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立春是什么年
2018年立春是什么年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想知道2018年立春是什么年嗎?那就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2018年立春是什么年
2018年立春是雞年
2018年2月4星期日
丁酉年【雞年】
臘月十九
立春是農歷二
打春的含義
1、立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2、舊風俗,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豐年或是敲打小鑼、竹板等,唱著歌詞,挨戶索取錢財?shù)牧曀住?/p>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jié)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樣說的話,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的老。《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后,“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將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征。
這里說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農事,這在《禮記》和《左傳》里,都有記載。立春這一日,老北京的廟會里,一般都會賣春牛圖,前面牽牛的那個男人,畫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經進了城,也會把春牛圖請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祈禱,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獲的保佑。
彩牛繪身,鞭炮齊鳴,裝扮成春官,跑在道前接芒神,打春牛,這樣的儀式,歷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皇上親自出馬操辦這一切的,是要在宮內親自迎接芒神和春牛的。最早時皇上還要像模像樣做親自扶犁狀,剪彩一般,做個象征性的造型。宋《東京夢華錄》書中曾經記載:芒神和春牛“從午門中門入,至乾清門、慈寧門恭進,內監(jiān)各接奏,禮畢皆退。”可謂禮儀隆盛倍至。
這一傳統(tǒng),到后來已經稍稍有一些變動,把芒神和春牛設于宮前,改為了設立在郊外,這樣的變動,在明朝的文字中已經有了記載。不過,在京城,所有的儀式照舊還是由宮廷委托順天府伊來組織完成,有些普天同慶、官民同樂的意思。
立春知識要記
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叫立春節(jié)氣。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jié)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jié),故立春有春之節(jié)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在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這段時間,一直都被我們稱為“春天”。
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里,等到了某個時辰,坑里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里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陸續(xù)開始。立春節(jié)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shù)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tǒng)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