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間小故事
山東民間小故事
作為一種口述文學(xué)形式,民間故事是由故事文本、作者(講述者)、讀者(聽眾)、講述語境等諸多要素共同建構(gòu)而成的。全國那么多省份,每個省份都有屬于自己的民間故事,山東民間故事你聽過哪些?下面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山東民間小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山東民間小故事篇1:山東爺和絳河橋
屯留縣境內(nèi)的絳河橋,以羿神射日的傳說而著稱于世,又以上黨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而名揚四海。過去山上的廟宇眾多,香客如云。原來這和山上供奉的山東爺有關(guān)。山東爺即三峻爺,就是被宋徽宗時封為靈貺王的羿神。
老爺山下有個余吾鎮(zhèn),長期以來一直是上當(dāng)?shù)貐^(qū)的交通重鎮(zhèn),是潞安府到太原的必經(jīng)之路,鎮(zhèn)北端有座明代門樓,至今仍保留著“三晉通衙”的大字。出縣城往北去必須經(jīng)過絳河。當(dāng)時,河道寬大,水流湍急,涉水不便,擺渡困難,山東爺想造福一方,在絳河上建一座橋。
住在石圪節(jié)(原屬屯留管轄)的老奶奶聽說山東爺要在絳河上建橋,不相信他能成功。因為方圓幾十里以內(nèi)根本沒有石頭。她就和山東爺打賭說,你要能在絳河上一晚上建一座橋,我就能一晚上蒸三擔(dān)三斗米的糕。誰贏了誰就是屯留最大的神。約定之后山東爺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工作。他先是揮著趕山鞭從老爺山趕來一群石頭。老奶奶卻并不動手,而是暗中偷看山東爺如何建橋。開始她看到山東爺趕著一群羊,可是到了河頭村附近,她才看清是一群石頭。但她還是不相信山東爺能在一夜之間建成這座橋,到了丑夜時分,山東爺已建好了六孔橋的基礎(chǔ)和三孔石橋。老奶奶這時急了眼,就躲在七星臺(屯留八景之一,故址在絳河北岸丘嶺上)后學(xué)了三聲雞叫。山東爺一聽雞叫,心想可能要輸了,于是就把剩下的石頭丟到河頭村,獨自跑到了老爺山。他氣喘吁吁地跑到老爺山休息了一陣后,才看見東方漸漸由昏黑變白,他心知上當(dāng),再返回去繼續(xù)建橋已來不及。老奶奶在學(xué)了雞叫后悄悄溜到了石圪節(jié)的山上。山東爺?shù)热粘龊笫謿鈶?,就跑到石圪?jié)一個耳光把老奶奶打成了歪脖子。據(jù)說石圪節(jié)的老奶奶從那以后就一直成了歪脖子,再也扭不過來了。所以多少年前的絳河橋一直只有三孔橋眼,后來的三孔是后建的。1946年發(fā)大水曾把原橋沖毀一孔,而橋基絲毫無損,在人民子弟兵的幫助下,屯留人民在舊址上補建了六孔,半個多世紀(jì)以來,再也沒有沖毀過,屯留人民為了紀(jì)念當(dāng)年犧牲的子弟兵,把它稱為烈士橋。
山東爺回到老爺山后,深居簡出,很少露出行藏。只是每年春天,天氣大旱時就從山里送出一股烏云,行云密布,滋潤著十里八鄉(xiāng)。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遇到什么難事就到山上進(jìn)香,請求布施,往往有求必應(yīng)。后來屯留、沁縣、襄垣、沁源的老百姓都到老爺山來祈禱,也是有求必應(yīng)。山東爺不僅成了屯留境內(nèi)最大的神靈,且聞名上黨,惠及萬民。山東爺還以他的憨厚,接納了各路神仙,老爺山上的廟宇眾多,儒、道、釋三教齊聚,恐怕不僅是山東爺?shù)母7郑彩峭土羧松屏?、厚道的證明。
現(xiàn)在的屯留人,正在加速老爺山的建設(shè),這是縣委、縣政府挖掘屯留文化底蘊,加快經(jīng)濟(jì)建設(shè),振興屯留的重大舉措。屯留的山水將更美,屯留的人將以更大的熱情歡迎八方朋友。
山東民間小故事篇2:借年
古時候有個書生王漢喜,因家境貧寒,大年除夕,奉母命到未來的岳父家借年去。漢喜來到岳父家院內(nèi),看到上房全家正歡度新年,深感自己處境寒酸,正自慚形穢,徘徊不前,突聞有人走來,無處可躲,慌忙中誤入未婚妻愛姐閨房回避。
恰巧來人正是愛姐和陪她一同回到閨房安歇的嫂子。愛姐回到閨房,因思念貧困中的未婚夫,不免悶悶不樂,善良的嫂子對愛姐這種處境深表同情和關(guān)懷,她想盡辦法使愛姐愉快,并答應(yīng)愿意成全小姑的婚事。善于體貼人的嫂子,怕小姑大年除夕一人孤單,意欲陪同小姑入寢。
此時躲避在暗處的漢喜暗暗著急,幸虧愛姐婉言拒絕嫂子的好意,才解脫了漢喜一場虛驚。愛姐送嫂子出門,漢喜本想乘機(jī)溜走,不料愛姐很快轉(zhuǎn)回房內(nèi),漢喜只好重又隱身暗處。愛姐回到屋內(nèi),面對銀燈懷念起未婚夫,無限幽怨襲上心頭。正當(dāng)愛姐獨自哭訴自己的心事,卻感動了隱身暗處的漢喜,他不自覺地從暗中走出。
愛姐聽到另有哭泣,大吃一驚,驚魂稍定,才認(rèn)出這人正是自己所思念的未婚夫。愛姐問明漢喜來意,知道他是來借年的,便欣然把年貨和銀子贈給漢喜。漢喜得到這些東西早已心滿意足,同時天色已晚,便要告辭。但愛姐卻執(zhí)意要漢喜喝辭歲酒。不想二人正喝辭歲酒互談終身大事時,嫂子在窗外早已看清室內(nèi)情景。嫂子有意戲弄二人,便在窗外喊愛姐起來下餃子。
