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jié)補冬吃什么好
立冬時節(jié)補冬吃什么好
民間有句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是個適合進補的時節(jié),那么,立冬時節(jié)補冬吃什么好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立冬補冬食物1、涮羊肉
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肉質(zhì)細嫩,較之豬肉和牛肉,其脂肪含量與膽固醇含量較少。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的特點。冬季以羊肉作為防寒的溫補佳品,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但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實,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適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調(diào),即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立冬補冬食物2、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y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
為發(fā)揮御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立冬補冬食物3、餃子
每年立冬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包餃子,俗稱“捏耳朵”,據(jù)說這個習俗也是源于“吃哪兒補哪兒”的民語,希望吃了有肉有菜又暖暖和和的餃子會溫暖一冬天。
餃子是最有中國特色的食物之一,在如立冬、春節(jié)等一些很重要的時候我們都會吃餃子。民間有講,交子之時吃餃子,取吉祥之意。立冬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jié),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立冬補冬食物4、栗子
栗子也是一種非常營養(yǎng)的秋冬補品。立冬后天氣漸漸轉(zhuǎn)寒,而“寒為陰邪,易傷陽氣”,由于人身陽氣根源于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這個時候最宜吃些應(yīng)時的栗子等堅果以養(yǎng)腎氣。
除糖炒栗子外,栗子生吃或者入菜都是不錯的選擇:中老年人養(yǎng)成每日早晚各吃風干的生板栗5~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yù)防和治療腎虛、腰酸腿疼的目的;而將栗子作為輔料,用來燉雞、肉也是難得的美味。
立冬補冬食物5、湯圓
立冬、冬至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yǎng)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煮湯圓要講究配湯。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桂圓紅棗湯或桂圓姜湯取代,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無餡料小湯圓還可以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新鮮,也可使用紅糖及姜片煮湯圓以去除寒氣,或放入桂圓、紅棗、白木耳等,增加營養(yǎng)含量;煮咸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立冬補冬補嘴空介紹:
立冬節(jié)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tài),養(yǎng)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fā)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yīng)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勞動了近一年的人們,立冬這一天要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嘴饞了,該吃點好吃的了。普通百姓一般會在立冬這一天做一頓好吃的,即立冬補冬之俗。
流行最廣、歷史最悠久的立冬習俗該屬吃餃子。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北方西北地區(qū)常進補狗肉、牛羊肉等大溫大補食品,南方地區(qū)多進食雞、鴨、魚等清補甘溫之味。南方某些地區(qū)則改吃湯圓、南瓜等溫潤的食物。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