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
一則寓言說: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一只大鎖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棒奇怪地說:“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鎖的心?!?/p>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學生,那些任性的特殊學生。作為老師,一個班主任更應該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體察他們的內在需要,鑄一把“心匙”,去開啟他們的心門!
去年剛接手的這個班級有一個著名的“游戲三人幫”,為首的是何苗,長得人高馬大,外號“河馬”。不守紀律,不愛學習,脾氣暴躁,喜歡用拳頭說話,是出了名的刺頭,所有的老師都感到頭疼。這家伙換了新老師也不在乎,依舊吊兒郎當,更過分的事是,他上來就給老師一個下馬威!
第一節(jié)課他就遲到了,上課大約5分鐘以后,他才搖頭晃腦的從樓梯上過來(我們班正對著樓梯口),一言不發(fā)就往教室里走,這個時候如果批評他或者追問他遲到的原因,他很可能會和老師打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不好收拾。于是我假裝不認識他,把他叫住了,說:“這位同學,你走錯教室了”!
他楞了一下說:“沒有?。∥揖褪沁@個班的”!
“是嗎?”我向他伸出手,“我是你們的新班主任,叫我陳老師或者老陳都可以,很高興認識你!”
他突然哆嗦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左顧右盼了一會才把手伸過來。
這一節(jié)課,他很安靜!
下課了,我招招手,讓他幫我把作業(yè)送到辦公室。
因為工作很忙,我就邊批作業(yè)邊和他談話,同時讓他幫助整理一下批過的作業(yè),我發(fā)現(xiàn)他整理的非常好。我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何不用他過剩的精力為班級做點事呢?
我說:“你的手可真巧啊,把作業(yè)整理的又快又好!”
他一聽很高興!
“那你愿意幫老師做事嗎?”
“愿意”他很響亮地回答。
“那好”我說:“我們班的講臺就交給你了,請你幫值日的同學管理好,相信你一定會做得很出色!”
事情正像我預料的那樣,他干得的確很出色,講臺每天都被他收拾得干干凈凈,更讓人欣喜的是他在其它方面也改進了許多。
但是頭疼的問題依然有,學習依然沒有起色,依然喜歡打游戲,雖然游戲三人幫的座位隔的很遠,妨礙不了一下課就聚在一起,有時候上課也眉目傳情。
想讓他們從根本上改變,必須斷了游戲的癮!
一個周末,我悄悄的約見了何苗的媽媽,這是一個看起來干凈漂亮的中年女子,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們夫妻已經(jīng)離婚,禾苗還有一個姐姐跟著媽媽生活。他爸爸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打人,這也是他們離婚的主要原因,禾苗判給了他爸爸,他爸爸經(jīng)常外出,為了方便聯(lián)系,就給了孩子一部手機,他媽媽知道孩子玩游戲,說服不了,又不敢和他爸爸說,怕他沒輕沒重的打孩子。我又約見了他的爸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推心置腹的一番話,竟說的他眼圈紅了,他表示愿意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我把三個孩子的家長聚在一起,開了一個秘密的會議,決定用運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從游戲中擺脫出來,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特點,分別參加了學校的籃球、足球、乒乓球隊,課余時間家長全程陪同,多給孩子關愛,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給予學習上的輔導,只有發(fā)現(xiàn)他們有點滴進步,就大力表揚鼓勵,一個階段下來,孩子們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上課時也能靜下心來,開始聽老師講課。
在班中,只要他們能做的事,我就放手讓他們去做,盡管他們做的不是很好,盡管有的比我親自去做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我還是堅持讓他們去做,打掃衛(wèi)生、收拾教室,黑板報小組定期更換板報內容,從版面的設計到內容的編排,都他們自己決定,我只負責驗收。要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一個學期下來,他們變的活潑可愛了許多,成績也有了起色,他們仍然是三人幫,但是聚在一起,談的不再是游戲、打架,而是中學去哪里上?……
畢業(yè)了,三個孩子每人買了一束鮮花,恭恭敬敬的獻給老師……
孩子的轉變,老師的辛勤付出自不用說,站在后面默默支持的家長也功不可沒,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創(chuàng)造孩子美好的未來!
