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205位,在2006年的百家姓人口數(shù)量排行中列第230位,大陸甄姓人口約35萬,約占大陸總人口的0.028%,主要集中在河北和黑龍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甄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甄姓姓氏源流
甄(Zhēn)姓源出有三:
1、來自舜帝,以官名為姓。據(jù)《通志·氏族略》載,上古的時候,舜帝品德高尚,處處以身做則。他聽說東夷部落的燒陶技術落后。于是就到東夷部落去燒陶。在舜的指點之下,東夷部落很快掌握了燒陶的主要技術,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產(chǎn)地。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東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發(fā)展成為一個城邑,這就是甄城。舜的子孫有的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業(yè)。后來甄官的后代便以這一官名為姓,稱為甄姓。
2、以封地為姓。據(jù)《元和姓纂》載,上古部落首領皋陶的兒子仲甄在夏朝做官,后來被分封到甄,他的子孫于是根據(jù)祖先的封地和字,將自己的姓氏定做甄。
3、出自他族改姓?!段簳?middot;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三字姓的郁都甄氏,入中原后改為甄氏。
得姓始祖:仲甄。“甄”字的本意,也就是古代做瓦器之人的意思。甄氏得姓也確實是跟瓦器有關。根據(jù)《元和姓纂》記載,甄姓的鼻祖是皋陶次子仲甄。他們的祖先就是當時為虞舜做瓦器的陶人,而根據(jù)考證皋陶“甄”字的本意,也就是古代做瓦器之人的意思。根據(jù)考證皋陶是虞舜時造律的大臣,如果甄氏是少子仲甄的后代,則是以王父字為氏。那么,甄氏的得姓,至今也已有4000多年了,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姓氏。故甄氏后人尊仲甄為甄姓的得姓始祖。
甄姓遷徙分布
甄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無極是中國河北省一個普通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縣,位于省會石家莊市東側。西漢置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里便是甄姓同胞的故鄉(xiāng)。“甄”姓是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據(jù)《二十五史》記載,到了中央集權的漢族統(tǒng)一國家。西漢時期,甄氏先民已在無極形成封建社會的門第閥閱——甄氏家族。這個家族歷經(jīng)秦漢統(tǒng)一、三國角逐、魏晉興替和隋唐盛衰,前后八個時代,綿延八百年,儼然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無極甄氏家族有若干支脈向四方藩衍移徙,宋代甄舜河率族南遷就是一例。舜河子孫秉承先祖遺風,同舟共濟,自強不息,代有賢哲,輩有英才,不少人遠涉重洋,在異國他鄉(xiāng)落地生根,產(chǎn)生過眾多富商巨賈,涌現(xiàn)出一批有識之士、社會名流,為中華民族物昌盛富強貢獻了力量,據(jù)了解,現(xiàn)在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委內(nèi)瑞拉、墨西哥、英國、哥斯達黎加、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澳門等地區(qū),有舜河子孫四萬多人,廣東省開平、新會、臺山、恩平等地有四萬三千多人。在美、加、新、澳及香港等地,建有甄舜河堂、甄氏聯(lián)合會、甄湯中山會館等宗親組織,廣東省開平市設舜河僑刊社、舜河紀念堂、出版不定期刊物《舜河僑刊》,發(fā)行國內(nèi)外。甄舜河公(公元1195-1274年)開創(chuàng)南遷四邑(今廣東省臺山、開平、新會和恩平四市全稱)之舉,在甄族發(fā)展史上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歷經(jīng)滄桑,繁衍生息,奠定基業(yè),子孫眾多。濟翁遷居河南衛(wèi)輝府(汲郡),到南宋時,裔孫廷宣任國史修撰,出仕南京安慶府知府事,卜宅居住于此。子善慶于紹熙癸丑(公元1193年)科考取進士,任廣東南雄府推官,卒于任上。善慶翁有子景福、景賢,長子景福扶善慶翁靈柩攜眷回安慶府(今屬安徽省)居住,次子景賢翁(即舜河父親)則定居南雄珠磯里。新寧德行都(大部分在今開平市城區(qū)內(nèi)),位于潭江和新寧河交會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個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經(jīng)濟的好地方。甄族在此定居后,隨著人口的增加,又開始向各地分支。舜河子孫住地多在廣東南海之濱,是知名僑鄉(xiāng),受海外文化影響較早,百多年來很多人遠涉重洋,在海外成家立室,開創(chuàng)基業(yè),并取得較大成就。