦,學習環(huán)境艱苦的歲月里,不忘讀書學習,是多么的難能可貴。“30里借書”為學習的生動故事,與當下科技發(fā)達,信息資源豐富,知識豐富的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是當下,我們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讀書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為了修身。在我們這個知識更新迅猛,社會競爭激烈的時代,讀書學習時刻都不能放松。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淘汰,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同時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轉化為效益,進而創(chuàng)造出價值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獲取知識可以改變一個時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此在當下,先進的知識愈來愈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誰優(yōu)先掌握核心技術,誰將引領前進的潮流。因此,主動讀書學習是多么的重要。在書中,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個不斷成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我們獲取知識,更能磨練人的意志力?,F在的我們真應靜下心,認真讀書,改變自己。
《梁家河》這本書是一本很有溫度的書,書的字里行間透露著積極向上的力量和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責任,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梁家河觀后感1300字
根據組織安排,認真深入學習了《梁家河》,《梁家河》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一幅幅圖片、一篇篇稿件,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為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頭苦干的作風,有攻堅克難的意志,有中華復興的夢想。
一、初心是共產黨人的魂。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習近平總書記說:“梁家河,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回陜北考察,回梁家河看望鄉(xiāng)親們,時刻惦記著梁家河的發(fā)展和鄉(xiāng)親們的生活??倳浭冀K將自己看做是黃土地的兒子,正是從農民中來,從艱苦的地方來,深入基層,才能始終感知人民的需求,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學問,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倳浻梢幻?5歲的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再到黨的總書記,幾十年來,職務在變,環(huán)境在變,但他的初心從未改變。學習梁家河“大學問”,我們就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記職責使命,踐行初心之志,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別樣的人生。
二、群眾是共產黨人的根。
知青七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同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過了“五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無論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兒子的堅定信念。正如他所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身為黨員干部,就是要始終扎根群眾之中,以群眾為師,以群眾為鏡,以群眾為秤,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尺。
三、實干是共產黨人的本。
修淤地壩、挖甜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yè)社、代銷店、縫紉社、磨房等等,盡管困難重重,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實干就是解決辦法。七年知青歲月,使總書記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成長,并觸摸到了一個真實的鄉(xiāng)土中國,培養(yǎng)出了總書記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當干部,就是要堅持實干為本、干字當頭,在實干中歷練人生,在實干中體現價值,在實干中為民造福。作為青年干部,對工作,我們要有擔當,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為企業(yè)、為職工做出實實在在的實事,帶來真真切切的效益。
四、學習是成長的階梯
習近平總書記說:“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從實踐起步。”讀書已然成為總書記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精神追求,尤是年輕時那種對知識的渴求,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誠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時間,我就沒見他離開過書本,沒見他放棄過讀書。”并且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經典故事。總書記讀書涉及范圍非常廣,從古典名著到現代經濟,從國內文學到國外名著,豐厚的閱讀量,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提出,無不來自他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的基石。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把每天讀書當做吃飯一樣平常的事情,書籍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思想、眼界,用書籍來補足我們的精神之鈣、填補我們的閱歷空白,為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理論基礎,更充分做到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通過學習《梁家河》,深刻領會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從梁家河的寶貴精神財富中不斷汲取追趕超越的力量,切實發(fā)揮示范表率作用,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始終把個人的發(fā)展融入到集團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