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愎自用成語故事
剛愎自用成語故事
成語是漢語詞匯的特殊形式,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剛愎自用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剛愎自用成語故事的典故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時期),楚國打進鄭國,鄭襄公裸體牽羊迎接楚莊王,并苦苦求饒,取得了楚王的同情。當年夏,晉國派軍隊救援鄭國。晉軍南下,兵臨黃河時,聽說鄭國已經(jīng)同楚國媾和,晉軍中軍主帥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國軍隊回國后,再出兵攻打鄭國,討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行”,并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敢、文臣武將盡力的關系。現(xiàn)在失去了諸侯(指鄭國背叛晉國親向楚國),不奮勇當先,不能說是盡了力。有敵人不去攻打,不能說是勇敢。要是由于我們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還說道:“率軍出征,遇到強敵而退卻,這不是大丈夫的氣概;擔任軍隊統(tǒng)帥,而終非大丈夫,唯有你們能做得出,我辦不到”于是他率領所屬部隊渡過黃河,繼續(xù)前進。荀林父的部將根據(jù)這一形勢,分析進和退的得失利害關系,最后一致勸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國軍隊想北上,到飲馬黃河時再回國。聽說晉軍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國。其寵臣伍參想戰(zhàn),而令尹(官名)孫叔敖則不想戰(zhàn),并說:“去年打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zhàn)爭。戰(zhàn)而不勝,您伍參的肉夠吃的嗎?”伍參說:“如果這次打勝了,就足見您孫叔敖?jīng)]有謀略了;不能戰(zhàn)勝,我的肉將在晉軍之手,還能吃得上嗎?”令尹轉(zhuǎn)車反旗,伍參對楚王說:“晉國現(xiàn)在從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執(zhí)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tǒng)帥(指中軍、上軍、下軍之首領)想統(tǒng)一行事也難以辦到,就是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tǒng)一的上級,大家聽誰的?這一仗,晉軍必敗。”楚莊王無奈只好命令令尹調(diào)轉(zhuǎn)戰(zhàn)車向北,駐扎于管地以待晉軍。
剛愎自用成語故事的啟示
楚國大夫伍參看清楚了形勢,建議可以消滅晉軍而出兵,后來果然大獲全勝。剛愎自用這個詞描述的是一個人過分自信,完全聽取不了別人的意見,十分固執(zhí)。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銅墻鐵壁鑄成的思想,油鹽不進,水潑不進,任何人的談話,都聽不進。
剛愎自用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gāng bì zì yòng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解釋】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zhí);自用:自以為是。指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聽不進一點兒別人的意見。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十分固執(zhí)自信。
【近義詞】我行我素、 自以為是、固執(zhí)己見、師心自用、狂妄自大
【反義詞】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博采眾長
【年代】古代
【謎語】老王這個人太~,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剛愎自用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2.剛愎自用的典故
7.寓言故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