屋內(nèi)二人立即驚作一團(tuán),手足無措,漢喜無奈,只好藏進(jìn)衣櫥內(nèi)。其實善良的嫂子早已有意成全二人,她明知漢喜藏在屋內(nèi),愛姐卻故作正經(jīng)死不承認(rèn),嫂子只好打開衣櫥將漢喜拉出。愛姐和漢喜在嫂子戲弄之下,窘態(tài)百出,無地自容。最后,這一對思念已久的未婚夫妻,終于在嫂子的關(guān)懷和支持下,結(jié)成百年之好。
山東民間小故事篇3:朱元璋血洗山東的傳說
相傳朱元璋的母親是今山東省萊西市店埠鎮(zhèn)寨西頭承興寺的尼姑,有一天,她在正在做飯,突然有一只喜鵲闖進(jìn)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么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錯了。”朱母一邊說,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臺,以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xiàn)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朱老媽呀,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嘛,你干嗎還生氣呀?現(xiàn)在好了,你說二百七十六年就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后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后來大沽河發(fā)大水,她隨波漂零于安徽鳳陽,后生下朱元璋。不久,其母死,朱元璋乞討來山東尋根。呼人拜問,人皆亡之。朱元璋尋覓無緣,屈念歸舟。待其鸞旗龍廷,便嫉恨山東夷祖之仇,遂令大將徐達(dá)血洗山東,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殺光,狠狠地出了當(dāng)年的一口惡氣,以至造成了荒無人煙,不得不從外地移民。
山東徐、鮑兩姓族譜,幾乎一字不差地記有下列文字:"自大明洪武即位,常遇春將軍率花馬軍平山東道,平而復(fù)起者再三,于是赫然斯怒,所過州縣無論盜賊良賤,概行誅戮,雖有存焉,然百不一二,是以地廣人稀……。" 1988年版《蓬萊縣志》中記載了朱明軍隊對山東全境的大屠殺:“元末明初,山東為元明爭奪要地,明將常遇春血洗山東,山東半島人口被殺戮殆盡,殘存土著極微。”為什么血洗山東的大屠殺在官方檔案里幾乎沒有任何蹤影呢?想一想朱元璋對文武百官的集體大屠殺和長達(dá)數(shù)十年的文字獄就可以明白個中緣由。另外,明初從山西到山東的大移民也足以說明事實,至今山東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家是在山西大槐樹下。如果有人去世,墳?zāi)苟汲髂希⑶疫€有“送盤纏”的習(xí)俗(即燒上紙錢、紙馬、香燭等),火化后,口稱“光光大路朝西南!”意思是讓死者的魂魄騎著馬帶著盤纏回歸老俗稱“小云南”的老家。
小云南到底指哪里?一說是云南。有考證,明初中原已經(jīng)統(tǒng)一,云貴高原仍被元朝占據(jù),不但屢招不降,而且屠殺使者,朱元璋決計討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為將軍、藍(lán)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兵30萬討伐云南,分遣都督胡海統(tǒng)兵3萬,趨烏撒,自將大軍趨貴州。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搗烏撒,元軍暫時退卻。傅友德下令在烏撒筑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剛一備好,元軍引兵復(fù)至,由此展開一場慘烈的“烏撒之戰(zhàn)”。烏撒為明代地名,在云南、貴州交界一帶,即現(xiàn)在的云南鎮(zhèn)雄及貴州威寧縣境內(nèi)。明代初年,倭寇不斷侵?jǐn)_山東沿海地區(qū),為防倭寇侵襲,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東設(shè)置衛(wèi)所,這些衛(wèi)所需屯兵把守,明朝即從烏撒衛(wèi)等地調(diào)兵。烏撒衛(wèi)調(diào)兵至山東鰲山衛(wèi)。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輝祖奉命建鰲山衛(wèi),率兵調(diào)防山東。數(shù)百年過去了,他們一直沒有忘記祖宗,世代口傳,仍稱自己來自“小云南”。因為很少有文字記載,隨時間久遠(yuǎn),“小云南”出處就湮滅成了千古之謎。
