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日韩欧美色,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亚洲综合色网站,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色99在线,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古代知識 > 古代十大名將

古代十大名將

時間: 忠文943 分享

古代十大名將

  我國古代十大名將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武安君白起,贊譽者奉其為 戰(zhàn)神 ,批判者斥其為人屠 。下面是學習啦網(wǎng)站為大家整理的古代十大名將,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十大名將

  10 孫臏(戰(zhàn)國·齊): 經(jīng)典之戰(zhàn)——圍魏救趙、馬陵之戰(zhàn)

古代十大名將

  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漢族,孫臏生于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zhèn)、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后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后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fā)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援趙。孫臏提出應趁魏國國內(nèi)兵力空虛之機,發(fā)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棄趙回救。這一戰(zhàn)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于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采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韓國接連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一年后,當魏韓兩軍交戰(zhàn)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才決定派兵出戰(zhàn),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zhàn)場。開始孫臏用減灶的方法,示弱,誘敵深入,龐涓中計,緊追齊軍不舍。孫臏在馬陵道設下埋伏,并在大樹上寫道:“龐涓死于此樹之下!”龐涓領兵到此,看見樹干上的字,知道中了埋伏,急令魏軍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fā),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shù),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后續(xù)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孫臏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yè)。孫臏著有《孫臏兵法》,殘卷傳世。

  9 項羽(秦): 經(jīng)典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彭城之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

古代十大名將

  (前232—前202),項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杰出的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秦末隨項梁發(fā)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zhàn)役巨鹿之戰(zhàn)中以破釜沉舟之決心大破秦軍主力,百二秦關終屬楚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統(tǒng)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四月,劉邦即以項羽殺害楚懷王為口實,在洛陽聚集各路諸侯聯(lián)軍56萬,分路進攻彭城并順利攻下彭城。當時項羽正在攻打齊、趙,項羽聞訊,留部將繼續(xù)攻齊,自率精兵3萬由魯(今山東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領蕭縣,切斷聯(lián)軍退路,隨后,由西向東反攻。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lián)軍,將劉邦所部擠壓于谷水、泅水(位于今江蘇徐州市西)之地。聯(lián)軍自相踐踏,被楚軍斬殺10余萬人,余部向西南山地潰退。楚軍追至靈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殲聯(lián)軍10余萬漢軍逼入睢水,并圍困劉邦,意圖生擒。值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劉邦率數(shù)十騎乘機逃走。此戰(zhàn),劉邦遭到嚴重挫折,諸侯紛紛背漢向楚。項羽以三萬兵力大敗劉邦五十六萬,將騎兵的功效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也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即使最后的垓下決戰(zhàn),也撈了一大筆墊背的。作為一名武將幾乎無可挑剔之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其政治上的幼稚和用人上的失敗使其不能成就霸業(yè),輸于劉邦。

  8 衛(wèi)青(西漢): 經(jīng)典之戰(zhàn)——龍城大捷、收復河朔、漠北大捷

古代十大名將

  (?~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戰(zhàn)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zhàn)七勝,以武鋼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wèi)青善于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極人臣,但從不養(yǎng)士。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從此,衛(wèi)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衛(wèi)青雖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靜,出其不意的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首虜近千人,取得勝利。龍城的勝利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大大鼓舞了漢軍士氣,成為漢匈戰(zhàn)爭的轉折點,為以后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shù)千人。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衛(wèi)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qū))。衛(wèi)青領四萬大軍從云中出發(fā),采用“迂回側擊”的戰(zhàn)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闕(今內(nèi)蒙古杭錦后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lián)系。衛(wèi)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兩王見勢不好,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shù)千人,奪取牲畜數(shù)百萬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qū)。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wèi)青領三萬騎兵出高闕,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萬余人,牲畜達千幾百萬頭。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衛(wèi)青為大將軍兩次領十萬騎兵掃蕩漠南伊稚斜單于大本營。殲敵過萬。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zhàn)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后勤補給兵團,授與衛(wèi)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衛(wèi)青大軍出塞一千多里,與以逸待勞的匈奴單于主力遭遇。面對以弱對強、少對多的逆境,衛(wèi)青命部隊用武剛車(鐵甲兵車)迅速環(huán)結成陣,而后派5000騎兵配合軍陣向敵陣沖鋒。激戰(zhàn)到黃昏時,刮起暴風,塵土滾滾,沙礫撲面,兩方軍隊互相不能見。衛(wèi)青抓住戰(zhàn)機,派出兩支生力軍,從左右兩翼迂回到單于背后,包圍了單于的大營。伊稚斜單于見勢不妙,乘六匹騾馬與數(shù)百隨從突圍逃跑,群龍無首的匈奴軍也隨之潰散逃命。衛(wèi)青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掩殺陣斬萬余人,追襲二百余里,一直前進到真顏山趙信城(今蒙古烏蘭巴托市西)。漠北之戰(zhàn)被列入'中國歷史十大戰(zhàn)役’,也是衛(wèi)青以弱勝強,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元封五年,長平侯衛(wèi)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茂陵東北。謚號為'烈’。

