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人生格言
慈孝人生格言
1.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 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孟子
4.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5.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6.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jīng)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yīng)當(dāng)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7. 時(shí)時(shí)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8. 意思是:要時(shí)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9. 首孝弟,次謹(jǐn)信。
10.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zhǎng),其次要謹(jǐn)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1.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12.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qǐng))李毓秀《弟-子規(guī)》。
13.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14.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5.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6.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7.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8.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zhǎng)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zhǎng)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0.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zhǎng),義也。”
21.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zhǎng)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22.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zhǎng)其長(zhǎng),而天下平。”
23.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zhǎng)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2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25.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dān)你的憂愁。出自《勸報(bào)親恩篇》。
26.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jǐn)為去。
27.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zhǔn)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jǐn)慎地為他們?nèi)サ簟堊?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28.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cái),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9.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0.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1.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32.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33.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34.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yàn)?zāi)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35. 千萬經(jīng)典,孝義為先。
36.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7.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3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9.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40.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