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姓源的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二位門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豐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豐姓姓氏源流
豐(Féng 豐)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春秋鄭國公族后裔,以祖名為氏。春秋時,鄭國公族后裔鄭穆之子公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他的孫子豐施、豐卷以他的名命姓,遂成豐氏。
2、出自以人名為姓,源自上古。高辛氏時有豐侯且。周代魯國有豐丘,他們的后代子孫都稱豐氏。
得姓始祖:公子豐。豐姓源出姬姓,古代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有個兒子,名叫豐,這位公子的孫子,世稱公子豐。依據其時的習慣習慣,用祖父的名字作為姓,世代姓豐。有本古書叫《潛夫論》,記載說鄭穆公的各個兒子,后來都各自形成以名字為姓的家族。故豐氏后人奉公子豐為豐姓的得姓始祖。
豐姓遷徙分布
(缺)豐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豐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時期,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公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豐的孫子施,卷以他們的祖父的名為姓氏,稱為豐氏。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于酆國(今陜西省戶縣東),后人以國名為姓,稱為酆氏。后來,后人中有取酆字的左邊為姓(豐字的繁體),即豐字為姓,得豐氏。望居松陽縣(今浙江省松陽縣一帶)。豐姓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分布很廣,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平度、龍口、昌樂、魚臺,內蒙古之烏海,廣西之田林,云南之隴川、河口,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
豐姓歷史名人
豐 干:唐代高僧。居天臺山國清寺,晝則舂米供僧,夜則高屋吟詠?;蝌T虎巡廊唱道。人或借問,止對隨時而已,更無他語。
豐 稷:字相之(1033-1107),宋文學家。明州勤縣(今屬浙江省)人。仁宗嘉傷四年(1059年)進士,為亳州蒙城縣主簿。歷真州六合縣主簿、襄州毀城縣令。以廉明稱。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為提點利州成都路刑獄?;兆跁r召為諫議大夫,遷御史中丞。奏劾章淳、蔡京,轉工部尚書,權禮部尚書。崇寧元年(1102年)出知蘇州,改越州。九月責授道州別駕,臺州安置,后稍復為朝請郎,提舉亳州太清宮。高宗建炎中溢清敏。稷歷任要職,清苦廉直。反對權臣
擅改。又博學多聞,遍注經傳。其《孟子注》,為朱高所引。所上《崇儉愛民疏》、《揭蔡京蔡卞奸邪疏》等,針砭時弊,義正辭嚴。其文典雅得體,其詩亦寓情言志,為后人所重。今存《豐清敏公遺書》為后人所輯。生平事跡見《豐清敏公遺書》附陳地《墓志》、李樸《遺事》、《宋史》等。
豐 慶:明朝人,豐寅初的兒子,舉為進士后當官。豐慶為政清廉節(jié)儉,受到好評。
豐 熙:豐慶的兒子,舉為進士后任吏部主事的要職。豐家歷代修文,到了豐坊時已有藏書上萬卷。豐坊儒雅好學,文章和書法都同名。
豐 坊:明代書法家、吏部主事,鄞人,字存禮,后更名道生。博學工文,家有萬卷樓,藏書萬卷。有《易辨》等著作。
豐存芳:字公茂,宋代任太平州倅,端宗景炎初,元兵至,知州孟知縉謀以城降,存芳諫不斷??N引元兵屠其家,豐存芳不屈。同死十八人。
豐越人:豐坊的兒子,愛做詩,有詩文集《豐正元集》傳世。
豐寅初:明朝初人,學問淵博,品行端正,洪武年間被朝廷請去教導王族子孫。
豐姓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云:豐氏望出松陽縣。
松陽縣: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地置松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析松陽東鄉(xiāng)地置括蒼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廢州復縣;同年,省遂昌縣入松陽縣。景元二年(711年)遂昌從松陽析出。乾元二年(759年)析南鄉(xiāng)地置龍泉縣,至此,縣域基本穩(wěn)定。唐貞元間,縣治由古市遷今址。五代后梁開平四年(910年)易名長松縣;后晉天福四年(939年)改稱白龍縣。宋咸平二年(999年)復名松陽縣。1958年11月撤松陽縣并入遂昌縣。1982年1月復置松陽縣。
2、堂號
尚義堂:宋朝時候,豐有俊先后為揚州府和鎮(zhèn)江兩處的知府。他勤政愛家,最講義氣。他朋友的女兒被人拐賣到青樓。有俊花重金贖回,給她選了一個最好的讀書人為婚,還打發(fā)她出了嫁,一直把她當自己的女兒看待。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這種義氣。
猜你喜歡:
2.哪些姓氏五行屬金
4.百家姓顧姓排名
豐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須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下一篇:巢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