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七夕潑水節(jié)是怎么樣的
不是海南人是不是還不知道海南七夕有潑水節(jié)。那么小編就來告訴你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海南七夕潑水節(jié)是怎么樣的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人民的盛大歡樂節(jié)日——嬉水節(jié)。黎族古代就有祭水的活動形式,后來逐漸演變?yōu)?ldquo;嬉水節(jié)”。
傳說古時候,海南保亭地區(qū)遍布溫泉,黎民百姓勞作之余,用桔葉泡溫泉沐浴能消除疲勞,醫(yī)治百病,吉祥安康。在溫泉中嬉水游戲,更使人容顏美麗,精神煥發(fā)。這事傳到天宮,王母娘娘派了七仙女下凡,以證實是否可以與天宮相媲美。七仙女下到保亭,只見滿目綠水青山,祥云繚繞,溫泉升騰,鳥語花香,一派人間仙境。她們陶醉游玩于這片山水之間,流連忘返。這事被海上一位魔力高強的風神知道了,竟想占有這塊地方作為棲身之地,他每次來到這里,都會帶來狂風暴雨,淹沒大片土地,損毀大片田園。七仙女為之動怒,與風神進行了一番殊死的斗爭,打敗了風神。為了守護這塊美麗的土地,七仙女化為七座秀麗的山峰,這就是今天的七仙嶺。由此,每當到了農歷七月初七,七仙嶺下的黎民百姓為紀念七仙女給他們帶來的美好生活和福祉,紛紛來到溫泉湖中嬉水游玩,并載歌載舞供奉祭品,祈求風調雨順,吉祥安康,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的嬉水節(jié)。
黎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同時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風俗習慣。七仙嬉水這個美麗的傳說,充滿了浪漫的藝術色彩,反映了黎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嬉水節(jié)”習俗是黎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古代的黎族人民生產力水平低下,不能理解大自然現象,對風雨洪澇災害束手無策。保亭地區(qū)的黎族自古信奉祖先,把死去的人和祖先統稱為“鬼”,黎語音譯:cai。認為祖先是另一個世界,可以影響世間人的一切行為。這里俗話說“碰風不死,碰水死”,可見黎族對水非常敬畏。因此,在農歷七月初七,要舉行祭拜水的活動,叫“祭水節(jié)”。這一天,男女老少,早早起來迎接從溫泉那取來的“圣水”灑在人們的身上,祈求吉祥安康,消災解難,然后殺豬宰羊,擺起酒宴,集中共飲。同時唱著祭鬼的歌謠,跳起祭鬼的舞蹈。黎語叫“駿乘”,后來改為簡易歡快老少皆宜的竹竿舞。待到日上中竿,人們來到河邊,向河里拋下祭品,表示對水鬼的尊敬,接著跳下河中玩水游戲,叫作“識鬼”,與鬼同樂。沒有下河的人們則在岸上互相灑水,祈求水鬼保佑,以后不會再發(fā)生洪澇災害。
這種“祭水節(jié)”習俗,隨著黎族社會發(fā)展,生產力的逐步提高和民族文化意識的增強,舊的形式逐漸被淘汰,新的形式不斷補充更新。人們眾口成俗,把這一活動諧音叫“嬉水節(jié)”。明清時代的保亭地區(qū),劃分為七個弓峒。每年到了嬉水節(jié),各弓峒的地方官府為了表現治理政績,也乘此機會邀請權貴商賈前來聚會,演練各種兵丁槍隊,帶領黎民前來參加,以七弓峒(今保城鎮(zhèn))為中心的嬉水節(jié)開展了各種水上民間競技和歌舞比賽,以表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升平現象,后來遷居海南保亭的苗族人民也認可這一節(jié)日,入鄉(xiāng)隨俗,積極參加嬉水節(jié)活動了。
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七仙溫泉嬉水節(jié)”,其文化底蘊深刻地影響著保亭人的精神面貌與物質生活。來到保亭,你會看到城鄉(xiāng)文明生態(tài)和諧布局,黎村苗寨風情,溪流石岸燈影,樓房清街橋梁建筑,廣場民族圖騰藝術,無處不呈現出民族文化的特征,濃郁著民族和諧團結的氛圍。200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正式頒布,將七仙溫泉嬉水節(jié)確定為保亭黎族苗族傳統文化慶典節(jié)日,2003年國家林業(yè)部、旅游總局聯合命名,開辟“七仙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二者完美結合,已成為獨特的觀光旅游品牌,有力地促進了保亭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
潑水節(jié)的歷史起源是什么時候
潑水節(jié)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 ,在此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qū)。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qū)影響的加深,潑水節(jié)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jié)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干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愿望" 。上海辭書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
《中國風俗辭典·潑水節(jié)》寫到:"此節(jié)日起源于印度,后隨小乘佛教傳播,經緬甸、泰國和老撾傳入我國傣族地區(qū),故又稱--"浴佛節(jié)" 。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并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