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有哪些
每個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都一樣,但是教育方法大不相同,一起來看看別人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心得,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guī)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huán)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yǎng)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fā)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lián)系,關心孩子在校表現(xiàn),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fā),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yǎng)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被培養(yǎng)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yè)后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么都會事先征得我們的同意。
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賺錢是多么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wèi)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么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么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shù)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布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guī)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后首先要把作業(yè)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xiàn)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shù)學還經??紳M分。
經常聽人說小孩在周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后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松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后來發(fā)現(xiàn)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于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xiàn)在,并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shù)莫剳?/p>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fā)揮優(yōu)勢、彌補不足,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fā)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fā)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fā)現(xiàn)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并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
教育孩子的建議
01、放下強勢,多反思
在親子關系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沖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于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02、學會鼓勵孩子
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長期受到打擊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因此,除了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指責,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
03、重視孩子的失意
當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么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么,孩子也有。 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也需要!
04、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于這個人有什么樣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
05、引導孩子相信朋友
引導孩子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應該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彼此就不會有絕望的時候。
教育孩子的誤區(qū)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問題,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長抱怨老師、老師抱怨家長,甚至抱怨孩子。心理學中有個歸因理論,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給問題歸結原因時一般規(guī)律是這樣的:事情辦的漂亮,歸因自己聰明能干有水平;出了問題,歸因他人不好或環(huán)境有問題。那么,孩子出了問題到底是誰的責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丟到狼群中八年后變成狼孩。其實,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
但是,我們做為家長,是不是可以想一想,為什么在同樣的社會背景,同一個教育體制,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的任課老師,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況下,成績卻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我們家長的責任呢?無數(shù)實例證明:父母是決定孩子命運最重要的人。當我們能抱著“孩子教育,我的責任。我改變了,孩子一定會改變。“的態(tài)度去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好解決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認為問題出在老師或孩子身上,你會感到生氣和無可奈何。因此,有人說,問題留給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聰明的人找方法去解決。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許、不可以、不應該等命令語言。這些帶“不“字的命令好象許多條條框框在禁錮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一個人字,外邊加一個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別以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據(jù)調查初中學生中有34%的學生想離家出走。兩個初一男生扒火車離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錢花光了。當父母找到他們時,以為他們一定很想家,沒想到,他們說如果撿到能賣的東西,還不想回家。
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樣任人擺布,他們要求被尊重。我替孩子說句公道話,我們大人有時真的很不講道理,平時我們不給孩子鍛煉、思考和選擇的機會,孩子沒有得到鍛。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大人又說孩子這不行,那不對。仔細想想看,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能力差?因為沒有鍛煉機會。因此,我呼吁親愛的家長朋友,對孩子要寬容,給孩子嘗試犯錯誤的機會,也給孩子嘗試成功的體驗。給孩子獨立考、獨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成長。而不要過分的限制他們。
3、產生逆反心理的三個因素:說教、嘮叨、比較有些家長問,為什么孩子跟母親作對?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因為他已經產生逆反心理。有的母親,一件小事嘮叨每完沒了,上綱上線,引古論今。
還有的母親把以前的錯誤都翻騰出來,然后給孩子貼上負標簽,你怎么那么笨?你這輩子算是沒出息了……這樣做是在強化錯誤、強化負面信息。嘮叨說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電視,不讓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總是拿別人與他比較。你看人家……一個孩子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說,不要再拿我與別人比,我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4、四過分:過分的愛、過分的關照、過分的干涉、過分的嚴厲過分的愛,已經使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愛,什么是關心,什么是感謝。過分的關照,使孩子失去了獨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親培養(yǎng)出不能干的孩子。鄭板橋臨死的時候,讓兒子給他做饅頭。并給兒子留下一句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
值得我們借鑒。過分的干涉,使得孩子無所適從。過分的嚴厲,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們是否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你再踢球就打斷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試能考前三名,你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沒關系……“這話是被自己親生兒子打死的母親,在臨死前對兒子說的話。正是這些話才使得徐力,一個17歲的好學生,拿起榔頭砸向了母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