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冬至祭祖的風俗
冬至過后,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shù)九寒天”了。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2021冬至祭祖的風俗,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1冬至祭祖有什么風俗?
臺灣
從除夕轉進春節(jié),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后,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
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
正月初一,大多數(shù)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
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xù)向祖宗跪拜致祭,拜?!澳旮!?。
湖北羅田
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qū)
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fā)紙接種”。
粵桂地區(qū)
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qū)
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后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qū)
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冬至起源于何時?
冬至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歷法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國古代有所謂的“改正朔,易服色”的傳統(tǒng),到了漢代的董仲舒,對之進行了進一步總結,上升到理論形態(tài),進而提出“三統(tǒng)三正”的說法。“三統(tǒng)”,我們就不說了,我們還是說說“三正”吧。所謂的“正”就是指“正月”,我們今天將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經是常識了。
其實在古代并不是這樣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則以十月為正月。而漢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對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否定,甚至否認其政權的合法性,認為自己直接繼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則以“三”為循環(huán),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統(tǒng)的歷史觀,故而到了漢代,則又是一個循環(huán),與夏朝的歷法一樣,都是以一月為正月。此后,兩千多年一直沿用了這套歷法,我們通常稱之為“農歷”,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即“夏歷”。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周代以農歷的十一月為正月,并且將冬至日作為一年的歲首,也就是說在商代,冬至就相當于新年。正如《漢書》所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而明確將“冬至”作為一個固定節(jié)日確定下來則在漢代,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當于夏歷的十一月,因此過冬和賀歲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到了漢武帝時期,重新沿用夏歷,正月變成了一月,這樣冬至與新年終于區(qū)別開來,基本沒有什么聯(lián)系。因此,作為獨立意義的“過冬”是從漢武帝以后開始的,其后一直流傳到今天。
漢代對冬至極為重視,將之稱為“冬節(jié)”。到了這一天,不僅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官員還要休假。這種慶祝儀式稱為“賀冬”,而官員之間相互拜訪則稱為“拜冬”。正如《后漢書》所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庇纱?,我們也可以看出朝野對冬至的重視程度。到了魏晉時期,冬至又有了一個別稱,即“亞歲”,每逢這一天,晚輩都要向長輩拜節(jié)。宋朝以后,冬至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人們會在該日祭祀祖先與神靈。到了明清時期,就顯得更為隆重了,皇帝要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說。
冬至從周代產生以后,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對之越來越重視,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節(jié)日氛圍越發(fā)的濃了許多?!吨芏Y·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比藗冊谶@天禮敬鬼神,就是為了能夠攘除災兇,以求能有個吉兆。
到了唐宋時期,一度能和歲首并重。正如南宋時期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所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p>
其實我們對冬至最為熟悉的還是“九九消寒歌”,這個我們小時候都曾背誦過,因此會顯得分為的親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币簿褪堑搅硕吝@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后歷經九九八十一日,天氣逐漸復蘇,就會變得越來越暖。
說起這個“九九消寒圖”,其實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種雅趣。民間的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書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共有九個字,每個字又恰好九畫,因此從冬至日算起,每天鉤一畫,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恰好能夠將這九個字涂滿。當然,這個操作確實有點簡單,不過是民間的做法罷了。而在文人士大夫那里,則另有雅圖。文人們會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花開九朵。一枝則對應一九,一朵則對應一天。如此,每日據(jù)天氣狀況用相對應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則將這一情況描繪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p>
冬至有什么忌諱?
冬至回娘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娘家。這是由于過于傳統(tǒng)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雖然說現(xiàn)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tǒng)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和氣的與家人商量,冬至是團圓的節(jié)日,切不可因此與家人失了和氣。
冬至結婚
一般來說節(jié)氣前后都不宜結婚。古人認為結婚的日子,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氣場處于混沌未開狀態(tài),傳統(tǒng)習俗中認為此為四絕日及四離日,在此時結婚為不吉。
通常我們選擇結婚的吉日都比較慎重,因此小編建議大家最好避開冬至日另擇他日,讓婚姻有一個大家都放心滿意的開端會更好。
冬至出門
在冬至的傳說中,不是不能出門,是不能出遠門。
因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傳說這天是天狗來人間尋找化身的時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遠門,天黑了也不要亂走哦。也有說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于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游。不過在現(xiàn)在城市中夜晚也燈火通明,人們工作學習也經常夜歸,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過在意。
當然如果能再點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種意外發(fā)生,則肯定比夜晚還在外游蕩更為安全。
冬至是鬼節(jié)
有許多人會認為冬至這一天是鬼節(jié),其實許多有祭祀習俗的節(jié)日節(jié)氣都會被人認為是鬼節(jié),但是為人所承認的我國鬼節(jié)只有三個節(jié)日:清明、中元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寒衣節(jié)(農歷十月初一)。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很多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一般當天都會早點回家,因為天黑的早,陰極之至,故有鬼節(jié)之說。
2021冬至祭祖的風俗相關文章:
2021冬至祭祖的風俗
上一篇:2021十個有趣的冬至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