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尋姓姓氏源流
尋姓是源自于中國的一個姓氏。尋,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諸侯,曰:斟鄩氏,后為寒浞所滅,子孫因為尋氏”。正因亡國,便去邑為尋氏。下面學(xué)習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尋姓姓氏源流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尋姓姓氏源流
斟鄩氏,以國為氏。南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云:“尋,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諸侯,曰:斟鄩氏,后為寒浞所滅,子孫因為尋氏”。正因亡國,便去邑為尋氏?!秾な献遄V》記載:“自羿、浞相繼為亂,子孫失官。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參之樂府于音葉征”。
夏朝從“太康失國”,“羿、浞代夏”到“少康中興”的四十多年中,斟鄩氏曾兩度失國。先是在河南洛陽被后羿所滅;后是在山東濰坊被寒浞之子澆所滅。其后代有以斟為氏者;有以灌為氏者;有以鄩為氏者,后去邑為尋氏?!妒酚?middot;集解》徐廣曰:“斟鄩氏,一作斟氏,鄩氏”。
西周有大夫鄩肸、鄩羅。欽定《四庫全書·姓氏譜纂》記載:“斟,斟鄩氏后。漢朝有斟尚,下邽人,四門博士,斟鄩氏后也”。嘉慶七年《元和姓纂》記載:“斟,夏諸侯,斟灌、斟尋氏后,以國為姓”。
《世本》云:“斟氏,夏同姓諸侯斟鄩氏之后,以國為氏;鄩氏,斟鄩氏之后;尋氏古斟鄩氏之后”。
《萬姓統(tǒng)譜》記載:“尋,河南古斟鄩之后,封于尋,與夏同姓。”西晉有御史大夫?qū)ぴ?。斟鄩國滅亡后,后人將鄩氏?ldquo;鄩”字去掉“邑”旁后變成 “尋”,以氏為姓,作為本族新的血緣徽志。
“邑”字,據(jù)《說文解字》講:“邑即’ 阝’(今也叫右耳旁)”,在漢字結(jié)構(gòu)理論中,代表著國都、城市、土地、國家。“去邑為尋氏”即表示他們是失去了國家的“尋國人”。從此尋姓便脫穎而出,形成獨立姓而流傳至今。
尋姓遷徙分布
尋開基地點并州(今太原)。其子孫一支遷山西榮河,一支遷往山東粱山縣黑戶廟鄉(xiāng)尋那里村,一支遷安徽嘉山(明光市)和江蘇盱眙附近,一支遷江西吉水”。為山西、安徽、山東、江西、湖南尋姓祖先。
山東金鄉(xiāng)輩分尋貴系:昌玉文克廣之子言(延)傳 。 (昌為17世)
山東梁山汶上輩分:尋富系 學(xué)百德尚儉 萬年長如豐,“百”字是19世,2014年已有第26代如字輩人
湖南瀏陽輩分:(二世起)志達思顏孟 名賢代繼醇 英才逢盛世 道學(xué)本先民 孝友傳家澤 詩書啟后人 用能承祖緒 余慶自長新
95年六修家譜時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低派為“詩”字輩,第二十六代。又新增二十派是:前績昭日月、群豪貫古今、神州輝煌史、奉獻報國心
山東費縣輩分:(第九代起)思大,嘉春三復(fù)克,?;窬皯?,興明增慶廣,中道有之方,宗德延世澤,新緒繼盛昌。
安徽光明輩分:一德自 雙良果文護 仕本鐘林秀 英華翠滿庭 金玉和鳴后 堯天舜世長。
江蘇淮安市盱眙輩分:世德其昌 國家之強 貽善來本 克寶延長
云南宣威輩分:文天開應(yīng)日 國大自逢良 太(泰)昌盛世順 倫定必元方
山東曲阜輩分:德士丙建康樂萬年
銅川堡子上和張彎子輩分: 從康熙年代排起,傳承今已經(jīng)發(fā)展到13世。祖圣乃榮典 克益玉(生)文(振) 建功立業(yè) 增創(chuàng)博愛
尋姓歷史名人
尋曾:(生卒年代待考),字子貢,西晉惠帝時御史大夫。
尋相:(生卒年代待考),隋末山西太原府人,唐大。曾隨隋末劉武周起義,以將略著時[2] 。
尋祥甫:誥封榮祿大夫,后唐同光二年甲申二月初二日,由江右吉安府吉水縣新江鄉(xiāng)十字路楓梓神,徙居湖南長沙府瀏陽縣北鄉(xiāng)玉田灣。為湖南尋姓祖先,遷瀏始祖。
尋鑾煒:號管香。山西人,清咸豐壬子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職編修,國使館協(xié)修,功臣館纂修。咸豐八年戊午科湖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接譜注:既撤棘,我先輩晉謁行轅,殷勤接洽,欣作譜序。贈百氏其昌匾額,領(lǐng)去族譜一冊)為瀏陽《尋氏四修族譜》譜序。尋掌江南道監(jiān)察御使,貴州道監(jiān)察御使,山東道監(jiān)察御使,禮科給事中任陜西潼關(guān)道。著作有《榮河縣志》(1--2)共800頁。
尋淮洲:紅軍第7軍團軍團長。并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
尋先仰:瀏陽社港人,長征老干部。曾任西北兵工委員會主任。湖南省高等法院副院長?!秾な纤髟础?所謂四野后勤部長和湖南高院院長的記載有誤,湖南高院的院長長期由起義的曹伯聞?chuàng)巍?/p>
尋寰中: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黨的十七大代表。
尋姓人口分布
目前,尋姓在全國的總?cè)藬?shù)大概有8萬左右,分布在各個地市,山東和湖南是尋姓人數(shù)最多的省份,“山東全省尋姓總?cè)藬?shù)超過12000人,其中金鄉(xiāng)縣尋姓人占全省尋姓人口的1/3還多,是探索研究山東尋姓族史的重點地區(qū),另外梁山、汶山和費縣是山東尋姓很密集的地區(qū),其余散居在曲阜、單縣、榮成、濟寧、濰坊、濟南等地的尋姓人大概有4000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