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5篇
三國指的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三國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幾年,它是從漢朝末年董卓叛亂開始,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jié)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喜歡可以分享一下喲!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1
要說一本書能完整的概括三國統(tǒng)一的歷史,那便是《三國演義》;要尋一本書中人物計謀多端,那也是《三國演義》;要論書中“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好漢,那必定是《三國演義》。
我大中華的五千年歷史,可不是白過的,精神食糧自然也不能少,《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四大名著更是對我們后人的心靈頗有震撼,其中,我最愛翻閱的便是“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三國”,顧名思義,主要講的'是由于一場農(nóng)民的大規(guī)模起義,引發(fā)了一場天下之爭,在那個風起云涌之年代,天下的人各立幫派,各奔東西,人的貪念也隨之膨脹了起來,他們想擁有更多的國土;更多的威信;更多的人馬;更多的財寶……于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發(fā)生了。
在這本書中,我尋著(zha二聲)了最崇拜的人——孔明??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諸葛亮了,問我為什么崇拜他?這不是白問嘛!我認為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一直忠心耿耿于劉備,就連劉備死后,諸葛亮也照樣沒有半點投靠他人的心思,照樣輔佐著劉邦,這是我覺得最為優(yōu)秀的一點。唉,人算不如天算,可惜呀可惜,諸葛亮到最后還是把自己給算死了。有人說他什么夜觀天象、借東風,這并不代表他有什么神力,而是說人家乃文人也,書讀的多了,知識自然就淵博了嘛!
有些人讀的書多了,就常常自以為是起來,有些人,毛毛躁躁,貌似看了一遍書就不愿看第二遍了似的。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諷刺《三國演義》是記流水賬,我覺得煞是可笑,那羅貫中為何還要費盡心機在書中捏造出400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呢?
古代文學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可能很難理解,但我卻偏偏愛好讀文言文版的《三國》,這似懂非懂地讀一趟下來,說句實話,感覺自己腦子好用多了!
再折回到書中人物這方面,要論英勇善戰(zhàn),呂布自然當先,但轉(zhuǎn)念一想,呂布粗心大意,少了個心眼,少了個防范,最終還不是因為貂蟬和董卓鬧翻,最后被自己人給“賣”了?
在那個年代,昔日的敵人隨時都可以跑到你的陣地上和你并肩作戰(zhàn);昔日的盟友隨時都可能一把利劍插入你的胸膛。把劉關(guān)張三兄弟看成一個整體,剛剛上述的問題壓根就威脅不到他們,這正是他們打法的精髓所在——哪里好就投奔哪里,哪里不好就離它遠遠兒的。其次,劉玄德的耐心也是頗受我稱贊的,這點從“三顧茅廬”這一章可以看出。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在我看來,讀書不只是“閱內(nèi)容”,還有“品道理”。道理清了,真理明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一個人生哲理:無論做什么事都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就像關(guān)云長大意是荊州一樣。
書,人類的靈魂,好好品讀它吧!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2
寒假中,我閑著無事,順手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經(jīng)讀過幾十遍的《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中,三國演義里有很多趣味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韋、仁義的劉備、奸詐的曹操……我不知不覺沉浸在書的海洋中。
這次,我反復品讀了董卓一段,董卓是西涼刺史,因大將軍何進邀請而進京,何進做夢也想不到,這一來,他竟然為朝廷埋下了禍端。
董卓進京后,整日橫行無忌,搞得人心惶惶,為了樹立自我的權(quán)威,他決定把少帝廢為弘農(nóng)王,改立陳留王為帝,就是之后的漢獻帝,于是第二天上朝時提起這事,大臣們懼怕董卓,僅有袁紹大聲說:“不能夠,你這不是造反嗎?”董卓大怒,要殺袁紹,眾官苦苦求情,董卓才對袁紹的叔父太博袁槐說:“袁槐,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放了他,這件事你意下如何?”袁槐只得表態(tài):“丞相做得很對?!贝蠹乙幌蛉屉[著。
有一天,大家再也受不了董卓了,十八路諸侯帶著自我的將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活動,其中,諸侯公孫瓚的一名手下趙云,武藝高強,在長板坡大顯神威,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但一切被呂布打亂了,最終,王允巧施連環(huán)計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
