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怎樣去溝通呢
家長與孩子怎樣去溝通呢
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父母要懂得反思自己的語言傳遞給孩子的概念,通過語言的作用去傳達觀念影響,慢慢塑造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真正做到如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方法01
引導孩子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并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tǒng)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么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yè),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tǒng)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 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于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fā)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于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于一個誤區(qū),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于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yè),別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愿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盡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盡可能的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的,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當然,溝通的問題也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的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方法02
第一步做到有耐心的信念。
一般來說,基于孩子的好奇心和互動意識,孩子是喜歡交流的,但是由于交流方式比較單一,并且孩子熱衷于這種單一性,所以慢慢就容易演變成固定的行為模式,孩子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單一行為模式會造成對方的厭煩和阻止,所以一旦自己的行為過于頻繁地受到影響后,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暴躁,情緒波動就會大,再溝通就十分困難了。所以要和孩子溝通,第一步一定要做到有耐心的信念。
第二步懂孩子行為背后的語言
當我們家長有了第一步的意識和習慣后,這個時候才能聽懂孩子行為背后的一些語言,例如孩子說:“我肚子不餓。”其實是想爸爸媽媽陪伴吃飯,孩子說:“我不想起床。”其實是想爸爸媽媽抱抱。。。。。。等等之類的潛臺詞只有父母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才能慢慢聽明白孩子的話。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安撫孩子的情緒才表達建議
當接納了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后,孩子的心是安的,情緒也是趨于平靜的,這個時候才有舒展的心情來聽一下父母的說法,這個時候父母們千萬別操之過急,以為孩子情緒好了,說什么都沒問題,其實這個步驟很考驗父母的技巧,盡量把建議減少為一兩個,建議的原因也變成一兩個,這樣孩子們聽起來才不會覺得有“聲音倦怠”、“語氣倦怠”、“道理倦怠”等拒絕的理由。這是第三步。
家長與孩子怎樣去溝通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