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故事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都是圍繞著歷史背景、歷史影響、重要事件、事件時間等來強行記憶,這很容易使歷史課堂變得枯燥無趣,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文化歷史故事。
文化歷史故事1:瘋子嚴少陵趣事
清朝光緒年間,中山石岐有位文人,姓嚴名少陵,他飽讀詩書,曾設館授徒,人人稱他為嚴老師。嚴少陵曾到廣州考舉人,落第后深受刺激,致使神經(jīng)失常,終日癡癡迷迷。穿一件滿布油漬的長衫,滿臉胡須,披頭散發(fā),但仍舊穿鞋著襪,終日在石岐街市踱來踱去,靠乞食度日。
每年春節(jié),他一定在街上看各家門口貼出的對聯(lián),看到好的他就低頭沉思,看到不好的他就哈哈大笑離去。
有一次,嚴少陵在街上乞食,有間店鋪的店主想考考他的文采,就在飯店買了一碗香噴噴的雞肉飯,擺在桌子上,請嚴少陵入鋪坐定。店主對嚴少陵說:"你作對工整,能否用鋪名對鋪名,作一對聯(lián),合平仄就將這碗飯給你吃。"嚴少陵要了一枝筆,一張紙,提筆慢慢地寫了一副對聯(lián):
六安茶,香過丁財貴。
福壽藥,吃了永平安。
對聯(lián)內(nèi)的"六安"是茶葉鋪,"丁財貴"是專售香燭的店鋪,"福壽"原名"福壽堂"是藥材店,"永平安"也是出售中成藥的店鋪。店主無話可說,只得讓嚴老師吃那碗雞肉飯。
還有,一次,有人叫嚴少陵以庵寺名字作對頭,以祠堂名字作對尾,作了一副對聯(lián);
眾母洗白衣,無量隱泉,只見寶蓮浮水面。
三公游蒼圃,知非奇隱,重看青海過歧洋。
對聯(lián)內(nèi)的"眾母"、"白衣"、"無量"、"隱泉"、"寶蓮"是當時的庵寺名。"三公"、"蒼圃"、"知非"、"奇隱"、"青海"是當時的祠名。
有農(nóng)民對嚴少陵說:"你這么好的文采,能否把石岐的街巷從一到十按順序說出來?"嚴少陵隨口說出:
一天門二門產(chǎn)(坎)三級石四方井五兜榕陸家巷七仙街八卦巷九(菲)菜園十王庵。還有一副對聯(lián),是他神經(jīng)失常之前寫的,以當時香山縣的地名輯成:
三灶無柴,葫尾大兜燒破鑊。
四門有炮,中心小引彈長江。
三灶(現(xiàn)屬珠海市)、朗尾、大兜、破鑊、四門、中心、小引、長江,均為中山的村名。
嚴少陵沿街乞食的時候,身邊只帶一對筷子,從不帶碗。有人問他為何不帶碗?他說我的碗是四季碗。原來他春季取椰菜葉,夏季取蓮葉,秋季取蕉葉,冬季取生菜葉來包飯吃。
文化歷史故事2:"詩門狗子"龔半倫
寫下"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不僅才學出眾,而且憂國憂民,非常愛國。他曾著文指出:"英夷最為狡猾奸詐,你拒絕他,他就要求開關(guān)通商,而你一接近他他就蠶食毀害你的家國。"應該說他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對于英國這個殖民主義大國的野心,看得最為清晰。當林則徐到廣東禁煙,他不但賦詩壯行、鼓舞士氣,還出謀劃策,多所建言。他哪里想到,他的兒子龔半倫偏偏當了英國殖民主義者的謀主,做出出惡主意并引領(lǐng)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無恥行徑,被人視為漢奸。凡讀近代史知道了這個詩壇翹楚的兒子的行徑,無不切齒痛罵??梢赃@樣說,中國有漢奸以來,這應該是最為十惡不赦的一個。
龔半倫,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半倫是他晚年人們送他的號。所謂"半倫",是指其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守著一個小老婆,五倫去了四倫半,所以叫半倫。他生性冷僻少言寡語,好邪游狎妓。中年落魄賣書為生。龔自珍死后,龔半倫就拿出他的文稿,隨意改動。每當改稿之時,都預先將其父的靈牌放在桌上,每改動一字,都用竹鞭敲擊靈牌道:"某句不通,某字不通。因為你是我的父親,我才為你改正,使你不致欺蒙后人。"他和妻子十多年同城而居,龔半倫卻從不和她見面,也不聞不問。他的兩個兒子,偶爾去看望他,他就大聲斥罵孩子,把他們趕走。他和他的同母弟龔念瓠,也是多年不來往,形同路人。晚年的龔半倫窮困潦倒,卻依然揮霍放誕,和往日沒什么兩樣。當時李鴻章剛好也在上海,可憐他的境遇,便每月派人送去二百兩銀子。拿這二百兩銀子,龔半倫照樣吃喝嫖賭。后來不知通過什么關(guān)系,結(jié)識了英國公使維特瑪,被威氏招到幕府,周旋于旅居上海的外國人中,洋人皆稱他龔先生。
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龔半倫為了趁亂撈取好處,發(fā)國難之財,竟對英軍匯報說:"大清國的精華,值錢的東西,都在圓明園。"自告奮勇,將聯(lián)軍引進圓明園,并且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金寶重器而歸。
我們不妨看看這些史料記載:
"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半倫名橙,字珍子,為人好大言,放蕩不羈,窘于京師,輾轉(zhuǎn)至上海,為英領(lǐng)事紀室。及英兵北犯,龔為響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章炳麟《檢論》;
"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清史大觀》卷一;
"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咸豐十年八月癸亥諭
后來,他將這些寶物的百分之一,運到上海變賣,用作嫖資,狂嫖濫嫖,結(jié)果梅毒侵入了大腦,發(fā)狂而死。
冒鶴亭《孽?;ㄩe話》中記載,英國公使威妥瑪在禮部大堂議和時,龔半倫也赫然在座,席間對大清的談判代表恭親王奕欣百般刁難。恭王氣憤不過,質(zhì)問他道:"你世代受國家恩惠為什么今天卻在這里為虎作倀?!"誰知龔半倫并不尷尬,反而厲聲說:"我現(xiàn)在靠外國人糊口,朝廷于我有什么關(guān)系?!"
不幸暴卒的龔自珍,更恨的未必是那鴆死他的情敵,而是他那無可救藥的人渣兒子,借帝國主義之手,將圓明園夷為平地!可憐他九泉之下,仍熱血沸騰的志士之心,卻因這漢奸賊子而蒙羞。
文化歷史故事3:屈原的故事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的事跡,主要見載于司馬遷的《史記》。根據(jù)《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誕生于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為實現(xiàn)振興楚國的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后,轉(zhuǎn)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jié)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后,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jié)為婚姻,以求暫時茍安。由于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并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jīng)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看了文化歷史故事的人還看了:
4.有趣的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