  7 李牧(戰(zhàn)國·趙): 經(jīng)典之戰(zhàn)——大破匈奴、連破秦軍

古代十大名將

  (?-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漢族,戰(zhàn)國時期趙國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將領,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戰(zhàn)功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后以抵御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并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平生未嘗一場敗仗,和其他戰(zhàn)國時期武將不同,他的最輝煌成績乃是和北方侵略者的戰(zhàn)斗,其抗擊匈奴所取得的成績,后世之衛(wèi)青霍去病也不及。一戰(zhàn)打敗單于主力,殺死十余萬匈奴騎兵,匈奴元氣大傷,此后十幾年都不敢靠近趙國。后來和秦軍作戰(zhàn),兩次擊潰秦軍,連王翦都不能在他手上占到任何便宜。公元前309年,趙惠文王便派李牧帶兵獨當北部戍邊之責。李牧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在匈奴來路埋下奇兵,兩翼包抄的一萬三千名趙軍騎兵仿佛兩把鋒利砍刀,輕松的撕開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軍陣,在轉瞬間扼住10萬匈奴騎兵命運的咽喉。一整天的會戰(zhàn)很快演變成一場對匈奴的追殲屠殺。十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匈奴單于僅帶了少量親隨倉皇逃竄。李牧大敗匈奴之后,又趁勝利之勢收拾了在趙北部的匈奴屬國,滅襜襤、破東胡,收降林胡,迫使單于向遙遠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憂患。在這次取得輝煌勝利的戰(zhàn)役以后,懾于趙軍之威,過了十幾年,匈奴兵還不敢來入侵趙的邊境。李牧也因此成為繼廉頗、趙奢之后趙國的最重要的將領。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后將李牧殺害;3個月后趙國即滅亡。

