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節(jié)氣由來介紹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其中一個節(jié)氣,但很多人對于清明卻不是很了解,那么清明的由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清明節(jié)氣由來介紹,歡迎大家來閱讀。
清明的由來
談到清明節(jié),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lián)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來源。
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jié)取代了寒食節(jié),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的物候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清明時節(jié),除東北與西北地區(qū)外,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扒迕鲿r節(jié),麥長三節(jié)”,黃淮地區(qū)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小麥也進入拔節(jié)期,應抓緊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jié),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
“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懊髑安?,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qū)已陸續(xù)開采,應嚴格科學采制,確保產量和品質。這時北方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御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節(jié)的風俗
掃墓祭祖:這個習俗傳承已久,一些地區(qū)在節(jié)日這天,還會寒食禁火,祭奠先人。
斗雞:舊時該活動主要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尤其在唐朝時期不但民間會舉行,就連皇帝也會參與。
拔河:早期成為“牽鉤”或“鉤強”,一開始是流行于軍中,后來慢慢傳到民間。唐玄宗曾經在清明時期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拔河活動,這一天才逐漸形成了該風俗。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根據明代時期的記載,要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然后鴿子飛出來,最后以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有哪些來歷
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只有隨臣介子推一路護主,但晉文公即位后,封賞群臣時卻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重耳才追悔莫及,下令火燒介子推隱居的綿山,想讓介子推出山,結果發(fā)現介子推被燒死在一棵老枯樹下,為紀念這位忠臣,便定下了寒食節(jié)這個節(jié)日,由于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后來的人們便將之與清明合并了。
清明節(jié)起源的傳說故事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牵钊巳チ藥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寫的書信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書信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