202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
一、基本狀況
王__,男,10歲,小學四年級生,獨子。父母均為農(nóng)民,大專文化,家庭基本和睦,無老人同住。
二、主要問題
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明顯,伴交往不良,學習成績中下。父母主述:孩子在學校經(jīng)常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而且時有動手發(fā)生,因此同學關系緊張,很少參加團體性活動,顯得不合群。與老師很疏遠,見到老師不會主動打招呼,并且對老師的批評感到反感,會在課堂上與老師爭執(zhí)?;氐郊抑校c父母話很少,并且愛發(fā)脾氣,不允許他人摸他的頭,即使是親戚們寵愛的表現(xiàn),也會生氣。因為經(jīng)常慪氣,所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不喜歡的老師,更不要聽課。作業(yè)不會,也不會問老師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課。因此,學習成績逐日下降。
三、分析與診斷
(一)有關測試結果
1該兒童的確實存在攻擊性和交往不良傾向;
2該兒童的個性偏外向,有"樂群外向"的特點,與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體分
析原因;
3該兒童的智力與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學習潛力,成績下降,應著重思考非智力因素。
(二)成長過程
從小隨父母生活,在幼兒園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溫順,甚至比較膽小,對父母的話很聽。這與父母的性格特點很相似,他們的做人風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經(jīng)常以息事寧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與小朋友團結,不能夠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開。甚至有時并不是孩子的錯,只要有老師說這天王__與某個小朋友"搶"玩具(實際上是后者搶前者的,老師也只是習慣性描述罷了),父母就會再次教導:下次別與小朋友搶,給他算了,你再去玩別的。那時候,王__基本上是個聽話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個小朋友拿繩子去勒王__的脖子,想牽著他走。王想起媽媽說過:脖子
是不能夠被隨便勒的,很危險!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勁很大,一下子搶過了繩子。那個小朋友嚇得跑掉了。據(jù)父母稱,自那以后,他開始象變了個人,開始不斷"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學后,
逐漸變成了老師眼里的"問題兒童"。
其實,就應說,比起同年齡的孩子,王__還是讓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學習上?;旧?/p>
這四年來,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象整理書包之類別的孩子需要父母幫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響,父母都愛看書,所以王__也十分愛看書,小小年紀,已經(jīng)將《水滸》、《三國演義》等名著看過了。三年級前,雖然愛打架,但功課還是中上偏優(yōu),只是到了四年級,換了個班主任,比較嚴格,經(jīng)常叫他到辦公室,于是開始反感,不大聽課,成績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節(jié)班主任課(數(shù)學課)上,明明是他旁邊的中隊長叫他,他才說了一句話,但老師只批評了他,他感到憤憤不平,卻并沒告訴父母,還是父母聽別的同學說的。此刻,他脾氣很大,情緒經(jīng)常很激動,父母問他多了,他就會發(fā)火,大喊大叫,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三)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1攻擊性行為;2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及親子關系);3學習適應性。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jù)兒童的成長經(jīng)歷,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主要是經(jīng)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取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傷害",怕小朋友用繩子勒壞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護性反應。當這種行為的結果滿足了個體"免受傷害"這一需要時,就已經(jīng)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而后又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xiàn),比如:小朋友更厲害的攻擊,老師的不滿等,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的可行性。"勝利"的體驗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極反應所帶來的結果要開心得多。因此,小王__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嘗試,將在觀念中構成這樣的推理: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不必須要躲開,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自我保護"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信息過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對別人無意的碰撞,以為是故意的挑釁,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則是一種"攻擊性行為"。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擊性人格,表現(xiàn)特點即:敏感、多疑、沖動、具破壞性。當然,就王__的現(xiàn)狀及年齡階段,還根本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能夠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xiàn)率的提高,而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另外,王__的"攻擊性行為"里,還有著他特定年齡的好處:一種對"權威"的不滿而發(fā)泄在非權威身上,比如:對老師不公正的不滿,不能或不敢直接沖老師宣泄,而指向同學;一種尋求關注的不當方式,因為"攻擊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擊性"尋求注意,尋求理睬。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也抱了老師處事不公的怨氣,甚至引起了同學的"注意",但這些行為卻也構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不尊重老師、不團結同學……我們說,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交往的基礎是"相互吸引",即喜歡與接納。而應對"攻擊性"的人,誰愿意或誰敢輕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理解的。