  6 郭侃 (元): 經(jīng)典之戰(zhàn)——橫掃中亞、攻陷巴格達、大破十字軍

古代十大名將

  (?~西元1277年?),字仲和,華州(今陜西省渭南縣)出身。是中國向西最遠的將領。1253年他隨后跟從宗王旭烈兀西征,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1256年渡過阿姆河。侵入波斯領土的第一個關口鸞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間席卷全西亞的回教伊斯瑪伊教派暗殺教團的根據(jù)地。直到巴格達的攻防戰(zhàn)為止,他總共攻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他有時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展開奇襲,有時則布下伏兵,被稱為不費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勝將軍。1257年十二月,郭侃隨旭烈兀進攻黑衣大食國首都巴格達,破其兵七萬,屠西城,又破其東城,哈里發(fā)木思塔辛上船逃跑,見到河上有浮橋阻攔,就自縛投降。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達在決死的防衛(wèi)戰(zhàn)中陷落,有503年歷史的黑衣大食王朝至此滅亡,結束了回教教主政權。其將紂答兒逃走,郭侃追擊,于暴雨中斬紂答兒,又陷三百余城。在攻陷了巴格達后,夫拉可汗并沒有停止西進。又西行3000里,到天房(即沙特),其將住石來偷襲,郭侃大敗之,巴兒蘇丹降,下185城。1260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收富浪(即Frank,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對歐洲人的總稱。此處指的應該是當時由基督教騎士團控制的塞浦路斯),這時的西方世界正是處于十字軍東征的時代。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馬,然后北上侵人了小亞細亞半島。郭侃勸降富浪的首長兀都算灘、加葉算灘、阿必定算灘等人,到石羅子,敵軍前來抵抗,郭侃直出掠陣,一鼓就擊敗敵軍,換斯干阿答畢算灘降。到賓鐵,郭侃以奇兵襲擊,大敗敵軍,加葉算灘降,又破兀林游兵四萬,阿必丁算灘大驚,前來歸降,得城120。向西南走到乞里彎,忽都馬丁算灘來歸降。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陣前。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乃至對手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郭侃有勇有謀,擅長使用火炮。郭侃入史主要是他作為一個漢人遠征阿拉伯地區(qū)并且百戰(zhàn)百勝的傳奇式經(jīng)歷。郭侃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國式的城、伊斯蘭式的城和西歐式的城(敘利亞的十字軍小國),郭侃行軍有紀律,常于野外露宿,暴風雨時也不入民舍,軍隊所至皆興課農(nóng),吏民畏服。除了向即位的元世祖獻策建國號與置國都之外,也曾進言制壓南宋之事。累積戰(zhàn)功而達萬戶之位,并因制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于在職一年余之后去世。

  5 司馬穰苴(春秋·齊): 經(jīng)典之戰(zhàn)——擊退晉、燕聯(lián)軍

古代十大名將

  即田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苗裔,齊田氏家族的支庶。司馬穰苴是繼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大夫晏嬰向景公推薦穰苴,景公即委任穰苴為將軍,率兵去抵御燕、晉之師。第一天他就殺了監(jiān)軍莊賈樹立威信,三軍戰(zhàn)士皆振栗。奇跡的是,晉燕兩軍看到司馬穰苴的軍隊來之后,從兩個方向迅速撤退,實現(xiàn)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解除了齊國的危機。司馬穰苴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后世稱司馬氏。后因齊景公聽信讒言,司馬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郁發(fā)病而死。由于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yún)s影響巨大,司馬遷贊曰:“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其實孫子的某些見解,就源于田穰苴的軍事思想。如“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孫子將這句話寫進了《孫子兵法》,遂使之成為軍事格言而婦孺皆知。

  4 吳起(戰(zhàn)國·衛(wèi)) : 經(jīng)典之戰(zhàn)——滅陳亡蔡

古代十大名將

  (約前440年—約前381年),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漢族,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通曉兵家、法家、儒家諸家思想。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nèi)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齊攻魯,相傳吳起殺妻 (齊人)求將,大破齊兵。然終被魯穆公猜疑,聞魏文侯下詔求賢,遂奔魏任將,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yè),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鎮(zhèn)守西河期間,強調(diào)兵不在多而在“治”,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勁之師。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即進擊敵軍的材士以明法。甘與士卒同勞共苦,衣食與俱,相傳親為士卒吮疽,深得軍心。后遭魏大夫王錯的讒害,被迫離魏,楚悼王久聞其聲名,任之為宛(今河南南陽)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變法圖強。爾后率軍南攻百越,進至洞庭、蒼梧(今廣西梧州)一帶,北勝魏,西卻秦,使楚之兵威盛于一時。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變法因過于倉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吳起亦于同年被楚貴族射殺并車裂。后世把他和孫武并稱為“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歷史上和孫武孫臏齊名。但其貪而好色,以及殺妻給自己的形象打了折扣。

  3 白起(戰(zhàn)國·秦): 經(jīng)典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古代十大名將

