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朗誦的態(tài)勢語言_有什么技巧
人們在用有聲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時候,往往辭不盡意或意在言外,這時就會很自然地借助態(tài)勢語言來補充或替代有聲語言不能表達或不必表達的信息。此外,態(tài)勢語言還可以起到強化語言信息,調(diào)節(jié)控制現(xiàn)場氣氛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朗誦的態(tài)勢語言,希望能夠幫到你。
關(guān)于朗誦的態(tài)勢語言
一、姿勢 首先朗誦者要有-個良好的姿勢。有的朗誦者只要往臺上一站,就能立刻引起受眾的關(guān)注和喜愛,這與其肢體語言所創(chuàng)造的美好形象是分不開的。
二、手勢 朗誦者的姿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朗誦者的情緒因朗誦材料的內(nèi)容變化而起伏時,往往從他的動作中表現(xiàn)出來,而最常用的動作就是手勢。手勢并不只是語言的點綴,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說話時做手勢有助于思考、表達和記憶。手勢用得好,會有力地幫助朗誦者感情的表達,加深受眾的印象,并引起受眾的共鳴。
三、眼神 朗誦者的姿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朗誦者的情緒因朗誦材料的內(nèi)容變化而起伏時,往往從他的動作中表現(xiàn)出來,而最常用的動作就是手勢。手勢并不只是語言的點綴,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說話時做手勢有助于思考、表達和記憶。手勢用得好,會有力地幫助朗誦者感情的表達,加深受眾的印象,并引起受眾的共鳴。
一方面,朗誦者的眼睛要"看得見"朗誦材料中的形象,要與作者神交,并把這種交流傳遞給受眾。
另一方面,朗誦者的眼睛也要照顧到受眾,從受眾那里了解他們對你的反映,并隨著他們的反映來控制你的感情、語氣。因為受眾視線的焦點一般都集中在朗誦者的眼睛上,想從中了解你的情緒是否飽滿,視象是否真實。所以,只有朗誦者與受眾的目光有了交流,他們才愿意在你的帶領(lǐng)下共同進退、呼應并接受你的意愿。
四、表情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那么表情就是心靈的大門。后一個比喻有點牽強,但確實能說明問題。受眾可以通過你的表情更直接地了解你的情緒。所以表情在朗誦中的作用也是顯見的。表情也必須與朗誦材料所內(nèi)蘊的感情相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朗誦幽默、風趣的寓言、童話決不能冷著臉;朗誦活潑、健康的詩,決不能故作深沉;朗誦緬懷、悼念的文章,也決不能一臉陽光。
表情多以平靜為佳,當如沉凝的秋水,當如無塵的明鏡,映得柳暗花明,映得天光云影。面帶微笑也很重要,微笑是人類所特有的表情,我們不用這個"專利"實在可惜,它可以與人溝通、融洽關(guān)系、表示友好。你的微笑其實很美,它如素凈的花朵,如皎潔的朗月。在一般情況下,朗誦時請微笑!
總之,態(tài)勢語言運用得好可避免呆板,增強視覺效果,從而起到吸引、強化、印證等作用,但態(tài)勢語言要做得優(yōu)美、適度、自然、協(xié)調(diào)。
適度,要相信有聲語言的力量,朗誦中體態(tài)語永遠是輔助性的。一句一個動作,妄圖圖解有聲語言是不好的。過多的動作和過分的表情,會適得其反,破壞表達效果。
自然,一不可裝模作樣,虛張聲勢,二不可脫離自我,機械模仿,要由衷、真實、質(zhì)樸,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微笑,每一個眼神,都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來不得半點兒虛假做作。
優(yōu)美,使人感到舒服、愉快,要注意動作的幅度,講究站立的姿勢,動作應有控制,要含蓄,符合藝術(shù)表現(xiàn)要求。一揮手就又高又直,做掄大斧狀;一笑就咧開大嘴,牙床外露等等都不優(yōu)美。
拓展:兒童詩歌朗誦稿
兒童詩歌朗誦篇1:秋天
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
在空中飄舞著。
一片片落葉,
鋪成一塊金色無邊的地毯。
我走在上邊,
與落葉奏出一曲美妙的樂章。
兒童詩:月亮升起的地方
月亮升起
有雕歸巢的聲音
有魚兒躍出碧光
有琴聲演繹古老傳說
好多不知誰的眼睛
落于白樺樹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卻拋給月亮
無限柔情
也是那晚
貼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著
在我的夢中
溶化了
兒童詩歌朗誦篇2:蟲和鳥
把媽媽洗好的襪子
一只只夾在繩子上
繩子就變成了一只多足蟲
在陽光中爬來爬去
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
一只只夾在繩子上
繩子就變成一群白鷺鷥在微風中飛舞。
兒童詩歌朗誦篇3:《冬思》
秋風起,落葉飄。
站在風中微覺一絲涼意。
隨手撿起一片樹葉,
心中頓時涌起一陣悲哀。
樹葉呀,樹葉。
你為何要在秋天枯萎?
你為何不?
我多希望有一天,
走在樹旁不再有落葉。
我多希望有一個地方,
樹常年是綠色的。
我喜歡綠色,
更喜歡那綠色的世界。
看完“關(guān)于朗誦的態(tài)勢語言”的人還看:
4.關(guān)于領(lǐng)導演講的語言藝術(shù)
5.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