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心得體會范文7篇_各行業(yè)進修學習心得體會
進修心得體會范文7篇_各行業(yè)進修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展開對進修人員的各項評估管理,提高進修人員的責任意識,以達到進修學習為醫(yī)院發(fā)展發(fā)揮作用的目的。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進修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欣賞。
教師進修心得體會范文1: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立山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班主任培訓,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教育教學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優(yōu)秀班主任、教育專家,全面的敘說了自己獨具風格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搞好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以及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和應該具備的素質。令我感觸很深,使我的教育思想更是有了良好的升華!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懂得,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用很長時間,用心靈來認識學生,支持和賞識學生,努力與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用理解打開學生的心靈眾所周知,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育人,班主任要特別關注自我及學生的心理動向,正視內心沖突,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努力處理好自身與他人關系的人際,主動幫助他人,用健康的身心去影響別人,協(xié)調好來自各方面的關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盡量為自己和周圍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空間.師愛如陽光,學生的心理渴望老師的愛,教師的使命在于發(fā)現、喚醒、引導。讓我們把陽光播灑在別人心田,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我知道:感激不僅來自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而且也來自于一份真誠的信賴,老師的教誨,渴望得到學生的尊重,但更要珍視學生的這份尊重,這樣才能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從而充滿熱情和真愛來面對偉大的事業(yè).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一教育名言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潤滑劑和粘合劑。素質教育對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全面地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要求每一位教師胸懷一顆愛心,用心靈去耕耘心靈,讓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應有的愛。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老師應該愛自己的學生,對待學生要有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既統(tǒng)一嚴格要求,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老師如果能夠給予學生以足夠的愛,那么你就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你才能走近學生的心靈,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用真情贏得真情聽了之后讓我很受啟發(fā),記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老師就應該蹲下來與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幫助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使每一個學生都在明顯而又易于承受的壓力下自愛要求自己。教師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圣”的地位。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于同情心,這樣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學習固然重要,但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孩子們心靈成長的營養(yǎng)素,而孩子們能從活動中獲得這些營養(yǎng)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說出心聲,能從別人的交流中收獲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通過這次培訓,更使我懂得,素質教育應時代需要所培養(yǎng)的人才應是高素質的,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我們在使素質不同的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盡可能大的提高和發(fā)展的同時,更要努力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他們成為班上各方面的頂梁柱和帶頭人,也為培養(yǎng)21世紀的專業(yè)人才奠定基礎。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更懂得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不良形象對學生的思想有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在學生中要注重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我在學生中的第一印象如何,直接關系到以后班級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良好思想品德、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所以,在工作之初就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除此以外,我們在工作中,對自己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要精通,了解學科的現狀、歷史、發(fā)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抓住要領,掌握重點、難點。在教育教學中,班主任不僅是傳授這些知識,而且要運用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心中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像一個永不疲倦的探險家,對未知充滿渴望。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xù)努力工作,不能滿足于現狀和已有的經驗,應該與時俱進。在教育工作中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并虛心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自己不斷進步,并創(chuàng)設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成長,為了千千萬萬的孩子,為了我們神圣的教育事業(yè),我將一如繼往的做好班主任教師的工作。
醫(yī)院進修心得體會范文2:
**醫(yī)院是擁有床位1100張,年門診量28萬人次,年住院人數2萬人次,集醫(yī)療、科研、教學、保健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yè)權威醫(yī)院。我有榮幸于5月份前往*****醫(yī)院藥劑科進修,在門診藥房和中心擺藥室各學習兩個星期。通過這個月的學習與實踐使自己提高了能力,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一個月的進修生活轉瞬即逝,感觸卻很深:
1.先進的電腦系統(tǒng)軟件給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在調配處方時,用法用量可以打印在貼紙上,打印出來的信息含有藥名,規(guī)格,用法用量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避免手工寫錯或是不清晰造成病人誤服。前段時間有個社區(qū)醫(yī)院藥師給病人寫一個降血壓藥的用法用量,每日一次,每次1片,就因為寫得不清晰,病人看成每次11片,結果造成嚴重低血壓昏迷送到醫(yī)院搶救。還有是領藥計劃可以自動生成,也可以手動,就不需要人工逐個檢查藥品,再手寫計劃,還要入電腦這樣繁瑣。近效期藥品提示等。
2.藥品實行貨柜號擺放,每個藥品有自己的貨柜號,貨柜號存入電腦系統(tǒng)應用軟件,當不知道或忘記藥品的擺放位置時可以通過查電腦就知道位置了。有利于調配和盤點,降低差錯率,提高工作效率。打印出來的醫(yī)囑單藥品(貨柜號標在藥名后)以貨柜號為順序排列,這樣就可以按照順序一路配藥,避免拿錯多規(guī)易混淆的藥品,也避免工作人員來回走動。也有利于新來工作人員和進修人員或實習生盡快融入工作。
3.小針劑拆零擺放,空閑時對于常用的或用量大的小針劑拆零放在適當的大盒子,方便繁忙時藥師調配,減少拆包裝的麻煩。
還有好多細節(jié)方法都是可以降低差錯率,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病人等候時間,降低病人投訴率!