明萬歷版《即墨志》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縣人口為一萬三千四百八十戶,十二萬六千八百人。這其中鰲山設(shè)衛(wèi)后一次性自云南遷來軍戶就達(dá)七萬余人,占當(dāng)時即墨總?cè)丝诘陌俜种€多,而這些軍戶以鰲山衛(wèi)為中心分屯在即墨東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島市區(qū)。明代,鰲山衛(wèi)是即墨的政治、軍事中心,自云南遷來的軍戶,集居在這一地區(qū),為不忘云南故地又區(qū)別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稱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
另一說法是指山西洪洞縣,因洪洞縣在羅云山之南,當(dāng)?shù)厮追Q“小云南”。據(jù)《洪洞縣志》載:“羅云山,在縣西40里,自汾西縣迤邐而南,歷縣境60里”。山西太原以北,帶云字的地名山名多達(dá)22處,如云川縣、云中郡、云內(nèi)州、云陽郡、云州、云岡等。經(jīng)過實地考察,不難看出,先民所回憶的移民之源“小云南”,實是古云州之南,山西云中以南,今洪洞、太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
三說“小云南”指河南固始縣。宋、元、明時期,當(dāng)?shù)赜幸辉奇?zhèn),人們口傳“小云南”,又因固始縣地處“豫南”人們口頭誤傳為“云南”。
不管小云南是哪里,還是說朱元璋移民的傳說吧!
由于山東荒無人煙,朱元璋不得不實行大移民政策,但聽說山東地帶鬼哭狼嚎,紅頭蒼蠅咬著人便死,誰也不愿意到山東來。
盡管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移民墾荒的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但人們依然是“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因此,明初移民更多的還是采取招誘、征派的強迫方法,這便有了下面的民間傳說:明初移民時人們誰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這時政府廣貼告示,欺騙百姓說:“不愿遷移者,到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天內(nèi)趕到,愿遷移者,可在家等待。”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紛紛趕往古大槐樹下,晉北人來了,晉南、晉東南的人也來了。第三天,古大槐樹四周集中了十幾萬人,他們拖家?guī)Э?,熙熙攘攘,暗中禱告上蒼,祈求保佑他們平安無事。突然,一大隊官兵包圍了大槐樹下手無寸鐵的百姓,數(shù)員武將簇?fù)碇粋€官員,那官員大聲宣布道:“大明皇帝敕命,凡來大槐樹之下者,一律遷走。”這道命令好似青天霹靂把人們驚呆了,不久人們醒悟過來,受騙了!人們哭喊叫罵,呼兒喚女,哭爹叫娘,但一切都無濟(jì)于事,官兵強迫人們登記,發(fā)給憑照,每登記一個,就讓被遷的人脫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腳小趾上砍一刀作為記號,以防逃跑,人們的哭聲驚天動地,至今,移民后裔的腳小趾甲都是復(fù)形,據(jù)說是砍了一刀的緣故。(腳趾甲復(fù)形,還有另一種傳說:兒子被遷外地,留在家里的老母心疼孩子,生離死別之際,匆忙把孩子的小腳趾甲咬成兩瓣,留作記號,以備將來查找。后來就代代遺傳,小腳趾甲便成了復(fù)形)。
官兵強迫百姓登記后,為防止逃跑,把他們反綁起來、然后用一根長繩聯(lián)結(jié)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xiāng)”。至今移民后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xiāng)。由于移民的手臂長時間被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xí)慣了,以后遷民們大多背著手走路,其后也沿襲了這種習(xí)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于長途跋涉,路上就經(jīng)常有人大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shù)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于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解手”就都明白了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看過“山東民間小故事”的人還看了:
1.山東民間故事
2.民間小故事大全
5.中華民間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