甄舜河家族移居美國和香港地區(qū)的人數(shù)最多,其中尤以美國西部的三藩市(舊金山)、洛杉磯(羅省),東部的紐約、波士頓,北部的芝加哥等市較為集中。三藩市甄舜河堂每年春節(jié)都舉行宗親宴會,參加人數(shù)有一千多人。香港、澳門地區(qū)的甄舜河子孫有兩萬多人。此外,旅居加拿大、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委內(nèi)瑞拉、墨西哥、哥斯達黎加、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甄姓僑民也不少。美國的三藩市、洛杉磯、芝加哥,加拿大的溫哥華和哥斯達黎加,菲律賓,新加坡等國以及香港等地都建有甄氏宗親會組織。舜河子孫定居海外的總人數(shù)達四萬多人。目前,國內(nèi)舜河子孫有四萬三千多人。其中,臺山市約二萬五千人,分布在汶村、海宴、廣海、深井、挪扶、北陡、三合、水步、四九、沖蔞、端芬、白沙、下川和臺城等十多個鎮(zhèn);開平市有一萬二千多人,分布在三阜城區(qū)和沙塘、金雞等鎮(zhèn);恩平市有四千多人,分布在平石、沙湖、那吉等鎮(zhèn)(廣東省其他縣、市和省外地區(qū)的舜河子孫未計算在內(nèi))。(余略)
甄姓歷史名人
甄 鸞:字叔遵(535-566),無極(今湖北省無極縣)人,北周數(shù)學家,官司隸校尉、漢中太守。信佛教,擅長于精算,制天和歷法,于天和元年(566年)起被采用頒行。曾注釋不少古算書,著有《五經(jīng)算術》等。
甄 ?。汉笪菏讨小o極人。為官清廉,被稱為“清白將軍”。
甄 彬:梁代中山人。有操行,鄉(xiāng)里稱善。曾以苧麻抵押于人,贖苧麻時,從中得金五兩,如數(shù)奉還。梁武帝布衣時聞之,即位后官以益州錄事參軍,兼郫縣令。
甄 宇:東漢太子少傅。建武時,每到臘月,朝廷都要給博士發(fā)放羊,甄宇每次都拿瘦的。朝會的時候,皇帝問:“‘瘦羊博士’何在?”于是在京城中,甄宇被號為“瘦羊博士”。
甄 后:即甄宓,三國時中山郡無極人,漢太保甄邯后裔,本袁紹次子熙之妻,姿貌絕倫。曹操破紹,曹丕納為婦。丕稱帝,失寵賜死,追謚文照皇后。相傳每曉妝,有一綠蛇盤成髻形于后,后仿為之,號靈蛇髻。
甄 濟:字孟成,唐代定州無極人。少孤好學,以文雅稱,居青巖山十余年,遠近服其仁,環(huán)山樵夫不敢伐木。官至侍御史。
甄 誼:明代同知長沙府事,西安人。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興辦學校,政績很好。后來在順天府任職。
甄 權:隋唐年間醫(yī)學家,許州扶溝(今河南省扶溝)人。因為母親生病,與弟甄立言,精究醫(yī)術,專習方書,遂為名醫(yī)。隋文帝開皇初年,甄權為秘書省正字,后來稱自己有病而被免職。當時的魯州刺史庫狄□苦于風患,手不能拉弓,無醫(yī)能為他醫(yī)治。甄權說:“保持射箭的姿勢,一針扎下去,就可以射箭了。”于是甄權針刺其肩隅穴,果真一針下去,刺史當即就能射箭了。深州刺史喉閉水米不下已三日,甄權以三棱針剌其手指,氣息即通,第二天飲食如故。甄權治病,多如此類。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親臨其家,問他飲食起居,訪詢用藥之道,并授予他朝散大夫一職,賜他壽杖衣物。當年甄權逝世,享年103歲。他一生著述很多,繪有《明堂人形圖》,撰有《針經(jīng)鈔》、《脈經(jīng)》、《針方》、《脈訣賦》、《藥性論》等,可惜今已失傳。其中部份內(nèi)容可見于《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等著作,對后世有一定影響。尤其是甄氏的《明堂人形圖》在當時流傳廣泛,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即根據(jù)其所繪圖形重新繪制修訂為《人體經(jīng)絡俞穴彩圖》(已佚)。
甄立言:唐代醫(yī)學家、太常丞。是當時很有名望的醫(yī)學家,唐高祖武德中年升為太常丞。他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蟲病。御史大夫杜淹患風毒發(fā)腫,唐太宗命令立言去為他醫(yī)治。立言回奏說:“從今天開始,第十一天的午時他必死無疑。”果然如其所言。當時有一個叫明律的尼姑,六十多歲,患有心腹鼓脹,身體嬴瘦,已經(jīng)二年了。立言為他診脈后說:“你的腹內(nèi)有蟲,應當是誤食頭發(fā)而致。”就讓患者服雄黃,不一會,吐出一條蟲,如人小手指粗細,唯獨無眼,以火燒之,還有頭發(fā)的味道,尼姑的病也就痊愈了。立言不久逝世。甄立言著有《本草音義》七卷、《本草藥性》三卷、《本草集錄》二卷、《古今錄驗方》五十卷,均己散佚,部份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臺秘要》中見到。他的《古今錄驗方》如《外臺秘要》所引進“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國有關糖尿病的最早記載。
猜你喜歡:
甄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惠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下一篇:封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