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地榆(拉丁學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是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紡錘形粗壯跟,短柄小葉,紫紅色花瓣,果實包藏萼筒內。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地榆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地榆的功效和作用
1.地榆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因為 地榆性寒,所以說有很好的清火解毒作用,可以用地榆來治療咽喉腫痛和一些口舌生瘡和目赤等病。地榆有很好的涼血止痛作用,特別是對于女性的赤白帶下和瘡癰腫痛的作用很有效,如果被蛇蟲咬傷了也可以用地榆來治療。
2.地榆有很好的消腫斂瘡作用,特別是用來治療惡瘡,地榆也有很好的消酒除消渴作用,對于外傷和一些產婦產后內塞,或者是內漏不止,貧血等都可以用兵地榆。
3.地榆還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地榆用來治療一些出血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說用地榆不治療吐血咯血,衄血,對于排尿出血,排便血或是痔血,或者是血痢和崩漏等都可以用兵地榆。
4.地榆也可以用不治療一些燒傷和燙傷,如果這些傷口出現(xiàn)了感染,或者是紅腫用地榆的治療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地榆的各家論述
1.《綱目》: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則能行血,不可不知。楊士瀛云:諸瘡痛者加地榆,癢者加黃芩。
2.《本草求真》:地榆,諸書皆言因其苦寒,則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熱,俾熱悉從下解。又言性沉而澀,凡人癥患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等癥,得此則能澀血不解。按此不無兩歧,詎知其熱不除,則血不止,其熱既清,則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斂,既能清降,又能收澀,則清不慮其過泄,澀亦不慮其或滯,實力解熱止血藥也。
3.《本經續(xù)疏》:地榆者不治別因之帶下,并不治七傷帶下病之不痛者,惟能稱七傷帶下病止痛,又可見矣。何況血去氣散,風乘虛入而為惡肉,風乘營衛(wèi)之相遭而鼓蕩為汗,金瘡被風而痛不可瘳,不皆為地榆所屬耶?《別錄》之止膿血、諸痿、惡瘡、熱瘡,產后內塞作金瘡膏,皆于《本經》推類言之。惟消酒、除消渴、補絕傷。則其義若別有在者,然氣盛而鼓風入血,何異血虛而風乘以入,風入而更耗其血,何異風入而大耗其津液,風橫梗于氣血之間,何異氣血之不相續(xù),則仍是血虛氣違為根本,風氣攪擾于其間乃為病,而治之以化風氣為生氣,致氣血使調和得巽而相入矣。
4.《本草選旨》: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斂血,則同歸、芍。以之清熱,則同歸、連。以之治濕,則同歸、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則同歸、萸。以之溫經而益血,則同歸、姜。大抵酸斂寒收之劑,得補則守,得寒則凝,得溫暖而益血歸經,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5.《本草正義》:地榆苦寒,為涼血之專劑。婦人乳痛帶下,多由于肝經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則肝氣疏達,斯痛可已而帶可止;然氣滯痰凝之乳痛,及氣虛不攝之帶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惡肉,皆以外瘍言之,血熱火盛,則痛而多惡肉,地榆清熱涼血,故止瘍患作痛,而能除惡肉?!侗窘洝酚织熃鸠彛秳e錄》謂止膿血,惡瘡熱瘡,可作金瘡膏,皆即此清火涼血之功用。且所謂主七傷,補絕傷,亦皆指外瘍言之,非謂地榆苦寒,能治虛損之勞傷也。止汗而除消渴,皆寒以勝熱之效。消酒者,即苦寒以勝濕退熱也。
地榆的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壯,多呈紡錘形,稀圓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縱皺及橫裂紋,橫切面黃白或紫紅色,較平正。
莖直立,有稜,無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為羽狀復葉,有小葉4-6對,葉柄無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葉片有短柄,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7厘米,寬0.5-3厘米,頂端圓鈍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淺心形,邊緣有多數粗大圓鈍稀急尖的鋸齒,兩面綠色,無毛;莖生葉較少,小葉片有短柄至幾無柄,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狹長,基部微心形至圓形,頂端急尖;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面無,毛或被稀疏腺毛,莖生葉托葉大,草質,半卵形,外側邊緣有尖銳鋸齒。
穗狀花序橢圓形,圓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通常長1-3(4)厘米,橫徑0.5-1厘米,從花序頂端向下開放,花序梗光滑或偶有稀疏腺毛;苞片膜質,披針形,頂端漸尖至尾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長,背面及邊緣有柔毛;萼片4枚,紫紅色,橢圓形至寬卵形,背面被疏柔毛,中央微有縱稜脊,頂端常具短尖頭;雄蕊4枚,花絲絲狀,不擴大,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子房外面無毛或基部微被毛,柱頭頂端擴大,盤形,邊緣具流蘇狀乳頭。果實包藏在宿存萼筒內,外面有斗稜?;ü?-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