當然,王__對班主任老師的不滿,有老師主觀臆斷的職責,需要進一步與老師溝通、澄清,而采取消極的敵對方式,只能更深地強化老師對他的"偏見",更充分地證明了他的"不好",反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至于與父母的關系,就應說小王之所以對父母話少,其一是因為他目前的狀況并不理想,學習、人際都存在問題,肯定父母批評、指責,誰喜歡總聽"壞話"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長經(jīng)歷,大班前父母的處世教育與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結果幾乎相悖。只有孩子認同父母,覺得父母是對的,才會聽話;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推薦。而他們之間卻缺乏這種"溝通",孩子認為父母只會批評自己,并不能給自己"保護",父母則認為孩子不懂事,總出狀況。
3學習適應性:
雖然學習退步了,但其有學習基礎,只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xiàn)。除了以上的行為與人際協(xié)調外,主要是對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干預。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將情緒與學知識分開,以及給予相應的注意力訓練,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齡越小,課堂學習越依靠于對老師的好惡,喜歡這個老師,可能會很專心地聽課,盡可能去表現(xiàn)良好,讓老師喜歡他;反之,則可能不屑一顧,甚至"惡作劇"。因此,務必在認知上明確來學校的目的,在行為上給予用心的推薦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能夠看到:攻擊性行為、人際問題、學習問題等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緊密關系,都有著共同的成長經(jīng)歷等背景。
四、咨詢過程(平均15小時/次)
第一次
目的:1了解基本狀況;2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3確定主要問題;4探尋改變意愿;5進行咨詢分析。
方法:晤談、心理測驗
過程:
1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狀況;
2兒童做CBCL及CPQ測驗,同時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確定咨詢主題;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5將測驗結果反饋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讓父母與孩子理解"為什么會這樣"。
6留相應咨詢作業(yè):(1)"再現(xiàn)"事件:父母與孩子重新討論"老師冤枉"事件,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樣想,想怎樣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能夠順勢引導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與老師去談一次,讓老師增加對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
第二次
目的:1加深咨詢關系;2突破"攻擊性"應對策略。
方法:晤談、仿同法
過程:
1行為契約法反饋咨詢作業(yè):父母與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親與班主任老師談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動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課表現(xiàn)有進步;
2與孩子就"最受歡迎的同學"談"人際交往"問題,找出差異,促進自我覺知;
3初步制定"行為契約",以加強自我控制,并在咨詢室進行演練。
4咨詢作業(yè):(1)父母繼續(xù)"特意"用心評價:只找孩子的優(yōu)點,并至少準備10句好話;
(2)孩子按"行為契約"行事,諸如:不主動打人、不主動罵人、每一天早上對著鏡子笑三下、上課"盯"老師、回到家說"我回來了",出門說"我走了"……
(3)制定反饋表,記錄行為。
第三次
目的:1學會合理評價;2提高自控力;3加強親子交流。
方法:晤談、理情療法、代幣法
過程:
1反饋咨詢作業(yè):"行為契約"完成順利,得到老師表揚,并在某天午餐時有個同學碰了他一下,他也沒有生氣;父母說孩子10好話,讓父母與孩子體驗感受;
2進一步分析行為與情緒、人際的關系,強化"合理觀念",并引導對人對事的合理評價,練習評價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為契約法"為"代幣法",增強親子之間的聯(lián)系。
4咨詢作業(yè):(1)找班主任老師的3個優(yōu)點;(2)執(zhí)行"代幣法",以"代幣"量贏得自己愿望的滿足,諸如:買某本書、去游樂場一次、零用錢等等。
第四次
目的:1鞏固咨詢效果;2發(fā)展學習策略;3增強信心。
方法:晤談、心理測驗法、認知行為法
過程:
1反饋作業(yè):完成順利,繼續(xù)執(zhí)行;
2做學習適應性測驗及智商測驗,肯定其學習潛力,找出學習策略問題;
3訓練"提問法",以提高課堂效率,將注意力集中在學業(yè)上。
4咨詢作業(yè):(1)選一門課,每一天準備好一個問題,帶入課堂,在課上找答案;
(2)收集別人對他的"微笑"與"好話";(3)父母繼續(xù)"代幣"激勵。
第五次
目的:1鞏固咨詢效果;2收束咨詢。
方法:晤談
過程:
1反饋作業(yè):評價"提問"應用,調整提問角度;
2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3基本結束咨詢。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潛力;
4鞏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
五、咨詢效果評價
基本到達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202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