有一些地方做不到位的是,門診處方沒有實習雙簽名,只有核對藥師簽名或蓋章,事實上是已經做到了雙人調配核對,因為患者太多,調配藥師為了加快調配速度,減少患者等候時間,處方調配完沒有及時簽名或蓋章就交給核對藥師。還有就是用藥咨詢服務過程中沒有寫記錄,這個的原因也是工作太繁忙了,人手不夠。很巧的是,我進修期間沒多久就趕上187醫(yī)院準備迎評三甲,所以他們得把這兩年沒有雙簽名的處方和沒有做的記錄補上,這工程巨大了。從這件事我得出的經驗是無論工作多么繁忙,理由多么正當,實際操作再好,該完善的手續(xù)還是得完善。記錄要寫好,沒有記錄不管你做得再好也枉然。檢查的時候有些工作無法檢查實際操作,只能檢查書面形式,這時記錄是工作到位的體現。不該寫人家不好的,糾結了很久,可是還是覺得學習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進修最終的目的是將這里所學成功的應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將所獲得的知識應用于我院藥劑科,為我院藥劑科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公共管理高級進修心得體會范文3:
首先,感謝組織上給我一次深造的機會,在為期3個月公共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過程中,系統(tǒng)學習了經濟類課程9門,公共管理類課程14門,傳統(tǒng)文化類課程14門,文明禮儀,國內外熱點問題分析等7門,總計44門必修課。還利用晚上時間選聽各類專家報告。學習最大的收獲與體會,也就是我今天向各位領導匯報的主題就是六個字:博學、深思、踐行。
第一,所謂“博學”就是博采眾長:明確和諧發(fā)展思路。
在職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工作標準。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感觸最深的莫過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諧發(fā)展思想。中華文化“和為貴”的思想一脈相承:從《周易》提出“太和”,儒家經典《論語》提出“克己復禮”、“為政以德”;到道家提出“歸一”、“萬物得一而生”;到墨家提出“兼愛非攻”;到法家提出“眾同心以共立之”、“天時、人心、技能、勢位,四者和則成事”;到后來的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以后儒釋道學,宋明清以來的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到近代的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等等,“和諧發(fā)展”的思想貫穿始終。專家們將中華文化基本特征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剛健有為;二是和與中;三是崇德利用;四是天人協(xié)調。其中三個方面包含了“和諧發(fā)展”的思想。
通過其它學科的學習,進一步豐富了“和諧發(fā)展”思想。諸如經濟學自由市場調節(jié)理論,現代管理心理學“人本化”組織行為學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服務”“放權”理念等,均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諧發(fā)展”思想相得益彰,為我們進一步傳承和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所謂“深思“就是傳承發(fā)展:把握和諧發(fā)展關鍵。
通過學習,我覺得和諧發(fā)展關鍵是八個字:建立秩序、均衡發(fā)展。
1.“秩序”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內涵?!吨芤住分?ldquo;太和”概念,把自然界萬物的起始稱為“元”;把萬物的生長稱為“亨”;把萬物的成熟稱為“利”;把萬物的完成稱為“貞”,“元、亨、利、貞”是一種“自然秩序”,這種自然的最完美的“和諧”叫作“太和”。后來歷朝歷代關于自然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社會生活和諧),人自身內外的和諧等觀念大體都是發(fā)揮的這個思想。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作為管理者,工作中首先要分清楚本末、事中和先后,建立一種秩序。我從事教育財務管理,多年來一直按照“一保安全,求穩(wěn)定;二保業(yè)務,求發(fā)展;三保質量,求特色”的工作秩序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面對當前順義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教育財務管理工作同樣存在一個再發(fā)展、再提高的問題。一是繼續(xù)加強“教育鏈”建設。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在職教育、終身教育,必須注意結構優(yōu)化,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全面提升教育為順義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服務的能力;二是繼續(xù)加強“規(guī)范化”建設。抓住北京市初中校建設工程和高中新課程改革兩個契機,啟動校園軟硬件建設達標工程,本著效益優(yōu)先,適度超前的原則,按照系列化、序列化、層次化的要求開展工作,力爭使有限的教育資本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2.“均衡化”是和諧發(fā)展思想的實現途徑。傳統(tǒng)文化倡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時中”心法。所謂“時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和諧中求均衡,從均衡中求進步。