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史問廉第3集觀后感1000字(2)
鑒史問廉第3集觀后感1000字篇4
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民族,科學上,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四大發(fā)明,引領了當時科技發(fā)展的潮流;文學上也是燦爛輝煌,《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四大名著享譽海內外;在政治制度建設上,更是高屋建瓴。昨夜CCTV9記錄頻道播出的《鑒史問廉》第七集《制度之重》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政治制度。
舉薦制度:是古人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途徑。舉薦制度脫胎于禪讓制——舜帝就是被民眾舉薦而成為"三皇五帝"之一。舜因為孝賢在民間威望極大,后在歷山耕田時,以德感召的當?shù)厝瞬辉贍幪锝?,互相謙讓,人們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內就聚集成一個村落。堯帝年老,問四岳天下誰能繼承共主之位,四岳皆推薦舜,成為舜帝。否則,舜的一生只能是一介農夫而已;歷史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是受到龐統(tǒng)的舉薦,才有劉備"三顧茅廬",拜為丞相。否則,諸葛亮只能是"草堂春睡足"的山野民夫而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也是因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時,以《舉賢良對策》而受到皇帝賞識,擢拔為重臣,否則只能做一輩子私塾先生;還有西漢名將陳湯,一戰(zhàn)殲滅匈奴,穩(wěn)定了大漢的江山。但如果沒有武安侯田蚡的舉薦,很可能一輩子流浪街頭,以乞討為生。
回避制度:河南內鄉(xiāng)縣衙內的一副對聯(lián) 得一官不榮 失一官不辱 勿道一官無用 地方全靠一官 穿百姓之衣 吃百姓之飯 莫以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是中國古代"民為貴、君為輕"為官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在政治地位上,受到了歷代皇帝的推崇,民間享有崇高的威望,有 龍頭在北京 龍尾在內鄉(xiāng) 的美稱 內鄉(xiāng)縣衙之所以能得到推崇,與內鄉(xiāng)縣官無一人是河南籍有很大的關系,這就是回避制度的作用,官員異地任職是籍貫的回避,避免了團伙主義、家鄉(xiāng)派別的產生。后來避親、避近等制度的形成更是避免了家族式腐敗的產生的可能。
科舉制度:科舉制的形成,隋朝是個開創(chuàng)性的年代,隋文帝是個開創(chuàng)性的人物,他"上臺"后,下令每郡選三人考秀才,從此形成了以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開創(chuàng)了文人政治。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寫出了學子中舉后的情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寫出了底層民眾因讀書考試而能有機會改變命運的驚喜;人生三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題名時",更是對科舉制度的高度褒獎??v觀歷史風云人物,幾乎都是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范仲淹,小時劃粥割齏的苦讀,長大后中舉為相,因科舉而施展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文起八代之衰、后人稱贊"不虛南謫路八千,贏得江山盡姓韓"的韓愈,等等,不勝枚舉??婆e制度,體現(xiàn)了"公開、平等、競爭"的人文精神,為大批天下寒士步入官場開辟道路,實現(xiàn)社會各階層上上下下流動,帶動了政治的清明,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監(jiān)察制度:監(jiān)察制度起于秦,成熟于清,從出土的前秦的竹簡可以看出,秦朝已經明確了對官員的考核與處罰律令,設置了御史大夫這個監(jiān)察的官職,并與丞相、太尉并稱為"三公",共同主持國政,開創(chuàng)了監(jiān)察的先河。歷代監(jiān)察御史名稱雖不斷更換,但監(jiān)察百官的職責沒變。紀錄片鑒史問廉觀后感1000字3篇書籍讀后感-名著讀后感-小說讀后感-教師讀后感等-中小學生讀后感。監(jiān)察制度的設立,成就了一大批諫官的美名,如包拯、魏征等。其中韓一良是個悲劇性的諫官,他向皇帝上書《勸廉懲貪疏》,揭露官場賣官鬻爵的潛規(guī)則,可又不敢說出行賄受賄者的名字,本來可以成為"反腐先鋒"的他,因為瞻前顧后而被皇帝免職;清朝的高成齡與他的結局恰恰相反,因反腐而受到皇帝的褒獎,高成齡發(fā)現(xiàn)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搜刮民脂民膏,上書皇帝《耗羨歸公》,被皇帝采納,使國庫銀兩劇增,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監(jiān)察制度是國家治理腐敗的有力工具,是治國治吏的法寶。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會努力使監(jiān)察機構獨立行使糾察、彈劾官員的職權,使官員不敢輕舉妄動。
巡視制度:巡視制度是監(jiān)察制度的延伸和補充,是朝廷派大臣到各地監(jiān)察地方官員是否廉潔稱職的手段,朝廷"官名"為"巡按御史",民間叫他"八府巡按"。舞臺上的巡按御史更是威風凜凜,手捧尚方寶劍,有先斬后奏的權利。于是,民族一聽說有巡按御史來查,就會攔轎喊冤。巡按御史被百姓們視為清廉、權力極大的官員,折射出了百姓對巡視制度和監(jiān)察御史懲治貪腐的期望。
習近平13日上午在中紀委五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在堅持中見常態(tài),向制度建設要長效",他要求,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著重抓好黨內監(jiān)督制度、選人用人管人制度、體制機制改革、國有企業(yè)監(jiān)管制度4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不難看出,抓好制度建設,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相契合。制度與法律相結合,無疑是反腐的治本之策。要打贏反腐這場戰(zhàn)斗,就要用制度建設打造反腐利劍,向一切腐敗行為說不。
