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讀書筆記3篇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3篇
《論語》作為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人類文化原典之一,深刻的體現(xiàn)了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論語心得讀書筆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jié),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
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lián)想起衛(wèi)道、道德殺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 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 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
捫心自問,我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會用生命去體會,用行動去感知,用至高無上卻又簡單至純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賢圣人進行心靈的對話。 2....;《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 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 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 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
篇二: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唐代韓愈、李翱之《論語筆解》曰:“韓曰:‘說者謂忠與恕一貫、無偏執(zhí)也’;李曰:‘參也魯,是其忠焉。參至孝,是其恕也。仲尼嘗言忠必恕,恕必忠,闕一不可。故曾子聞道一以貫之,便曉忠恕而已’。”
宋代錢時《融堂四書管見·卷二》曰:“參乎者,呼曾子名而語之也。貫,通也。唯者,黙喻而深領之辭。門人者,曾子之門人也”。又謂:“這個不是事事物物上斗合得來。會得后,自然光明洞徹,無所不通,本一貫也。非貫之而后一也。夫子以一貫語曾子,直是指得清切。曾子以忠恕答門人,直是斷得清切。不清切,后一‘唯’字如何撰得出?后學不悟本一之旨,直向事物上逐項尋討,安得曾子者而論忠恕哉?”。他在卷十三又云:“忠恕即道也。于此用力則去道不遠,指初學者求道之方而言也。非謂別是一物也。茍忠恕矣,何違之可言哉?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即所以用力于忠恕者。”
宋代朱熹與周公謹?shù)囊欢螌υ捰兄谶M一步理解孔夫子的一貫之道。周公謹問:“在內為忠,在外為恕,忠即體,恕即用”。曰:“忠恕是如此。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何故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曰:“是曾子曉得一貫之道,故以忠恕名之。”先生曰:“且去一貫上看忠恕,公是以忠恕解一貫。”曰:“一貫只是一理,其體在心。事父即為孝,事君即為敬,交朋友即為信此。只是一貫。”曰:“大概亦是,公更去子細玩味,治國、平天下有許多條目。夫子何故只說‘吾道一以貫之’?”公謹次日復問:“‘吾道一以貫之’,圣人之道見于日用之間,精粗小大,千條萬目,未始能同,然其通貫則一。如一氣之周乎天地之間,萬物散殊雖或不同,而未始離乎氣之一。”曰:“別又看得甚意思出。”曰:“夫子之告曾子,直是見他曉得,所以告他。”曰:“是也。所以告曾子時無他,只緣他曉得千條萬目。他人連個千條萬目尚自曉不得,如何識得一貫?如穿錢,一條索穿得,方可謂之一貫。
如君之于仁,臣之于忠,父之于慈,子之于孝,朋友之于信,皆不離于此。”問:“門人是夫子之門人否?”曰:“是也。夫子說一貫時未有忠恕,及曾子說忠恕時未有體用,是后人推出來。忠恕是大本,達道所以為一貫。”公謹復問:“莫是曾子守約,故能如此?”曰:“不然,卻是曾子件件曾做來,所以知。若不曾躬行踐履,如何識得?”公謹復問:“是他用心于內,所以如此?”曰:“只是樸實頭去做了。夫子告人不是見他不曾識,所以告他。曾子只是曾經歷得多,所以告他;子貢是識得多,所以告他。忠如瓶中之水,恕如瓶中瀉在盞中之水。忠是洞然明白,無有不盡。恕是知得,為君推其仁以待下,為臣推其敬以事君(泳)。”
篇三: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并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ldquo;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直到被環(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對于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閑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后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后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shù)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chuàng)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xiàn)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