近年來少數人視“沖突”為“權變”的同義詞,亦即以“和諧”、“均衡”為不知權變、不能進步的最大障礙,完全不了解“從容中道,與時偕進”的道理,不明白在不斷變動的過程中,依然可以求和諧,獲得均衡,并因而得到真正的進步。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學家發(fā)表的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在開頭就提到,人類和自然正走上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對自然界的過量開發(fā),資源的浪費,臭氧層變薄,海洋的毒化,人口的暴漲,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不僅造成了“自然和諧”的破壞,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關系的和諧,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要恢復這種和諧的關系,關鍵是建立起一種新的平衡,并使這種平衡均衡發(fā)展。
教育均衡化問題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熱點、重點,亦是難點問題。現在暴露出來的高中熱、初中擇校熱的根本問題在于教育發(fā)展的不均衡。當然,均衡是相對的,不均衡是絕對的。學生在校級間流動也有其合理性,但是高居不下的擇校熱,導致城區(qū)與農村地區(qū)學校的之間教學差異、教師水平差異越來越大,這些問題阻礙教育和諧發(fā)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靠管理改革,靠和諧發(fā)展教育。宋代辛棄疾提出:“卻好萬字平絨冊,換取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平絨策”就是管理學,“種樹書”是科學著作。對于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來說,“平絨策”高于“種樹書”。
應該說,教育管理沒有新問題,正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所說:“管理沒有新問題,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是一種平衡被另一種平衡替代并均衡發(fā)展的問題。近年來,順義教育形成了北有牛山一中,東有楊鎮(zhèn)一中,西有順義十中,南有順義九中,中有順義一中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總體格局,但如何充分利用好這個布局優(yōu)勢,帶動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教育是傳播文化的事業(yè),率先實踐“和諧發(fā)展”管理理念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教育通過培養(yǎng)人,再通過培養(yǎng)的人將“和諧”思想傳播開去,和諧社會自在其中了。
第三,所謂“踐行”就是再接再厲:將學習進行到底。
回顧中國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無不打上“和諧發(fā)展”的烙印。從孔子的“有教無類”廣辦私學,到漢代太學的興起,到唐代“六學”、“二館”制度的確立,到宋代以后充滿自由辦學之風的書院制度的興盛,不排除有封建桎梏因素,但是歷朝歷代鼎盛時期的教育,基本上遵循了和諧發(fā)展的道路,像漢代的太學最多時在校生達五萬人,來去自由,學術自由。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做到這一點是相當不容易的。由此我想到現代的教育,當前最流行的教育關鍵詞是“教育生態(tài)”。承認多元化背景下的和諧發(fā)展,教育的生態(tài)園里,有參天大樹,亦有逶迤地面的小草,他們共同構成教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去我們的關注點多是單向的,單一的,在某些方面造成教育生態(tài)的破壞。如教育投入不均衡,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通過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覺得解決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在于樹立和諧發(fā)展的思想,使有限的資源必須為有效地教與學服務,而有效的教與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需要通過合理的投入改善教與學環(huán)境、狀態(tài)和技術條件。
古人云“已知擴大一寸,未知擴大一尺”。通過3個月的學習,使自己拓寬了眼界,但我覺得眼界要似水,能容萬物,力透紙背;學習使自己提升了境界,但我覺得境界要似山,穩(wěn)重高遠,一覽眾山小。而“眼界”與“境界”的關系又似高山流水,彈出的是“和諧”之音。教育不僅是一個人的脊梁,也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我想每一次學習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一分能力十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讀經典。書讀不在多,而在精。學習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精神,力求掌握理論少而精,善于舉一反三。
二是善思維。堅持系統(tǒng)思維,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不斷提高假設、求證、創(chuàng)新水平。
三是創(chuàng)和諧。注意挖掘群體智慧,團結同志,群策群力謀發(fā)展。
四是重積累。在知識的積累方面,注意“博”與“約”(專與精)的兼顧。魯迅講“博學家的話多淺,專門家的話多悖”,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兩者兼顧,走和諧的學習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