三國演義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學習其中的好處,為將來打下基礎。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3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我一開始并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直到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才真正明白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描寫了許多場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大戰(zhàn),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智慧忠心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趙云。
先說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宛若神仙的諸葛亮。他能言善辯,面對張昭的故意刁難,他的一句:“大鵬飛萬里,鳥雀怎么知道它的志向是什么呢?”讓張昭啞口無言;面對謀士、大臣們提出的難題,他對答如流、言辭得體。當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打算利用找他造十萬支箭的機會除掉他時,他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避實就虛誘使曹操中計,成功地取得了十萬支箭,讓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再看看劉備手下威風凜凜的趙云,他精忠報國,對劉備更是忠心耿耿,他不顧生死,長坂坡一戰(zhàn),他單槍匹馬從八十萬曹軍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在定軍山,趙云奉命去燒曹軍糧草,利用埋伏趕走了曹軍,奪得了糧草。使得曹操都對他起了愛才之心。
讀經(jīng)典三國,悟英雄豪氣,使我知道了:做人要有“忠”“義”“智”“膽”,這樣你的人生就會更加精彩。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4
一提到《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國人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一直吸引著我。于是,我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盡情享受著書的快樂,那些文字猶如跳動的音符吸引著我。我一刻不停地讀著:《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等動人故事,具有“禮賢下士”精神的劉備;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諸葛亮;奸詐多疑的曹操、好戰(zhàn)的張飛等性格鮮明、活生生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喜歡上了《三國演義》。
其中,《三氣周瑜》的故事讓我難忘:孫權(quán)想奪取劉備所占的荊州,于是用“美人計”把劉備騙到東吳。想“調(diào)虎離山”,自己趁機奪取荊州??墒?,一切全被諸葛亮識破,他用了三個錦囊就把東吳打敗了。
《三國演義》是一本戰(zhàn)爭性質(zhì)的名著。有各種復雜的關(guān)系。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了。他擁有許多巧妙的智慧,于是,很多故事里,他是主角。被人們稱為“臥龍”。劉備有了這么一個好軍師。每次都是凱旋而歸,敵人大敗而逃。我們應該多多向諸葛亮學習那足智多謀,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的淵博知識。
《三國演義》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神彩呈。讓我們把這本書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5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tǒng)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復雜的統(tǒng)治軍事斗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zhàn)役,如袁,曹官渡之戰(zhàn),魏,蜀,吳赤壁之戰(zhàn),吳蜀陵彝之戰(zhàn)。每次戰(zhàn)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國時期是指劉備為君主的蜀國、孫權(quán)為君主的吳國和曹操為君主的魏國。魏國滅了蜀國然后滅了吳國,最后被晉武帝司馬炎廢除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西晉,三分歸一后,變成了晉朝。
事實上,最后收場的雖然是司馬昭。但是,它是經(jīng)過司馬懿、司馬炎兩人進行積累、創(chuàng)造才形成的結(jié)果。司馬家族是個幸運、成功的家族,說幸運,是因為他們?nèi)巳硕己苈斆?,伶俐。沒有像劉禪那樣的敗家子。說成功,是因為他們十分有責任感,向家族的正大光明而努力奮斗。才有了今天歷史上的晉朝。
劉備不能統(tǒng)一是因為他不具備一個帝王的冷血在聽到自己的結(jié)義兄弟慘死的情況下不能拋棄個人私怨。從而葬送70萬大軍,使蜀國勢力被大大削弱。如果他能做到像他的先祖劉邦一樣無情,那么他一統(tǒng)天下是極有可能的!為什么諸葛亮在您眼里就可以逆天?何為天道?歷史又有幾個逆天的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他是諸葛亮就會網(wǎng)開一面。
有一句俗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諸葛亮也一樣,他雖然足智多謀淡泊明志、茍全性命、伏龍鳳雛,但是,諸葛亮的另一面卻是冷血、殘酷的。他不念舊情,斬馬謖,并且十分果斷,毫無半點猶豫。也許,這也是一種去弱將的手段吧。
各種性格鮮明的人物、各種精彩曲折的故事,才構(gòu)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5篇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品讀心得體會5篇
上一篇:《童年》讀書體會與感想5篇
下一篇:《三國演義》品鑒心得和感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