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尚姓淵源_百家姓尚姓遷徙分布
尚姓位列中國百家姓第319位,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diǎn)一。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介紹百家姓尚姓淵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尚姓淵源
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及《萬姓統(tǒng)譜》等所載,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輔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齊,是為齊太公。太公在周朝為太師,故又稱太師尚父,簡稱為師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孫便以他名字為姓,稱為尚姓。
2、源于秦代,以官職命姓。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設(shè)有六個帶“尚”字的官職,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書。尚,管理、負(fù)責(zé)和司掌之意,這六個官職就是管理服飾、膳食、冠冕、起居、沐浴、書籍的宮廷官吏。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職官為姓,也稱為尚姓。
3、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為東部鮮卑族復(fù)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時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初賜姓李氏。后復(fù)本姓宇文。以功加檢升校尚書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職官命姓為尚氏,稱尚可孤,其后亦為尚姓,融入漢族。
百家姓尚姓遷徙分布
尚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rèn)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尚氏族譜史
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流血沖突,屬于一種和平演變,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齊國。盡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發(fā)展中一直云山霧罩,所以其早
期歷史一直很難讓人知其詳。先秦兩漢是如此,魏晉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見于史冊,而且鮮少,很難讓人窺探其廬山真面目。唐時,尚姓名人有官任禮部尚書兼
侍御史的濮陽人尚衡,以及衛(wèi)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尚獻(xiàn)甫,還有唐末的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尚君長、尚讓兄弟(從其二人經(jīng)歷來看,應(yīng)為河南或山東兩省間人)。此際,
尚姓一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軍,使得整個尚姓家族自此龐大茁壯不少?!对托兆搿泛汀缎帐峡悸浴分v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
黨、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dāng)?shù)厮鐾?。這說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陜西西安、河北清河、
山西長治、河南汲縣、山東泰安、肥城一帶。五代閩國王王曦有寵愛尚妃,說明此際已有尚姓入遷福建。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漸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澤
(今河北深澤)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遷居河北滿城。元末明初,農(nóng)民起義軍四起,既為推翻元人統(tǒng)治,又為爭奪皇權(quán)互相攻殺,導(dǎo)致中原、華東、中南各地人
口銳減,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從山西移民,尚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北、山東、河南、江蘇
等地。明清之際,尚姓開始在南方各地發(fā)展起來,并有渡海赴臺,遠(yuǎn)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約
占全國漢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為多,這三省尚氏約占全國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尚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據(jù)《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明清兩代尚姓進(jìn)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廣、浙江(均兩
名)外,還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過六名。北方諸省中以河南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為羅山人。其次為陜西(八名)和山東(五名)。需要提一
下的還有奉天(今遼寧省),有三人入圍。
百家姓尚姓郡望堂號
郡望
京
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shí)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qū)稱謂。“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nèi)史置京
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
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
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
縣外,均在轄區(qū)內(nèi)。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qū)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shè)
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qū),以雍州
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qū)。隋、唐兩朝均設(shè)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tǒng)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
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fù)為都,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zé)o關(guān),其時轄
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qū)。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
黜。
汲郡:西晉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縣(今河南汲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汲縣,不久即廢。宋朝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衛(wèi)輝縣。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
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qū)。元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
省清河市及棗強(qiáng)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
家分晉,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jīng)難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
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
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guān)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jìn)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
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quán)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guān)。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guān)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
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fù)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
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潔白,介是性格行為獨(dú)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詞典雅,事繼母至孝。為國史館編修,出為汝州判官,為人清廉潔白,性格行為不同于眾。
百家姓尚姓歷史名人
尚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jìn)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jié)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御寇,屢立戰(zhàn)功。
尚可喜:清初遼東人。明朝末年為廣鹿島副將。明亡后,歸服清朝,授總兵官。從征宣化、代州。順治初從入關(guān),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廣東,封為平南王
尚小云:京劇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藝高膽大、豪放豁達(dá)的古代婦女及少數(shù)民族婦女。尚派名劇有《梁紅玉》、《漢明妃》、《雙陽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尚姓名人還有唐代尚書右仆射尚可孤、宋代詩人尚長道、元代戲曲家尚仲賢、明代岳陽令尚達(dá)、清代尚兆山。
猜你喜歡:
2.哪些姓氏五行屬金
百家姓尚姓淵源_百家姓尚姓遷徙分布
下一篇:百家姓邵姓起源_百家姓邵姓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