2015年反腐將進入"升級版",編制科學、有效、實用的制度"籠子",把官員的權力牢牢關進制度這個"籠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關鍵。以史為鑒,鑒往古今。反腐制度的建設,應該借鑒歷史上的經驗和智慧,扎緊制度籬笆,繃緊官員的神經,堵住讓人乘虛而入的漏洞
鑒史問廉第3集觀后感1000字篇5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來的含義與"廉正"相同——"廉"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們對廉政的理性認識也日益深化。簡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結合與辨證統(tǒng)一。
近年來,廉政教育已深入人心,人人講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我觀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lián)合攝制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fā)。該片縱覽中華民族五千年朝代演進,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視野,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鑒。全片對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進行了充分展示,內涵深厚,立意高遠,氣勢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讀性。從而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設的理論意義和中國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看完后感到就像是聽了一堂不設講臺、不見講師的廉政講座,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和精神營養(yǎng)!我覺得對于我們今天的廉政建設有借鑒和參考的作用。
它揭示的是以民為本、順應民心的傳統(tǒng);是勇于進諫和善于納諫的經驗;是不畏強權、公正執(zhí)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
中國廉政史上,涌現(xiàn)了許多不畏強權、執(zhí)法如山的模范人物與典型事跡,如東漢光武帝時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劉宗周。都為倡導廉政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就一個國家而言,"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則國事衰微。"那么,對于一個學校、一個教師隊伍而言,廉潔同樣重要。
目前,緊跟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步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同大家一道學習了廉政準則,閱讀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畫等書籍,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占據(jù)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并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后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從古至今,廉潔的故事比比皆是。東漢南陽太守羊續(xù)將焦儉送給他的魚懸于室外來拒絕焦儉的再次相贈;北宋包拯立《誡廉家訓》于家中警示后人;周總理穿著樸素,總是將衣服補了又補,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臨終前身上只有8元6 角......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學習這些優(yōu)良的廉潔作風,自覺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用教書的行動詮釋廉潔的含義,用學生的成才續(xù)寫廉潔的故事。那么,作為一個教師而言,雖然沒有腐敗的土壤,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yè)要求我們不僅要廉潔從教,更要把廉潔的種子種到每一位學生的心里,確保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廉潔之花能夠競相怒放。
作為一名教師,廉潔從教就是要嚴格遵守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做到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用真心對待學生,掌握好手中的權利,堅決杜絕用學生成績作為籌碼,獲取非法的利益。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通過言傳身教,向同學們滲透廉潔的思想。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要走向工作崗位,也許會面臨很多誘惑,如何讓他們能夠頂?shù)米√且屡趶椀霓Z炸,就需要教師平時的言傳身教。
廉潔是一種正氣,更是一種風氣,當一個集體里廉潔的風氣盛行時,這個集體勢必會欣欣向榮的發(fā)展。當廉潔的風氣在校園里盛行時,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會更強。作為一名教師,身體力行,弘揚廉潔的正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