  (?—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后。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后,故又稱公孫起。戰(zhàn)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陜西眉縣常興鎮(zhèn)白家村)人,白起號稱“人屠”,“死神”,在他手上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100萬,約占但是全國人口的10%,雖然不及后世的耿弇(大約屠了全國30%),但是其作戰(zhàn)風格高于后者。光是長平之戰(zhàn)的40萬冤魂,后世沒有一次屠殺能夠趕上。也是他,奠定了秦統(tǒng)一六國的偉業(yè)的基礎。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zhàn)法全殲韓魏聯(lián)軍于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zhàn))。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jù)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靳聯(lián)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趙,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于陳。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lián)軍以救韓,華陽之戰(zhàn)中,大破聯(lián)軍于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zhàn),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即徑城之戰(zhàn),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四十六年,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楚襄王六年,秦國以白起為將攻韓伊闕(又名龍門,在今河南洛陽市南),斬殺韓軍24萬。楚襄王二十年,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東南)、西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襄王二十一年,秦攻占楚國巫、黔中郡。經(jīng)過秦國一連串的打擊后,楚國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滅亡。公元前262年,秦趙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白起采取后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zhàn)法,將趙括率領的趙軍截成三段,趙兵斷糧四十六天,饑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zhàn),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長平之戰(zhàn)后,白起被秦王猜忌,賜死而亡。白起的作戰(zhàn)指揮藝術,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發(fā)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針對敵人發(fā)起進攻。白起被后世譽為“戰(zhàn)神”。

  2 李靖(隋末唐初): 經(jīng)典之戰(zhàn)——平蕭銑、平江南、滅東突厥、反擊吐谷渾

古代十大名將

  (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zhèn)涞闹娛录?,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風塵三俠之一,唐肅宗把他列于歷史十大名將之一。后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很多載入史冊的教科書戰(zhàn)役都是出自他之手。武德元年(618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膽識和謀略,取得了唐平蕭銑之戰(zhàn)的勝利。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輔公祏舉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李績等七總管東下討伐。李靖運籌帷幄,判斷準確,很快地平定了輔公祏的反叛。貞觀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fā)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李靖率軍一路攻至陰山,滅亡東突厥。自隋朝以來,突厥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滅了東突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與太宗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并間接導致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東羅馬帝國的滅亡。貞觀八年(634年),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朝廷決定興兵反擊。老將李靖主動請纓,率軍經(jīng)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zhàn),平定了吐谷渾,并向京師告捷。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唐太宗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1 孫武(春秋·齊): 經(jīng)典之戰(zhàn)——西破強楚

古代十大名將

  (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領兵打仗,戰(zhàn)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zhàn)五捷,率兵3萬打敗60萬楚國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孫武到了吳國,被伍子胥引薦給吳王闔閭,通過斬姬練兵,取得了吳王的賞識。在伍子胥,孫武的治理下,吳國的內(nèi)政和軍事都大有起色。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三年),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鐘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吳王準備攻楚,孫武認為“民勞,未可。”請再等待。伍子胥則提出疲楚的戰(zhàn)略,建議把部隊分為三軍,每次用一軍去襲擊楚國的邊境,“彼出則歸,彼歸則出”,用這種“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誤之”的戰(zhàn)法來疲憊楚軍,消耗楚的實力。闔閭采納了這個意見,反復襲擾楚國達六年之久,使楚軍疲于奔命,為大舉攻楚創(chuàng)造了條件。公元前506年,吳國攻楚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孫武與伍子胥佐闔閭大舉攻楚,直搗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孫武等人協(xié)助闔閭制定了一條出乎楚國意料的進軍路線,即是從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陸,再乘楚軍北部邊境守備薄弱的空隙,從著名的義陽三關,即武陽關、九里關、平靖關,直插漢水。吳軍按照這一進軍路線,順利地達到漢水,進抵楚國腹地。楚軍沿漢水組織防御,同吳軍隔水對陣。由于楚軍主帥令尹子常擅自改變預定的夾擊吳軍的作戰(zhàn)計劃,為了爭功,單獨率軍渡過漢水進攻吳軍,結果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戰(zhàn)敗。吳軍乘勝追擊,5戰(zhàn)5勝,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孫武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jīng)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

看了“古代十大名將”的人還看了

1.中國古代十大名將

2.古代十大將軍

3.中國古代十大元帥

4.歷史上文武雙全的十大名人

5.三國歷史上十大猛將

29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